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妇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946
  • 国内刊号:51-1145/R
  • 影响因子:2.5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4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A 化学文摘(美),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 国家期刊奖
  • 妇产科学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年4期文献
  • B超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目的:比较B超和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超及宫腔镜对76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腔镜对宫内病变的诊断正确性几乎达100%,但是,只能发现病灶,而不能对患者作出后的诊断;B超检查可提示萎缩的子宫内膜厚度,但不能作出病因诊断;单纯诊断性刮宫术有28%的遗漏率.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可先作B超了解子宫及盆腔情况,再在宫腔镜下,同时行诊刮,作组织病理检查,已成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佳诊断手段.

    作者:程建英;伍晓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干细胞因子与促性腺激素在促超排卵中的关系

    目的:探讨促超排卵周期中干细胞因子(SCF)与促性腺激素(FSH和LH)对卵泡发育是否有协同效应.方法:对30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给予相同的促超排卵方案,采用ELISA和RIA检测患者用药前,取卵时血清及卵泡液中SCF、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按取卵时平均直径≥14 mm的卵泡数目将卵巢反应分为3种类型:即低反应型、中反应型和高反应型.结果:高、中反应组的卵泡液SCF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FSH在高、中反应组卵泡液中水平显著高于低反应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卵泡液中LH水平不同,高、中反应组高于低反应组 ,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中直径≥18 mm卵泡数目差别很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3组中发育卵泡(直径≥5 mm)总数相近,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促超排卵周期中,干细胞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在促进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作者:辛晓燕;王桂红;赵海波;林国成;朱婉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奥平栓治疗女性生殖道HPV亚临床感染的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奥平栓治疗女性生殖系统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选择170例生殖道HPV亚临床感染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奥平栓联合因特芬(α-干扰素)治疗者为治疗一组(n=60),单独应用因特芬治疗为治疗二组(n=60),不用药为对照组(n=46).采用PCR扩增法检测HPV6/11型及16/18型.结果:①治疗一组有效率为82.8%,疗效明显优于治疗二组(有效率为51.6%)及对照组(有效率32.6%).②奥平对HPV亚型均有作用,无特异选择性.结论:本临床研究证明应用奥平栓治疗女性生殖系统HPV亚临床感染具有一定疗效,用药方便、安全、经济,无毒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余宽;彭秀琼;朱联;梅蓉;刘珊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娠并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并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3年3月26 日至6月18日收治的3例妊娠并发SAR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并发SARS以发热、干咳为主要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和T淋胞细胞亚群变化不明显,肺部病变表现明显.1例患者出现肝损害和心肌损害.3例患者均经抗病毒、抗生素、免疫治疗及吸氧等综合治疗(其中2例使用了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符合出院标准出院.1例中孕引产胎儿病理检查未发现畸形及母婴间垂直传播.结论:妊娠合并SARS普通型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可以痊愈,但SARS对胎儿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积累资料.

    作者:张丽菊;王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颈癌患者HPV感染与血清STNFR水平的研究

    目的:探讨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法检测62例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的HPV,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STNFRⅠ、STNFRⅡ,并与正常35例对照.结果: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PV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宫颈癌患者血清STNFRⅠ、STNFR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01);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阳性组STNFRⅠ、STNFRⅡ水平均高于阴性组(P<0.01);宫颈癌患者术后3月血清中STNFRⅠ和STNFRⅡ明显低于术前(P<0.001).结论:STNFR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术后明显降低,STNFR水平的增高可能与宫颈癌HPV感染有关,其发生原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兆艾;路月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变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母亲体重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2年1月至2002年10月在我院产前检查并分娩且无内科合并症及产科并发症的初产孕妇1900例,分别测量并计算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孕期体重变化及体重指数变化,采用偏相关分析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无论是控制身高、孕前体重还是控制孕期体重变化都发现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均呈正相关.结论:胎儿出生体重与孕期体重指数的变化有较好的正相关性.

