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1242
  • 国内刊号:11-2540/R
  • 影响因子:2.02
  • 创刊:1986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1
  • 全年订价:49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维普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国家医学核心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3年8期文献
  • 氯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氯氮平联合rTMS真刺激,对照组:氯氮平联合rTMS假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6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2周及6周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PANSS总分、一般精神症状分在治疗6周时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联合氯氮平使用可以提高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尤其有助于改善焦虑、自知力症状.

    作者:成军;李红;石玉中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Thera-Band训练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Thera-Band训练对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45例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21例,接受常规治疗(理疗和关节松动疗法),治疗时间1h/d;Thera-Band组24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Thera-Band训练,治疗时间1.5h/d.6次为1个疗程,共进行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1疗程结束后、3疗程结束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分量表(CMS)评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1疗程结束后,Thera-Band组的疼痛、功能活动、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四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常规组的功能活动、肌力、关节活动范围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而疼痛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②常规组及Thera-Band组的CMS肩功能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而Thera-Band组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③3疗程结束后,常规组及Thera-Band组的疼痛、功能活动、肌力、关节活动范围四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常规组相比,Thera-Band组的疼痛、功能活动、肌力指标改善较显著(P<0.05),关节活动范围指标改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④常规组及Thera-Band组的CMS肩功能总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 0.05),Thera-Band组较常规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常规治疗及增加Thera-Band训练均能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障碍,增加Thera-Band训练后疗效更显著.

    作者:王岩;刘慧青;王蓓蓓;张连胜;葛冬冬;顾翼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国际活动量问卷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活动量评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目的:探讨国际活动量问卷(IPAQ)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患者活动量的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为TKR术后患者活动量的测量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康复评估工具.方法:TKR术后患者155例,分别用IPAQ和计步器来记录连续7d的活动量,用组内相关系数和Kappa系数分别来证实其信度和效度.结果:与计步器相比,IPAQ的组内相关系数(ICC)的范围0.904-0.964,具有较高的可靠性(P< 0.01).低强度活动有低ICC (0.904; 95% CI:0.846-0.940),高的ICC (0.964; 95%CI:0.942-0.977)出现在总的体力活动.通过Kappa系数来判断IPAQ的准确性,在第一组(50-60岁)和第二组(61-70岁)中有比较好的准确性(0.627,0.892;P<0.001),第三组(>71岁)准确性稍低(0.241;P=0.067).方差检验发现,第三组IPAQ的分级准确性受到了体质指数、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的影响.结论:IPAQ用于TKR术后患者活动量的评估在50-70岁的人群中,显示了比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TKR术后患者活动量的康复评估.在>71岁的TKR术后患者活动量评估时受到了多种影响.

    作者:兰平文;沈彬;杨静;周宗科;康鹏德;裴福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右侧额顶网络在空间注意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右侧额顶网络(FPN)与视空间注意认知功能的关联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志愿受试者60人参加本实验,随机分为顶叶组和额叶组.采用持续短阵快速脉冲(cTBS)经颅磁刺激(rTMS)右侧背外侧前额叶(DLPFC)和后顶叶皮质(DPC)后进行注意网络测试(ANT),所有受试者均按照随机顺序进行真/假刺激.结果:持续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施加于前额叶和后顶叶,不同提示和刺激类型的平均反应时均无明显改变.右侧后顶叶抑制,警觉和定向功能受损(P<0.05);右侧额叶抑制,执行功能受损(P<0.05),而定向功能增强(P<0.05).结论:在视空间注意过程中,右侧后顶叶是定向功能的关键区,右侧前额叶是执行功能的关键区,并且右侧额顶区之间存在竞争性抑制现象.

    作者:徐光青;兰月;何小飞;赵江莉;黄东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互动式针刺法对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目的:观察互动式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普针组30例、治疗组30例.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处理、吞咽功能训练,普针组患者另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取额中线、廉泉、夹廉泉加用互动式针刺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和6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有所改善,能有效缩短BAEP各波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P<0.05),且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更加显著(P<0.01).结论:互动式针刺法可能通过促进大脑皮质功能及脑干的吞咽反射恢复而发挥其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作用.

