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四川大学
  • 国际刊号:1000-1182
  • 国内刊号:51-1169/R
  • 影响因子:1.33
  • 创刊:198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62
  • 全年订价:2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剑桥科学文摘, 国家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口腔科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4年5期文献
  • 临界病例拔牙与非拔牙治疗后侧貌突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比较正畸拔牙与不拔牙治疗对临界病例侧貌突度的影响.方法由5位正畸专家判断出的33个临界病例,根据其实际接受的治疗方式分为3组:①不拔牙治疗组12例患者;②拔4个第一双尖牙治疗组13例患者;③拔4个第二双尖牙治疗组8例患者.用结构重叠法,以眼耳平面(FH平面)为水平参照平面,对33例患者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上反映侧貌突度的解剖标志点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拔牙组和不拔牙组患者治疗后,仅上下切牙的突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两种不同的拔牙方式对患者侧貌突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临界病例,拔牙治疗与不拔牙治疗对侧貌突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上下切牙突度的改变,其对上下基骨及侧貌软组织突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作者:许天民;刘妍;张海萍;林久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非游离端义齿咀嚼效能的测定和分析

    目的了解肯氏Ⅲ类牙列缺损患者戴用义齿前及戴用义齿后咀嚼效能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40例肯氏Ⅲ类牙列缺损患者为实验组,30例牙列完整、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为对照组.用花生米为测试物,采用吸光度法,对对照组健康中老年人的咀嚼效能,以及实验组患者戴入义齿前后咀嚼效能进行测定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咀嚼效能明显低于对照组;戴用义齿后,实验组患者的咀嚼效能随戴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患者的年龄、缺失牙单位数、义齿的种类、咀嚼的次数和时间均与戴用义齿后的咀嚼效能有关.结论实验组患者的咀嚼效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随戴用义齿时间的增长,实验组患者的咀嚼效能逐渐提高; 影响实验组患者咀嚼效能的因素较多.

    作者:林映荷;杜莉;王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桩核材料与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联合修复无髓牙的抗折性能研究

    目的评价3种树脂类桩核材料与高强玻璃纤维/树脂复合材料(FRC)桩钉联合修复无髓牙的抗折性能.方法用FRC桩钉和3种经不同方法处理(热压和未热压)的树脂核(Artglass聚合体、Charisma复合树脂、AB组份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离体无髓牙根,测试130°加载时的破坏载荷.结果 Artglass聚合体组的抗折力高(505.4N),经热压处理后强度明显提高(564.1N);Charisma复合树脂组经热压后脆性增加,强度降低(热压前后分别为411.3N和315.3N);AB组份树脂组经热压后强度明显提高(热压前后分别为358.4N和423.4N).实验中无1例出现桩钉折断和聚酯冠碎裂.结论不同桩核材料与FRC桩钉联合修复无髓牙的抗折力不同,其中Artglass聚合体组的抗折力高,但是此3组的抗折力均超过了咀嚼过程中前牙的咬合力,树脂核与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桩钉联合修复无髓前牙残根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张文云;陈吉华;施长溪;贾安琦;杨立斗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老年人牙缺失临床修复治疗的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修复患者的口腔情况及修复特点.方法对1 166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缺失患者作修复治疗,分析缺牙及修复情况.结果 1 166例患者平均缺牙10.25颗.牙缺失数上颌>下颌,磨牙>双尖牙>切牙>尖牙.1 166例患者中1 120例作可摘义齿修复,其中游离端缺失约占59%.46例作固定义齿修复.结论老年修复患者具有缺牙数目多,游离端缺失多,余牙磨耗严重,食物嵌塞多,余留牙松动及残根多等特点;修复以可摘义齿为主,可适当行固定义齿修复.修复治疗时尽量发挥尖牙、已治疗的残根及健康第三磨牙的作用.