    作者:曹华妹;杜文君;陈小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Th1/Th2型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与T辅助细胞1、2型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78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对照组为4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 M)及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有10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2.82%.胎儿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γ、IL-12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IL-6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5).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FN-γ与IL-12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P<0.05 ,P<0.05);IL-12与IL-6呈显著负相关(P<0.01 ,P<0.05 ,P<0.05);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1 ,P<0.05 ,P<0.05).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γ、IL-12、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12水平下降,而Th 2型细胞因子IL-6水平上升,IFN-γ、IL-12抗病毒作用减弱,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作者:刘海英;单瑞芹;李晓梅;孔北华;王成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母血、脐血和羊水中的瘦素水平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探讨瘦素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2例正常产妇,根据其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14例,适于胎龄儿21例,小于胎龄儿1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母血、脐血、羊水中的瘦素水平,分析瘦素与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Ponderal指数(PI)、孕妇体重、孕妇体重指数(BMI)、胎儿性别的关系.结果:①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孕妇体重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孕妇血清瘦素水平与胎盘重量、新生儿体重、脐血瘦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②大于胎龄儿的脐血瘦素水平高于适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又高于小于胎龄儿,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新生儿Ponderal指数、胎盘重量呈正相关.③大于胎龄儿的羊水瘦素水平高于适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又高于小于胎龄儿.羊水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新生儿Ponderal指数、胎盘重量呈正相关.④男婴和女婴脐血和羊水瘦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检测脐血或羊水瘦素水平可以判断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

    作者:漆洪波;胡丽娜;吴味辛;卞度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处理方法,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1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60岁51例(老年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50岁的35例(中青年组)做对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的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临床分期,Ⅱ期以上的分别为29.4%(15/51)和11.4%(4/35);组织分级G2-G3分别为68.6%(35/51)和45.7%(16/35);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大于1/2的分别为43.1%(22/51)和20.0%(7/35)(P<0.01);5年存活率分别为66.6%和91.4%(P<0.05).结论:老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中青年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差,与临床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有关.

    作者:惠宁;谢峰;崔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四种预测卵巢储备指标的临床研究

    目的: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中对预测卵巢储备的4种指标进行临床研究,以期寻找1~2种灵敏度高的指标用于普通不孕人群.方法:随机选择不同年龄段的90例不孕患者,在接受IVF-ET前1~2个周期,于月经第3天取空腹血测定基础性激素水平;于月经第5~9天服氯米酚(CC)100 mg,第10天取空腹血测定FSH、LH、E2;开始进入IVF-ET周期前,B超测量卵巢体积,观察IVF-ET过程中卵巢的反应性.结果:随年龄增加,卵巢反应不良及取消周期的比例增加;随基础FSH、服CC后FSH水平升高,卵巢反应性降低.卵巢体积较小组,卵巢反应不良的比例占52.0%.结论:年龄是一个较为敏感的指标;基础FSH水平对卵巢储备的评估优于CC兴奋试验和卵巢体积测定.由于B超检查简便无侵入性,因此,认为基础FSH水平配合年龄和卵巢体积综合评估,将有助于提高预测价值.

    作者:孟昱时;章晓梅;朱瑛;高梦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正常足月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与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间的差异,及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产妇第二产程时间的相关性.方法:56例阴道分娩和62例剖宫产的足月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取2 ml脐动脉血行乳酸检测.并对阴道分娩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值与第二产程时间长短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阴道分娩组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1);但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45分钟(10例),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低于剖宫产组(P<0.05);第二产程≤1小时(28例),乳酸水平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产程>1小时(28例),乳酸水平高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新生儿乳酸水平与第二产程时间呈密切正相关(P<0.01).结论:阴道分娩第二产程<1小时与剖宫产比较新生儿乳酸值无差异;而当第二产程>1小时,则使新生儿乳酸值增高.故对第二产程长应重视,并予积极处理.