    作者:吴艺玲;王琳;脱淼;于霞;王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促进屈肌腱滑动对手外伤患者僵硬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手外伤手僵硬患者施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后,手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30例手外伤所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5例,32指,进行综合的康复治疗及作业治疗活动.观察组15例,34指,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屈肌腱滑动的训练方案.具体做法包括:关节定位训练,勾拳、握拳、直角握拳训练,屈浅肌腱的单独滑动训练,单独的掌指关节关节屈曲训练.疗程结束后采用CASRROLL手功能测试表测试手的整体功能,采用国际手外科学会推荐的总主活动度(TAM)对每个手指进行测定并统计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间的CARROLL值经t检验,t=4.971,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AM值,经t检验,t=3.45,P< 0.001,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70.6%,无一例患者功能为差.对照组手指TAM的优良率为34.4%,有2例患者功能被评为差.优良率经秩和检验,Z=3.262,P<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后没有及时得到康复训练而手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施行关节松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康复治疗同时,也要注意屈肌腱滑动差的问题,应该促进肌腱的滑动,以取得更好的手功能恢复.

    作者:韩秀兰;许轶;张桂芳;王楚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运动中心率-收缩压双乘积与血乳酸浓度和ST段水平的关系

    目的:使冠心病患者能够利用心率-收缩压双乘积(RPP)这一简便指标推测其乳酸无氧阈和心肌缺血阈,以便确定适宜的有氧运动强度.方法:44例女性冠心病患者(66.0±6.0岁)在活动跑台上进行了递增负荷运动实验,其间连续监测心电图中ST段的变化,并每3min测定1次血乳酸浓度(BL)和RPP.然后建立用RPP推测BL和ST的公式.结果:RPP推测BL的数学公式为,Y=2.6723-0.0071X+ 0.00000027 X3(P<0.05),其中y为BL,X为RPP.乳酸阈强度约为RPP 180搏动次数·mmHg· 100-1.RPP推测ST的数学公式为,Y=0.5652-0.00005 X2+0.000000072 X3(P<0.05),其中y为ST,X为RPP.缺血阈强度约为RPP 210搏动次数·mmHg·1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运动不但要考虑到心肌的缺血、缺氧,而且骨骼肌在这方面的变化也不容忽视.利用RPP可对这些指标进行推测.

    作者:刘洵;林青华;李淑荣;姚莉;谭思洁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种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的设计与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针对咽期吞咽障碍环咽肌失弛缓的压力测量和定量扩张问题,设计开发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并予以临床初步研究.方法:该装置的导管和膨胀气囊部分以导尿管结构为蓝本,选择硅胶作为气囊材料,制成三个独立气囊,上下两个气囊为定位气囊,通过中间气囊对环咽肌张力进行测量及垂直定向加压扩张.将之应用于两名受试者(环咽肌失弛缓患者1例和吞咽正常受试者1例).结果:环咽肌失弛缓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Ⅴ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失弛缓,环咽肌压力值高;患者行扩张治疗5d后其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洼田饮水试验降至Ⅰ级,吞咽造影检查基本正常,环咽肌压力值明显下降.吞咽正常受试者洼田饮水试验Ⅰ级,吞咽造影检查示环咽肌正常,环咽肌压力值较环咽肌失弛缓患者低.结论:该吞咽障碍压力测定治疗仪数据测量简单可靠,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医疗成本低,有较强的临床实用性.

    作者:冯珍;帅浪;张纯;刘玲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卒中早期患者肩部病变损伤及其与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的方法对脑卒中早期的肩部病变和损伤进行分析,并研究其与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功能状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60例脑卒中早期肩痛患者根据患侧上肢Brunnstrom分期不同分为两组,运动功能低下组44例患者,运动功能良好组16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患肩超声检查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的测量.结果:脑卒中患者肩部软组织病变和损伤总的发生率为76.7%(n=46),其中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高,为41.7%(n=25),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或炎症的发生率为30%(n=18),肩袖肌腱炎的发生率为16.7%(n=10),肩袖损伤(部分撕裂或全层撕裂)的发生率为21.7%(n=13).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病变损伤程度与其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分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的相关性(P>0.05).不同肩部病变程度患者之间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患者的肩部病变损伤发生率很高,其病变程度与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分期无关,但不同肩部病变对肩关节被动活动度的影响程度不同.早期及时了解脑卒中患者的肩部病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有利于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康复.