    作者:陈思娅;陈秀梅;杜玉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全国根管治疗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1 制定根管治疗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的目的1.1 阐述治疗的合理性1.2 规定治疗应达到的质量和水平2 根管治疗的适应证与非适应证2.1 适应证2.1.1 牙髓不可复性损害或牙髓坏死根尖周组织受累的患牙2.1.2 选择性治疗如:需提供桩道者,义齿修复前牙髓状态可疑者,牙周病治疗需要,牙体预备意外露髓者,根切除术或牙半切除术的术前准备.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专业委员会制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甲哌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2%甲哌卡因在口腔临床局部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注射用2%甲哌卡因用于11例患者的深龋备洞或开髓治疗的局部浸润麻醉,观察麻醉时间、麻醉效果、对心血管的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并与7例采用2%利多卡因麻醉作为对照.结果试验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而麻醉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生评价良好率达到90.91%.两组药物均不引起血压、心率的明显变化.结论 2%甲哌卡因是一种安全可靠、麻效较好的口腔用局部麻醉剂.

    作者:陈新梅;史宗道;黄定明;曾鸿宾;王晓毅;丁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双颌前突畸形正畸治疗后颅面硬组织变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双颌前突患者硬组织矢状及垂直向的影响.方法对24例广东籍双颌前突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后,采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并对矫治前后硬组织侧貌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①上下颌骨间关系无明显变化,上下前牙突度和倾斜度明显减小.②前后面高明显增加,但前后面高间的比值及反映下颌平面倾斜度的MP-FH无明显变化.③上下磨牙高度随前后面高的增加而明显增加.④上前牙高度明显增加,下前牙高度明显减小.结论双颌前突畸形正畸治疗中垂直向及矢状向支抗可得到较好控制.

    作者:谢永建;王大为;林界伟;卢新华;何旭顺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多样性表现及诊治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多样性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58例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缺乏统一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采用综合治疗或单独应用化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恶性度较高,表现多样,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综合治疗和化疗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慧明;徐俊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Cercon全瓷在口腔固定修复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对Cercon全瓷的制作工艺及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对5例患者共15牙单位的冠、桥使用Cercon全瓷系统进行修复,并进行修复后1、3、6、12月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 Cercon全瓷修复体美观自然,无折断、开裂、崩瓷、变色,牙龈组织无红肿、压痛.结论 Cercon全瓷系统是目前较理想的口腔固定修复材料.

    作者:楼北雁;巢齐宇;王敏;鲁喆;巢永烈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根管治疗难度系数临床评估标准

    牙髓根尖周病是口腔科临床常见的牙齿疾病.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牙髓根尖周病若不彻底治疗,将严重影响病人的全身和口腔健康.牙髓根尖周病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根管治疗是有效的方法.由于牙齿解剖结构和根管系统的复杂性、变异性、个体性及多样性,根管治疗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所以建立根管治疗难度评估标准,在治疗前对患牙进行难度评估和效果预测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之一.治疗中要求牙体牙髓专科医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和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充分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及医患合作性等因素,掌握根管治疗的技术规范,判断根管治疗的难度,预测治疗效果.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反(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

    目的探讨扩弓和多曲方丝弓技术在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矫治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8例,均采用上颌扩弓技术矫治单侧上颌后牙反(牙合),多曲方丝弓技术不同程度地直立后牙,调整后牙在三维方向的位置,并解除前牙的反(牙合),调整下颌中线.结果 8例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磨牙为中性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结论轻度及中度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偏斜畸形患者通过上颌的扩弓及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有效地矫正磨牙关系及下颌偏斜.

    作者:王红梅;杨力;纪昌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青年人正常牙牙动度参考值的研究

    目的建立中国青年人正常牙牙动度参数的参考值范围.方法使用自行研制的FX-1型牙动度测量系统,对200名中国汉族青年人右侧上下颌牙牙动度进行测量并归纳其参数范围.结果得到右侧上下颌14颗牙的牙动度参数的正常范围,其牙动度参数的均值以下颌前牙大,下颌第一磨牙小.结论提取、量化正常牙牙动度参考值很有意义,可为临床诊断松动牙提供正常对照.TM均值越小牙齿越牢固.

