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肿瘤引起的中央气道阻塞(central airway obstruction,CAO)的临床特点,以及高频电圈套联合氩等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68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气道恶性肿瘤、4例气道良性肿瘤,行支气管镜下高频电圈套联合氩气刀治疗,对于较大的病变可分次手术,全部治疗结束3d后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全部72例患者中,70例(97.2%)解除了气道阻塞,治疗前气道腔径为(4.62±2.41)mm,治疗后为(9.37±3.6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治疗前气促评分为(2.93±0.86)级,治疗后为(1.26±0.97)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全有效22例(30.6%),部分有效34例(47.2%),轻度有效8例(11.1%),无效4例(5.6%).结论:支气管镜下腔内高频电圈套联合APC治疗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可有效切除腔内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翟乃亮;夏永富;王建涛;崔书华;高福泉;王晓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泸州地区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就诊意愿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泸州市区及周边农村地区1307名12~15岁的错牙合畸形青少年,采用自制的影响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就诊意愿因素量表及EPQ量表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影响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就诊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1.家住在城市、父母学历更高、父母职业稳定、父亲收入更高、家长对孩子牙齿不满、孩子自身愿意接受治疗、对正畸知识了解、父母E维度分值更高的错牙合畸形青少年更愿意接受正畸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家长对孩子牙齿满意度(OR=2.242)、孩子的正畸治疗意愿(OR=1.862)、家庭居住地(OR=1.728)、对正畸知识的了解程度(OR=1.677)是影响错牙合畸形青少年就诊意愿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泸州地区错牙合畸形青少年的就诊意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加强正畸知识的科普宣传,推进城乡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利用,让更多的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正畸治疗.
作者:毛杰;冉萍;周翊飞;吕佳岭;吴晓玲;徐晓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胸腺粘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肿瘤位于前纵膈胸腺位置,边界较清,肿瘤呈实性,局部见囊腔;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能除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镜下组织形态为:乳头状、腺泡样、以及筛状结构,肿瘤细胞漂浮于大量粘液样的背景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指标有CK20、CD117、CDX2、Cam5.2、CK、CK19、MUC2和CEA;阴性的指标有:TTF-1、Synaptophysin、ChromograninA、CR、CK7、MC、TdT、Vim、p63、S-100、CK5/6、CD1a以及CD5.结论:本例腺癌从大体特征、组织形态、以及免疫特性上,均支持是源发于胸腺的粘液腺癌.
作者:程显魁;林万润;苏贞辉;范慧;李亚琼;吴大号;侯东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3例肾脏CD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3例均为男性,年龄55~83岁,平均70岁.其中左侧2例,右侧1例.2例有肉眼血尿,1例因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就诊.结果:3例均行肾脏根治手术,肿瘤直径3~4 cm,平均直径3.5 cm.TNM分期1例Ⅲ期,2例Ⅰ期.病理学特点: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内,组织学瘤细胞呈管状或管状乳头状结构,胞质嗜酸,核仁清晰;肿瘤细胞呈靴钉样,间质纤维增生,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肿瘤旁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异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34βE12、AE1/AE3、EMA、CK7和vimentin均呈阳性表达,CD10和CK20阴性表达.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6月,平均无瘤生存13月.结论:CD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较差.术后辅助放疗及免疫治疗作用有限.
作者:于国华;姜蕾;隋小龙;孙迪;潘旭波;曲桂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瘤段骨切除、酒精灭活原位再植重建骨缺损在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1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对36例恶性骨肿瘤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15例,年龄9~67岁,平均年龄21.4岁.其中Enneking分期ⅡA 14例,ⅡB 22例,术前化疗3周期,采用肿瘤广泛切除,瘤段骨经95%酒精灭活30 min,原位重建骨缺损,锁定钢板内固定行保肢手术.术后2周开始化疗6周期.术后定期随访,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有无肿瘤局部复发.结果:随访时间:13月至82月,平均随访时间52月.ⅡA患者五年期生存率约为71.4%,ⅡB期患者五年期生存率约为63.6%;5例患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复发率13.9%(5/36);13例患者发生肿瘤转移,转移率36.1%(13/36),其中11例肺部转移,2例颅内;术后感染率8.3%(3/36);术后内固定断裂5例,发生率13.9%(5/36);术后骨折不愈合:植入骨吸收1例,骨折延迟愈合7例,不愈合2例,发生率27.8%(10/36);终获得保肢患者30例,保肢率83.3%(30/36);患者肢体功能均依据Ennecking肢体恶性肿瘤保肢术后功能评价原则:优3例,良8例,可8例,差17例.总优良率52.8%.结论:瘤段酒精灭活再植是一种有效的恶性骨肿瘤保肢手段,联合化疗临床效果满意;肿瘤分期、肿瘤转移、瘤段骨长度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因素.
