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抗菌剂应综合考虑药效学、药物动力学和细菌学的特性,耐药突变的风险及费用.本文对16种市售的眼科用抗菌剂进行了评估.夫西地酸和杆菌肽对革兰氏阳性菌有选择性.多粘菌素B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是广谱抗菌剂.抗菌剂广泛使用增加了细菌获得耐药的风险.抗菌剂的生物利用度取决于靶细菌的种类、感染部位和血-房水屏障的完整性.夫西地酸、喹诺酮在治疗浓度下能穿透角膜进入正常眼前房,多粘菌素B、杆菌肽则没有穿透能力,只停留在眼表.毒性大多是局部用抗菌剂中的辅料或活性成分引起的过敏反应所造成的.一些有关局部用氯霉素血液系统毒性的病例曾引起怀疑,但是这个环节仍有待证明.红霉素和多粘菌素B大多可以用于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治疗费用必须作为整体(治疗方案)进行评估.一瓶眼药水的价格可以相差三倍.便宜的眼药水包括氯霉素、多粘菌素B和庆大霉素,昂贵的是夫西地酸和喹诺酮类.
作者:刘美欣;张毅;叶咏年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体外试验表明抑瘤素M能通过多种途径对数种肿瘤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能诱导某些肿瘤细胞继续分化.从抑瘤素M与信号转导、细胞周期、肿瘤免疫、原癌基因及其它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的关系等方面,介绍了近几年研究抑瘤素M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其分化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作者:赵新宇;张舒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肠球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在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中居重要地位.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和链阳菌素B是结构无关但功能相近的三类抗生素(MLSB),可以作为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替代药物.近年来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量用于临床,在药物选择压力下,肠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较为严重.耐药机制包括erm基因介导的药物靶位的改变和mef基因及msrC基因介导的抗生素的主动外排等.
作者:王玉宝;宋诗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常见病,由于其病因仍然不明确,治疗相当困难.近几年随着发病机理及某些致炎因子和介质的发现出现了一系列新药.新一类的特异性COX-2抑制剂,包括尼美舒利、美洛昔康、Celecoxib、Rofecoxib、Valdecoxib、Etoricoxib和Parecoxib等,它们对COX-2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具有与现有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相似的镇痛抗炎效果,但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来氟米特被认为是10余年来开发的第一种专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能缓解病情的药物;TNFα阻断剂包括Etanercept和TNFα单克隆抗体,该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TNFα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白介素-1阻断剂包括IL-1Ra、阿那白滞素和重组人白介素-11等,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调节IL-1α和IL-1β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完全人抗体的Hu-Max-CD4通过靶向T-细胞上的CD4受体起作用,阻止炎性反应.
作者:李克江;贾勋超;朱同舜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常见呼吸道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增长向公共卫生事业提出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为此,目前急需一类既可覆盖所有常见呼吸道病原菌、包括耐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肺炎链球菌等耐药菌株、又能抵抗耐药性发展的新颖抗生素.telithromycin作为第一个获得广泛临床评价的新颖类抗生素-酮内酯类抗生素药物,其正是专门设计达到上述目标的:对该类药物进行了数种创新性结构修饰,使其不仅对各种常见呼吸道病原菌有效,而且还使它的耐药性风险降至低,故telithromycin将成为当今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经验疗法中的一种重要的新的临床选择,尤在耐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及其流行地区具价值.
作者:马培奇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细菌对磷霉素的耐药性极低,由于磷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破坏其完整性,有利于其他抗菌药进入细菌体内,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而杀灭细菌.磷霉素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而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与头孢哌酮、头孢甲肟、舒普深、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联用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HD50和MIC降低至原来的1/10至几十分之一.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细菌性痢疾;与阿莫西林联用治疗复杂性泌尿道感染;与阿米卡星联用治疗肺癌患者手术后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肺炎;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治疗急性血液病伴有严重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等,均获得优异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作者:连家建;唐青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自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合成后,国内外对这类药物进行了不断的研制与开发,现已发展为第四代.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也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方面的不良反应,心脏毒性,光毒性反应,软骨毒性及肌腱损伤,肝脏、肾脏毒性等,特别是某些品种因其严重的心脏、肝脏毒性,而停止研发、试验及临床应用.对此应引起我们的警觉,以便达到安全有效的用药目的.
作者:张霞光;李天云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综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免疫调节作用研究中的新进展,概括说明其抗炎和诱导细胞凋亡的初步机制,并介绍其在呼吸道炎症和抗肿瘤方面新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恩龙;王澈;王敏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氟喹诺酮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耐受性良好的抗菌药,虽然这类药物诱发肾功能障碍的情况十分少见,但必须提请临床医师重视这种潜在的危险性.本文对从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1985~1999.5)所获得的有关环丙沙星等引起的肾功能障碍的病例,按照变应性间质性肾炎、肉芽肿间质性肾炎、急性管状坏死、晶尿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同时,也涉及到其它氟喹诺酮的肾毒性反应.其目的在于使临床医师通过这些病例,对氟喹诺酮诱发的肾功能障碍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以便选择更合适的药物,或在万一出现这些情况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成为细菌分型的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常用的细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其中脉冲场电泳已成为多种细菌分型的金标准,而随机引物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多位点序列分型、质粒图谱分析、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指纹图谱分析及核糖体分型也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细菌的基因分型对流行病学监测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基因水平了解细菌的致病机制及耐药机制,并为检测新抗生素的活性提供依据.
作者:姚芬;钱元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本文对金属β-内酰胺酶的起源、分类、分子结构特点、酶动力学特性、分子生物学基础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重点阐明通过质粒或整合子介导的可在细菌间移动传播耐药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IMP的分子生物学特点.
作者:卓超;钱元恕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