    作者:张华;张建华;吴味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erbB2、nm23-H1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癌基因c-erbB2和抑癌基因nm23-H1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期及临床主要预后因素不同的情况下表达的差异,以期达到对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转归的预测.方法:采用针对两种基因表达产物的单克隆抗体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回顾性检测分析3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胎盘、21例葡萄胎、21例侵蚀性葡萄胎及20例绒癌中两种基因产物的表达情况.结果:c-erbB2基因在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葡萄胎及妊娠中晚期正常胎盘,而nm23-H1的表达明显低于葡萄胎及妊娠中晚期正常胎盘(P<0.05);c-erbB2基因在临床Ⅲ、Ⅳ期患者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m23-H1基因产物的高表达与WHO预后评分系统的好的预后因素相一致.结论:c-erbB2的高表达及nm23-H1的低表达与葡萄胎恶变紧密相关,对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玉霞;孙永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腔镜单极高频电手术在不同组织热效应的研究

    目的:研究腹腔镜单极高频电手术在不同作用时间对不同组织造成的热损伤程度,探讨针对不同组织所适宜的作用方式.方法:收集离体大网膜、子宫动脉及子宫肌壁组织标本,在相同电流波形、功率,不同作用时间下进行电凝或电切,在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量热坏死带.结果:①大网膜经电凝后,组织坏死带形态不规则,其内血管管壁未有效凝固融合.②直径约1 mm的动脉经鼓点式电凝2次所形成热坏死带小,而凝固融合带厚.③子宫肌壁经电凝4秒或7秒所形成的水平及垂直ZTN宽度分别为5.4±0.7 mm,7.4±0.7 mm,1.9±0.5 mm,3.4±0.6 mm.结论:①对大网膜不宜使用电凝或电切.②鼓点式电凝止血方式优于持续电凝止血,单纯电切不能达到止血目的.③80W功率下,子宫肌壁同一部位持续电凝4秒以内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罗珊;杨延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复发性流产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的研究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早孕妇女和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凋亡及Fas、FasL表达,进一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探讨复发性流产的发病机理.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30例RSA患者和25例正常早孕妇女胎盘绒毛滋养细胞Fas和FasL基因蛋白的表达,并通过MIAS-2000医用彩色病理图像免疫组化测量系统对其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其结果用平均灰度表示;同时应用DNA缺口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测定两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凋亡情况.结果:RSA组患者胎盘绒毛FasL的表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as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盘绒毛细胞滋养细胞及合体滋养细胞的凋亡指数,RSA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细胞凋亡的增加可能是RSA发生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且RSA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表面FasL表达减少,导致母胎间免疫耐受的破坏,引起异常的免疫反应可能是RSA发病的重要机制.

    作者:朱劲松;高英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42例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术前宫腔镜诊断均为粘膜下或肌壁间突向宫腔肌瘤42例,在宫腔镜下施行双极汽化切割手术.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28.71±13.83分钟,出血量16.07±12.17ml,标本组织重量32.24±7.46g,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随访有效率分别达97.1%、97.1%、94.3%和91.4%.结论:宫腔镜双极汽化切割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无并发症等优点,疗效满意,可替代单极电切割术.

    作者:施永鹏;李莉;甘晓卫;张青;谢晖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镇痛对泌乳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产妇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血浆泌乳素(PRL)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孕妇600例,随机分为PCIA组、PCEA组和对照组,各20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Ramsay评分法测评产妇镇痛、镇静程度,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术前、术后24小时及48小时血浆PRL浓度.结果:两镇痛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血浆PRL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结论:术后静脉和硬膜外镇痛能促进泌乳素的分泌.

    作者:马传根;皇甫超申;赵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POF)是指妇女在40岁以前因某种原因引起的闭经、不育、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文献报道,40岁以前卵巢早衰发生率为1%,30岁以前发生率为1‰,原发性闭经患者中POF患病率为10%~28%,继发性闭经患者中POF发生率为4%~18%[1].本文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进行简要探讨.

    作者:徐苓;宋亦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的病因

    女性在40岁以前发生的自然绝经称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POF可能为多因素引起的综合征.特发性POF占高促性腺激素闭经的81%,是POF的常见类型,这些患者通常无明确病因可遁.

