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9-8291
  • 国内刊号:61-1374/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24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评为优秀进步奖(02)
  • 泌尿科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6年8期文献
  • 超声实时定位技术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盏无明显扩张肾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 超声引导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穿刺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肾盏无明显积水的患者实施精确穿刺尤为困难.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新型的超声实时定位系统(SonixGPS)在PCNL治疗肾盏不扩张或轻微扩张肾结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共131例肾盏积水<1 cm的肾结石患者,其中79例患者接受So-nix GPS超声引导PCNL(SonixGPS-PCNL),52例接受普通超声引导PCNL(C-PCNL).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术中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指标大致相似,结石清除率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与传统超声相比,SonixGPS技术使穿刺更加快速精确,成功穿刺时间由(15.42±6.52) min降至(8.15±5.15)min,术中出血更少,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下降由(2.07±1.04)mg/L降至(1.58±0.74)mg/L,而且SonixGPS-PCNL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与传统超声相比,SonixGPS超声实时定位系统能够帮助术者实施更加准确、快速、安全的穿刺,尤其对于肾盏无明显扩张的患者更加适用.此外SonixGPS系统可以直观观察并追踪针的轨迹,从而降低了操作难度,对于初学者尤为有益.

    作者:李翔;龙清志;陈兴发;贺大林;何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通道经皮肾镜与单通道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多通道经皮肾镜(PCNL)与单通道标准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FURS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3例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其中A组为多通道PCNL组(33例);B组为单标准通道PCNL联合顺行或者逆行FURSL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结石大小、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住院天数、清石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A组与B组年龄分别为(48.36±13.15)vs.(49.23±13.34)岁,结石直径分别为(3.65±0.47)vs.(3.55±0.39)cm,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64±1.67)vs.(8.2±2.46)d、术后总结石清除率(81.8%)vs.(93.3%),并发症分别为(9.09%)vs.(6.67%),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6.94±25.08) vs.(130.73±33.84) 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14.33±7.14)vs.(10.90±4.79) g/L,期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复杂性肾结石,多通道PCNL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单标准通道PCNL联合FURSL,在减少手术出血上有优势.医生应根据其医疗设备、手术技能和患者的特点,为患者制定优方案.

    作者:郑健忠;梁福律;范先明;郭昭建;林剑峰;涂建平;叶振扬;方荣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fPSA/tPSA预测前列腺癌术后Gleason评分升高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前列腺癌患者术前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PSA/tP-SA)预测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GS)升高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0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根治术前后GS变化与患者年龄、术前GS、术前tPSA、术前fPSA、术前fPSA/tPSA、穿刺与根治术的间隔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术前GS-6分及GS≥7分的患者中评分升高与上述因素的关系.结果 180例患者经直肠超声(TURS)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GS与前列腺癌根治术后GS保持一致的104例(58.0%),GS下降的18例(10%),GS升高的58例(32%).术前fPSA/tPSA与术后GS升高明显负相关(P=0.00);发现术后GS下降与年龄、术前tPSA、术前fPSA、术前fPSA/tPSA、穿刺与根治术的间隔时间无相关性.进一步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穿刺活检GS=6分的患者,当术前fPSA/tPSA<0.091 3提示根治术后GS升高可能性较大;穿刺活检GS≥7分的患者,当术前fPSA/tPSA<0.071 4提示根治术后GS升高可能性较大.结论 术前fPSA/tPSA可作为预测前列腺癌术后GS升高的临床指标:术前fPSA/tPSA越低,提示术后GS升高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李连红;李冬阳;宋武;顾朝辉;袁海川;罗程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结石2150例的并发症分析

