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我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变迁及agr基因分型.方法 我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微量肉汤法进行药敏试验和结果判断;采用多重PCR法进行agr基因分型测定.结果 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分离的183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来源于24个科室,感染标本来源主要是分泌物、深部痰及非开放性脓液标本,药敏试验提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红霉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分别为100%、100%、100%、83.06%、62.29%、57.38%、55.19%、53.0%和12.57%;agr基因分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Ⅲ型.结论 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于全院均匀分布,对红霉素耐药率较高,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株.
作者:唐光敏;周冠宇;刘真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腹腔镜胆道再次手术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探索该术式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及手术效果.方法 筛选既往有胆道手术史且本次诊断为残余肝胆管结石或肝胆管结石复发患者52例,分别施行三种手术:①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②腹腔镜胆道探查+T管引流+肝左外叶切除;③腹腔镜胆道探查+胆肠吻合.结果 52例患者没有1例出现中转开腹.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10%,包括胆瘘与胃排空延迟,所有并发症均在保守治疗下好转,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平均住院时间(72)d.结论 对既往胆道手术史患者再次施行腹腔镜胆道手术不仅对患者创伤小,也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志宏;唐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性疾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16年在我院和绵阳市中心医院住院的39例骨髓增生性疾病所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病例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头颅MRI表现、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9例患者中,10例为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系增高(25%),4例为红细胞和血小板增高(10%),6例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15%),19例为血小板增高(50%);头颅MRI提示病灶为额顶叶、枕叶10例(26%)、基底节6例(20%),大面积脑梗死4例(10%),枕叶2例(13%),多发性腔隙性梗死10例(26%),小脑半球5例(15%),静脉窦血栓形成2例(5%).39例均行病因学干预治疗,其中37例(95%)药物干预,2例(5%)离开高原环境、控制血糖血脂后恢复正常.结论 要重视脑梗塞病因的收集,对骨髓增生性疾病的特殊病因进行干预,更有利于脑梗死的恢复和防复发.
作者:吴孝苹;张芸;饶萍;牟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在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DSA引导下应用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发生联合血栓的患者15例,14例顺利成活,切口均I期愈合,1例患肢术后再次出现联合血栓血管危象,改行切开探查术.结果 排除切开探查术的1例患者,采用Fogarty 球囊导管处理的14例患者,血栓均存在于动脉内,取出的血栓长度0.5cm~4.8cm,均长期随访,肢体血运良好,皮温、感觉及活动度改善.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7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5.7%.结论 DSA引导下双腔Fogarty球囊导管处理断肢再植术后联合血栓,手术创伤小,快速改善患肢缺血症状,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小东;王培;谷锐;严晓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NRS2002评分、患者依从性及疗效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鼻咽癌患者89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NRS2002评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依从性、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例数均较放疗前增多,对照组患者≥3分患者例数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和6个月后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功能训练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生理健康状况、社会家庭健康状况、情绪稳定状况及功能健全状况评分均较干预前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咽癌放疗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和依从性,降低患者营养风险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君;蔡霜;赵慧;梁银婷;叶妙玲;陈婵;刘敏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儿,女,37 +6周孕,年龄21d,纯母乳喂养,因2h前便血2次于2017-02-02 04:03急诊入我院新生儿科.入院前2h前患儿解血性大便,共2次,量多,不伴发热、瘀斑瘀点,无腹胀、不吃、不哭、不动及不闹症状.查体:T:36.5℃,P:152次/min,R:60次/min,BP:57/30mmHg,足月儿貌,刺激后反应可,哭声尚可,无高尖,面色红润,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无瘀斑瘀点,呼吸平稳,不规则,未闻及呻吟样呼吸,前囟平软,张力不高.咽不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未及明显杂音.腹平软,未扪及包块,按压无哭吵,肝脾不大,肠鸣音活跃.
作者:宁俊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小儿手术量的不断增加,接受麻醉和手术是否会影响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不断探索,氙气作为麻醉剂,在动物在体及离体、人体等诸多研究中,具有无毒无害、稳定循环、快速诱导和苏醒特性,尤其无神经毒性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越来越被社会和医学界所认可,应用于婴幼儿及孕产妇患者是未来探讨的一大热点.如探索使用单一剂量完成短小手术的麻醉,或复合其它麻醉药物用于大手术和长时间的手术.
