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腭裂修复术中硝酸甘油(NTG)复合艾司络尔控制性降压与单纯NTG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将42例ASAI~Ⅱ级的Ⅱ~Ⅲ度腭裂合并唇裂患儿分为两组:艾司洛尔复合NTG组18例,单纯NTG组24例,观察比较两组控制性降压时术中出血量,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艾司洛尔能抑制单纯NTG控制性降压时的反射性心率(HR)增快,减少NTG用量,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和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结论:NTG复合艾司络尔控制性降压较单纯NTG控制性降压更为优越.
作者:赵强;陈本然;胡艳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DDST(即丹佛发育筛查法),主要用于<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我院保健门诊用DDST标准化量表对中东片区300名0~3岁儿童进行测查,并计算出各年龄50%、90%及格率与DDST量表标准的差别.结果显示,中东片区儿童与标准量表各有提前及推迟的项目,揭示出不同地区小儿受社会环境、经济状态及家长文化程度差异的影响.
作者:肖玲娜;陈焕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常见病,其治疗至今仍是难题.目前采用得较多的手术方式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因其费用高,尤其是对中青年患者存在人工髋关节置换使用年限的问题,且人工关节不可能在术后长期时间始终保持良好的功能,故许多学者仍致力于探索保留股骨头的治疗方法,延迟甚至避免人工假体置换术.笔者通过对两例带髂深动脉髂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观察,认为该手术确实有改善股骨头缺血的作用.现将一些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田民;王松;方明智;潘玉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放射治疗除了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等毒副作用外,还会出现放疗局部的放射性炎症等.笔者于1995~2002年,使用中药配合放射治疗,目的是通过对整体的调整,探索及研究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肠炎的辨证分型,以提高中医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是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结合放疗对该病毒副反应的特点,兼顾肿瘤不同的部位,提出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切合临床实际的中医证型、治则及药物.结论为提出治疗放疗毒副反应的关键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阴生津,加深了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更好地指导该病的辨证论治,提高其诊治水平.
作者:高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灯盏细辛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降低血粘度等作用.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配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68例,用丹参注射液配合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咳、痰、喘等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但灯盏细辛注射液组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组.
作者:彭亚梅;晁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院自1996年至今,采用骶管封闭配合骨盆牵引选择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疗效,优于单纯牵引或骶管封闭疗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廷;徐兆魁;余永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与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联用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ml加入5%GS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硝酸异山梨酯5~10mg,每日3次;卡托普利12.5~25mg,每8小时1次.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4%,治疗组疗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与硝酸异山梨酯、卡托普利联用,具有疗程短,疗效显著,副作用少,适宜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作者:田浪;艾俊;吴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GE2与LDH的相关性,明晰LDH的炎症机理,为LDH手术方式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不同部位(紧贴神经根与远离神经根两部分)的髓核组织的前列腺素E2(PER2)含量,结合临床观察,另外,还检测了正常人椎间盘PGE2含量.结果:1.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组织PGE2含量较正常腰椎间盘髓核组织PGE2含量明显增高(P<0.01).2.腰椎间盘脱出型紧贴神经根部分髓核组织PGE2含量较突出型明显增高(P<0.01).3.腰椎间盘突出症紧贴神经根部分髓核组织PGE2含量较远离神经根的椎间盘组织PGE2含量高(P<0.01).4.病程与PGE2的含量有关,病程30天内且症状明显的患者PGE2含量较病程长者高.5.疼痛程度与PGE2含量有关,疼痛评分(VAS)6分以上的患者PGE2含量明显增高(P<0.01).6.下腰痛与PGE2含量无明确相关性.7.直腿抬高试验与PGE2含量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由于LDH远离神经根部分的髓核含有较正常高的PGE2,建议行手术时彻底清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用较大量冰盐水加压冲洗椎间隙及周围组织以减少PGE2等炎性因子的残留.
