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分娩期孕妇TORCH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其对病理产科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查119例分娩期孕妇特异性抗体(IgM、IgG),同时检测孕母、胎儿肝肾功能.结果孕母血清中CMV的特异性IgM抗体阳性率和RV的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率分别是7.6%和66.1%;TORCH感染与患者的民族、职业、产次及是否感染乙肝密切相关;并且CMV感染与妊高征、胎膜早破及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有关.结论及时发现高危因素,并进行TORCH筛查,有利于优生优育.
作者:李昭荣;李牧;刘海莉;杜芳;刘明;赵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和早产、贫血、肝功能损害时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CRH)的水平以及早产治疗前后CRH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放射免疫方法测定正常妊娠以及早产等妊娠期疾病时母体血浆CRH水平的变化.结果早产孕妇各孕周血浆CRH较正常对照孕妇明显升高(P<0.05).经有效药物治疗后,血浆CRH明显回落.妊娠期贫血、肝功能损害可使血浆CRH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血浆CRH水平与早产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预测早产的有效指标.以血浆CRH水平预测早产时,应注意排除贫血及肝功能损害的影响.
作者:金丹;刘彦;倪鑫;孙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锌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和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锌对人体免疫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功能的维持,三大营养物质代谢、DNA复制和核酸合成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锌缺乏会引起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和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代谢和遗传性功能障碍或者锌摄入和吸收不足都会引起锌缺乏.虽然新生儿、儿童、怀孕妇女和老年人是锌缺乏的高危人群,但锌缺乏已经威胁到整个人类,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都比较流行,是一个世界范围的营养问题.
作者:兰晓霞;颜虹;党少农;曾令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可引起相关疾病,高危型HPV尤其是HPV变异体可能对恶性肿瘤的形成起决定作用,HPV的不同型具有不同的生理及生化特征,又都是宫颈内皮损伤和宫颈癌的危险因素.HPV致宫颈癌还必须有其它因子参与,针对HPV感染的预防性及治疗性疫苗在临床上的使用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陈星;郑曙民;连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肥胖是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儿童而言父母肥胖是重要的危险因素.基因和环境因素,都是通过引起正的能量平衡而导致肥胖.早期饮食经历和家庭的食谱特点都会影响孩子的饮食习惯.食物的构成,尤其是脂肪的摄入量,影响着肥胖的发生.另外,看电视、活动少、食欲旺盛等,是儿童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深入研究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对预防和治疗肥胖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慧玲;林汉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真菌感染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孕妇的发生率更高.通过了解孕期抗真菌感染药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推荐孕期抗真菌感染阴道用药为制霉菌素、克霉唑;可考虑使用咪康唑、布康唑、特康唑.全身用药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可以使用硝呋拉太;必要时,考虑使用低剂量氟康唑、伊曲康唑.禁用酮康唑、氟胞嘧啶、灰黄霉素.但所有药物都不是绝对安全的,须反复权衡利弊.
作者:郑彩虹;梁文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宫颈癌是仅次于乳腺癌而引起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子.该文对HPV基因组特征与宫颈癌的易感性,宿主感染后HPV影响机体组织人白细胞抗原(HLA)分子表达,逃脱免疫监视,降解p53,使pRb失活,下调抑癌基因p21、p27表达等而导致宫颈癌的相关分子机理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韩苏夏;邓怀慈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主要引起胎儿宫内缺氧,围生儿死亡.ICP时母体胆汁酸增高,胎盘胆汁酸转运障碍,胎儿胆汁酸代谢异常,导致母儿胆汁酸储留.多项研究认为储留的胆汁酸通过生物膜损伤,能量衰竭,细胞凋亡、坏死以及自由基协同损伤等细胞毒作用,影响胎盘灌注、胚胎发育、血液携氧能力以及母儿营养吸收,导致围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作者:刘朝阳;张逢香;岳亚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多种亚型,不同亚型通过与其相应的受体相互作用,在辅助生殖技术(IVF)过程中参与卵q的发育和受精卵的种植过程;同时由于其具有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因此认为其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作者:孙宇辉;史文静;方凤奇;李守柔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内皮细胞损伤是妊高征发病的中心环节,细胞因子对内皮细胞损伤及其在妊高征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细胞因子与妊高征的关系将为进一步认识妊高征的病因及对妊高征的预防和诊治开辟新途径.故对近年来细胞因子与妊高征的研究作以综述.
作者:李刚;陈必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母乳喂养已有很悠久的历史,但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存在病毒传染的危险性,特别是近年来随着HIV的流行,引起了人们对该方面的广泛关注.随着各种发病机制的明确,将有助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病毒经母乳传染的危险性.
