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受体选择、外科技术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发展,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尽管肝移植手术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众多ICU术后治疗问题中,术后感染仍是威胁生命的主要问题.是导致死亡率和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肝移植术后感染问题的处理对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对肝移植术后感染危险因素、感染率、耐药性、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加以综述.
作者:张艳杰;潘景业;张启瑜;廖毅;王均炉;虞冠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对目前研究发现的具有抗HBV和HCV作用的药物如白介素-12、乙肝治疗性疫苗、消炎痛、Vit B卜Vit E、氧化苦参碱、左旋咪唑、苷必妥、微卡、胸腺素a1、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病毒疫苗等的现代应用进展进行了扼要总结.
作者:程书权;郭长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菌、粘膜炎莫拉菌是引发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CARTIs)的典型病原体.目前,用于治疗CARTIs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和酮内酯类及喹诺酮类.为克服耐药菌、或改良理化性质,提高口服活性,开发了一系列处于临床研究或已经上市的新抗生素或前体药物.
作者:叶丽娟;母连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femABX家族是一大类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的统称,主要见于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迄今已发现20种,主要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有关.转座子插入失活该类基因的葡萄球菌(敏感菌株和耐药株)表现出对甲氧西林及其他非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的上升.该类基因可作为新的作用靶位,开发既可克服葡萄球菌属现有耐药又具特异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MRSA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是因为后者能诱导产生一种新的PBP2a所致.万古霉素则作用于肽聚糖D-Ala-D-Ala从而阻遏细胞壁形成,可用于治疗MRSA感染.但自报道万古霉素中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后,治疗形势日渐严峻,寻找新的作用靶位开发全新的抗菌药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近年来发现的一些可能的新靶位基因的结构、功能、应用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熊亚莉;范昕建;吕晓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骨和关节感染主要由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这些感染很难治愈,常需延长抗生素的疗程及外科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抗生素对细菌的敏感性,患者的耐受性和长期的目的(如治愈或抑制).但很少有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已报道了β-内酰胺类、克林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对骨不同程度的渗透作用和临床结果,然而这些研究的方法学是不标准的并结果未能直接用于患者.研究中获得的低血清杀菌浓度的效果,并没有推荐用于常规临床,比较性的临床试验已证实口服氟喹诺酮与利福平或夫西地酸联用对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的疗效.在过去10年,已认识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不断增加,引起外科矫形感染,已报道了使用新的抗生素如利奈唑胺、喹奴普丁-达福普丁成功治疗的病例.
作者:袁壁君;母连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头孢美唑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我们对1970~2004年有关头孢美唑质量与稳定性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总结性的概述,并根据我们的研究工作报道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头孢美唑有关物质检查方法及聚合物的测定方法.质量研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含量测定方法包括生物鉴定法、光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②有关物质检查;③聚合物的研究.并对本品的体内药物浓度分析方法以及原料和制剂的稳定性也作了概述.
作者:张春然;唐克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防突变浓度(MPC)是一种检测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方法,早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Xilin Zhao研究小组于1999年提出.MPC的定义是:当>1010CFU的细菌接种在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琼脂平板上,没有细菌生长的平板中的低药物浓度.它同时抑制了敏感菌株和常规耐药突变菌株的生长.在此浓度上,细菌必须同时存在两种耐药机制或双酶突变才能生长.对于一些C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常规剂量给药时,其MPC低于血/组织的药物浓度.可以阻止突变菌株的生长.
作者:康梅;豆虎;吕晓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产超广谱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这些酶的种类迅速增加,掌握它们的分类、构效关系和耐药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对超广谱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的新分类,它们水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其氨基酸位点突变对构效关系的影响进行了介绍.
作者:王震;吕建新;陈秀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真菌细胞壁是理想的抗真菌药物作用靶位,许多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通过影响细胞壁来抑制致病真菌.这些次级代谢产物的抗菌机制、抗菌活性随结构变化而变化.对它们进行结构改造后,得到一系列性质优于先导化合物的抗真菌物质,有望发展成为临床用药.
作者:叶丽娟;朱辉;田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很多抗生素会诱导革兰阴性菌释放大量的内毒素,细菌内毒素可通过两种途径进入血液循环导致内毒素血症,很多严重疾病都直接或间接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有关.许多学者研究发现了一些可以抑制细菌内毒素释放或抑制内毒素生物活性的物质如:溶菌酶、杀菌/渗透性增加蛋白、阳离子抗微生物多肽、NK细胞溶素等,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作者:陈军;张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