作者:王文岳;刘金华;周强;陈福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管炎围手术期用药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相同抗生素基础上应用清开灵,地塞米松和单用抗生素比较.结果:A组加用清开灵,急诊手术率有所下降,提高了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各种临床指标较单用抗生素(C组)优越.
作者:周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派,我们一行23人,参加了英国诺森比亚大学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共学习15天,学习完后参观厂英国牛津大学、伦敦大英博物馆等,受益匪浅,用英国所见所闻与我国的护理学科现状比较,感觉从中育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现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作者:段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黔产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结果表明野菊花炒炭后其总黄酮含量高,其蒸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低.结论:炮制方法与野菊花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彭小冰;胡皓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淫羊藿苷含量的影响.方法:HPLC,色谱柱:迪马柱250×4.6mm5μm流动相以A:乙腈B:水-36%乙酸(100:4)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72nm.结果:淫羊藿苷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生品>盐炒>酥油制>酒制>羊脂炙>炒制品>烘制;平均回收率:99.53%,RSD 1.9%(n=5).结论:不同炮制方法淫羊藿苷的含量较生品有显著降低.(p<0.001或p<0.01或p<0.05)
作者:杨武德;冯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制定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质量标准.方法:选取主药之一延胡索主要有效成份延胡索乙素为测定对象,用液相色谱仪测定3批样品,并进行了精密度考察、线性关系考察、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结果: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样品峰的分离效果较好,延胡索乙素峰和其他组分峰的分离度均大于1.50.结论:本方法适于作为黑骨藤伸筋透骨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毛大鸣;林佳任;马虹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洗冤集录>是中国也是世界第一部法医学专著,但其版本问题比较复杂.在对中国古代史志目录、私人藏书目录及其他材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除已知元刊本外,应该还有影宋钞本、元刊本、文渊阁藏书本、永乐大典本及明刊本,并对其版本、流传、馆藏情况进行了初步考证.此外,亦对<洗冤集录>一书的学术价值、编写体例、作者生平事迹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黄玉环;吴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3五运3.1五运的含义:五运,指五行之气的运动,包括一年五个季节气候变化的运动规律,和统主一岁的五种气象的运动规律.一年四季可以用五行归类,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循环运转不已,实质是木、火、土、金、水五行循环运转不已故又称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等五运.五行之气的产生来自五方的气流,它反映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
作者:邱德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中医药科技查新工作的一些变化,以及中医院校图书馆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思想观念,整合馆藏信息资源,建立完善的查新支持系统,做好中医药查新工作进行探讨.
作者:王华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医药发展之路倍受国人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必须医、教、研三方面同时并进.中医药科研出现的问题较多,大家探讨的也多.相对来说医、教的重视不够,笔者认为目前科研成果很难运用于临床,中医临床阵地正日渐缩小,而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故笔者认为必须立足于中医临床,医、教、研三者以医为中心.在本文中主要从医、教二个方面探讨如何发展中医临床.认为只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才是中医药在新世纪的出路.
作者:朱小华;赵仓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加针灸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与传统针灸组作比较.结果:运用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组优于传统针灸组.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病程短,疗效好.
作者:谢芝亿;熊彧;欧阳菊;周志红;范方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针刺加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肾俞、委中、阳陵泉、阿是穴、腰痛穴,同时配合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106例.结果:痊愈85例,好转2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加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
作者:曾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骨关节损伤后期,常因固定日久和瘀血水肿等因素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关节肿胀和僵硬.近年来,我院采用自拟中药外洗方配合手法治疗外伤性关节僵硬,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一般资料患者均来源门诊,共计10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针灸组与针灸加闪罐组各50例,男36例、女64例,年龄小15岁,大70岁,以20~50岁居多,病程短1天,长4个月.
作者:赵祖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止咳平喘膏穴位敷贴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以止咳平喘膏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6例,并与单纯西药疗法3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6.1%),治疗组治疗后FEV1%增高,PaO2增高,PaCO2降低,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止咳平喘膏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COPO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穴位敷贴止咳平喘膏对COPD病人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肺通气功能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作用.结论:止咳平喘膏穴位敷贴配合西药治疗COPD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徐新毅;周洵;刘炜;陈清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妇女产后尿潴留及盆腔术后尿潴留是妇产科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症状.