    作者:李涛;宫萍;周谋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外科术后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的脑瘫患儿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对患儿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6例(年龄5-16岁)患儿行矫形术后分为治疗组(18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照组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在治疗前、治疗第3个月进行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OM)以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定.结果:两组患儿治疗3个月后,改良Ashworth量化分值下降,GMFM站立走跑跳两大功能评分提高,踝关节ROM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shworth、踝关节ROM及GMFM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痉挛型双瘫矫形术后进行长期系统的综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治疗改善痉挛型双瘫患儿下肢功能.

    作者:张冬青;郭洪科;刘莎莎;张思捷;涂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治疗康复后大脑再塑变化.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且脑梗死发生于3天内的中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年龄分为三组,第Ⅰ组20例,年龄45-54岁,第Ⅱ组20例,年龄55-64岁,第Ⅲ组20例,年龄65-75岁;均采用镜像治疗,连续治疗6周;NIHSS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FMA对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第Ⅰ、Ⅱ、Ⅲ组治疗前梗死灶部分各向异性(FA)值分别为(0.43±0.09)、(0.40±0.05)、(0.33±0.07),明显低于对应侧正常脑组织FA值(P<0.05),经过6周镜像治疗后第Ⅰ、Ⅱ、Ⅲ组梗死灶FA值分别为(0.48±0.04)、(0.44±0.02)、(0.40±0.05),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FA值降低;各组治疗后FM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1);DTT中CST分为1级(完整)和2级(受压或移位)两级,同组同CST分级的患者,治疗6周后其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各组CST 2级的NISHH评分明显高于CST 1级(P<0.05).结论:DTT可直观地显现梗死病灶与纤维束走行之间的关系,可对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判定,结合镜像治疗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张晓钰;桑德春;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游泳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急性力竭游泳组,糖尿病游泳训练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游泳训练8周和急性力竭游泳后取血观察大鼠血清葡萄糖、胰岛素、脂质代谢情况,以及炎症状态,氧化应激状态.结果: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急性力竭游泳组大鼠显著降低了血糖和胰岛素,同时伴随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显著恶化.游泳训练组大鼠血糖和脂质代谢障碍改善,同时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显著降低.结论:由于抗炎和抗氧化的特性,慢性游泳运动训练对2型糖尿病大鼠代谢产生了有益的影响.

    作者:柏海平;高前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低压缺氧对大鼠脑皮质基因表达谱及其TAC1和MT1A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压缺氧对大鼠脑皮质基因表达谱及其TAC1和MT1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000m缺氧组和7000m缺氧组,每组8只.采用低压缺氧舱建立急性高原缺氧模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缺氧24h大鼠脑皮质差异表达基因,应用qRT-PCR定量检测TAC1和MT1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3000m缺氧组共有已知差异表达基因215个,其中29个上调,186个下调.上调基因主要有TAC1、Rgs9、Serpinb6a、Adora2a、Penk1,下调基因主要有Siah1a、Acvr1、Btbd1、Cir、Abi1,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是TAC1.7000m缺氧组共有已知差异表达基因205个,其中21个上调,184个下调.上调基因主要有MT1A、Cml3、Wfdc1、Tfpi、Vwf,下调基因主要有Zfp238、Atad1、Leprotl1、Tpm4、Fxr1,差异表达明显的基因是MT1A.两组差异表达基因中共表达基因有120个,其中7个上调,113个下调.上调基因主要有TAC1、Serpinb6a、Ephx1、Cml3、Olr606,下调基因主要有Acvr1、Btbd1、Leprotl1、Unc119、Canx.qRT-PCR实验证实低压缺氧脑皮质TAC1和MT1A上调.结论:低压缺氧程度不同,脑皮质基因表达谱亦不同.TAC1对缺氧较为敏感,轻、重度高原缺氧表达均上调;MT1A对缺氧反应较为迟钝,轻度缺氧下MT1A基因表达水平不变甚至下降,而重度缺氧时MT1A基因显著上调.

