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 主办单位:昆明报业传媒集团 中华医学会昆明分会
  • 国际刊号:1002-1310
  • 国内刊号:53-1082/R
  • 影响因子:0.56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云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64-6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皮肤病与性病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泛发性湿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斯奇康,湖南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泛发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予斯奇康肌注,每次0.7mg,隔日1次,每疗程9次,用药(2~3)个疗程,同时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迪皿,重庆华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1片/次,1次/d;外用卤米松软膏(澳能,香港澳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取静脉血检测IL-10、IFN-γ,观察其变化.结果 治疗3个月后有效率为61.29%,治愈率为9.7%.治疗前血清IL-10均值为(20.86±6.73),IFN-γ均值为(143.52±22.69);治疗3个月后血清IL-10均值为(17.01±4.26),IFN-y均值为(151.47± 19.38);治疗后血清中IL-10、IFN-y均有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P<0.05).结论 泛发性湿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可考虑肌注斯奇康.

    作者:李锋;王奇飒;孙东杰;黄云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方法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MED组和传统组,各32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体检人员3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CD3+、CD3+ CD4+、CD3+ CD8+、CD4+/CD8+比值、PASI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CD3+ CD4+、CD4+/CD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 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3+、CD3+ CD4+、CD3+ CD8+、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MED组CD3+ CD4+、CD4+/CD8+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CD3+ CD8+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均比同组治疗前降低(P<0.05),但MED组降低幅度大于传统组(P<0.05).MED组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 按MED进行的NB-UVB治疗和按皮肤类型进行的NB-UVB治疗均能纠正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调节功能紊乱,降低PASI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但MED进行的NB-UVB治疗方案能获得更佳疗效.

    作者:周永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照射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皮损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6.67%和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联合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东晓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昆明市15岁以上手足口病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昆明市15岁以上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感染病原体型别.方法 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原体等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81.82%来至于家庭内的传播,100%出现发热及手足皮肤疱疹,口腔黏膜疱疹占81.82%;肺部感染占27.27%,肝损伤占36.36%,心电图ST段压低占45.45%,脑炎占9.09%;EV71型占22.73%,EV71型+EV通用型占22.73%,EV通用型占13.64%,CoxA型+EV通用型占9.09%,阴性者占31.82%.结论 昆明市15岁以上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及手足皮肤疱疹为主要表现,病原体以E71型及EV通用型别为主,部分出现肺炎、肝损伤、脑炎等并发症.

    作者:黄瑛;何花;陈海云;赵红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湿疹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确诊的11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地奈德乳膏混合氟芬那酸丁酯软膏局部外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EASI评分、有效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中第4、8、12周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4、8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效果显著,并能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邹旭辉;邹勇莉;李玉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异维A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异维A酸胶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异维A酸胶丸10mg,口服,2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1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同时外用复方维A酸凝胶,每晚1次,4周后异维A酸减半.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和复方维A酸凝胶,用量用法同治疗组.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为61.36%,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痊愈率为19.05%,有效率为69.05%.两组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265,P<0.01).结论 异维A酸胶丸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及复方维A酸凝胶治疗扁平疣安全有效,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涛;丁小杰;刘夕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阿维A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维A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阿维A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对照组采用咪喹莫特乳膏治疗,使用统一的评定标准观察病人的治愈、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结果.结果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83.87%、56.25%,复发率分别为3.23%、21.88%.两组相比,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维A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多发性跖疣具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痛苦小、复发率低等优点,是一个很好的供临床选择的方法.

    作者:刘萍;刘景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玉溪市MSM人群同伴教育骨干感染或传播HIV的风险研究

    目的 通过对在MSM人群实施同伴教育(Peer-education)的同伴骨干(Peer educator)的调查,分析他们在MSM人群HIV流行快速增长中的作用,为找到解决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分析玉溪市MSM人群同伴教育骨干的HIV感染情况、HIV相关行为学、性伴数、曾患性病痛史,推算可能感染HIV或传播的风险.结果 (2008-2014)年,玉溪市累计招募28名同伴教育骨干,其中农村户籍17例;28名同伴骨干中,8例(28.6%)为HIV感染者,其中4例为发现感染HIV后招募为同伴骨干,4例为招募为同伴骨干后才感染.与非同伴骨干HIV感染者相比,感染HIV的8名同伴骨干的性伴数偏多、易发生HIV高危行为、并发性病比例偏高.结论 在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开展的同伴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既是MSM人群预防艾滋病感染或传播的重要防治措施,也可能是MSM人群HIV流行扩大原因之一,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高良敏;付金翠;陈昭;李世福;王思璇;李再友;鲁建波;郭春园;陈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长效抗菌材料治疗非感染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使用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观察治疗非感染性包皮龟头炎的疗效.方法 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选取在本科室住院非感染性包皮龟头炎患者128例,用0.9%NS棉球擦洗会阴部后用洁悠神喷洒于龟头、包皮,每8小时一次,共1周,停药后判定疗效.结果 痊愈88例(68.8%),显效27例(21.1%),好转11(8.6%),无效2例(1.6%),总有效率为89.8%.结论 洁悠神治疗非感染性包皮龟头炎取得显著效果.