    作者:彭栗;施生根;谭红;宋应亮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地鼠颊囊癌变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对地鼠颊囊粘膜癌变所起的干预作用.方法 90只金黄地鼠分为实验1组(T1组)、实验2组(T2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利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诱导T1、T2组地鼠颊囊癌变,并在T2组给予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观察T1和T2组颊囊黏膜癌变中病理改变,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iNOS、VEGF、Ⅷ因子动态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量的变化.结果 DMBA诱导T1组和T2组颊囊黏膜癌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VEGF阳性表达增加,NO量和微血管密度不断增加.结论 NO在地鼠颊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而L-NAME起干预作用.

    作者:杨朝晖;陈伟良;李海刚;李劲松;王建广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四环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目的探讨四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的四环素(1、5、20、100、500、2 500 μg/ml)加入体外培养的HPDLFs中, 孵育2 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用MTT法、考马司亮蓝法及3H-TdR掺入法,分别检测四环素对细胞的增殖活性、蛋白合成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在1~1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细胞形态呈正常的梭形或纺锤形.在20~1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四环素可促进HPDLFs的增殖及生物合成(P<0.01).当四环素的浓度增至2 500 μg/ml,不仅使细胞的镜下形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而且严重抑制了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四环素能促进HPDLFs的增殖及生物合成,而浓度过高则具有细胞毒性.

    作者:葛少华;杨丕山;赵宁;戚向敏;孙钦峰;王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端粒酶催化亚单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活性的变化.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法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ABC法检测内皮细胞CD34表达.脂质体介导内皮细胞转染,MTT法测定细胞代谢活性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基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端粒重复末端扩增分析法检测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培养的细胞贴壁后为单层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爬片CD34染色呈阳性,pBABE-HYGRO-hERT转染内皮细胞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吸光度为0.889.MTT实验表明:在各个时间点转染阳性细胞(HC)的吸光值都高于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UE)(P<0.05).UE与HC的细胞生长曲线形态相似,8 d内HC数量增长了约4倍.在各个时间点HC较UE细胞数多(P<0.05).结论 pBABE-HYGRO-hTERT转染内皮细胞后,提高了内皮细胞端粒酶的活性和增殖能力.

    作者:代晓明;李龙江;温玉明;王昌美;刘华;刘坤;李胜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两种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表达骨保护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牙周膜细胞增殖及分泌骨保护因子(OPG)的影响.方法培养牙周膜细胞并形成单细胞克隆,培养基中加入bFGF和IGF-Ⅱ,MTT法检测牙周膜细胞增殖水平,Sandwich 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OPG含量.结果 IGF-Ⅱ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但降低细胞OPG的表达量(P<0.05).bFGF也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P<0.05),但对细胞表达OPG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P>0.05).结论应用细胞因子促进牙周再生时应考虑其对牙周骨组织平衡的影响.

    作者:凌均棨;李京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生长激素对兔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增殖活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兔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周期、增殖活性及分泌功能的影响,为功能矫形治疗时下颌髁突的生长改建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定量、定性地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在不同的时间点对体外培养兔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作用.结果①不同浓度的生长激素可刺激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增殖指数(PI)变化以生长激素10 μg/ml,24 h组为显著,DNA合成变化以10 μg/ml,12 h组变化为明显.②生长激素有促进兔下颌髁突软骨细胞分泌Ⅱ型胶原的能力,以生长激素10 μg/ml组为显著.结论生长激素可促进体外培养兔下颌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分泌Ⅱ型胶原的能力.

