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细菌素数据库,并对已知的细菌素信息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可为新型细菌素的设计和研发提供帮助.方法 检索大型蛋白质数据库,收集文献中报道的细菌素;使用MySQL、Perl、phpMyAdmin、Apache、FileZilla、HTML和PHP等软件和语言进行数据库网站的建立.结果 收集到了407条细菌素,包括43个PDB结构和2105条活性数据,对细菌素序列信息、结构信息、修饰信息、来源信息、分类信息、活性信息和物化信息进行了详细描述,建立了免费的AMPs from bacterial数据库网站(网址:http://bacteriocins.cpu-bioinfor.org/),提供了搜索(search)、浏览(browse)和相似性比对(blast)等功能.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细菌素数据库收集了较全面的信息,对于新型细菌素的研发可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世财;范琳琳;鲍劲霄;刘潇翔;郑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皮肤软组织感染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嘉兴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患者中分离获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VITEK2-compact和BD-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做菌株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和SPSS 17.0软件进行耐药性统计分析;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确定其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结果 共分离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103株,其中来自皮肤脓肿、疖、痈的37株(35.9%)、化脓性中耳炎6株(5.8%)、甲沟炎6株(5.8%)、皮肤蜂窝组织炎11株(10.7%)、新生儿脐炎7株(6.8%)、皮肤切口感染5株(4.9%)、足趾软组织感染6株(5.8%)、急性乳腺炎8株(7.8%)、烧伤2株(1.9%)、化脓性皮炎2株(1.9%)、其他包括毛囊炎、新生儿脓疱病等共13株(12.6%);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分离自门诊(60.2%,62/103)、儿科病区(7.8%,8/103)以及烧伤科、骨科等外科病区(32.0%,33/103);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的检出率是19.4%,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97.1%,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是18.4%、17.5%、11.7%和10.7%,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在50%以上、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均是100%.结论 嘉兴地区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为社区获得性感染.MRSA的携带率较高,应加强病原菌动态和耐药变迁的监测,尤其是目前敏感性较好的糖肽类抗菌药物.
作者:范陈良;李小四;吴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2008-2016年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情况,为控制和治疗此类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或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CLSI 2015-M 100的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我院自临床标本中共检出CRE菌株703株,CRE率检出率为3.1%,并呈逐年升高趋势.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37株,大肠埃希菌59株,肠杆菌属47株.标本来源多为呼吸道标本(44.2%),且其分离率高(5.0%),病房来源多为监护病房(45.2%);分离率高的科室是呼吸监护室(26.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对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0.3%、53.1%和69.1%,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8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较其他菌种的耐药性高,除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庆大霉素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94%.结论 CRE菌株的分离数量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对多数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医疗机构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以遏制此类菌株的大范围播散流行.
作者:叶丽艳;马艳宁;沈跃云;马薇;张有江;杨继勇;罗燕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 对2013年1月-2016年4月的150个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血药浓度的危险因素.结果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与年龄、肾功能、肝功能和用法用量是否合理和外周水肿存在显著相关性;而性别、营养状况、白蛋白和基础疾病并不会对其造成明显的影响.结论 使用万古霉素应根据患者肾功能拟定给药剂量,老年、肾功能减退、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及存在外周水肿的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宜常规监测血药浓度;中青年患者且肌酐清除率为110mL/min以上时,可以考虑适当增加给药剂量.
作者:申庆荣;李刚;卢秋玉;罗卢萍;蒙庆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的体内抗菌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ICR小鼠,选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9213)及金黄色葡萄球菌(n=22)、粪肠球菌(n=18)和化脓性链球菌(n=63)3株临床分离的致病菌,以0.5mL低致死菌量腹腔注射细菌感染小鼠,建立小鼠败血症模型;于造模1h后,分别静脉注射给予不同浓度的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和利奈唑胺注射液药液,记录给药后1~7d小鼠存活数,用BLISS法计算ED50、ED95及P值.结果 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及3株临床分离的致病菌的ED50值在1.57~3.52mg/kg,ED95值在3.86~8.21mg/kg,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利奈唑胺注射液(P<0.01).结论 注射用磷酸特地唑胺对所测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的致病菌有较好的体内抗菌作用,其作用明显优于同类药利奈唑胺注射液.