    作者:保维莉;太荣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皮肤病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初探

    目的 探索艾滋病合并皮肤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我院艾滋病合并皮肤病患者护理操作流程及部分心得体会;结果 通过与患者的充分沟通与交流,了解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 良好的护理方法对艾滋病合并皮肤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影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康复信心,恢复效果较好.

    作者:罗晓菊;付庆国;徐时卫;孙碧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36例CT征象分析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总结其CT影像特征,提高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36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征象,并分析总结其胸部CT影像特点.结果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胸部影像表现有其特征性:多为多种形态病灶并存,多叶多肺段同时累及,肺部病灶形态以斑片结节影、胸膜粘连、条索影、纵膈淋巴结肿大为主,空洞少见.结论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有其特征性,临床医生应该结合其特点,提高诊断率.

    作者:李重熙;刘俊;陈建华;祁燕伟;周文劲;于闵;古善群;金永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景洪市城郊结合部暗娼HIV和梅毒感染现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景洪市城郊结合部暗娼HIV和梅毒感染现况.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景洪市暗娼进行HIV、梅毒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在景洪市城郊结合部167例暗娼中,发现7例HIV感染者,HIV感染检出率为4.2%,梅毒感染21人,感染检出率为19.6%.结论 景洪市城郊结合部暗娼人群中HIV和梅毒感染情况较为严峻.

    作者:康均;韦耀;刀红;方华;葛文姗;徐文月;范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06-2013年玉溪市孕产妇人群HIV流行及防控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6-2013)年玉溪市孕产妇HIV-1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评估孕产妇HIV流行的防治工作效果.方法 采集(2006-2013)年玉溪市孕产妇HIV-1监测资料,对HIV-1感染状况、报告HIV/AIDS比重、年度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3)年,玉溪市孕产妇HIV-1累计监测284 190人份,HIV-1阳性202例,检出率7.11/万人年;占总人群监测份数的20.99%,8年间孕产妇HIV-1阳性检出率逐年降低(x2趋势=80.399,P<0.001),历年分别为22.24/万人年、29.50/万人年、30.30/万人年、28.80/万人年、22.78/万人年、17.38/万人年、17.21/万人年、16.13/万人年;HIV阳性病例数占各类人群历年报告数的比重也逐年下降(x2趋势=29.424,P<0.001),分别为15.71%、9.54%、6.82%、4.71%、5.38%、5.96%、3.26%、5.28%.结论 玉溪市实施扩大孕产妇人群HIV抗体筛查以来,HIV-1处于低流行且逐年下降,总体防控策略实施效果显著.

    作者:字如和;杨新燕;施家有;刘利群;付金翠;段稣雯;陈艺云;杨芝英;李世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类似丹毒的皮肌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25岁.主因“面部红斑1月余”于2012年9月17日我院就诊.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右眼睑下起蚕豆大小红斑,无自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诊为“丹毒”,静脉滴注“阿奇霉素”0.5g,1次/d,共5d,但无明显效果,红斑不断扩大,到另一家医院就诊,自述查血液分析未见异常,再次诊为“丹毒”,改静滴“青霉素”800万U,1次/d,共1周,外用自制中药膏,仍无效,且皮损进一步扩大,遂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右面部可见片状边界不清的浸润性水肿性鲜红斑,无压痛;额、鼻、下颌可见多个粟米至黄豆大小暗红丘疹、斑疹,小腹、阴囊有片状暗红斑疹,部分皮疹上有鳞屑(图1、2).面、外阴皮损略痒,无疼痛.临床诊断:1.淋巴细胞浸润症?2.结节病?3.肿胀型红斑狼疮?鼻翼右侧皮损活检组织病理检查示: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浅层水肿,真皮浅深层血管及附属器周围可见致密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3~6).病理诊断考虑“红斑狼疮”.