    目的 对2 150例肾和输尿管结石患者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总结分析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2006年1月到2015年6月,对我院连续收住的2 150例肾和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前采用B超、尿路平片、静脉尿路造影、CT、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检查评估结石及肾脏情况.采用Olympus输尿管硬镜或软镜,对所有患者均行输尿管镜碎石术(URS),记录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处理方法和产生原因.结果 定义结石碎片<4 mm为结石清除.在2 15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中,一次治疗结石清除l 881例(87.5%),结石残留269例(12.5%).术中并发症包括手术失败28例,结石退回肾脏97例,输尿管穿孔20例,出血48例,输尿管黏膜部分剥脱1例,无输尿管撕脱.术后近期并发症:尿路感染38例,3例尿脓毒血症,肾包膜下血肿2例,持续性肉眼血尿22例(肉眼血尿时间超过3d),双J管回缩2例,脱出l例.术后远期并发症:输尿管梗阻27例,输尿管狭窄7例.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多样,所有并发症均进行相应处理.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肾和输尿管结石效果肯定.但该手术存在一定的术中术后并发症,认识和掌握这些并发症有助于指导泌尿外科医生尽可能安全实施这种治疗方式.

    作者:龙清志;李翔;贺大林;陈兴发;王新阳;樊荣;张露;何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舒尼替尼一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安全性,并探讨其对不同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1年7月经病理确诊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38例患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男25例,女13例,中位年龄57(32~74)岁.曾行原发肿瘤姑息性切除术35例,行彩超引导下肿瘤穿刺活检术3例,组织学类型均为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方案为舒尼替尼50 mg/d,4/2方案34例,37.5 mg/d,持续口服方案4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3(3~34)月.36例患者治疗2周期以上,可进行疗效评估.根据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显示部分缓解(PR)6例(16.7%),疾病稳定(SD)28例(77.8%),疾病进展(PD)2例(5.6%),其中死亡1例.全组客观反应率16.7%(6/36),疾病控制率94.4%(34/36).主要不良反应包括乏力11例(30.6%)、脱发3例(8.3%)、血小板减少21例(58.3%)、甲状腺功能异常26例(72.2%)、白细胞减少20例(55.6%)、高血压16例(44.4%)、手足反应10例(27.8%)、腹泻4例(11.1%)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1~2级,3级以上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降低2例(5.6%)和水肿1例(2.8%)等.13例(36.1%)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减量或停药,停药时间均小于2周.通过对症支持,减量或停药,不良反应可控制并耐受.缓解病例多为局部复发及肺转移病灶,进展病例为骨、肝、脑转移病灶.结论 舒尼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可取得较高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可控、可逆,并且其对不同器官组织转移灶的疗效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作者:宋继文;米振国;王斌;张超;张建斌;庞东梓;崔嵛;王振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铥激光治疗高龄高风险浅表型膀胱肿瘤1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铥激光治疗高龄高风险浅表型膀胱肿瘤的手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 在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联合窄谱成像技术,用铥激光对17例高龄高危的浅表性膀胱肿瘤实施整块剜除.17例膀胱肿瘤中有男性4例,其中1例行两次手术;女性12例.肿瘤直径0.3~2.0 cm,均带蒂,单发肿瘤13例,多发肿瘤4例.结果 术中患者耐受良好,无明显活动性出血,未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尿外渗.术后病理均为尿路上皮癌,随访3~17月,复发1例.结论 在尿道黏膜表面麻醉下,利用铥激光治疗高龄高危浅表性膀胱肿瘤的方法是可行的.

    作者:朱俊栋;苗陈岿;张建中;赵凯;徐爱明;梁超;李鹏超;秦超;李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经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URL)两种方法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上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计算机结合手工法检索并选取符合标准的中英文文献,以Meta分析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疗效评价表示为比值比(OR)、加权均数差(WMD)以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95%CI),应用漏斗图检测发表偏倚.结果 此次Meta分析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8篇,英文文献10篇,中文文献8篇,共包括2 035例患者,结果显示:PCNL组总的结石清除率高于FURL组[OR=4.03,95% CI(2.65,6.11),P<0.001],PCNL组术中出血量多于FURL组[WMD=2.86,95 %oCI(0.66,5.07),P<0.05],FURL组住院时间少于PCNL组[WMD=2.45,95%CI(1.39,3.51),P<0.001],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NL治疗肾结石的一期结石清除率较高,FURL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时间两组相当.