作者:谭娇梅;乔红群;丁亚军;王虎斌;杨建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本院2011-2015年胆道外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DDDs与粪肠球菌对各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对本院2011-2015年胆道外科住院患者分离出的粪肠球菌对各类细菌的耐药情况与抗菌药物DDDs进行统计,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与利奈唑胺、头孢美唑的DDDs呈正相关(P<0.05);粪肠球菌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与头孢他啶的DDDs呈正相关(P<0.05);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与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DDDs呈负相关(P<0.05);粪肠球菌对红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等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未见显著相关性.结论 粪肠球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一定相关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安妮;战旗;郑凯;李悦悦;王慧;张国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P)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以2008年1月-2013年3月在海南地区患者中分离的101株非重复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对目前国际上常用于治疗类鼻疽的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 本实验收集的101株类鼻疽菌中主要是以败血症为主,共有60人(59.4%),其次是肺部感染22人(21.8%),伤口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有17人(16.8%),尿路感染2人(2.0%),受试者总死亡率为17.8%(18/101),其中72.2%(13/18)的死亡患者见于败血症患者.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本次分离的所有类鼻疽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显示良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100%、100%、94.4%、92.1%和90.1%.对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敏感率分别为85.1%和84.2%.结论 本研究和其他地区的报道都证实了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对目前国际上常用于治疗该疾病的抗生素呈现良好的敏感性,其中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性好,可作为治疗的首选.
作者:谭云芳;黄增光;吴多荣;崔健;卓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本研究旨在评价氟喹诺酮类新药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的体外抗菌药效学特征.测定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对1039株(其中包括877株产β-内酰胺酶菌株)临床分离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布,并与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和美罗培南进行比较.小抑菌浓度测定结果显示,注射用甲磺酸吉米沙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普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作用,尤其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活性突出.
作者:庞晶;胡辛欣;李国庆;王秀坤;聂彤颖;卢曦;李雪;杨信怡;李聪然;游雪甫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用一种新的f%T>MIC计算方法,对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头孢他美Beagle犬序贯给药的PK/PD折点进行计算,并与多次静脉注射和多次口服给药进行比较.方法设计Beagle犬包括序贯给药(3d× 190mg/tid,i.v.+4d×250mg/bid,p.o.)、多次静脉注射(7d×190mg/tid,i.v.)和多次口服(7d×250mg/bid,p.o.)的3种给药方案,用模拟的方法在单次给药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药动学“叠加”原理获得3种给药方案的模拟C-T曲线,并建立f%T>MIC计算公式;用蒙特卡罗模型对3种设计的给药方案进行PK/PD折点计算和评价.结果 Beagle犬序贯给药、多次静脉注射和多次口服给药的PK/PD折点分别为24.1、23.6和7.98μg/mL.结论 模拟结果显示,新的f%T>MIC计算方法可用于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序贯给药的PK/PD折点计算,头孢他美序贯给药与多次静脉注射的PK/PD折点接近,序贯给药可替代多次静脉注射.
作者:张敬尧;孙文霞;鲁兰;朱洁;唐炯;田媛;程强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传统抗生素能够阻断细菌中共有的信号通路或新陈代谢途径,往往无法区分杀菌对象,长期使用会导致菌群失调及耐药性的产生,因此需要找出一种新型抗菌药物能特异针对病原菌或耐药菌.本文参阅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进展,介绍了传统抗生素及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并且针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现象而出现的一系列新型抗菌疗法进行总结,特别介绍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系统作为基因特异性杀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姚文晔;曾洁;薛云新;王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抗生素应用到临床治疗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乃至滥用,细菌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然而,新型抗生素开发成本高、周期长且效益低,医药公司对新型抗生素的研究和开发缺乏兴趣,导致传统抗生素治疗面临严峻挑战.近年来有研究发现,一些已被批准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非抗感染药物也有抗感染作用,如金诺芬、依布硒林和塞来昔布等.本文将对这些非抗感染药物抗感染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克服抗生素耐药提供新思路.
作者:刘俊坚;牛建军;王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提供美国上市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说明书中有关药物干扰检验的关键性信息,以期对我国药品说明书的撰写和监管有所启迪.方法 以美国FDA收录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说明书为研究对象,检索其中药物干扰检验的相关内容.结果 在美国已上市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中,头孢氨苄等19种药物能够干扰临床检验,对检验结果的解释造成不利的影响,其中多的是尿液和血液中葡萄糖的测定,以及直接Coombs试验.结论 美国FDA药品说明书中均明确了对某些检验项目干扰的结果,是研究药物干扰检验良好的信息来源.建议我国药品生产企业及药品监督部门规范及完善药品说明书内容,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多的帮助.
作者:魏晔;袁晓华;李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头孢克洛作为重要的第二代头孢菌素,对多种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工业制药中头孢克洛的主要合成方法是Lilly路线和Shionogi路线,合成过程仍显繁琐,并且对环境造成了破坏.生物酶缩合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绝对专一性、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而备受瞩目.本文综述了酶法合成中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制备,以及合成过程中7-ACCA浓度、温度、pH、投酶量、投料比、有机溶剂和缓冲液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对生物酶法合成头孢克洛做出了展望.
