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电视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在国内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法:经临床或诊断性腹腔镜确诊的输卵管妊娠住院病例114例,随机分配入电视腹腔镜手术组57例及剖腹手术组57例,记录术前病史、阳性体征、术中发现、住院时间及费用,观察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月门诊复查.结果:盆腔粘连发生率为50%,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明显少于剖腹手术组(分别为49±19 min比69±28 min,21±12 ml比73±37 ml,P<0.01),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分别为2.56士2.09天比4.11±0.96天,1.11±0.36天比2.06±0.53天,4.72±3.13天比6.23±2.21天,P<0.01),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剖腹手术组(4490±972元比3585±73元,P<0.01).结论: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我国仅手术费用相对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世桥;杨延林;唐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电视腹腔镜技术对23例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16例子宫内膜癌施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加双附件切除术,5例子宫颈癌及另2例子宫体癌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子宫切除术.结果: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215.44min,术中失血量278.38 ml,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加广泛子宫切除术平均手术时间300.86 min,术中失血量550 ml.术中无一例脏器损伤.平均住院时间8天.结论: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是可行的,安全的,值得研究与运用.
作者:李光仪;陈蔚瑜;黄浩;郑闻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nm23-H1表达与宫颈鳞癌发展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宫颈原位癌及55例浸润鳞癌中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原位癌nm23-H1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癌(P<0.05).浸润癌中,nm23-H1阳性表达率随FIGO临床分期升高而有下降趋势,Ⅰ、Ⅱ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其原发灶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组织学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高于分化程度低者(P<0.05).结论:nm23-H1基因可抑制宫颈癌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作者:周勤;徐小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化疗前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CDBFI)动态检测18例GTT患者化疗前及每疗程化疗后子宫动脉,病灶内血流指数,并选取同期20例非孕正常妇女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作为对照.结果:GTT患者化疗前子宫动脉及病灶内血流呈现低阻状态;化疗后随hCG的下降,CDBFI示整个血流逐渐减少,病灶内血流丰富区范围缩小,子宫动脉及病灶内血流参数逐渐恢复正常.化疗前和1~3疗程化疗后子宫动脉处RI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1),4疗程化疗后子宫动脉RI与正常非孕妇女相近.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图检查对妊娠滋养叶肿瘤的诊断有帮助,通过动态观察可间接估价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
作者:石一复;叶大风;吕卫国;鲁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比.方法:按照围产期I标准,对我院建院10年期间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比11.31‰,死胎占55.92%,死产占8.16%,新生儿死亡占35.92%.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比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兴会;尹如铁;姚建蓉;雷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价值,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方法:47例有盆腔肿块的患者,术前应用阴道超声对肿块进行评分同时加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获得PI和RI值.术后对照病理诊断了解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对盆腔肿块评分:B超积分>9的19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17例,诊断符合率为89.5%.B超积分≤9的28例患者中,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肿瘤26例,诊断符合率为92.9%.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肿块周边血流:PI<1.0的例数19例,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18例,诊断符合率为94.7%.RI<0.5的例数19例,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19例,诊断符合率为100%.超声评分和血流PI、RI值综合估计肿块良恶性程度:B超积分>9和PI<1.0、RI<0.5共18例,病理检查均为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B超积分≤9和PI≥1.0、RI≥0.5共27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肿瘤26例,诊断符合率96.3%.结论:B超积分>9和PI<1.0、RI<0.5是卵巢恶性肿瘤较特异的超声表现,是鉴别卵巢良恶性肿瘤较好的手段.