    作者:鄢羽中;周建辉;苏开德;黄海;刘潜;胡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结肠穿孔的系统评价

    目的 通过分析文献总结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的结肠穿孔的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 用“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和“colon”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5年6月PubMed数据库中的英文文献,将检索的原始文献中对结肠穿孔的例数、左右、危险因素、手术体位、穿刺盏、诊断时间、诊断方法、损伤的分型、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有表述的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检索到8篇对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结肠穿孔的诊疗有较为详细描述的原始文献,共报道经皮肾镜手术19 500例(其中1篇文献未提及总数),经皮肾镜手术导致结肠穿孔共63例,结肠穿孔的发生率0.3%(58/19 500),其中左侧41例、右侧20例(有2例作者未提及左右).63例结肠穿孔患者中,作者直接描述危险因素的有23例,包括同侧肾和胃肠道有手术史者11例、马蹄肾4例、结肠疾病2例、肾后型结肠4例.大多数患者为俯卧手术(48例),仰卧位15例.术中穿刺的目标盏为下盏者57例,中上盏4例,2例未提及.在术中确诊结肠穿孔 18例,术后确诊的45例.结肠穿孔为腹膜内型9例,腹膜外型54例.腹膜内型结肠穿孔均通过开放手术治疗,其中8例治愈、1例死亡.腹膜外型损伤中有45例通过保守治疗治愈,9例通过开放手术治愈.结论 结肠穿孔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经皮肾镜手术并发症.术前了解可能导致结肠穿孔的危险因素并行CT检查是很好的预防措施.术中术后仔细观察和及时CT或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延误诊断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并可能导致腹膜外型结肠穿孔需要开放手术治疗.及时的诊断和适当治疗大多可有较好的转归.

    作者:刘清学;高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侧卧位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29例报告

    目的 探讨采用侧卧体位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一期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5年6月采用侧卧体位微通道经皮肾镜一期联合逆行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29例,其中上盏结石19例,中盏结石11例,下盏结石22例,结石直径1.5~5.5 (3.89±2.67)cm.结果 本组29名患者均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且均为单通道;术后一月复查CT示:2例结石残留,1例因术中软性输尿管镜视野不清,另外1例因肾下盏与输尿管夹角过小,软性输尿管镜无法探及结石;手术时间为31~118 (77.34±21.58)min;所有患者均无大出血、气胸、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中术后均无输血病例.结论 采用侧卧体位单通道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一期联合软性输尿管镜治疗孤立肾肾结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扬;顾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拉萨地区214例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

    目的 通过对拉萨地区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以期对预防其复发进行健康指导.方法 收集214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标本,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测定,比较不同性别、结石部位的泌尿系结石的化学成分特征.结果 本地区尿路结石中以混合成分结石偏多(58.41%),主要是革酸钙+碳酸磷灰石(39.25%),单一成分结石以草酸钙结石为主(28.01%);荜酸钙为本地区泌尿系结石的主要成分,占所有结石标本比例为81.31%;其次为尿酸(17.29%);女性患者中结石成分磷酸镁铵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泌尿系结石成分分析是代谢评估的一项主要内容,可以为预防结石的复发提供针对性的治疗依据.

    作者:王晋龙;王峰;李传洪;张宝鹏;罗锋;扎西平措;斯郎江村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尿路成像和静脉肾盂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CT尿路成像(CTU)和静脉肾盂造影(IVU)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率、放射线辐射帮量、检查费用等.探讨临床上CTU能否取代IVU.方法 共108例患者行IVU和CTU检查,男性78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2(18~71)岁.结石54例、肾囊肿3例、各种原因的输尿管梗阻16例、结核3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膀胱癌16例、肾癌2例、输尿管癌2例、盆腔肿物2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肾盂癌3例、正常3例.以临床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判断IVU和CTU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U诊断准确率为90.43%,IVP诊断准确率为49.69%(P<0.05).其中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CTU 100%,IVP 78.40%;肾囊肿CTU 100%,IVP 11.11%;除结石肿瘤外的输尿管梗阻CTU 77.08%,IVP 8.33%;结核CTU 77.78%,IVP 11.11%;腹膜后纤维化CTU 100%,IVP 33.33%;膀胱癌CTU 89.58%,IVP 22.92%;肾癌CTU 100%,IVP33.33%;输尿管癌CTU83.33%,IVPS0%;盆腔肿物CTU 100%,IVP 0%;肾盂癌CTU77.78%,IVP77.78%;肾输尿管畸形CTU83.33%,IVP 50%;正常CTU100%,IVP 88.89%.检查费IVU约600元,CTU约1600元.结论 CTU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IVU,但由于放射线辐射剂量远高于IVU、设备昂贵且检查费用高于IVU,故临床上CTU不能完全替代IVU.