作者:刘宝树;栗晓特;张军立;孙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素和姜黄素立方液晶的光稳定性进行考察,研究水、乙醇及pH等对姜黄素光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不同处方项下的姜黄素立方液晶于不同光照条件下放置,并以HPLC-UV法测定姜黄素含量;通过比较姜黄素立方液晶溶液与姜黄素的乙醇溶液、50%乙醇溶液强光照射下的姜黄素降解情况,研究水对其光降解的影响;对不同pH下姜黄素立方液晶进行强光照射试验.结果 以GMO/F 127为处方制得的姜黄素立方液晶光稳定性较好;姜黄素在含水介质中,光降解速度加快;姜黄素立方液晶中的游离姜黄素在强光(4500Lx)照射下发生降解,而姜黄素立方液晶的光稳定性较好;酸对姜黄素立方液晶的光稳定性并无明显影响.结论 结果表明姜黄素立方液晶对强光不稳定,光照环境下易发生降解,且水可加速姜黄素的光降解.该研究为姜黄素立方液晶的生产工艺及贮存条件选择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作者:李瑾;李楠;李晓琴;邓盛齐;尹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企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在4种溶出介质中的溶出行为,为评价药品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桨法,转速50r/min,分别以pH 1.2盐酸溶液、pH4.0醋酸盐缓冲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和水各900mL为溶出介质,HPLC法在波长254nm检测并绘制溶出曲线,采用单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以Lilly苏州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为参比制剂,6家企业产品的溶出曲线在4种溶出介质中均与参比制剂相似,其余4家企业产品各有1条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不相似.结论 溶出曲线测定反映出4家企业生产的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与参比制剂质量存在差异,生产工艺及辅料可能是影响其溶出行为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晓溪;任瑞莉;李一兰;田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磷酸特地唑胺片的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制备磷酸特地唑胺片,并对其体外溶出行为进行研究.方法 参照国外上市片“SIBEXTRO”的处方及体外释放行为,对黏合剂、崩解剂、填充剂及包衣增重进行研究,筛选出合理的处方工艺,并对其进行放大.结果 终确定处方工艺为磷酸特地唑胺:200mg,甘露醇:110mg,微晶纤维素:60mg;聚维酮K30:6mg;交联聚维酮:12mg(内加),8mg(外加);硬脂酸镁:4mg;薄膜包衣预混剂:12mg;以纯化水为黏合剂.结论 确定了处方工艺的稳定性,适合放大生产,体外溶出行为与市售品相似,处方工艺设计合理.
作者:张驰;冯波;潘海群;戚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盐酸吉西他滨隐形脂质体的制备条件.方法 结合改良薄膜法和冻融法制备盐酸吉西他滨隐形脂质体,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确定显著影响药物包封率的因素,即脂药比(W/W),HSPC/DSPE-PEG2k(W/W),脂质比(W/W),并对其进行3因素5水平的中心组合实验,筛选佳处方工艺,并绘制体外释药曲线.结果 优处方工艺条件为磷脂∶药物∶胆固醇∶DSPE-PEG2k为60∶3∶20∶4.8(W/W),PBS浓度0.1 mmol/L,水化时间1h,探头超声时间3min(80W,3s/3s),冻融4次;在此优化条件下,包封率为65.85%±0.48%,较优化前提高近25%.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双指数方程,具有一定缓释作用.结论响应面分析法可有效平衡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适用于脂质体制备工艺及处方筛选.
作者:郑钦;陶静;张亦斌;邓盛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头孢克肟颗粒溶出曲线的测定方法.方法 参照头孢克肟颗粒溶出检测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Kromasil C18,250mm×4.6mm,5μm),四正丁基氢氧化铵溶液-乙腈(72∶2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溶出条件:以pH7.2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出介质,浆法50r/min,溶出取样时间为5、10、15、30和45min进行考察.通过专属性、线性与范围、溶液稳定性、精密度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试验研究,对头孢克肟颗粒的溶出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该溶出方法学验证结果良好.头孢克肟浓度在0.48~477.84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1.08X-10.231;供试品溶液在10h内基本稳定.结论 本方法能准确测定头孢克肟颗粒的溶出.