    作者:黄宁;罗颂椒;杨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研究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中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特点, 探讨细胞凋亡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手术切除部分关节盘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15 d~6个月内采用TUNEL法标记髁突各相应时段的凋亡细胞,结合相应组织学变化,观察、分析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组织中细胞凋亡发生的特点. 结果关节盘损伤后软骨产生明显应激性修复增殖反应时,凋亡细胞主要集中于关节表面的纤维层中;随着关节软骨和骨组织不断改建,软骨组织中逐渐出现大量的细胞凋亡现象,主要发生于表面纤维层与增殖层,尤其集中在软骨细胞簇中;在软骨组织消耗严重时,浅表区域内的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减少,肥大钙化层中出现了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髁突软骨组织中存在过量凋亡的现象,软骨细胞异常增殖与过度凋亡导致软骨基质自身调节机制的破坏可能是骨关节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常嘉;马绪臣;武登诚;焦岩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载体材料聚乳酸羟基乙酸膜在兔皮下的埋植实验

    目的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的培养筛选合适的载体材料.方法在兔皮下手术埋入8种不同组分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手术后第1、2、3、4周取出,分别观察其质量变化和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 PLGAⅠ、Ⅱ、Ⅲ分别在术后第2、3、4周时全部降解吸收,其余组PLGA在4周时仅降解50%左右;组织学观察,PLGAⅠ、Ⅱ、Ⅲ在动物体内反应符合一般生物相容性材料的组织反应过程.结论 PLGA Ⅱ降解速度符合临床需要,且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可用作口腔黏膜组织工程载体材料.

    作者:祁兵;李宏卫;温玉明;王昌美;李龙江;宋晓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地区慢性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IL-1基因型在不同牙周健康状态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分析IL-1等位基因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汉族慢性牙周炎患者182例,检查全口临床牙周附着丧失量,牙周袋深度;同时选取牙周健康对照者89例.棉拭子刮取颊黏膜脱落细胞,用PCR-RFLP法和PCR法检测IL-1+3953、IL-1A-889、IL-1B-511和IL-1RN(intron2)VNTR基因型分布.结果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组IL-1A-889、IL-1B+3953和IL-1B-511等位基因Ⅱ以及IL-1A-889和IL-1B-511复合等位基因Ⅱ、IL-1B+3953和IL-1B-511复合等位基因Ⅱ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IL-1RN(intron2)VNTR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有相关关系,IL-1B+3953、IL-1A-889和 IL-1B-511等位基因Ⅱ以及IL-1A-889和IL-1B-511复合等位基因Ⅱ、IL-1B+3953和IL-1B-511复合等位基因Ⅱ可能是部分慢性牙周炎患者易感性的遗传标志.同时提示IL-1基因型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中的分布是不相同的.

    作者:黄海云;章锦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研究

    目的探讨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及感染类型.方法应用HPV L1区通用引物Gp5+/Gp6+和HPV特型引物(HPV6/11,16,18,31,33),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对34例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进行检测.结果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黏膜疣状肿块中,HPV感染率为88.2%;亚型HPV6/11感染率为47.06%,HPV16感染率为11.76%,HPV18感染率为2.94%,HPV31感染率为5.88%.结论艾滋病毒感染患者口腔疣状肿块和HPV感染关系密切, 而且大多数和低危型HPV6/11感染有关,少数病例和高危型HPV16,18,31感染有关;同一病例可以感染两种以上HPV亚型.

    作者:马三成;胡静;赵今;Paul Speight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髁突髓腔信号异常与颞下颌关节内紊乱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髁突髓腔信号异常与颞下颌关节内紊乱(TMJID)的关系.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对44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88侧关节完成开闭口T1、闭口位T2加权成像,判定TMD患者的盘突关系及髓腔信号变化.结果 TMD患者14.8%(13/88)表现髓腔信号异常,水肿型为11个关节,硬化型及混合型各1个关节,84.6%(11/13)存在TMJID;而75个髓腔信号正常关节中,33.3%(25/75)存在TMJID; 髓腔信号异常与TMJID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关节盘移位是导致髓腔信号异常的原因之一.