    作者:戴明;胡荣毅;周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结节性红斑合饼寻常型银屑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孙某,女,38岁.因双小腿反复出现红斑、皮下结节、疼痛7年,左小腿红斑块、丘疹、鳞屑3年余,2014年6月门诊就诊.患者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双小腿皮肤反复出现蚕豆至甲盖或核桃大小疼痛性结节,皮损以双小腿伸侧为多见,少许累计屈侧皮肤,结节可白行消退,消退后留浅褐色斑块,无化脓、破溃等,曾在省级医院住院治疗1月.经病理检查后诊断为结节性红斑,给予“雷公藤多甙片20mg 3次/d、沙利度安25mg 3次/d、罗红霉素片150mg2次/d”等口服治疗后皮损痊愈出院.

    作者:陆莉;万屏;魏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1例及家系调查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本科发现和诊治的1例患者及家系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70岁.双侧腋窝、腹股沟红斑、水疱、糜烂伴瘙痒40余年.患者20多岁开始无明显原因,双侧腋窝、腹股沟见红斑、水疱、糜烂伴轻度瘙痒,皮损一边消退一边新发,反复出现,夏天较重,冬天白行缓解或消失,皮损广泛时亦见于颈部、肘窝、手腕内侧、腹部等处.曾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均以“皮炎”、“湿疹”予以治疗.病情时轻时重,长期存在.

    作者:张希平;冉岩岩;马坤;王洪振;张国辉;黄亚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发生于耳部的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煤矿工人.右耳浸润性斑块鳞屑糜烂结痂耳廓逐渐缩小15年,伴痒痛半年.患者于15年前因工作时不小心致右耳垂前下方被铁丝刺伤,继之于刺伤部位出现黄豆大小丘疹、红斑,其上覆有鳞屑,无自觉症状,一直未引起重视,亦未经治疗.但近半年来皮损处自觉痒痛,并且逐渐扩展至耳廓,皮损呈浸润性红斑,其上有鳞屑、渗出,表面覆有黑褐色痂,耳垂消失,耳廓渐缩小,于2014年2月18日来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否认有传染病史及慢性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作者:卢凤艳;乔娜;余亚娟;刘彤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原发性皮肤松垂并继发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15岁,白族,学生.全身皮肤斑疹1年余,无自觉症状.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腹部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结节,无溃破,以后皮疹逐渐增多增大,未引起注意,一直未予诊断和治疗.半年前反复出现发热、白细胞减少,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有所好转(具体不祥).近月白细胞减少明显加剧,皮疹继续增多,于2014年8月19日收住本院血液科诊治.

    作者:曹萍;朱伟;徐良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Kasabach-Merritt综合征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女,1天17小时.主因左大腿内侧包块入院.患儿出生时即发现左大腿内侧包块,且患儿伴发全身黄染,进行性加重(图1、2).入院时查体一般情况欠佳,全身皮肤中重度黄染,颜面、双下肢散在紫癜,无花斑.双眼脓性分泌物,睑结膜充血,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左大腿内侧7cm×7cm暗红色包快,颜色分布不均,质硬.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示:①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5.02× 109/L,红细胞计数3.75× 1012/L,血小板计数25× 109/L,血红蛋白134 g/L,超敏C反应蛋白43.31 mg/L.②凝血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73.1 s,纤维蛋白原(测定)1.2 g/L,凝血酶原时间13.4s,PT国际标准化比值1.2,凝血酶时间20.8 s.

    作者:张鸫媛;舒虹;陈欣玥;张瞾;冯建华;代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泛发性发疹型汗管瘤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主因躯干、双上肢丘疹伴微痒8年余,来我科就诊.8年前无明显诱因胸部左侧出现粟粒大小皮色或淡褐色密集丘疹,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胸部右侧、颈部、双上肢及腋下,一直未予诊治.既往体健,家族无类似病史者.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胸部部、颈部、躯干部(双侧乳房部为著)、双腋下及双上肢屈侧远端见散在或密集对称分布淡褐色实质丘疹,质硬,直径1mm~3mm(图 1a,1b).

