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将牡蛎与富血小板—白细胞凝胶进行结合,并对该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将牡蛎的形状进行重塑并使用相应的化学试剂进行脱脂脱蛋白处理,使用时采取进一步的灭菌处理.选取成年的新西兰大耳兔5只,采用抗凝血管抽取血液约3 mL,使用3200r/min转速离心处理15min,取上清液约1 mL与含10%氯化钙的凝血酶溶液约0.2 mL同时注入牡蛎小孔处,完成富血小板—白细胞凝胶/牡蛎复合型人工骨替代物的制作.按照国家医疗器械与有机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制成该材料的浸提液.使用浸提液通过热原实验、溶血实验对富血小板—白细胞凝胶/牡蛎复合型人工骨替代物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热原实验中实验兔的温度升高值分别为0.3c℃、0.4℃、0.7℃、0.2℃、0.2℃;溶血实验中该材料的溶血率约为1%.结论:富血小板—白细胞凝皎/牡蛎复合型人工骨替代物无溶血作用及无致热源的存在,说明具有较为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作者:杨伟瑞;唐良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BMSCs移植对AD大鼠海马组织SOD、AchE活性与MDA、Ach含量的影响及补脑I号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为:模型组、假手术组、BMSCs移植组(移植组)、中药+BMSCs移植组(中药+移植组),造模方法采用连续6周三氯化铝溶液灌胃及D-半乳糖溶液腹注射,动物造模7天后予BMSCs移植,移植后2h补脑I号浓缩药物灌胃,连续4周,检测大鼠海马组织SOD、AchE活性与MDA、Ach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移植组、中药+移植组相比较,大鼠海马组织SOD、AchE活性与MDA、Ach含量检测均显示出显著差异(P<0.01).结论:BMSCs移植可提高AD大鼠自由基代谢及机体抗氧化的能力;有降低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减少乙酰胆碱水解的作用,且补脑I号起到增强作用.
作者:杨辉;贾桃;况时祥;唐桂华;钟方敏;陈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道菌群转化对42种中药主成分含量及体外抑菌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新鲜健康人粪便制备肠菌群体外转化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测定42种中药转化前后主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以牛津杯法检测42种中药水煎液经肠菌群转化前后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42味中药水煎液经过肠道微生物转化后,大黄等26味主成分含量上升,丁香等10味下降,五倍子等6味不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土槿皮等25味作用增强,百部等9味作用下降,赤芍等8味不变;对绿脓杆菌抗菌作用,五味子等24味作用增强,薄荷等10味作用下降,桂皮等8味不变.结论:胃肠道菌群转化对中药主成分或(和)药理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可能是口服中药基于肠菌群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机制.
作者:轩弘源;陈瑞;俞琦;蔡琨;王文佳;韩洁;田维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碱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大鼠心肌纤维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SD大鼠作正常对照组;另80只SD大鼠作为实验鼠,连续2周腹腔注射ISO诱导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实验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益母草碱低剂量组(7.5mg·kg-1 d-1)、中剂量组(15 mg·kg-1d-1)、高剂量组(30 mg·kg-1 d-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组(0.3 mg·kg-1d-1),连续给予相应药物腹腔注射2周后,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左心室肌IG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BNP)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益母草碱能明显减少左心室肌IGF-1蛋白质的表达水平(P<0.05)及血清BNP的含量(P<0.05).结论:益母草碱(30 mg·kg-1 d-1)具有抑制ISO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左心室肌组织IGF-1蛋白质的表达及血清BNP的含量有关.
作者:卢丽娜;梁赵文;袁露;罗建华;杨辉;李利;杨冬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肺癌是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癌症之一,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病机演变较为复杂.正气不足,肺脏虚损是其主要病因,气阴亏虚贯穿肺癌发病始终,到肺癌中晚期肺阴虚损明显,加之放化疗、靶向治疗及热疗等的热毒攻伐,使毒热留滞,耗伤阴津,不少患者表现为阴虚热毒之病机,临床运用养阴解毒法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牛会琴;张小丽;田杰;朱国庆;周义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传统中草药盐肤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止血化癖、降火化痰、舒筋活络、生津润肺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疟疾、感冒等.本论文主要就盐肤木中黄酮类物质、多酚类及酚酸类物质、多糖及三萜类物质等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进行综述.