作者:薛月珍;朱佩英;戴钟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yclin E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3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进行Cyclin E与HPV16的检测,并与宫颈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宫颈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宫颈组织无Cyclin E表达,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仅有少量袁达(11.11%),宫颈鳞状细胞癌有58.52%表达(P<0.001),且与HPV16感染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危HPV感染是宫颈癌的重要病因,HPV感染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了细胞的周期性调控,诱发细胞周期GI-S期检测点异常,引起细胞恶性增生,HPV感染与Cyclin E异常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筱梅;陶银贵;郑英;胡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3例中晚期宫颈癌(Ⅱb期13例,Ⅲa-b期23例,Ⅳa期7例)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107次,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近期有效率为72.1%,其中2例Ⅱb期经2次介入治疗后癌细胞消失,无需治疗,另25例行宫颈癌根治术,断端无癌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者3例.结论:介入性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它能缩小原发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国祥;黄如兵;严晓星;张锡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与人工早产和自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1993年1月至1999年7月间分娩的早产292例,将早产分为自然早产(250例)和人工早产(42例),分别与同期分娩的足月对照组295例相比,进行早产的临床因素分析.结果: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胎膜早破、多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内科合并症、胎儿畸形等均与早产有关;人工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剖宫产率高,并主要与产前出血、中重度妊高征、多胎有关;自然早产者产前检查率低于足月对照组,其主要与胎膜早破、不明原因早产有关.结论: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且自然早产和人工早产具有不同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小毛;尹玉竹;杨越波;蔡柳洪;滕奔琦;梅志雄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提高阴式子宫全切术的效果.方法:从1997年7月起,对妇科良性疾病需行全子宫切除的35例患者,全部采用腹腔镜辅助下的阴式全子宫切除.结果:33例成功开展了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成功率达94%.如按传统的TVH选择病人,35例患者中只有12例适宜做阴式子宫全切,只占34%.结论:辅以腹腔镜后可有效提高TVH的成功,且尚具有其他显著的优点.
作者:程光丽;白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α-干扰素栓对宫颈阳性涂片及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用α-干扰素栓治疗宫颈阳性涂片56例,其中宫颈糜烂39例,陈旧性裂伤及外翻4例,单纯阳性涂片13例.结果:治疗1~3个疗程.宫颈涂片转阴率67.85%,总有效率82.05%.结论:α-干扰素栓对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可提高阳性宫颈涂片的转阴率,阻断和预防宫颈癌的发生.
作者:秦凤英;葛红玉;彭芳;王亚军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行妇科输卵管手术、卵巢肿物手术、子宫(包括肌瘤剔除及子宫切除)手术229例,选择同期同样手术指征的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各50例,进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输液日、住院日和术后发热率的比较.结果:腹腔镜下绝大部分妇科良性疾病的手术获得成功.与开腹手术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术后用药少、痛苦小、住院日短、术后发热率低.结论: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可施行于大部分妇科良性疾病.
作者:张建萍;卢丹;姜淑清;舒明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lly liver in pregnancy,AFLP),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1,2].AFLP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常伴有多种肝外并发症,母婴死亡比高达85%[3].而早期诊断、积极有效的治疗与合理的产科处理,是改善母婴预后的关键[4].本文报道1999年经救治成功的AFLP2例,结合文献就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孙丽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异环磷酰胺(IFO)、卡铂(CBP)和平阳霉素(PYM)联合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采用IFO 2.0g加NS 500 ml第1~5天静脉滴注,CBP 200 mg加5%GS 500 ml第1~3天静脉滴注.PYM 30 mg加NS 20 ml第一天静脉注射.结果:总有效率44.4%,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明显,白细胞降低60.9%,胃肠反应轻微.结论:IFO、CBP、PYM联合应用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疗效肯定,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志美;孙秀华;刘淑美;王振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骨质疏松症[1](ostopoyosis)是以骨量减少、骨强度下降、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强和骨折危险度增高为特征的一种系统性(全身性)骨骼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身长缩短,驼背.其中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为骨吸收抑制剂,如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磷酸盐,维生素D和伊普黄酮等;另一类为骨形成促进剂,如氟化钠,甲状旁腺激素,维生素K2,生长因子等.我院于1997年9月至1999年5月应用美国矿维公司生产的钙制剂一乐力与普通钙制剂为对照组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其中乐力组289例,对照组7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莲华;袁红;赵泽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的效果,探讨封闭抗体对治疗结局的意义.方法:对54例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11例患者已分娩正常活婴,5例处于妊娠中期,6例再次发生流产.妊娠成功率72.73%(16/22).免疫治疗后,患者血封闭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5);封闭抗体阳性者再次妊娠的成功率高于阴性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原因不明性反复自然流产有效、安全.封闭抗体对再次妊娠结局有一定预示价值.
作者:李尚为;黄仲英;马黔红;韩字研;唐宗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为提高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检测子宫颈涂片4086例,并评价该系统检测结果与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在4086例子宫颈涂片中共发现异常涂片568例,占13.9%;78例行阴道镜病理检查患者中,CCT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66例,符合率为84.6%.结论:CCT检查可减少漏诊,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对C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莉;张毅光;朱荫芝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27岁,已婚.因孕33+5周,阴道流液24 h,于1999年11月14日急诊收治入院.