作者:金玉;张宏文;潘建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针对细胞内外钙代谢异常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补充钙预防妊高征,尿钙、细胞胞浆钙可预测妊高征,以及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妊高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坚蓉;高坚欣;李东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分析分娩痛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阐明对分娩镇痛方法的选择,展望分娩镇痛的新技术,为分娩镇痛提供更安全、迅速、有效的方式.
作者:杨小立;周春琴;屈新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诱发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分子病因学是多因素的复杂过程,涉及到脂质代谢障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参与、卵黄囊细胞膜的原发性损伤等.新研究证实,糖尿病相关的胚胎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发生,与MAP Kinase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机制及其相关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先天性神经管缺陷的胚胎卵黄囊细胞中,磷酸化状态的ERK1/2活性显著降低,其上游的Raf-1蛋白表达及活性相应减弱;而磷酸化的JNK/SAPK1/2活性状态明显增强.同时出现细胞调亡特征性DNAladder,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 Bax明显高表达.脂质补充物和抗氧化剂的治疗可通过逆转MAP Kinase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防治神经管缺陷的发生.
作者:马向东;陈必良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生殖道免疫状态,尤其是子宫局部免疫状态的研究,已成为生殖免疫学的研究重点.本文仅就胎盘酸性铁蛋白一一种新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标志物在产科理论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颖;王泽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无张力阴道吊带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吊带手术.与传统的尿道悬吊术和尿道下吊带术比较,治愈率相似,且手术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正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尿失禁妇女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东至;唐家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孕酮在宫外孕时水平较低,在70年代已被发现,并得到进一步证实.其值在妊娠早期稳定持续存在,单次测定孕酮有助于早期宫外孕的诊断.其水平的高低对宫外孕药物治疗有一定影响,对预测疗效,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价值.在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应用,可提高药物治疗成功率.本文就孕酮和抗孕酮制剂在宫外孕诊治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江静逸;周坚红;金杭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从孕妇外周血中分离胎儿细胞一直是无创性产前诊断的主要思路和探索途径,但是母血中胎儿细胞数量少,富集、分离技术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从孕妇外周血中提取胎儿DNA行产前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不降低的同时简化了技术条件,为无创性产前诊断开辟了新途径,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高军;蒋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认识越来越多,本文就冰冻切片、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流式细胞仪及图象分析等在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诊断中的作用作以简要阐述.
作者:李娟清;石一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绒毛外滋养细胞侵蚀子宫螺旋动脉不足是妊高征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影响滋养细胞侵蚀,导致其侵蚀能力降低的因素对终揭示妊高征的发病有重要意义.特综述粘附分子、蛋白酶类和细胞因子对滋养细胞侵蚀能力的影响及其与妊高征的关系.
作者:郭丽娜;崔澄;刘复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米非司酮是一种在受体水平阻断孕酮作用的甾体类抗孕酮药物.近年来逐渐被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而且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但由于该药可引起胎心率及子宫收缩异常,影响胎儿胎盘血流灌注,加之对胎儿组织器官的近期及远期影响尚未明确,因而用于晚期妊娠引产、促宫颈成熟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秀;朱秋铃;苟文丽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铁缺乏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危害儿童健康的营养缺乏症,患儿不仅有血液系统的异常表现,还可以出现行为发育的异常.大量的动物实验证实铁缺乏可以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功能从而引起认知行为改变,这可以从某些方面解释铁缺乏患儿所表现出的认知行为异常.现就铁缺乏时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的功能改变进行综述,以期对铁缺乏致行为异常的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李雅妹;宋新爱;孙晓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从化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997~2001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1997年围产儿死亡率21.35‰,2001年10.11‰,下降显著.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窒息、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等.死亡评审结果: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35%.结论五年来从化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作者:魏煌忠;蔡旗;黄维本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母亲孕期吸食毒品引起新生儿戒断综合征,近年来有增多趋势,我科近3年来收治新生儿戒断综合征8例,经治疗均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淑群;马敏珊;赵玉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极低出生体重(VLBW)(体重<1500g)是影响婴儿死亡和儿童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为预防VLBW及其后遗症发生,需了解有关早产原因、个人和社会经历等因素.
作者:张世勇;高秋菊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虽然阴道较易潜伏多种病原菌,然而妊娠后多能达到足月分娩,说明孕期有一些抵抗上行感染的因素保护母、婴不受感染.宫颈粘液栓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李学成;于学文;任永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心血管疾病(CHD)的危险因素之一是血浆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降低,而从饮食中摄入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已有的研究表明成人的营养观与其血脂水平有关,这种关系是否会延伸到他们的子女是该研究所关心的问题.
作者:张翠萍;张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