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751
  • 国内刊号:51-1127/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62-8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2003年5期文献
  • PCR扩增rRNA基因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PCR技术以其快速及准确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检测与菌种鉴定中.本文重点从16S rRNA序列、16S~23S rRNA间隔序列、5S rRNA序列及tRNA基因序列扩增四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PCR技术在细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金鑫;李妍;陈代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海洋微生物合成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本文就海洋微生物的生态分布以及近年来筛选自海洋微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物质作一综述.已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包括含氮类、内酯类、酮类、醌类、多糖类等多种抗肿瘤活性物质.产这些活性物质的有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钦氏菌属、交替单孢菌属、芽孢杆菌属、黄杆菌属、土壤杆菌属以及其它未定菌.对海洋微生物复杂多样生态特点的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新型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作者:阎莉萍;洪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脂肪酸生物合成—发现抗菌药物的靶位

    耐药性致病菌的不断出现,迫切要求不断地开发新型抗菌药物.随着对细菌的基因组及酶学研究,发现细菌与哺乳动物的脂肪酸生物合成酶具有显著差异,可作为抗菌药物筛选靶位.目前已知的几个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酶抑制剂,除了异烟肼已作为抗结核病药物外,在临床上还没有得到应用.本文对细菌脂肪酸生物合成所涉及到的酶和蛋白质、已知的脂肪酸生物合成抑制剂及抑制剂的筛选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武临专;王以光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OXA型β-内酰胺酶

    OXA型β-内酰胺酶大多数出现在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为肠杆菌科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中,通常介导耐氨基组和脲基组青霉素,强水解氯唑西林、苯唑西林和甲氧西林.克拉维酸仅能微弱抑制其活性,但它却被NaCl强烈抑制.OXA型酶相当于Ambler D类酶,和A、C类酶一样为活性一位点丝氨酸.OXA型酶的氨基酸序列与A、C类酶的一致性约为16%.至今已报道了33种OXA型酶,命名为OXA-1~31及Amps和LCR-1.大多数酶作了DNA序列分析,有的作了生化分析,对OXA-10和OXA-13还作了三维结构分析.根据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将OXA型酶分为6个群,群与群之间相关性很弱(约20%~30%).OXA型酶耐药谱通常很窄,但现已发现OXA-2或OXA-10突变衍生酶的耐药谱已扩散到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或亚胺培南.编码OXA型酶的基因常位于质粒和/或整合子中,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

    作者:蒋晓飞;洪秀华;倪语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结核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目前,结核杆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强烈的耐药性.这为人类征服结核病这一顽疾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围绕结核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结核杆菌对几种一线用药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作者:李大为;肖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P-糖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及环孢素对肿瘤耐药的逆转

    综述和分析了P-糖蛋白与肿瘤多药耐药的关系,包括P-糖蛋白的结构,作用机制,在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表达等.并叙述了环孢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对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

    作者:顾觉奋;赵世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基因重组菌高密度培养研究

    培养基因重组菌实现目标基因高表达,除了构建高表达重组菌,培养过程的工艺控制和反应器性能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介绍影响重组菌质粒稳定性和表达水平的因素,并给出一些高密度发酵的实例.

    作者:叶勤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安全性

    氟喹诺酮是目前广泛用于临床对付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抗菌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胃肠道紊乱、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程度轻微且具有可逆性.某些品种因上市后经大规模使用逐渐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而撤出市场或被严格限制使用.对此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根据MEDLINE搜索1980年以来所有涉及氟喹诺酮安全性的二百多篇文献以及近期9篇会议报道对这类药物,特别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品种的安全性进行了综述,以达到安全有效的合理用药之目的.

    作者:蒋锦;刘明亮;郭慧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生物转化产生细胞毒活性的新型E-pothilone类似物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治疗SARS的标准治疗方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诺卡变种产生的新硫肽类抗生素-诺卡硫星(Nocathiacin)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Atazanavir对HIV患者显示持久的有效性和良好的血脂水平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β-内酰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于治疗发烧和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龟分枝杆菌引起的内眼炎:抗生素的选择与治疗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薄层色谱法定量分析纯品和胶囊中的阿奇霉素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丙肝的治疗方法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慢性乙肝对拉米夫定的持续应签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Emtricitabine对感染HIV儿童的疗效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获取抗生素的新途径--沉默基因的激活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通过遗传学途径筛选新抗生素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本文从遗传学途径出发,提出了筛选新抗生素的一种新思路--激活沉默基因.阐述了沉默基因的定义、理论依据、激活方法、实践意义等.并通过四个已获得成功的实例加以说明其在新抗生素筛选方面的进展.

    作者:顾觉奋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