作者:徐明娟;沙金燕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33岁,因周期性反复左下肢疼痛5年,于1999年12月6日入院.患者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左大腿外侧部刺痛,在月经期发作,持续至经期结束,伴大便干燥,不伴感觉异常,疼痛反复发作,并向远端发展.4年前出现腰痛;入院前3年出现左大腿持续性麻木,月经期加重,并逐渐向远端发展至左足,不伴左下肢乏力.
作者:雷华江;陈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27岁,两个月前在外院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术.自诉平时月经周期30~37天,末次月经1998年9月26日.于月经第5天开始肌肉注射和喷鼻药物促超排卵,月经第20天经阴道B超穿刺取卵,共取出11个卵子,体外授精胚胎存活10个,植入宫腔胚胎5个.
作者:朱新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4年内发生3次黄体破裂,尤其第2次距第3次仅隔1年,临床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湘蓉;刘晓琴;李文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卵巢转移性肿瘤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1%[1],以原发于胃肠道多见,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转移至卵巢甚少.本文对我院妇科目前为止仅发现的2例卵巢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进行报道分析.
作者:穆荣梅;岳天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26岁,已婚.因婚后2年不孕发现盆腔包块2月,于2000年9月18日拟诊右侧卵巢畸胎瘤、原发性不孕症入院.平素月经正常规则:4~5/30天,量中,无痛经,2000年3月患者因不孕,曾检测血FSH、LH、PRL、E2、基础体温等均示正常,其配偶精液查无异常.
作者:万晨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患者发生的副反应及发生率.方法:对310例药物流产患者进行.结果:药物流产患者出现5种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流产不全,药物流产失败,月经恢复延迟,过敏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药物流产患者发生的副反应是药物的药理作用所决定的,其服药后随诊是必要的.
作者:普永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43岁.因月经量增多8年,持续性阴道出血20余天,于2000年3月6日入院.既往月经规律,孕3产2,7年前因经量多行取环术.术后经量无改善,且经期延长.3年前出现血性白带,伴臭味.2年前触摸到下腹部包块由鸡蛋大增至儿头大.
作者:曹红敏;杜元鹏;蔺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例报告患者,43岁,因月经量增多2年,再次发现子宫肌瘤1年半,阴道分泌物增多4个月收入院.月经初潮16岁,G4P1.1993年行阔韧带内肌瘤剔除术,术中见子宫稍大,质中无结节,左侧阔韧带内肿物26 cm×15 cm×6 cm,实性、表面呈结节状突起,有蒂与子宫相连,剖面呈现胶冻状,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囊性变伴红色变性、粘液变性及小灶状出血,部分区域细胞增生活跃.
作者:王晓晔;杨孜;高荣莲;高冬霞;山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诊断①子宫破裂.②子宫胎盘卒中.2诊断依据2.1经产妇,曾清宫2次,有外伤史,腹痛初为阵发性,后转为持续性,硫酸镁治疗后腹痛缓解,继之又加剧.
作者:伍玉凤;亓晶;王腾蛟;刘虹;王永杰;杨林青;李晓云;李馥玫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21岁.因第一胎妊娠27+3周,持续性腹部隐痛1天,阵发性加剧半天,于1999年4月7日中午急诊入院.患者末次月经1998年9月28日,停经50余天,出现早孕反应,停经4月余自感胎动,腹部随妊娠月份增加而逐渐长大.
作者:袁筑华;惠春林;曾金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血管生成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经阴道彩色超声三方面分述血管生成在卵巢癌诊断、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晓梅;张友忠;江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宫颈癌的术前介入治疗愈来愈受到重视.本文就术前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介入治疗的药物选择、化疗的疗程及间隔、疗效的评价以及介入加手术的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岳天孚;朱雪琼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1998年5~10月,妊娠足月除外其他合并症,第一胎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产妇100例,且均为母乳喂养前3天暂时乳汁不足者.其中使用哺乳辅助装置(简称辅乳器)辅助母乳喂养50例为观察组,常规母乳喂养50例为对照组,观察新生儿喂养及母亲睡眠情况.经统计学处理,x2检验,两组母婴构成情况无显著差异,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作者:郝明;侯兰英;刘桂花;王东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细菌性阴道病(becterial vaginosis,BV)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为15%~45%[1].诊断BV的标准中,pH值和氨试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阴道出血、滴虫性阴道炎等[2].对阴道液的性状观察又不能排除主观因素.新资料显示,测定阴道液唾液酸酶活性的方法诊断BV,可以克服上述缺点.现将84例进行唾液酸酶活性测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袁江英;李琴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27岁,G1P0.未作任何产前检查,于孕40周时初来我院作产前检查而收入院.孕妇身高1.6 m,体重83kg,宫高位于耻上38 cm,腹围118 cm,胎位LOA.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9.4cm,胎盘Ⅲ期,其他常规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作者:邹冬芳;吴国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26岁,孕2产1,停经212天伴右下腹痛2天于1999年5月27日入院.既往健康,无心脑血管及肺部疾病史,无血栓病史.体检:体温38.5℃,脉搏120/min,右下腹肌紧张,有压痛及反跳痛,余正常,产科情况正常.
