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1-8751
  • 国内刊号:51-1127/R
  • 影响因子:0.85
  • 创刊:198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62-8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杂志   2014年5期文献
  • 痢菌净与6种抗菌药对鸡大肠埃希菌的体外联合药敏试验研究

    研究痢菌净分别和6种抗菌药联用在体外对鸡大肠埃希菌的抑制效果,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试验依据.采用棋盘微量测定法,痢菌净分别与头孢噻肟钠、阿奇霉素、粘杆菌素、新霉素、氟苯尼考组合,观察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痢菌净与头孢噻肟钠的联合使用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临床分离株呈协同作用为主(76.9%);痢菌净和新霉素联用呈协同或相加作用(协同占46.15%,相加占53.85%);痢菌净和氟苯尼考联用为相加作用(84.6%);痢菌净和粘杆菌素联用主要呈相加作用(相加作用76.9%,协同作用23.1%);痢菌净和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和阿奇霉素联用呈无关作用.

    作者:杨志坤;崔笑博;解相霞;郭树源;宋道桢;常维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中残留溶剂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西洛他唑中残留溶剂的方法.方法 采用PEG-20M石英毛细管柱(15m×0.53μm×1μm);柱温:60℃;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器温度200℃,进样口温度180℃;直接进样1uL,进样口分流比5:1,载气为氮气,流速:3.0mL/mL,线速度:25cm/s.结果 2种残留溶剂均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丙酮:r=0.9966,异丙醇:r=0.9972);平均回收率为98.2%~102.3%.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西洛他唑中残留溶剂丙酮与异丙醇的同时测定.

    作者:李获;郑林;陶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aveD基因失活提高阿维菌素工业菌株B组分产量

    目的 破坏除虫链霉菌aveD基因,提高阿维菌素B1a的发酵单位.方法 将aveD基因内部364bp的SmaⅠ-SmaⅠ片段以相反的方向插入到原位置,构建重组质粒pUAmT-D7,并转化到阿维菌素工业生产菌Streptinomyces avermitilis G-8,筛选得到ave基因失活的基因工程菌G8-17.结果 发酵结果表明,G8-17不产维菌素A组分,而B组分的发酵单位则有相应的提高,其中有效组分B1a的发酵单位提高了33.6%.结论 aveD基因内部片段倒位没有影响下游与之共转录的基因aveF的表达,同时能有效阻断阿维菌素A组分的产生,提高B组分的发酵单位.

    作者:李美红;李娜;王海彬;黄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对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用牛津杯法对棒状乳杆菌SZD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所有SZD菌株的发酵液在pH值为3.0时对4种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腐生葡萄球菌)均有抑菌活性,但其抑菌活性随着pH值的增高而逐渐减弱,当pH值增至5.0时抑菌活性完全消失.SZD菌株发酵液对4种指示菌的抑菌圈较相同pH值的MRS液体培养基上清液的抑菌圈稍大.结论 SZD菌株发酵液在pH值为3.0~4.5时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主要依赖于发酵产生的乳酸.

    作者:姚纲;张健鹏;胡红焱;梁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心理护理干预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聚焦显微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合适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检查预约时HAMA-14量表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HAMA-14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对照组检查预约时、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HAMA-14量表评分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HAMA-14量表评分低于检查预约时,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检查预约时血压及心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血压及心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检查预约时、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血压及心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开始时和检查结束时血压及心率高于检查预约时,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保持生命体征平稳,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晗;刘利;李灵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糖尿病前期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糖尿病前期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HbAlc(糖化血红蛋白)、Homa-IR(胰岛素抵抗指数)、BMI(体重指数)、WHR(腰臀比)高于对照组,且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前期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脂代谢异常和血液黏度的增加;糖尿病前期患者的Homa-IR与BMI、WHR、FINS、TC成一定的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危险因素包括WHR、FINS、TC异常等,及早的发现危险因素并防治,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

    作者:熊慧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收入的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门冬氨酸钾镁针剂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36.67%,总有效率70%;观察组治愈率56.67%,总有效率86.67%;两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熊去氧胆酸能有效提高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临床效果.

    作者:皇甫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收治的60例色素增加性皮肤病患者,均予以Q开关Nd∶YAG激光(1064nm,532nm波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不同病种的治疗有效率均在96%以上,除毛表皮痣之外的其他病种治愈率均在50%以上.本组患者中的老年斑、雀斑、雀斑样痣及太田痣临床治疗均为痊愈与显效,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病种(P<0.05).多数患者治疗后有轻微疼痛感,但均可在不用药情况下承受.另外,本组患者中43例治疗后有轻微渗血、水泡、肿胀、红斑现象,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治疗后4例患者(6.7%)有短期的色素沉着现象,1例色素减退(1.7%),治疗后3~6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用于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治疗中,综合效果满意,安全性高,黄褐斑和毛表皮痣效果相对欠佳.