    作者:高宏生;黄菲;王毅铮;李国良;陈虹;李灵芝;张永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运动对Apo 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超氧化物阴离子和NF-κB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对载脂蛋白E(Apo 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和对冠状动脉超氧化物阴离子、CD40L的调控作用.方法:40只6周龄Apo 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运动干预组给予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跑台运动干预32周;一般对照组未予以特殊干预.实验结束后评估两组小鼠冠状动脉主干的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改变程度,采用荧光免疫组化法测定冠状动脉主干的超氧化物阴离子、CD40L的表达、实时PCR的方法测定NF-κB、MCP-1mRNA的表达.结果:一般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显著;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显著下降、冠状动脉主干狭窄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33.3±5.66%vs 48.3±5.91%,P<0.01)、冠状动脉主干超氧化物阴离子显著低于对照组(2.17±0.69 vs 3.70±0.51,P<0.01),CD40L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7±0.41 vs 2.47±0.35,P<0.01),并且NF-κB、ICAM-1、MCP-1 mRNA的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长期中等负荷耐力运动可显著下调Apo 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超氧化物阴离子与CD40L的表达,减轻炎症浸润并延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吴继全;程文立;陈莉;黎娜;韩呈武;孔晶;李鸿;潘琳;姜国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结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以语言发育迟缓、社会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为特征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疾病[1].近年来,孤独症的患病率也日趋上升,美国新的调查结果显示,ASD在男孩中的患病率约为3.74%,在女孩中约为1.47%[2-3].作为一种儿童期高发疾病,AS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已被公认是一种由遗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神经精神疾病.ASD患者在幼儿时期已可被确诊,因此在胚胎(妊娠期前8周)及出生后(3岁以前)两个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可能发生异常,导致大脑结构的异常和功能紊乱,进而致使孤独症的发生.

    作者:寿小婧;张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静态进展型支具在关节挛缩中的应用进展

    关节起着连接、带动和引导周围各个关节的作用,创伤后的功能障碍不仅使关节活动受限,还将影响到肢体的功能活动.长时间的制动可加重组织间的粘连,使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改变,还可以使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及生物力学等方面的改变,甚至发生纤维化、钙化等情况,造成关节僵硬.

    作者:李军;毕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神经电刺激已经广泛应用于疼痛、帕金森病、颅脑外伤昏迷促醒、癫痫及低氧后植物状态等[1],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目前常用的神经电刺激包括有脊髓电刺激、正中神经电刺激、迷走神经电刺激、深部脑电刺激、舌下神经电刺激、骶神经电刺激等.每种神经电刺激各具特点,主要临床应用范围及相关机制有所不同.本文现将常用的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亮;冯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肩胛部肌肉力量的平衡对肩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在人群中比较常见,其中肩胛骨在肩关节疼痛,特别是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肩胛运动障碍的定义为:肩胛骨在静止位或者动态移动过程中位置或轨迹的改变,以及肩胛部肌肉力量的变化对正常肩关节功能的某些方面所造成的影响[1].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及肩关节的不稳定与肩胛骨的位置和运动轨迹的不正常相关[2-4].以前曾认为,肩关节及肩胛骨运动轨迹异常是由于肩胛-胸部肌肉力量整体较弱所致[5-7];现在越来越趋向于认为,肩关节的运动障碍并不完全由于力量不足,更多的是由于肩胛部肌肉的不平衡[3.5-6.8-9],而上斜方肌过度激活,伴随着下斜方肌和前锯肌控制能力变弱,这是导致肩胛运动轨迹异常的主要原因[3.5-6.8.10].