    作者:谢梅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的防治原则

    卵巢早衰的确切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完全明了.恶性肿瘤或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接受化学治疗或(和)放射治疗,将损伤卵巢而导致卵巢早衰,在启动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的生殖功能.卵巢早衰的治疗原则包括去除发病原因,治疗原发疾病或伴随疾病,恢复卵巢功能,正确补充性激素,防治卵巢激素缺乏引起的继发性健康损害,辅助患者实现生育等.具体方案应根据患者年龄、可能的发病原因、月经要求、生育状况和生育要求、卵巢内有无发育中卵泡以及经济状况等情况来加以确定.

    作者:杨业洲;韩字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患者的生育途径

    妇女在40岁以前绝经,同时合并血清FSH、LH升高,E2水平下降,被认为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3%,占原发性闭经患者的10%~28%,继发闭经患者的4%~20%,平均发病年龄23.3岁[1].

    作者:李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与卵巢不敏感综合征

    1 POF与ROS的定义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占妇女总人群的1%~3.8%,是妇科内分泌领域的常见病.1967年Moraes-Ruehsen与Jones首次提出POF的定义,目前将40岁之前闭经,伴有FSH升高和E2下降定义为POF,但是否包括原发闭经及染色体、基因异常等性腺发育不良仍有争议.由于对POF的病因、病程的逐步了解,有学者提出POF不是不可逆的,残存的卵巢功能可能再活动,POF是暂时的或一过性的.

    作者:马良坤;林守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储备功能的检测方法

    卵巢储备功能是指卵巢内存留卵泡数量和质量,反映女性的生育能力.卵巢产生卵子的能力减弱,卵母细胞质量下降,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称为卵巢储备降低.自应用体外授精(IVF)治疗不孕症以来,对一些有正常月经周期的患者进行促排卵时,可出现卵泡闭锁及卵子质量下降,这是卵巢储备能力低下的表现,并且有可能发展成为卵巢功能衰竭.

    作者:杨冬梓;杨炜敏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细菌性阴道病并发外阴严重溃疡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2岁,未婚,因外阴溃烂,疼痛1周于2002年4月18日入院.平素白带正常,有性生活史2年,近1周来白带增多,色淡黄,有异味,自小阴唇内侧至外阴、肛周多处溃疡,疼痛难忍,坐卧不安.

    作者:王怡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巨大尖锐湿疣合并糖尿病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66岁,因外阴疼痛2+月,发现外阴赘生物2周收入院.该患者绝经16年,绝经后无阴道流血.2+月前自觉外阴皮肤粗糙伴疼痛来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皮肤充血、粗糙,大小阴唇充血,左阴唇水肿、触痛不明显.予消炎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

    作者:周健红;吴逸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先天性成骨不全2例报道

    先天性成骨不全症,又名胎儿型脆骨症,是一种罕见的胎儿期以骨胳发育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结缔组织异常综合征.发病率据文献报道为0.7/10万~4/10万.此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骨形成不全的骨质疏松、长骨弯曲及多发性骨折,以及胶原形成异常所致的蓝色巩膜,故又名蓝巩膜脆骨综合征.我院近50年出生的64503例婴儿中,仅发现2例,发病率为3.1/10万.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庆容;解兰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双胎中一胎儿无脑无心畸形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9岁,孕2产0,平素月经规律,6/30天,停经45天时查尿HCG(+),早孕反应不重,孕早期曾患上感1次,未服药,无发热史,无有毒物质、射线接触史,孕19周自觉胎动至今.

    作者:刘俊涛;滕淑文;徐蕴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颈部分断裂修补术后妊娠足月阴道分娩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4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陈旧性宫颈部分断裂,伴感染,于2000年7月26日入院.

    作者:周小红;索朗;旺姆;益西;曹冬焱;郁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妊高征合并血小板减少并发自发性硬膜外血肿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9岁,因停经9月余,腰、腹痛5天,腹痛加剧2小时,于2000年11月3日13时45分入院.末次月经2000年2月10日,预产期2000年11月17日.孕期未定期作产前检查.