作者:黄美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36岁,农民,G3P1+1,因停经41周,反复胸闷、呼吸困难3天,于2000年9月2日5:30急诊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11月19日;预产期:2000年8月26日.平时月经正常,16年前足月顺产1次.
作者:熊光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问:子宫颈癌是根据临床检查进行分期的,分期中应遵循哪些原则,有哪些注意事项?答:目前,宫颈癌临床分期中主要应遵循的原则与注意事项有1.妇科检查应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根据仔细的临床检查,分期必须在治疗之前确定.分期一经确立,其后不得变更.
作者:石钢;梁家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临床医学、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的发展,巴氏的宫颈/阴道细胞学分级诊断方式已不能满足细胞学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统一诊断标准,方便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进行交流,方便国际之间的学术交流,美国的50位细胞病理学家首先推出了宫颈/阴道细胞学描述性诊断报告方式(TBS),并于1991年将其进一步完善.我们根据2000年全国细胞病理学会议有关TBS内容的精神,结合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体会,将TBS报告方式的主要内容作简要介绍.
作者:姚宇琪;孙维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宫颈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比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的国家有显著差异.近四十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了巴氏涂片和宫颈癌普查普治工作,使宫颈癌发病率及死亡比都明显下降.但近年来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增多,宫颈癌发病率在某些地区有明显上升趋势,且患者趋于年轻化.由于HPV感染与性行为密切相关,宫颈癌作为一种性传播性疾病已被普遍认同.
作者:马丁;奚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概述1.1定义(definition)宫颈癌合并妊娠的确切定义尚未统一.严格来讲,宫颈癌合并妊娠(cervical cancer in pregnancy)仅指妊娠期间发现的宫颈癌.但有文献报道包括妊娠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发现的宫颈癌,也有学者将产后6~12个月发现的宫颈癌也列入其内.
作者:王建六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宫颈癌的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临床分期、年龄、全身情况、设备条件和医疗技术水平来制定.有选择性的缩小手术范围,达到既能根治病灶,又能保存部分生理功能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目的.
作者:孔北华;张友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传统的宫颈癌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这对早期宫颈癌可取得较好疗效,但对于肿瘤巨大的Ib期和中、晚期等晚期宫颈癌疗效并不理想,这些患者往往死于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作者:魏丽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年轻妇女患宫颈癌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已经引起了妇科肿瘤学界的重视,为了与常见宫颈癌相区别,习惯将年龄小于35岁的宫颈癌患者称之为年轻妇女宫颈癌.Elliot等报道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生率在20世纪50年代为9%,80年代已上升为24%.
作者:张国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通称.它包括子宫颈非典型增生(cervical dysplasia)及子宫颈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CIS).1967年Richart提出这两种病变是子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而将其统称为CIN,并根据细胞异常的程度将CIN分为三级:CIN1指子宫颈轻度非典型增生;CIN2指子宫颈中度非典型增生;CIN3指子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CIN已逐渐取代了轻、中、重度子宫颈非典型增生及子宫颈原位癌的名称.CIN更能表明从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发展到原位癌乃至浸润癌的连续过程.
作者:王世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概述至今,放射治疗仍是公认的宫颈癌的首选疗法.FIGO[1]统计全世界1982~1986年间收治的30332例各期宫颈癌中,单纯放疗者占59.6%,放疗结合手术治疗者占24%.近50年来宫颈癌放疗方法不断改进,已趋成熟阶段.体外放射(EBRT)配合现代化腔内近距离放疗(ICRT),已属标准疗法.虽近20年在治愈率方面尚无突破性进展,由于重视贯彻放疗的质量控制(QC)和质量保证(QA),在保证高疗效的前提下,致力于降低放疗的重度后遗症,在提高患者疗后生存质量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已非昔日可比.
作者:王冀川;王静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