    作者:皮尚伯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及Nogo-A、NgR表达的影响

    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已成为目前脑梗死康复治疗的热点;近年来研究显示,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推测可能与促进神经系统神经再生及抑制脱髓鞘的神经纤维数目有关,但机制并不十分明确[1-2].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神经再生抑制因子,如No-go-A蛋白及Nogo受体(NgR)蛋白,通过抑制轴突再生而维持中枢内环境稳定[3],因此减少其蛋白及受体表达可能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有效因素[4].本实验观察康复训练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及Nogo-A、NgR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存在的机制,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蒋天伟;李立;陈顺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SHS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随机、盲法、临床对照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6月间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部和住院部符合脑卒中后早期(Ⅰ期)SHS的患者.

    作者:何乾超;蔡卓冶;蔡伦;刘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小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小处方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康复训练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介入术后患者,分为常规讲解示范指导组(对照组)和使用健康教育小处方指导组(实验组),术后分别运用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康复功能训练指导,以患者能掌握并能正确进行训练为标准,每次计算护士“一对一”指导所耗时间及在第二天再次评价患者对康复训练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平均每人每次耗时30.14min,第二天复查掌握患者占74.3%.实验组39例患者,平均每人每次耗时20.62min,第二天复查掌握患者占92.3%,两组训练指导时间及掌握比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使用健康教育小处方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能使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易于理解和记忆,能有效提高患者对康复训练技巧及训练要点的掌握程度,并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工作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作者:李小银;余娜;压文权;覃金海;黄艳;余秋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康复治疗专业就业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的研制及效度、信度检测

    近5年来,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院校数及招生人数增长迅速[1-2].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他们是否满意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工作?影响他们教学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社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强康复治疗队伍的稳定性?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尽快研制康复治疗专业专用的就业满意度和教学满意度调查表,为提高康复治疗从业人员的工作状况奠定基础.本文编制适合中国康复治疗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并综合评价该调查表的性能,为此调查表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见附表.

    作者:薛晶晶;肖灵君;燕铁斌;栾烁;黄美欢;涂平忠;胡雅涵;郑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人住宅厨房无障碍设计原则与要点

    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据《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2011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全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2288亿[1].当人们步入老年的时候,生理上会出现衰弱减退、心理上会出现失落等一系列负面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力不从心,如准备一日必需的三餐可能就会变成一件困难的事情.住宅厨房既是供居住者进行炊事活动的空间,也是生活空间的一部分,它是住宅中使用频繁、家务劳动集中的地方,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是较容易发生意外的地方.

    作者:李高峰;段金娟;魏晨婧;赖卿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东西方康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长期以来,国际上习惯地将东方医学(以中医为典型代表)称之为替代医学(alternative medicine)、补充医学(complementary medicine)或者传统医学康复(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而将目前发达国家采用的康复医学体系称之为现代康复医学.这种观念有失偏颇.ISPRM2013国际大会从多个角度证明,东方医学有独特的内涵,中国正在融入围际康复医学发展的潮流中,并致力于东西方医学的融合,创立真正国际化的康复医学.

    作者:励建安;陈立典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弥足珍贵的留影

    这张照片是2013年6月16日在第七届国际物理与康复医学大会开幕式上拍摄的,六位老人在开幕式间隙相互热烈交谈之际,南医大康复医学科单春雷副主任及时提出了摄影的建议,留下了这一珍贵的瞬间.他们都已是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即从事我国康复医学中的理疗和运动医学(含医疗体育)工作.从创业时的艰辛,看到今天康复医学事业的大发展,无不欢欣鼓舞,握手相庆.可能有不少同仁不熟悉其中某些老人,特介绍如下:右起第一人,黄美光教授,他是中国留学前苏联第一位医疗体育副博士;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疗康复科主任.右起第二人陈景藻教授,是中国留学前苏联的疗养学副博士;曾先后任第一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是康复医学专业第一位将军.中间是郭万学教授,是我国较早从事理疗专业工作前辈之一;也是我国资深的超声医学专家.周士枋教授,大家都认识,不做介绍了左起第二人谭维溢教授,原北京友谊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著名专家.左起第一人卓大宏教授,大家都很熟悉,也不做介绍了;但有一点补充,他是我国第一位留学加拿大的康复医学访问学者.

    作者:周士枋;王跃进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