    作者:乔娜;卢凤艳;尹逊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80例

    目的 探讨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15年5月,对我科收治的颜面部瘢痕患者,在瘢痕周围正常皮肤埋置(50~ 100) ml扩张器(1~3)个,适当超量注水,扩张(2-3)月,获得足够的额外皮肤,二期设计扩张皮瓣,切除瘢痕,修复瘢痕切除后缺损.结果 共80例患者,其中包括眼睑牵拉外翻26例,唇部牵拉15例,共埋置扩张器116个,形成滑行推进皮瓣60个,旋转皮瓣40个,易位皮瓣16个,76例取得良好效果.扩张术后发生血肿2例,扩张器外漏6例,感染1例,经及时对症处理,未影响终治疗效果.修复术后3例发生尖端皮瓣坏死,经换药及二期植皮修复.2例发生术后皮瓣回缩致下睑嘴唇牵拉,经行植皮手术矫正.随访(6~24)个月,皮瓣转移修复后色泽、质地较好、厚度与周围皮肤接近.结论 应用邻近扩张皮瓣修复颜面部烧烫伤后瘢痕,术后满意度高,是目前治疗面部瘢痕的理想方法.

    作者:樊荣;王继华;张景波;汤婷;郭群;朱礼昆;杨云;张颖佳;何永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为血管瘤患儿110例,随机分为普萘洛尔联合马来酸噻吗洛尔组(A组:55例)和普萘洛尔组(B组:55例),A组患者每8小时给药1次,初始剂量为0.15mg/kg,检测生命体征及血糖,若平稳可逐渐增加至1mg/kg.同时将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直接均匀地滴在瘤体表面,3次/d.B组患者口服普萘洛尔方法与A组完全相同,观察血管瘤的体表面积,彩色B超,血糖,血常规,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按Achauer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组Ⅳ级8例,Ⅲ级32例,Ⅱ级13例,Ⅰ级2例.B组Ⅳ级3例,Ⅲ级25例,Ⅱ级21例,Ⅰ级8例.A组总有效率为72.7%(40/55);B组总有效率为50.9%(28/5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8周后疗效评价:A组Ⅳ级18例,Ⅲ级34例,Ⅱ级3例,Ⅰ级0例.B组Ⅳ级12例,Ⅲ级33例,Ⅱ级9例,Ⅰ级1例.A组总有效率为94.5%(52/55),B组总有效率为81.8%(45/55),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普萘洛尔联合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比单独服用普萘洛尔更加明显和快速,患儿瘢痕形成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欣玥;舒虹;冯建华;张鸫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轻中度酒渣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30例患者,皮损处外搽吡美莫司乳膏,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使用4周,治疗2周和4周后各随访1次,分别评估治疗前及治疗后酒渣鼻临床积分、总体红斑严重度、研究者总体评价及主观症状严重度指数并进行安全性观察.结果 26例患者完成治疗,酒渣鼻临床积分治疗前为(9.72±1.86),治疗4周后下降至(7.13±2.02);总体红斑严重度的评价治疗前为(1.91±0.59),治疗4周后下降至(1.25±0.88);研究者总体评价治疗前为(3.16±0.94),治疗4周后下降至(2.10±1.18);主观症状严重度指数治疗前为(6.21±0.95),治疗4周后下降至(3.49±1.66).结论 吡美莫司乳膏是治疗轻中度酒渣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起效较快,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张青松;魏庭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长效抗菌材料在婴幼儿疱疹性口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疱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红肿起疱,疱很快破溃形成溃疡,溃疡可融合成大片,伴有剧烈的疼痛,常引起患儿躁动不安,严重时,病毒可沿感觉神经上行至大脑组织,引起脑炎和脑膜炎.多数病人有自限性.但本病易复发.目前对于疱疹性口炎尚无特效的药物,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以减轻患儿的症状和痛苦,缩短病程.笔者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西咪替丁口腔护理及长效抗菌材料(洁悠神)口腔护理,对比观察两者对疱疹性口炎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欣洪;王云巧;黄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口服转移因子口服液10ml,3次/d,依匹斯汀20mg,1次/d,均连服4周;对照组口服依匹斯汀20mg,1次/d,连服4周.结果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口服依匹斯汀.