作者:周鑫悦;余丽双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结构紊乱不仅影响着消化系统疾病,而且与呼吸道疾病密切相关,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或紊乱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该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有可能从微生物层面揭露其发病机制.中医药基于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及“肺病治肠”等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自身的特色,现许多研究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出发,从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方面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可能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褚璨灿;师为人;陈云志;朱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高患病率和致残率等特点,有效防治本病已成为现阶段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医外治法以其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概况,为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及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桃;张春玲;陈露;赵伟;龙丽;黄蔷;唐丽莎;罗开中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水通道蛋白是一类具有同源性的内在膜蛋白家族.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发现了13种亚型,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的组织中,各自介导着不同细胞膜的跨膜水转运,与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AQP3、AQP4在消化系统中分布广泛,在胃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以及病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AQP3、AQP4与很多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腹泻、便秘、胃癌、结肠癌等密切相关.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很多学者对AQP3、AQP4与胃肠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前后AQP3、AQP4是否有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希望能对中医药治疗胃肠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邵璐;刘杨;唐阿梅;曹峰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温胞饮加减治疗肾阳虚型月经后期的疗效及对卵泡发育、排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温胞饮加减内服,对照组予妇科再造胶囊内服,服药三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排卵情况及孕酮值的变化.结果:1.中医症候改善:观察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80%,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2.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排卵率:观察组60%,对照组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黄体期血清孕酮值:观察组:(52.94±21.384) nmol/L,对照组:(37.30±12.356) n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胞饮加减及妇科再造胶囊治疗肾阳虚型月经后期,均可有效改善月经周期及相关症侯,但前者对促进卵泡发育、排卵及改善黄体功能作用更为明显.
作者:文晓敏;郑文兰;陈欢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对中医药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情况进行分析,认为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且英语交际运用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研究生自身的发展及国际交流的需要.故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成绩评估及数据分析等方面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模式进行思考和探索.
作者:帅乾;陈嘉;刘杉;蒋建勇;尤永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以实验针灸学实验课程为依托,在基于“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情境下,探讨引入“开题式结合自主设计性试验”教学法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作者:陈迎龙;杨孝芳;王兴桂;陈盼碧 刊期: 2019年第01期
药用植物科学绘图是将中药学专业知识和绘画艺术有机结合的学科.运用专业的绘画技法,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再现植物体宏观特征与显微组织的微观特征,是对文字描述的形象补充和印证,成为中药学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院积极开展以药用植物科学绘图为着力点的系列常态化活动,运用药用植物科学绘图来促进专业学习,加深人才培养.
作者:吴向莉;王祥培;孙庆文;胡剑波;王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本文从理论、方法学、药物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特点,总结了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六大优势,指出在针对胸腺病变治疗、针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的干预调节、以及通过强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其它系统功能等方面,大力发掘中医药潜力和优势有助于提高重症肌无力治疗水平,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佳选择.
作者:况时祥;况耀鋆;李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相关炎性因子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推拿组、针灸组及针推联合组.对照组行休息、锻炼、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推拿组、针灸组及联合组分别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推拿、针灸单独治疗及联合治疗,治疗两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检测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IL-8、MMP-3、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含量.结果:对照组、推拿组、针灸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0%、87.67%、88.89%、95.56%,JOA评分、抗炎因子含量升高,VAS评分、感觉和感情PRI评分及促炎因子含量降低,推拿组、针灸组、联合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推拿组和针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与针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及抑制促炎性因子生成,促进抗炎因子生成,降低局部炎性状态,综合疗效好,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婷婷;曾宪敏;李安洪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以黔产石韦属植物中庐山石韦为代表,优化其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并对贵州四个品种和两个产地石韦属植物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甲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以绿原酸含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黔产庐山石韦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应用HPLC法,采用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2%磷酸水溶液、甲醇、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325 nm,进样量10μL,测定黔产两个产地和四个品种共八批石韦属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佳提取工艺为甲醇体积分数60%、超声提取时间40 min、料液比1:100、提取温度40℃;绿原酸的线性范围为(4.000~87.91) 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20%,RSD为1.60%.结论: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贵州省不同品种和产地石韦属植物中绿原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被测样品中光石韦的绿原酸含量高,相同品种凯里产含量较高.
