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751
  • 国内刊号:51-1127/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62-8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2009年5期文献
  • 橄榄霉素I侧链2'-酮基的修饰所产生新衍生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和对拓扑异构酶-I的毒性

    作者:黄晶晶;顾觉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聚醚抗生素CP-44161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活性发现

    作者:张伶俐;顾觉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泰诺福韦对HIV患者产生肾小管障碍药物遗传学研究

    作者:郭育龙;顾觉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用药行为,促进我院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08年9月和12月出院患者手术病例100份,对其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100例手术患者中,头孢类药物使用占主流,抗生素不合理使用表现为无适应证用药、频繁换药、微生物检测率低、采样时间不正确、用药疗程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当等.细菌耐药性迫使不断使用新品种和价格更高的抗生素,出现可抵抗所有药物的超级耐药细菌,合理使用抗生素迫在眉睫.

    作者:米丽;李敬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药耐药肿瘤的联合用药

    现就近2年的文献报道,总结了基于逆转多药耐药的抗肿瘤联合用药的相关信息,主要从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联合用药的规则方案、药物互相作用的主要靶点、当今研究的联合用药临床研究进展和此类联合用药的发展趋势等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岑娟;李运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羟基头孢菌素的合成研究

    3.羟基头孢菌素是合成头孢唑肟、头孢布烯、头孢克罗、头孢沙定的重要中间体,现对以青霉素G、7-氨基头孢烷酸及头孢菌素C为原料合成3-羟基头孢菌素化合物的合成路线进行综述,并对各条路线进行评价.

    作者:李鸣海;王炜;蒋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因工程方法用于抗生素增产的研究进展

    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综述了应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抗生素高产菌株,增加抗生素产量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动向,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分别从广义基因工程范畴下的4种技术--改造代谢途径、改造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核糖体改造技术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具体阐述,并展望基因工程方法获得抗生素高产菌株的前景.

    作者:孟雨菡;刘景晶;顾觉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置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相关性感染的研究进展

    置入型心脏电生理装置相关性感染是置入装置后出现的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并发症.由于目前尚缺少指导诊断与治疗的前瞻性随机试验资料,因此仍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现根据近年来的大型回顾性研究,对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表现、微生物学、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进行综述,并介绍美国Mayo Clinic提出的PPM/ICD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治疗指南及处置流程供临床医师参考.

    作者:邓万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抗生素研究领域的新进展

    对抗生素高水平耐药病原菌的出现、有限的抗生素种类、针对不同细菌性感染的抗生素药物的临床可得性差异、以及制药行业对新抗感染药物研发投入的减少等因素都对抗生素领域的发展构成了威胁.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其他替代药物,万古霉素一直是对付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的主要抗生素,该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然而,在治疗许多严重感染时,万古霉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受到置疑.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种新型抗生素在安全性和疗效上不逊于万古霉素.而且针对革兰阴性耐药菌感染的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和某些其他抗菌药物也即将上市.现就这些新型抗生素的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性耐药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进行综述.

    作者:王晓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解读美国传染病学会2008年版脑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要

    该脑炎诊疗指南由美国传染病学会专家组制定,指定给那些为脑炎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使用.指南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许多病毒、细菌、真菌、原虫和蠕虫感染所致脑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并就何时应该给个体脑炎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进行了描述.

    作者:姚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氟喹诺酮治疗重度感染方案的优化

    氟喹诺酮是一类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的广谱抗菌药,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院内重度感染.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耐药机制主要包括靶酶突变、外排机制和质粒介导耐药.游离药物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其小抑菌浓度的比值(AUC:MIC)是决定这类药物能否达到佳杀菌效果以及预防出现耐药性的关键药效学参数.除对肾功能损害患者应考虑适当调整氟喹诺酮给药剂量外,肝功能不全、细胞外液累积及烧伤患者均无需调整剂量.对重症患者而言,氟喹诺酮治疗方案的优化涉及多个因素,应视患者个体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并在综合考虑致病菌的MIC、氟喹诺酮的药效学/药动学性质以及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学状态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给药方案.

    作者:冯连顺;刘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