    作者:段振玲;肖虹;杨卫红;周菁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子宫肌壁间多发性肌瘤伴后腹膜及阴道畸胎瘤1例

    患者41岁,孕3产2,因发现阴道左侧壁肿物10年,腹部肿物半年,于2001年1月7日住院.于10年前在当地医院自然分娩时发现阴道左侧壁肿物,产后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正常,阴道左侧壁中上1/3处可见约12 cm×12 cm大小肿物,囊实相间,宫颈暴露不清,子宫正常大小.

    作者:魏荣英;宋宝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α-干扰素配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75例分析

    尖锐湿疣是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发病率逐年提高,在我国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居性传播疾病的第二位.目前CO2激光是治疗尖锐湿疣的常见方法,但治疗后有较高的复发率[1],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后建丽;袁迎九;陈晓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19卷2期疑难病案讨论选登

    1 诊断①卵巢上皮癌;②卵巢癌合并感染;③腹膜炎;④贫血.

    作者:杨秀平;侯景云;李晓萍;邢治华;张爱群;余光秀;张爱华;李燕燕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宫颈癌的新辅助动脉化疗

    新辅助动脉化疗(NIC)即手术前或放疗前进行的动脉化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用于宫颈癌,可有效减小肿瘤肿块体积,降低影响预后的盆腔内危险因素,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分期和放疗的效果,提高生存率.但NIC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手段,不能代替手术、全身化疗及放疗,恰当地选择适应人群,实行个体化治疗,探索佳的治疗方案及方法是近期研究发展的方向.

    作者:包影;李楷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早衰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近年的研究提示卵巢早衰(POF)与自身免疫因素紊乱有关.从免疫细胞、免疫分子、自身免疫病以及细胞凋亡四方面对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表明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异常以及自身免疫病及细胞凋亡可导致POF.

    作者:陈晓莉;尧良清;杨冬梓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40例,与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30例作为对照.结果:该术式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对术后性生活影响小.结论: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作者:邓金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经皮脐静脉穿刺术(percutaneous umbilical blood sampling,PUBS)为胎儿的宫内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是目前产前诊断的主要技术之一,本文对我院应用此项技术872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马小燕;李秋明;关步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绒癌误诊为异位妊娠1例分析

    1 病例报告患者,28岁,已婚未育,婚后2月,因停经40天,下腹部撕裂样疼痛2小时,晕厥1次入院.末次月经2002年3月20日,停经35天左右出现严重早孕反应,无阴道流血及腹痛,未就医.于2002年4月29日晚约9点30分突然出现下腹部撕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及肛门坠胀感,急送我院就诊,途中曾晕厥1次,于当晚11点30分入院.

    作者:杨莹香;杨秀飞;朱发令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米索前列醇致过敏性休克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21岁,于2001年9月26日上午9点30分因停经43天,服米索前列醇20分钟,晕厥5分钟急诊入院.患者末次月经2001年8月14日,停经后早孕反应轻,在当地某诊所查尿HCG阳性而行药物流产,于9月24日开始服米非司酮片,无特殊不适,9月26日上午9时在家服用米索前列醇600 μg,服药后觉头晕、胸闷,未引起注意,15分钟后出现呼吸困难,继之晕厥,急送至我院.

    作者:张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子宫内膜切除术后2年多,下腹痛2年,加重6个月

    1 病历摘要患者49岁,因“子宫内膜切除术后2年多,下腹痛2年,加重6个月“于2002年10月28 日入院。患者15年前因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至10余天,在外院查体发现子宫肌瘤,具体部位、大小不详。因不影响正常生活,未予治疗。2000年8月因经量增多,伴血块,10余天不净,在外院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术中见子宫内膜呈息肉样。

    作者:邝健全;陈湘云;刘继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产科领域医疗纠纷的引发因素

    当今,医疗纠纷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日趋增多,产科已成为医疗纠纷的主要学科.产科的大多数案例涉及的是低危无并发症的妊娠,但后来却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并发症或不良结局.在很多情况下,根本问题在于医患关系不良.

    作者:劳子僖;马润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孕产妇及胎婴儿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几个问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的,WHO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作者:黄醒华;丁辉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