作者:胡利敏;杨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柱后衍生化-HPLC-荧光检测法和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方法的比较,优化并建立了硫酸异帕米星及其注射液质量控制的合理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YMC-pack ODS AM(4.6mm×250mm,3μm);流动相为含己烷磺酸钠和冰醋酸的硫酸钠溶液-乙腈(99∶1),柱温为35℃,流速为0.8mL/min.柱后衍生化试液为邻苯二甲醛溶液,流速为0.8mL/min,衍生化反应温度为45℃,荧光激发波长为360nm,发射波长为440nm.结果 D-异帕米星、1N,3N-异帕米星、异帕米星和3N-异帕米星之间分离良好,异帕米星在124.8~291.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9%(n=9).该方法异帕米星的检测限为0.57ng,比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法的灵敏度高200多倍.结论 本方法可以弥补采用现行中国药典方法检测灵敏度低、D-异帕米星和异帕米星同时洗脱的问题;也可以弥补采用现行日本药局方方法1N,3N-异帕米星和异帕米星同时洗脱、异帕米星和3N-异帕米星分离差的问题.本方法检测灵敏度高,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硫酸异帕米星及其注射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敬丹;王曦;秦峰;刘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确定利他唑酮形成磷脂复合物的佳制备工艺,并对该磷脂复合物进行理化性质研究.方法 以药脂比、反应溶剂、反应浓度、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为考察项,以复合率为评价指标,对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考察,终确定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优的制备方法,并对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进行溶解性考察,采用紫外、红外光谱扫描进行验证.结果 该工艺制备磷脂复合物简单易行且质量可控,制备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大于96%.形成复合物后,利他唑酮在水、油相中的溶解性增加了50~100倍,同时UV扫描和IR光谱结果显示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的生成过程中并没有新的化合物产生.结论 该制备工艺能够简单方便的制备出复合率高的利他唑酮磷脂复合物,且所制备的磷脂复合物能够有效的提高药物的溶解性.
作者:郭小照;李楠;尹罡;李岳;邓盛齐;鲁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NH4+对多黏菌素E产生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代谢过程的影响 方法 通过向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的初始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NH4+,分析其代谢产物及其产量的变化,对于多黏菌素E以外的目标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确定其结构,通过前体的添加和中间代谢产物的验证,确定其可能的代谢途径.结果 初始培养基中不添加NH4+或添加低浓度的NH4+主要产物为(S)-2-羟基-3-苯基丙酸,当NH4+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主要产物为多黏菌素E.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H4+促进Paenibacillus polymyxa SIIA-1408生物合成多黏菌素E,抑制其将苯丙氨酸转化(S)-2-羟基-3-苯基丙酸.
作者:杨赞;詹良静;翟龙飞;张新宜;王欣荣;沙菁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简单快速的有机催化,在温和反应条件下,合成一系列新型的广藿香酮衍生物3a~3m,并考察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基于具有抗菌活性的广藿香酮,在课题组前期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利用绿色高效的有机催化策略,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具有共轭结构侧链的广藿香酮衍生物.经过条件筛选,确定了佳反应条件,通过柱层析能够快速分离得到目标产物,并通过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和单晶衍射等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在筛选的优条件下,在广藿香酮侧链进行了一系列具有不同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的结构修饰,目标产物分离收率高可达91%.后,考察了该系列衍生的抗菌活性,得到一个有应用前景的先导化合物.结论 广藿香酮是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其在医药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该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结构修饰研究是中药化学的热点方向之一.通过本研究,可以高效地制备一系列广藿香酮衍生物,对开发新的抗菌药物具有启示作用和参考价值.
作者:黄维;朱红萍;王彪;冷海军;韩波;彭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4-氨基吡啶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反应、水解、氯代、溴乙酸取代得3,5-二氯-4-吡啶酮乙酸.结果 总收率为47.6%,含量为98.71%,产品结构经MS,1H-NMR和13C-NMR确证.结论 本文设计的合成路线,起始原料便宜且操作简单,为工业放大生产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明波;汪令;贾爱琼;李波;赵经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海洋小单孢菌产生的缩肽类化合物rakicidins的体内外抗厌氧菌活性.方法 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rakicidins对厌氧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小鼠艰难梭菌感染相关性腹泻动物模型评价rakicidinBx的治疗效果.结果 rakicidinA、B、B1及rakicidinBx对艰难梭菌等革兰阳性厌氧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MIC值0.125~0.25μg/mL.Rakicidin Bx对艰难梭菌感染的小鼠的保护作用虽略不及万古霉素和菲达霉素,但是停药后其与菲达霉素一样均未见复发.结论 Rakicidin Bx值得作为抗艰难梭菌感染的候选药物进行研发.
作者:林风;陈丽;赵薇;周剑;江宏磊;连云阳;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