作者:任晔;龚大伟;陈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清窍胶囊在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联合清窍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只接受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前及术后1、3、6月对两组患者行咽鼓管功能障碍问卷评分、纯音听阈测听、声导抗及耳内镜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月咽鼓管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6月,治疗组咽鼓管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月与术后1月比较咽鼓管功能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6月较术后1月咽鼓管功能变差(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气骨导差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3、6月,治疗组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中,术后1月各证型间咽鼓管功能及气骨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与术后1月比较,各证型间咽鼓管功能及气骨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窍胶囊可有效减少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切开置管术后的复发.
作者:刘强;孙永东;黄永林;周兴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点、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乳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乳腺ACC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59岁和62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肉眼观察大体境界清楚,镜下肿瘤由腺上皮细胞和肌上皮细胞构成,免疫组化结果腺上皮细胞表达CK5/6、E-Cadherin、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S-100.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在临床少见,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尽量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鲁梦婕;叶入裴;肖秀丽;龙汉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脾CT值与血脂关系.方法:收集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8例及无脂肪肝者140例,分别测量肝、脾CT值及血脂,计算肝/脾CT值,据肝/脾CT值进行分组.结果:肝/脾CT值越低,TG、TC、LDL越高,HDL越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TG、TC、HDL、LDL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TG、H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脂肪肝时,0.7<肝/脾CT值<1,TG、HDL仍处于参考值范围内,但位于参考值临界值附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脾CT值与血脂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检测TG、HDL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分级,但TG、HDL处于参考值范围内临界值附近时,应该结合肝/脾CT值来辅助诊断轻度脂肪肝.
作者:王萍;唐光才;舒健;韩福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H19与恶性肿瘤预后及进展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等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17年4月1日前关于lncRNA H19表达与恶性肿瘤患者总生存期及其他相关指标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对存在的意见和分歧通过讨论或由第3名研究者评价解决.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23篇文献,其中预后16项研究,共3003例患者;癌症进展相关研究纳入13项,共779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ncRNA H19的高表达与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有密切相关,与H19低表达患者的OS相比,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中分别HR=1.24(95%CI:0.99~1.55,P=0.094);HR=1.17(95%CI:0.97~1.42,P=0.067);HR=4.54(95%CI:1.80~11.42,P=0.001).此外H19的表达情况还可对癌症进展提供相应的参考.结论:LncRNA H19或可作为一种判断恶性肿瘤进展和预后的新型标志物.
作者:方泉;李爱玲;杨凡;汤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全方位了解脓毒症发生发展机制,从而筛选相关核心基因,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新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GSE28750芯片数据,使用GCBI在线实验室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使用基因本体论分析(GO分析)、代谢通路分析(pathway分析)、基因信号网络分析、共表达分析对所获得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脓毒症组共获得245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282个、下调基因1175个;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免疫反应、细胞分化、血液凝固等方面;pathway分析发现核心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物质代谢、信号转导、抗感染等方面;基因信号网络分析发现核心基因为:GNAI3、PIK3CB、MAPK14、IL8;共表达网络分析推测核心基因为GYG1、SERPINB1、SAMSN1、ATP11B.结论:生物信息学有助于全面深入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筛选可能的核心靶点,为临床治疗脓毒症提供参考.
作者:王海清;左文;陈睦虎;胡迎春;杨蕊萍;钟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5/6肾切除拟建立慢性肾心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应用高频超声心动图动态检查其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评价高频超声心动图在5/6肾切除造模大鼠慢性肾心综合征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将健康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两组;模型组采取5/6肾切除,假手术组模拟手术过程但不切除肾.于10周后,对2组大鼠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然后经腹主动脉抽取动脉血以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然后采用颈脱位法处死大鼠,取其心、肾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第10周末存活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假手术组差;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大鼠心脏结构,模型组大鼠心脏左室在舒张末期的内径(LVIDd),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比假手术组均有降低(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测值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模型组肾组织大部分肾小球萎缩、纤维化,肾小囊变狭窄其壁增厚,心肌细胞肥大变粗、排列分布不均匀、闰节不清晰等病理改变.结论:5/6肾切除可建立慢性肾心综合征大鼠动物模型;高频超声心动图可较好地评价造模大鼠的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符珉;龙静;徐智垚;李宗成;李磊;成鑫;邹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叉头框转录因子M1(forkhead box protein M1,FOXM1)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46例确诊为食管鳞癌的病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端正常组织,免疫组化检测FOXM1和PCNA在三种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FOXM1和PCNA表达水平为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端正常组织,三组之间二者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食管鳞癌组织中FOXM1与PCNA的表达水平存在线性正相关的关系.结论:FOXM1和PC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二者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梁冠男;何雪梅;唐利;宋雪琴;陈庄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株,并对其细胞毒性杀伤功能进行检测.方法:诱导并培养胶质瘤肿瘤干细胞,磁珠分选方法获得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获得CD3+T细胞.辐照过的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诱导并与CD3+T细胞共培养,反复诱导刺激,建立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株.检测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的杀伤功能.结果: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表达IFN-γ和CD107a,也表达穿孔素和颗粒酶B.结论:成功建立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株.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反应性T细胞对胶质瘤CD133+肿瘤干细胞具有杀伤功能,并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通路介导.