作者:葛耘;李忠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骶疗:即骶管硬膜外药物注射治疗.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年来已大量应用于临床,我院骨科自2002年6月以来应用骶疗配合正骨理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5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克庆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编者按:石恩权教授,(1928~2003),贵州金沙人,195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59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班,全国首批名老中医,首批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主任,贵阳中医学院二附院副院长.
作者:石恩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首批国家百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贵阳中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黄选玮,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数十年,临证精于辨证,针药并施,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独具一格.今有幸随师学习,深受教益.现就临床所见的一些典型治验,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作者:杨通神;陆宗玲;黄选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对肺气道功能损伤从而造成气道阻力增加.方法:观察5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当血糖控制在一定范围时检测其气道阻力.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不管病史长短和血糖控制好坏均对肺气道阻力有一定的影响.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早期预防肺部损害,尤其是小气道功能损害.
作者:黄美;高奇;寿志南;曹天凤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苔色与病情程度、中医证型、舌象其他方面特点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诊断学舌诊内容制定舌象观察表,先肉眼观察记录患者舌象,然后采用Olympus(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对慢乙肝患者的舌面、舌底进行拍照,将图象输入计算机,由专业人员对舌象进行观察记录.采用spss For windows 11.5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慢乙肝苔色以淡黄苔多见,反映了热邪内蕴的病理本质.苔色加深,病情加重,提示苔色可提示病情的轻重.湿热中阻证病情较黄,与其他两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苔色对于辨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苔色越深,老舌越多,舌苔越厚,燥苔越多,说明苔色可提示邪气(尤其是热邪)的亢盛程度(p<0.05).剥苔、裂纹在深黄苔中多见,与其他苔色组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深黄苔阶段邪热伤阴程度较重.舌底结节数量在深黄和黄苔中较多,在淡黄苔和黄苔中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其数量随苔色加深而增多,说明热邪越重,舌底血液循环越差,因而结节数越多.苔色越深,齿痕数越少,说明齿痕舌可提示热邪不盛.结论:观察慢乙肝苔色,可了解热邪盛衰和病情轻重状况,对于临床辨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且苔色与舌象的其他特征存在密切的联系,为临床解释舌象其他特点的病理意义提供了依据.
作者:刘文兰;张炎;于玫;范晔;张秋云;李秀惠;胡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散对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先采用低脂饮食8周,再采用药物治疗8周,进行治疗前后自身血脂水平对照.结果:对血脂水平降低有明显效果,治疗组与低脂饮食组比较P<0.05.对三种不同证型的中医证候均有改善作用.结论:自拟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尹旺旭;蒙启飞;陈干秀;李洪波;周勇;陈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蔹醇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白蔹抗感染的免疫活性机制.方法:用白蔹醇提物5g/kg,10g/kg,20g/kg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7天后,分别测定对照组和给药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白蔹醇提物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ANAE阳性率、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有促进作用(P<0.05或P<0.01),并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增强,量效呈正相关.结论:白蔹醇提物对小鼠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推断与其可临床应用于抗感染治疗有关.
作者:俞琦;蔡琨;田维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丙型肝炎病毒于1989年率先由Choo等[1]研究者运用分子克隆技术从病人血清中通过逆转录-PCR获得eDNA,并建立克隆,证实它是一种正链RNA病毒.并于1989年9月东京国际学术会议上被正式确立病名为丙型肝炎(CHC),将其病原体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HCV).
作者:曾滢洁;沈惠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4新中国成立后苗族医药学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和中医药政策的贯彻执行,苗族医药和其他民族传统医药一样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多次大规模的调查整理发掘,取得大量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苗医药开展多学科的研究与开发,传统苗医药正走向现代化,为苗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吴元黔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