    作者:焦国良;赵二军;王永海;祝玉芬;杜昱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诱导NIH3T3细胞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

    目的探讨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 (rhBMP-2)对NIH3T3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培养NIH3T3细胞,加入外源性rhBMP-2,用生长曲线、噻唑蓝(MTT)比色、流式细胞仪(FCM)分析、BrdU检测观察细胞的增殖和DNA合成,并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含量观察细胞是否有成骨趋向.结果加药组细胞的增殖活性下降、DNA合成变慢,ALP活性和OC含量均增高.结论 rhBMP-2使NIH3T3细胞增殖活性变弱,表现成骨细胞表型.

    作者:王军琳;刘源;金岩;王新文;李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云纹干涉法应用于金瓷界面抗断裂能力研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云纹干涉法在金瓷界面抗断裂能力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在5组金瓷厚度不同的试件表面制作光栅,加载后采集u场及v场云纹干涉条纹,推算各组金瓷界面断裂韧性Jc值并观测裂纹扩展方向.结果加载条件下,裂纹周围显示应力集中区,条纹随载荷增加逐渐变密.由云纹干涉图位移场算得各组试件金瓷界面断裂韧性各不相同,其裂纹扩展方向也有差异.结论云纹干涉法适用于金瓷界面断裂韧性的研究,也可用于观测并预测裂纹的扩展方向及趋势.

    作者:朱梓园;张保卫;张修银;王冬梅;方如华;徐侃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牛心包引导骨组织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戊二醛(GA)处理的牛心包作为引导骨组织再生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在11只狗的双侧下颌骨颊侧骨板各制备一个1.0 cm×1.0 cm×0.5 cm大小的骨缺损,随机在一侧骨缺损覆盖GA牛心包,另一侧不覆盖膜作为对照侧.术后2周,4周,8周,16周采用Dental-CT及组织学切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0只狗伤口愈合良好,1只狗(16周组)牛心包处理区伤口愈合欠佳;②16周内牛心包未见明显吸收,周围仅少量炎性细胞浸润;③牛心包覆盖侧骨缺损修复速度快于对照侧.结论①GA牛心包有良好的引导骨组织再生作用,牛心包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材料;②GA处理的牛心包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周艺群;吴汉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下颌智齿阻生致第二磨牙远中牙根完全吸收1例报告

    临床上牙根吸收比较常见,但智齿阻生导致邻牙牙根严重吸收比较罕见,笔者于2003年11月13日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门诊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凤明;谭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髁突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1例报告

    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giant cell reparative granuloma, GCRG)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病变.1953年Jaffe[1]首次从巨细胞瘤中将GCRG分出来,指出GCRG并非真性肿瘤,而是局部修复反应.GCRG好发于下颌前磨牙区[2],原发于髁突者罕见.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近期收治1例发生于髁突的GCRG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晓霞;郑广宁;王虎;王鹏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报告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血管畸形在临床少见,作者曾收治1例左面颞部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血管畸形,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介平;高庆红;王晓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砂体喷砂抛光后牙釉质表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洁治术是牙周治疗基本的方法之一,使用普通超声洁治器去除牙面的烟斑或色素效果欠佳,而喷砂抛光技术则能有效地去除烟斑和色素[1].但是,目前使用的砂体全部依赖进口,价格昂贵.为此,作者研制了一种新型喷砂砂体,并对此种砂体和进口砂体的抛光效果及其对牙釉质的影响进行比较.

    作者:吕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不同粘接剂重复粘接正畸托槽的剪切强度研究

    托槽脱落问题始终困扰着临床正畸医生,而托槽脱落率与粘接剂的理化性能及重复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直接相关[1].本实验选用两种不同粘接剂:京津釉质粘合剂和单组分粘接剂,在模拟临床应用的实验条件下,比较重复粘接的抗剪切强度,并评估托槽脱落后牙面上残留的粘接剂指数(adhesive remnant indexes, ARI),为临床合理选择粘接剂重复粘接托槽提供参考.

    作者:房伯君;马丽;杨亚囡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