    作者:刘琪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葡萄膜炎患者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二者护理效果及临床疗效.结果 入组时,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评价得分(50.78±8.20)分,对照组患者(51.24±8.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6个月,观察组疾病认知评价得分(87.99±11.66)分,对照组患者(73.56±10.31)分,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葡萄膜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致盲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灵;李晗;刘利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重症肺炎采用抗生素降梯疗法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抗生素降梯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我科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共收治46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3例患者采用抗生素常规治疗法,观察组23例患者采用抗生素降梯治疗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治疗时间、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53.6%,治疗时间为15d±3.5d,满意度为58.7%;观察组患者疾病的好转率为87.4%,治疗时间为9d±2.5d,满意度为94.6%.结论 使用抗生素降梯治疗重症肺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肖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超声体检发现血脂正常者患脂肪肝原因分析

    目的 对体检发现血脂正常但确诊为脂肪肝患者的患病原因做出统计分析.方法 对2012年0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门诊体检发现的150例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和150例血脂正常的非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临床表现为血脂正常但患脂肪肝的原因进行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血脂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和血脂正常的非脂肪肝患者在肥胖情况、高血糖情况、嗜酒情况三方面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炎情况、服用肝损伤药物病史情况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减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即使血脂正常也具有患脂肪肝的概率,血脂正常者患脂肪肝的主要原因为过度肥胖、高血糖以及嗜酒.

    作者:韩宁;王红霞;张艳萍;黄永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临床症状、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 入组时,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两组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较入组时均下降,但是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效16例、有效19例和无效5例,对照组患者显效10例、有效18例和无效12例,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可有效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及TNF-α水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具有烯二炔类抗生素产生能力的稀有放线菌的筛选

    高质量的微生物天然产物库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大规模的微生物产物库,建立高效准确的筛选模型来筛选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对已建立的微生物产物库进行筛选对于新药研发至关重要.本文重点讨论了目前已经较为常用的烯二炔类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方法,包括基于活性与基因的筛选模型和精原细胞筛选模型,之后根据甄永苏院士的团队所做的内容提出两种新的理论上可行而且未来有可能被构建的筛选模型.

    作者:张宇萌;顾觉奋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是近十几年来新发现的一类细菌耐药机制,可在肠杆菌科细菌中水平传播,引起的感染不易控制,导致院内感染大范围流行.本文对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的发现及种类、遗传背景、对喹诺酮类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新型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抗感染治疗中合理使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黄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其诱发的胃部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研发已成为热点.本文对抗HP临床现有药物和活性化合物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张心蕊;郑一敏;陈海芹;胥秀英;赵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Bcl-2家族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途径中一种重要的蛋白,在肿瘤的发生及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Bcl-2家族蛋白在多种癌细胞中高度表达,因此,对其干预成为一种新型肿瘤治疗策略,Bcl-2家族蛋白也成为抗肿瘤的热门靶点之一.本文总结了近年来Bcl-2家族蛋白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磊;王京;李文赟;姚其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中西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免疫症反应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肌梗死后免疫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心肌梗死后免疫症反应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0例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C3及C4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者患者经中西药结合治疗前后,各项数据均有明显改变,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调理的基础上再加用西医进行治疗,可以弥补西医药理药效上的不足,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

    作者:王宇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双极电凝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 探讨双极电凝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80例应用双极电凝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时间(33.26±7.44) min,术中出血(5.42±1.93)mL,住院时间(4.36±1.53)d.结论 应用双极电凝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述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剂科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在改善退药现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药剂科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在改善退药现象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未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的的2686张处方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的2686张处方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对改善退药的作用.结果 2013年1月-2014年1月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后退药处方率0.04% (12/2686)明显低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的退药处方率1.41% (38/2686),且退药金额明显低于实施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单剂量调剂后药师及医生所造成的退药原因,无显著变化,不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剂科实施单剂量调剂模式可有效减少退药现象,提高用药安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史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胰腺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征,评价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结果 胰腺癌组织BF、BV低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而TTP、PS高于癌周相对正常胰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术前正确诊断36例,诊断正确率90.00%,与手术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正常胰腺组织与胰腺癌组织CT灌注参数差异较大,具有各自的血流动力学特征,CT灌注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兰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74例,将其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两组临床资料及临床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研究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部红肿消退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组间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安全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宋瑞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S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3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采用S形锁定钢板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96.20±16.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72.80±17.29)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4±1.39)d.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47±0.23)个月,愈合优23例、良6例和可1例,优良率96.67%.术后骨折延迟愈合1例、肩关节疼痛致活动受限1例.结论 S形锁定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活动肩关节,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李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科胃肠减压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降低胃肠减压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30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事件的患者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感觉不舒适自行拔出15例、自行呕出5例、活动时不慎拔出5例、术后麻醉初醒状态拔出2例、术后谵妄状态拔出1例和夜间睡眠状态拔出1例、固定不牢固导致胃管自行脱出1例.结论 护理人员严格掌握胃肠减压术的操作步骤,加强宣教、心理干预、妥善固定、舒适护理及加强巡视等,是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