作者:朱倩梅;王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盐酸纳布啡(Nalbuphine hydrochloride)[(-)-17 (环丁基甲基)-4,5α-环氧吗啡喃-3,6α,14-三醇盐酸盐],其化学结构与纳洛酮和羟吗啡酮极为相似,于1965年合成,1971年首次用于临床.纳布啡是阿片受体的激动-拮抗混合型镇痛药,可与μ、κ和δ受体结合,主要对μ受体呈拮抗作用,对κ受体呈激动作用,因此具有镇痛、镇静及呼吸抑制作用,其镇痛强度与吗啡相当,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中度至重度疼痛,且成瘾性小.纳布啡少有心血管系统副作用,呼吸抑制亦轻微,并有封顶效应.纳布啡可拮抗μ受体相关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瘙痒等.正因为纳布啡特殊的作用机制所提供的镇痛、镇静作用,以及较少的不良反应,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纳布啡在围术期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张雯;邓超奕;王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大鼠脊髓钝挫损伤早期,脊髓损伤区域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定位情况,探讨其在脊髓损伤(SCC)早期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将40只成年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Sham)组与SCC-12h、1d、3d和7d组,每组各8只.除Sham组大鼠外均采用改良Allen's法建立大鼠T10节段脊髓钝挫伤模型,用 BBB 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GSK3-β的表达情况,观察并统计不同时间点SCC组大鼠GSK3-β免疫组化阳性细胞的分布及数量变化.结果 与Sham组相比,各SCC组大鼠BBB评分显著下降,术后第7d比第3d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于术后12h明显降低,至术后第3d再次降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SCC组GSK3-β阳性细胞均比Sham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SCC-3d组少;脊髓灰质的GSK3-β阳性细胞主要在前角表达,其数量在SCC-12h组明显降低,术后第3d达到低值,术后第7d明显升高,但仍然低于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后角GSK3-β阳性细胞表达较少,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维护脊髓正常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脊髓损伤后,机体通过调节GSK3-β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促进损伤脊髓运动功能的恢复.
作者:侯嘉兴;胡析;刘世恒;孟颖桢;李盈洁;牛英杰;殷其勇;董梦影;郭海玲;张晓;冉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高脂组(HFC组,n=10)及替米沙坦干预组(HFT组,n=10),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高脂组及干预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组在12周后开始给与替米沙坦[10mg/(kg· d)]灌胃4周.16周末采血检测肝功能、血脂,摘取肝脏组织行病理切片及real-time PCR、western blot 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与NC组比较,HFC组的肝功能、血脂升高(P<0.05),肝脏脂肪病变明显,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CHOP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GRP78、ATF4和CHOP的蛋白表达升高;而HFT组较HFC组肝功能、血脂水平下降(P<0.05),肝脏脂肪病变改善,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结论 替米沙坦对NAFLD大鼠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等效剂量的羟考酮与芬太尼对清醒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面麻醉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择期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组)与芬太尼组(F组),观察患者环甲膜穿刺前后心率、MAP、SPO2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羟考酮组心率、MAP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比等效剂量的芬太尼能更好的维持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为更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案.
作者:郑劼;高志勇;王宇;田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活化凝血因子VIIa(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VII,rFVIIa)治疗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ICU 2009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rFVIIa治疗普通外科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患者44例,与同期的38例腹部手术后大出血患者进行对比,记录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成分输血量以及28d死亡率和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并做统计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使用rFVIIa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后其成分输血减少.和对照组患者比较,28d死亡率降低(42.1%vs 65.9%,P=0.031),两组患者的血栓相关性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 vs 8%, p=0.703).结论 对于腹部手术后难治性大出血,应用rFVIIa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韬滔;何清;冯喆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后路单钉棒固定在骶髂关节结核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0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骶髂关节结核患者19例,经术前骨盆X片、骨盆CT及三维重建、实验室检查及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为骶髂关节结核.采用病灶清除结合骶1椎弓根-髂骨螺钉单钉棒固定、骶髂关节植骨融合术对该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常规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5.4个月,骶髂关节结核均获治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骶髂单钉棒固定具有操作简单、早期稳定骨盆的作用,是治疗骶髂关节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冷雨;康建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住院的25例HAAA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情况,并与同期特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IAA)进行比较.结果 HAAA占同期AA比例的6.0%,HAAA患者的初诊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网织红细胞(Re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水平均低于I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早期感染率高于IA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与20.2%,P=0.005).25例HAAA患者中,有7例(28.0%)接受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治疗,有效率71.4%(5/7例);7例(28.0%)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有效率85.7%(6/7例).5例患者因感染或出血早期死亡,早期病死率为20.0%(5/25例).25例HAAA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75.3 ± 8.8)%.结论 HAAA相对少见,骨髓衰竭更为严重,早期感染率及早期病死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及时予以有效的治疗.