作者:李根;尹甲伟;王丽娟;车峰远;衡雪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获得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获得原代细胞,通过差速酶消化法联合反复贴壁法进行纯化,再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分离出纯度较高的CAFs.细胞多呈长梭形或星芒状,核圆形或卵圆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细胞表达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结论:成功分离纯化并鉴定CAFs,为下一步研究肝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影响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作者:胡书娅;郭庆喜;杨楠;刘祖平;杨成万;蒲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全自动石墨消解和标准加入法定量测定土壤镉的消解-分析方法.方法:使用石墨消解、标准加入法校正、线性方程拟合对土壤镉进行测定.结果:线性回归方程为y=0.05173x,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为0.01 mg/kg.3种土壤标准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是0.8%~1.6%,相对误差为-2.0%~4.6%,测定结果均在标准值范围内,能满足标准样品的分析测试要求.3个实际土壤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7.7%,其回收率为85.0%~90.0%.结论:标准加入法测定土壤镉该方法准确可靠,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环境友好、适应大规模土壤金属镉的检测分析方法.
作者:何仁江;柏珺;赵祥星;闫海全;张青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耳创面瘢痕增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将建模成功后12只随机分配为4组,每组3只,每只兔耳设计6个创面,共计144个创面.A组(贝复济组)、B组(内皮抑素组)、C组(贝复济+内皮抑素组)、D组(生理盐水组).分组处理如下:制作兔耳瘢痕模型,实验A组、C组外用贝复济至痂壳脱落.于建模后第21 d,实验B组、C组腹腔内注射内皮抑素,1次/d,连续注射7 d,D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后第42 d,分别采集各组兔耳瘢痕组织,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瘢痕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血管标志物CD34及bFGF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表达.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实验C组增生性瘢痕明显减轻,瘢痕颜色减退明显,瘢痕组织内胶原疏松,排列较整齐,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可见,C组CD34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少于D组对照组,分别为(5.93±0.57)%和(41.96±3.82)%,(P<0.05);C组bFGF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552960.53±56787.72)%,(58571.32±2414.95)%(P<0.05);C组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内皮抑素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应用可以减轻兔耳瘢痕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两者有协同抑制微血管的形成有关.
作者:吴萍;熊爱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胆(胃)肠吻合术中植入施源管术后三维后装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只40 kg正常家猪作为实验对象,术前运用Mimics Innovation Suite医疗软件重建系统对实验动物进行胰腺与周围血管、组织、器官的三维重建,模拟施源器植入的过程,术中按计划植入施源管,术后给予实验动物胰腺不同的放射剂量,术前术后常规进行血液学检查,术后60 d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腹腔有无炎症,渗出,穿孔,粘连等表现.结果:3只实验动物植入施源管后成功按计划进行放疗.实验动物并没有出现严重的放疗毒副反应,胰腺周围相邻的腹腔脏器并没有出现渗出、出血、坏死,进行放疗后血液学检查并未发现任何异常.结论:三维后装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是可行的,安全的.
作者:周钰娟;李波;苏松;林盛;杨波;吴敬波;文庆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延续护理减少患者气管导管的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率,提高气管切开带管出院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将70例气管切开带管出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出院时对照组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进行出院指导,研究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外继续行延续护理方案.1、3、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发生气管导管并发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和评定.结果:1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都很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到6个月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逐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研究组患者再次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操作掌握性、心态良好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护理能有效减少带管出院患者气管导管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廖娜;马俊;李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护理人员职业疲溃感与心理韧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心理韧性的角度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疲溃感,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运用一般资料问卷、职业疲溃感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对329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心理韧性得分为71.67±16.51,职业疲溃感情感耗竭维度得分为19.15±11.46,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10.43±6.52,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6.45±9.82.心理韧性与职业疲溃感中的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良好的心理韧性更有可能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体验较低水平的职业疲溃感.
作者:孙玉珍;佘小丽;张颂;郭卫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1.4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65.9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认知职能、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作者:胡芳;钟培洁;杨茜;刘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生物体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均可以引起DNA损伤,如果不能及时正确的修复,将会导致基因组的不稳定性,威胁细胞的生存.染色质化的DNA在复杂的基因组环境中为了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必须准确的对损伤性信号做出及时合理的应答.在DNA损伤的条件下,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信息的保真性维持需要损伤修复机器和染色质动态变化协同调节来保证.当特定DNA损伤修复通路中关键蛋白质发生突变时,会导致一系列的遗传疾病或肿瘤的发生,充分显示DNA损伤所造成危害的严重性和修复机制的重要性.本文将对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宋囡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自1980年Nusslein-Volhard和Wieschaus利用基因筛选的方式在黑腹果蝇体节发育的研究中发现Hedgehog(Hh)基因以来,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二十年的研究还发现Hedgehog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维持着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参与肿瘤增殖、周期调控、侵袭转移等诸多病理生理过程,并且通过激活靶基因以及与其他通路相互作用等方式介导多种肿瘤耐药的产生.近年来,Hedgehog信号通路在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Hedgehog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也陆续得以开发并获批在临床应用.本文就Hedgehog信号通路与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性机制研究现状作一评述.
作者:刘志强;柳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