    作者:刘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癜风的治疗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后天性色素脱失的皮肤黏膜病,由于本病病因复杂,一般疗程较长、收效较慢、治愈率较低.近年来随着对白癜风研究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上不断出现一些新药物、新技术和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疗效,本文就近年来白癜风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畅;吴一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的研究进展

    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为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抗生素耐药问题日趋严重.痤疮丙酸杆菌(PA)耐药目前发现主要与点突变有关.各国PA耐药情况大致相同: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较高,四环素、二甲胺四环素较低;耐药发生率与既往使用抗生素情况、病史长短相关.仅有个别抗生素耐药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各国抗生素使用习惯及频率有关.非抗生素类药物如:抗菌肽二聚物A3-APO及其单体代谢物或中药提取物等在体外均有抑制PA的作用,且抑菌机制均不同于抗生素,在治疗痤疮过程中可将这些药物与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减少耐药的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奇飒;孙东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白癜风病因复杂,其中免疫因素是白癜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30%的白癜风患者伴发一种或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1型糖尿病、腹腔病、自身免疫性胃炎、恶性贫血、艾迪生病等,并表明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但其机制不清.故根据现有文献,分析白癜风的发病以及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白癜风病因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作者:陈伟;吴一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果酸活肤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

    采用化学剥脱术(Chemical Peeling)治疗疾病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既往使用的化学剥脱剂对皮肤创伤大,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逐渐采用分子量小的果酸即羟基乙酸做化学剥脱,因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越来越受到关注,现将果酸活肤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李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黄褐斑诊疗研究进展

    黄褐斑是一种慢性、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颜面部深浅不一,呈圆形、条形或蝴蝶型的黄褐色或深咖啡色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有报道其发病率高达50% ~ 70%,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9,尤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由于该疾病发生于女性,且皮损广泛分布于颜面部,造成肤色深浅不一,严重影响容貌,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常造成患者严重的情绪问题和心理压力,从而降低生活质量.

    作者:何黎;朱丽萍;顾华;涂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麻风反应2例及相关分析

    目的 了解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特点.方法 回顾2例麻风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并38例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Ⅰ型麻风反应:临床症状以浸润红斑、斑块为主,皮温增高,皮疹自觉针刺样疼痛,皮疹处的温觉、触觉、痛觉消失.30例Ⅱ型麻风反应:以高热、红斑、结节、水疱,结节红斑处自觉疼痛,血液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升高,皮疹处的温觉、触觉、痛觉消失.结论 结合麻风反应的临床表现及时做皮疹感觉检查、周围神经检查、血常规检查、皮肤组织液抗酸试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可能是早期诊断麻风的有效手段.

    作者:古东;吴铁强;王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36例麻风畸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麻风病人出现畸残的情况,以更好的早期发现病人,防止畸残的发生.方法 对红河州(2000~2014)年新发的644例麻风病例中存在Ⅱ级畸残的13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6例病例中,多菌型65例,占48%,少菌型71例;占52%,延迟期长的为263个月,短的为1个月,平均为24个月,而畸残病例的平均延迟期为41个月.结论 发生畸残的主要因素是延迟期较长,所以早期发现病例是避免畸残发生的关键.

    作者:卢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云阳县16例新发麻风分析

    目的 了解云阳县近年来麻风流行趋势,为今后麻风防治工作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云阳县近十年新发现麻风16例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发现时以男性家外家内传染为主,平均年龄52.26岁,主动被动发现各50.00%,总畸残率37.50%;结论 今后防治工作应主动搜索病例,降低麻风畸残率.工作重点人群为边远山区具有麻风病密切接触机会的青壮年农民.

    作者:廖佐鹏;张林;王芳;徐克请;梁国凡;龙继全;钱百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安宁市基层卫生人员麻风防治知识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安宁市开展实施消除麻风运动中9个街道办事处(镇)基层卫生人员麻风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随机将参与培训的人员分组,应用“基层卫生人员麻防知识调查表”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参与培训的人员对麻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理想,宣传工作的深入广泛程度仍需提高.

    作者:周萍书;代佩灵;唐安平;代延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例延迟期15年的麻风患者分析

    1 病例资料患者女,云南昭通某县.38岁,汉族.小学,已婚,农民,1996年结婚,1997年10月初怀孕.无明显诱因感觉面部不适、发红伴结节,眉毛脱落,全身多处出现红斑,颜面出现大量浅色斑.当时认为是妊娠斑,到区卫生院就诊治疗,未见好转.1998年11月16日分娩,半年后仍然不见好转,先后到县医院皮肤科、中医科治疗,无明显效果(诊断及治疗药物不详).当时面部发红,有结节,眉毛脱落伴全身多处红斑.曾多次到昭通市医院及昆明医院皮肤科就诊,仍无明显效果.

    作者:张柱明;周玉祥;李庆生;何珺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