    作者:郑宇朋;陶建华;刘跃新;陈山;张光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利用秩和比法筛选尿石症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

    目的 利用秩和比(RSR)法筛选尿石症合并尿路感染(UTI)患者的经验性抗生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52例尿石症合并UTI患者的尿培养结果,利用秩和比法对主要的致病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按其敏感性的优劣进行排序分档.结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石症患者UTI排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球菌属、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临床常用抗菌药物按其敏感性优劣分成3档:低度敏感档: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头孢唑林;中度敏感档: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高度敏感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克拉维酸、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美罗培南.结论 尿石症患者UTI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临床上可考虑将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作为尿石症合并UTI患者经验性用药的首选.

    作者:钟传华;田源;郑晓鹏;李林霖;汪柏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t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是一种罕见的肾脏上皮肿瘤,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8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3d”于2014年11月10日人院.病程中无血尿、尿频及尿痛史,外科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B超检查提示左肾中上极5.25 cm×4.10 cm占位样病变.肾动脉造影:左肾中上极低回声团块区,动脉期呈现周围向中央纤维状增强,不均匀,与肾实质同步增强;消退期迟于正常肾实质,造影整个时相见完整均匀包膜,周围见压迫性肾积水(图1A、1B).

    作者:李文坚;朱喜山;郁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上腺结核3例报告

    肾上腺结核是临床中较为少见的泌尿系结核疾病,主要通过肺结核血行播散而来,首次报道是THOMAS ADDISON通过对6例患者的尸检中发现[1].据文献报道,当肾上腺皮质功能破坏达到90%时将引起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2-3].肾上腺结核与肾上腺肿瘤鉴别较困难,容易误诊[4];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双侧肾上腺皮质功能破坏终导致;Addison病的发生.现将贵州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经治3例肾上腺结核病例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申智勇;石家齐;钟渠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误诊为肾癌的多房性囊性肾瘤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0岁,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肾占位2年,未予进一步检查,近期复查右肾占位增大”于2015年1月收入院.无腰痛、无肉眼血尿,血、尿常规、生化检查、心电图、胸片无异常.肾增强CT显示右肾下极团块状低密度灶,边界清,密度不均匀,见多发囊状类圆形低密度区,大小5.4 cm×4.5 cm,平扫CT值39 Hu,增强后病灶强化(图1A),三期CT值分别为64、95、93 Hu.术前诊断考虑肾癌,行后腹腔镜右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作者:赵磊;江山;张贤生;梁朝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的临床诊疗进展

    男性生殖器硬化性苔藓样变(MGLSc)是一种病因不明、较为罕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好发于男性包皮、阴茎头部,易侵犯尿道引起狭窄,病程较长,易复发,有恶变倾向.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目前国内医师对本病的认识仍然有限.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本病的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林;撒应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AR-V7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分泌治疗,即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常常对其产生耐药,并发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有研究表明,CRPC的发生、进展及耐药性的产生与AR信号通路的再活化有关,其中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在AR信号通路的再活化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AR-V7在CRPC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许洪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液和系统炎症指标在泌尿系肿瘤中的应用

    近年来,炎症与肿瘤的关系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外周血象及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可作为全身炎症反应的指标,用于评价泌尿系统肿瘤的治疗、预后等,其检测方法简单易行,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血液和系统炎症指标在泌尿系肿瘤诊治中应用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晁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骶神经调节治疗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征(附光盘)

