目的 观察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rcompression,PLD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PLDD治疗,术前定位责任椎间盘主要依靠腰椎MRI,显示椎间盘退变或同时伴有高信号区(high intensity zone,HIZ)表现,对显示有退变的椎间盘,在术中进行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反应并进行相关的治疗.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随访,记录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术前和术后评分对比,观察疼痛改善情况及疗效改善率.结果 经PLDD治疗,术后46例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功能状态明显改善,治疗优良率达到80%以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DD治疗盘源性腰痛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显著改善患者功能状态,并发症少,是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兴盛;赵继荣;王国慧;赵宁;朱换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过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复发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接受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HoLE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复发BPH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行HoLEP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对手术时间、并发症及术后疗效做出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无输血患者,平均手术时间(33.1 ±7.2) min,平均住院天数为(3.3±0.8)d.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均排尿通畅,有1例暂时性尿失禁,2例尿道狭窄发生.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大尿流率得到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EP对初次治疗复发BPH患者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安全有效;HoLEP术后尿道狭窄有一定发生率,需要进一步重视.
作者:徐万海;王志超;赵丹凤;王璐;岳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分别使用两种皮质类固醇激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和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对不同度数近视患者眼压的变化情况.方法 近视眼患者120例240只眼,均行LASIK手术.术后根据用药不同分成2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商品名:典必殊)组;B组采用氟米龙滴眼液(商品名:氟美童),每组患者各60例120只眼.再根据术前屈光度不同将以上两组再分为:低度(0~3.0D)近视组(A1组、B1组);中度(-3.25~-6.0D)近视组(A2组、B2组);高度(≥-6.25 D)近视组(A3组、B3组),每组患者各20例40只眼.观察术后1周、2周、1和3个月眼压的变化.结果 典必殊组眼压明显大于氟美童组(P<0.05).典必殊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27.5%、27.5%、22.5%;术后2周比率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比率稍有增高,术后3个月眼压几乎恢复正常.氟美童组:低度、中度和高度视力组术后1周高眼压比率分别为10.0%、5.0%、7.5%;术后2周、1个月和3个月高眼压例数均为0.结论 典必殊与氟美童均能很好的控制LASIK术后炎症反应,氟美童较典必殊更安全,术后早期应监测眼压.
作者:鲁占军;梁晓瑜;马瑞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两种血卟啉衍生物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治疗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2月至2014年10月,上消化道癌患者105例的临床资料,光敏剂采用不同生产年份和不同生产公司的血卟啉衍生物,给药剂量5 mg/kg,于照光前24h静脉滴注.分别应用金蒸气激光和半导体激光作为治疗光源,功率密度100~300 mW/cm2,能量密度100~300 J/cm2.治疗1~4次后对近期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卟啉衍生物组67例患者,完全效应(complete response,CR)5例(7.25%),明显效应(partial response,PR) 40例(59.7%),稍有效应(mild response,MR) 16例(23.9%),无效(no response,NR)6例(9.0%).血卟啉注射液组38例患者,CR 4例(10.5%),PR 22例(57.9%),MR 7例(18.4%),NR 5例(13.2%).两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不同时期血卟啉衍生物治疗临床各期上消化道癌疗效相近,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是较好的姑息治疗手段.
作者:刘慧龙;王飞;王莉;韩春红;张晶;贾晓燕;刘端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1例150只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2例76只眼,采用激光光凝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69例74只眼,采用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94.7%;治疗组72.9%,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视网膜循环时间(retina circulation time,RCT)为(5.11 ±1.2)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2只眼出现硬性渗出,不良反应发生率3.85%;对照组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4例发生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5.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光光凝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一期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治疗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的可行性.方法 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患者3例,男性,年龄39~ 52岁.1例术前诊断为膀胱结石,2例术前诊断为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均经手术明确诊断并接受一期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治疗,激光碎石功率20 W,平均时间600 s.术后3~9个月复查B超及CT复查膀胱及憩室内改变.结果 3例患者术后随访3~9个月无尿漏、尿外渗及结石复发,脐尿管憩室未见其余病变,继续临床观察中.结论 脐尿管憩室合并哑铃状膀胱结石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明确诊断.一期经尿道钬激光碎石治疗可以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方法.
作者:罗博;刘明磊;徐培;李晓兵;任行飞;杨凡;张战帅;徐世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8月,临床确诊为干性AMD患者12例1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眼病变区均行全黄斑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光斑直径200 μm,激光光凝时间0.1s+间歇时间1.9s.光凝后随访12个月,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将BCVA检测结果转换为小分边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同时记录黄斑部患眼(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高度的改变.并观察眼底玻璃膜疣变化.结果 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为0.30±0.09,PED高度为(336.3±86.6)μm;治疗后1、3、6、9和12个月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9 ±0.1、0.29±0.1、0.30±0.1,0.31 ±0.1、0.32±0.1;平均PED高度分别为(322.0 ± 83.2) μm、(249.8±56.9) μm、(205.9±69.1)μm、(160.3±103.8) μm、(137.6±132.7) 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3、6、9和12个月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力均无明显提高;PED高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D高度明显降低.开始治疗后12个月,治疗眼玻璃膜疣数目明显较治疗前减少,未发现新的玻璃膜疣产生.12例12只眼中,视力下降2例,视力无明显改变10例;PED高度改变不明显2例,PED高度升高1例,PED高度明显下降9例.12只眼均重复微脉冲激光治疗.重复治疗2、3、4次的例数分别为2只眼、8只眼、2只眼.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能有效治疗干性AMD,使患者视力维持在较好水平,消退玻璃膜疣,并降低PED高度,可重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红;宋艳萍;闫明;黄晓莉;叶娅;丁琴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儿童多生牙是一种牙齿数目的发育异常,可发生于牙弓内任何部位,常见于上颌前牙区[1,2],影响恒牙的生长发育.本文报道1例发生在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致恒牙迟萌病例,采用Er∶YAG激光联合行为诱导成功拔除多生牙,同期行恒牙助萌术.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8岁,于2017年6月1日就诊,家长代诉发现左上前牙迟萌半年余,无特殊不适.患者无慢性疾病史,无光敏史,无药物过敏史.
作者:孔亚群;杨健;邱爱玲;聂赛;刘秋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高浓度聚集分布于肿瘤组织中的特性,经特定波长激光照射光敏剂处理后的肿瘤细胞,产生氧化反应破坏肿瘤细胞及其生长环境,从而治疗肿瘤的一种新型微创治疗方法.它的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或)坏死;阻断肿瘤组织血供,使其缺血、缺氧及导致血栓形成;调节免疫反应等.光动力疗法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可以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光敏剂的不断研制及实验方法的不断改进,关于光动力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光动力治疗肿瘤分子机制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容;朱新红;林存智;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s,IH)是常见的发生在皮肤、软组织的血管良性肿瘤,根据瘤体形态及侵袭深度分为浅表性、深在性及混合性.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和联合治疗等.本文就婴儿皮肤深在性血管瘤目前的治疗进展及作用机制进行阐述.
作者:王晨霞;孙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研究背景传统的慢性创面感染诊断通常采用目测和微生物取样检查的方法,目测是主观的方法,而微生物取样检测也不是优方法,这些方法可能会拖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便携式实时光学检测识别和指导干预的荧光成像装置(Portable Real-time Optical Detection I~dentification and Guide for Intervention,PRODIGI),通过对内源性荧光检测,该装置能够非接触、实时、高分辨的成像和辨别主要致病菌以及伤口的结缔组织.目前,该装置已得到加拿大卫生部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作者:DaCosta RS;Kulbatski I;Lindvere-Teene L;陈德福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