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海洋放线菌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功能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成为新药来源的重要生物资源.本文综述了海洋放线菌研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海洋放线菌的概念、分布状况及研究的方法 等,探讨了海洋放线菌的生态功能,以及所生成的次生代谢产物在各领域的运用价值和海洋放线菌的研究方法,简述了现阶段我国海洋放线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作者:蔡超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那西肽(nosiheptide)是一类由活跃链霉菌(Streptomyces actuosus)产生的新型环保含硫多肽类抗生素.本文就其结构与理化特性,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生产,提取工艺,测定方法,安全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对产那西肽的结构基因,菌种改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那西肽后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曹桂阳;殷海兴;郭泽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吡唑类化合物具有抗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和抗血小板凝聚等生理和药理活性,在医药和农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本文综述了毗唑衍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绿色合成法,固相和微波合成法.
作者:马超;李坤;杨晨;曹胜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普卢利沙星是由日本新药公司与明智制果公司共同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在日本及某些欧洲国家被批准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近年来,人们对其在除上述临床适应证之外的其他系统感染方面进行了较广泛的临床研究.结果 表明,普卢利沙星可能是对付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旅行性腹泻的一个具有前景的药物,而其在降低膀胱癌治疗中卡介苗相关毒性方面的潜在预防作用也值得关注.尽管如此,本品在上述领域的应用尚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作者:王家阳;王菊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噬菌体发现之初,便被前苏联和东欧医学界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是,随着抗生素时代的到来,人们慢慢忽略了对噬菌体在抗感染领域的深入研究.近年来由于耐药菌的频频出现,抗生素在抗感染领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实验室开始把目光投向噬菌体制剂.本文回顾了噬菌体机制用于抗感染治疗的历史,介绍了目前噬菌体制剂的主要种类-活体噬菌体制剂和噬菌体裂解酶制剂的生物学特性、在抗感染领域的优劣势、应用情况和研究进展.
作者:武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采用胞二磷胆碱等常规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脑活血汤加减:两组均用针灸配合治疗,14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血清hs-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有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汪洋;陈招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方法 将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入院后2.1.±0.4d病情开始好转,住院时间为5.0±1.2d,并发症发生率为7.50%,均好于对照组的4.3±0.6d,9.2±2.6d和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殷世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心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并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均减轻,但是观察组减轻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疼痛干预对行上尿路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上尿路肿瘤根治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疼痛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和芬太尼用量.结果 术后6h,12h和24h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上尿路肿瘤根治术围术期实施疼痛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的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建先;何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