作者:朱君利;曾强;徐静;常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复吸法逐步增加吸入气二氧化碳浓度,观察不同临床剂量右美托咪定对高二氧化碳通气驱动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右美托咪定0.2μg/kg、0.5μg/kg和1.0μg/kg组.严格按照实验流程,分别记录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 TCO2)等于50mmHg、55mmHg和60mmHg时每位受试者的呼吸频率(RR,次/min)、潮气量(VT,mL)以及分钟通气量(MV,L/min).结果 随着P E TCO 2升高,四组患者的RR、VT和MV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当P E TCO2逐渐增加至55mmHg和60mmHg时,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右美托咪定0.2μg/kg组不会减少患者RR、VT以及MV;但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0μg/kg组在不减慢患者RR情况下,能显著减少患者VT和MV.结论 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0μg/kg能显著减弱高二氧化碳通气反应,推测可能主要通过减少机体潮气量而实现.
作者:张鹏;杨笛;徐广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中、重度哮喘急性期患者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取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中、重度哮喘急性期合并低氧血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例),观察组(右美托咪定治疗组,n=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哮喘治疗联合无创机械通气,观察组患者同时给予右美托咪定以0.2~0.4μg/(kg· 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两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间、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入重症医学科时、出院前1d测定肺功能,记录两组患者28d病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t=-2.301、P=0.025);住ICU时间更短(t=-2.769、P=0.007);总住院时间更短(t=-2.329、P=0.023).两组患者肺功能情况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出院时较入院时均有好转,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FEV 1(实测值/预测值)百分比两组出院时较入院时均有好转,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过程中行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观察组7例(20%),对照组6例(20%);28d病死率观察组3例(8%),对照组2例(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不良观察组35例中,2例发生心率过缓(<50次/min),并终止使用右美托咪定.结论 右美托咪定在中、重度哮喘急性期无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改减少无创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ICU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可能能改善患者哮喘严重程度,但并不能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插管率、不能降低28d病死率,同时需警惕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吴娅秋;梁宗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性反应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8例拟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输注生理盐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单肺通气时间、OLV时间、液体总量、术中失血量、尿量;比较两组患者在切皮前(T1)、开胸后单肺通气开始时间(T2)、单肺通气30min(T3)、单肺通气时间60min(T4)、单肺通气结束(T5)、手术结束(T6)各时段中P ETCO2、气道压峰值(P max)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T1与T6时点IL-8、IL-10、TNF-ɑ、肺表面活性蛋白A (SP-A)的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在OLV时间、液体总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尿量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点P ETCO 2、P max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时点IL-8,IL-10, TNF-ɑ,S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有升高,但是观察组患者IL-8,TNF-ɑ,SP-A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升高程度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运用在麻醉诱导前能抑制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产生的氧化应激反应以及炎症性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韩兴忠;李建钢;朱洪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本研究通过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择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另取同期条件下27例健康体检者,以ELISA法测定血浆PTX-3浓度,比较各组间的差距,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肺功能及CAT问卷评分.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PTX-3浓度为(609.85 ±329.35)ng/mL,明显高于稳定期患者(70.48 ±32.48)ng/mL及健康体检者(1.04 ±0.9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期患者的PTX3水平又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TX3与FEV 1、FEV 1(%)、FVC(L)呈负相关,与hsCRP,CAT问卷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作为炎症指标PTX-3与hsCRP、症状、肺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COPD的严重程度,且在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具有差异性的高表达,更利于COPD的分期,有望成为评判COPD严重程度的一种新的指标.
作者:李寒春;唐凤鸣;罗麟洁;梁宗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疗效、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脂联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HGF、VEGF水平及血管弹性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8%,对照组为79.6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PWT、LVEDD及IVMI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P-WT、LVEDD及IVMI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脂联素水平较治疗前上升, ICAM-1、HGF及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ICAM-1、HGF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1、C2及PWV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1、C2及PWV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左心室构造和血管弹性,降低血清HGF、VEGF水平.