作者:伍天苔;张平;王绘;邹娟;范琳琳;何康 刊期: 2019年第01期
慢性盆腔疼痛是妇科常见病,诱因众多,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病因之一.慢性盆腔疼痛对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双重伤害,甚则威胁生命健康.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根治方法,中医外治法在改善慢性盆腔疼痛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任青玲教授认为内异症所致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病机为正气不足、湿热瘀结,以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治疗大法,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加味红藤败酱灌肠方联合透骨草热熨方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阅;任青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prostatectomy,TUPR)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预防TUPR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已成为近年来术中护理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TUPR围手术期并发低体温的研究现状,综合评述了低体温的概念、热舒适度及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归纳总结了降低低体温发生率的干预措施,为低体温预防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并对TUPR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刘婧;方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康艾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综述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检索时间建库至2018年1月.获取同步放化疗联合与不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以近期疗效、放化疗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RCT,共计57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在同步放化疗的治疗基础上配合康艾注射液与单同步放化疗的比较.发现,加用康艾注射液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增效显著[OR=3.13,95%CI(2.13,4.79),P<0.00001];对放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减轻作用明显[OR=0.38,95%CI(0.24,0.61),P<0.000h];对放化疗白细胞下降有一定的减轻作用[OR=0.51,95% CI(0.29,0.88),P=0.02];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所提高[OR=3.91,95%CI(2.39,6.39),P<0.00001];结论:与单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相比,配合使用康艾注射液可以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放化疗不良反应,尤其是改善胃肠道反应方面疗效显著,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纳入试验质量和病例数目的限制,该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作者:崔蒙;池志恒;虞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通调督脉针刺法对比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库(WANFANG),以通调督脉针刺法对比艾司唑仑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为研究对象,设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4月.通过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及评估偏倚风险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h1个RCT研究,总样本量为792例,其中试验组399例,对照组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通调督脉针刺法治疗失眠的有效率优于艾司唑仑[OR=3.92,95%CI(2.52,6.11),P<0.00001],且在PSQI量表评分上,通调督脉针刺法亦优于艾司唑仑[WMD=-3.94,95% CI(-5.55,-2.32),P<0.00001].结论:通调督脉针刺法治疗失眠疗效更优,但目前针对该方面的临床研究数量少,质量低,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双盲研究以验证其疗效.
作者:董龙聪;邓路达;王刚;付盈悦;向开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中药外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以“过敏性鼻炎”或“变应性鼻炎”、“外用”、“中药”为检索关键词,检索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卫生部药品标准》等数据库和文献,纳入分析55首处方,对其进行用药规律的初步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外用治疗过敏性鼻炎使用频率高的药物分别为:辛夷、细辛、白芷,苍耳子等;性味上,温性高,寒性次之,辛味高,苦味次之,再者为甘味;归经上,入肺经高;药物分类上,解表药高,清热药与补虚药次之.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解表药、开窍药.结论:中药外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用药较为规律,但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罗永红;梁祝;崔昊;潘定举 刊期: 2019年第01期
随着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渐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对于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能快速地完成患者全身各类体征信息的采集,并给出相关诊断建议,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此,本文将通过四诊客观化研究的意义、目前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的优势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
作者:张孟之;高洁;李文;秦忠;罗振亮;陈云志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