作者:吕昌;王康梅;陈文思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经胃穿刺125I植入治疗晚期胰头癌的价值.方法 2005年来在我院确诊的晚期胰头癌患者18例,在CT引导下经皮经胃穿刺植入125I粒子,在术后1,3个月CT随访,评价肿瘤的大小、密度以及VA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取得成功,术后3个月均成活.CT复查评估CR 2例,PD 11例,SD 4例,PD 1例;VAS评分2~7分,有效率为61.11%.结论 CT经皮经胃穿刺125I植入对治疗晚期胰头癌有着一定的价值,并能缓解患者的癌性疼痛.
作者:关静;徐元昌;唐娟;乔赞峰;赵铁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112例临床资料.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双眼睑浮肿(33%),肝肿大(12.5%),鼻塞(42%),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皮疹(3.6%),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变异淋≥10%(30.4%);传单肝功变化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常见;T细胞亚群检测92.5%表现CD3 +CD8 +明显增高,CD3 +CD4 +、CD3 +CD4 +/CD3 +CD8 +明显减低.EBV-VCA-IgM阳性(92.9%),EBV-DNA阳性(84.8%).结论 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综合分析临床特点与实验室结果,可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景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联合圣愈汤治疗黄褐斑(chloasm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黄褐斑患者336例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A组(n=168)口服氨甲环酸和圣愈汤,对照组B组(n=168)口服氨甲环酸0.25,2次/d.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64.2%,对照组总有效率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氨甲环酸联合圣愈汤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明显优于氨甲环酸组.
作者:刘林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常见疾病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行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肺大泡切除术16例,肺楔行切除术7例.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增加肋间胸腔镜手术切口2例,中转开胸1例,平均手术时间43.48(30 ~100)min,平均出血量26.96 (10~200)mL,术后平均胸管留置时间1.83(1~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96(3~7)d,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结论 剑突下单孔胸腔镜手术需要选择适当病例,治疗简单肺部疾病安全可行,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远强;童华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106例经CT证实血肿量为30mL以上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早期行开颅手术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镜下清除脑出血血肿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第1d 行头颅CT 复查,血肿清除量90%以上者76 例(71.7%),70% ~90%者21 例(19.8%).住院期间死亡11 例,死亡率10.4%.存活的95 例患者随访6 个月日常生活能力(ADL)Ⅰ级(完全恢复)7 例,Ⅱ级(部分恢复或可独立生活)29 例,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41 例,Ⅳ级(卧床,但保持意识)13 例,Ⅴ级(植物生存)5 例.结论 早期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或经颞叶皮层上中回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创伤小?手术显露满意?清除血肿较彻底?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是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两种有效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徐荣华;谢轩贵;张洪良;蔡德成;李鹏;周学斌;蔡毅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96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前列地尔,研究组同时给予特利加压素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血清NO、ET及内毒素水平、腹围、腹水深度、24h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血清NO、ET、内毒素、腹围、腹水深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24h尿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腹水消退Ⅰ级25.00%、Ⅱ级43.75%、Ⅲ级27.08%、无效4.17%,对照组腹水消退Ⅰ级12.50%、Ⅱ级37.50%、Ⅲ级35.52%、无效14.58%,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治疗+前列地尔+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腹水的效果较好,可显著的改善门静脉、脾静脉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减少患者的腹水量.
作者:王昊;靳永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宫颈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CT)与LEEP联合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疗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妇科门诊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诊的疑为CIN患者275例,TCT检查后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TCT对CIN诊断价值,并对确诊患者采用LEEP治疗,探讨其治疗效果.结果 TCT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T对CIN的诊断敏感度为96.7%,特异度为57.3%,诊断准确性为79%.2例浸润癌患者行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随访2年,CIN治愈率为91.63%,复发率为8.3%,23例复发患者再次LEEP治疗后治愈.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及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LEEP技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叶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白芍总苷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床疗与安全性.方法 选我院80例RA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白芍总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变化(RF、ESR、CRP、IL-1、IL-6、TNF-α)、疗效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治疗RA患者效果显著,临床可拓展应用.
作者:余文景;许静;梁翼;李敏;沙湖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