    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盆腔疼痛综合征(IC/PPS)是一种基于尿急、尿频、膀胱疼痛或盆腔部位疼痛的临床症候群,各种临床治疗方法效果不甚如人意.骶神经调节(SNM)作为一种新型的神经调控疗法,通过将倒刺电极放置于骶3或骶4神经根处进行微电调理,依靠脊髓中的上行-下达信号传输及大脑对刺激信号的整合,将失衡的膀胱、尿道、肠道、盆底肌肉等组织的功能恢复至正常.在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IC/PPS患者中,IC/PPS的Ⅰ Ⅱ期手术转换率较高,SNM术后中、长期有效率高达68%~85%,SNM术后机械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比较常见的包括:电极移位、断裂和导线损坏,刺激器(IPG)植入部位感染及IPG损坏等.术前需要同患者详细沟通,术后需要接受定期随访,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及时进行参数调整.

    作者:张鹏;吴栗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棕色脂肪组织在不同肾上腺肿瘤周围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棕色脂肪组织在不同肾上腺肿瘤周围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患者代谢风险之间的联系.方法 62例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5例醛固酮腺瘤,13例柯兴腺瘤,15例无功能腺瘤,9例嗜铬细胞瘤)和12例在我院行肾切除术的患者被纳入本研究.通过测定肾上腺周围脂肪中解耦连蛋白1的表达量来确定棕色脂肪组织的含量.收集血醛固酮,24 h尿皮质醇以及其他临床指标的数据以研究过度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肾上腺周围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的影响.结果 醛固酮腺瘤组的棕色脂肪组织表达率显著高于柯兴腺瘤组的(P=0.011),而嗜铬细胞瘤组的棕色脂肪组织表达率要显著高于柯兴腺瘤组(P=0.003)和肾癌组的(P=0.024).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和血醛固酮水平无相关性(rs=-0.391,P=0.121),和尿24 h皮质醇和棕色脂肪组织表达量呈负相关(rs=-0.325,P=0.029),和MNs(血变肾上腺素+血去甲变肾上腺素)呈正相关(rs=286,P=0.031).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和患者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rs=-0.257,P=0.027)、腹部脂肪(rs=-0.444,P<0.001)、空腹血糖(rs=-0.294,P=0.034)和空腹血清C肽(rs=-0.684,P=0.002)均呈负相关.结论 棕色脂肪组织在不同肾上腺肿瘤类型的肾上腺周围脂肪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棕色脂肪组织的表达量可能和患者发生代谢综合症的风险性密切相关.

    作者:成康;余忠伟;曹万里;黄宝星;宿恒川;孙福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大麻素受体1对肾癌细胞786-O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索大麻素受体1(CBl)在肾癌组织中表达及对肾癌细胞系786-O相关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方法检测肾癌组织标本中CB1表达情况;应用CB1拮抗剂AM251处理786-O肾癌细胞株,观察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中CB1表达量较高;通过CB1拮抗剂AM251处理后,786-O肾癌细胞增值能力明显下降:25 μmol/L组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28.09±2.99和32.83±1.53;50 μmol/L组48 h和72 h抑制率分别为78.59±5.69和88.02±5.34,其IC50在48 h和72 h分别为(38.20±4.75)μmol/L和(35.30±4.80)μmol/L;经过CB1拮抗剂AM251处理后迁移能力发生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细胞迁移数目(184.33±11.06)相比,20μmol/L AM251处理组(114±9.64,P=0.001 7)、30μmol/L AM251处理组(41.67±3.51,P=0.001 5)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迁移细胞呈明显减少趋势.结论 CB1可能参与肾癌发生发展,为寻找潜在的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建丰;徐云泽;黄翼然;张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Nature Cell Biology:控制前列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代谢总开关

    近,来自西班牙的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参与代谢的转录共激活因子能够抑制前列腺癌进展和转移,为找到对抗前列腺癌的新方法提供了重要方向,这一研究进展在线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TOR-RANO V,VALCARCEL-JIMENEZ L,CORTAZAR AR,et al.Nat Cell Biol,published online 23May 2016;DOI:10.1038/ncb3357).

    作者:郭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European Urology:男性可以通过增加射精频率降低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

    在全球范围内前列腺癌约占到男性新发肿瘤的15%,饮食和运动可能会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除此之外目前还没有其他方法可降低男性前列腺癌发生风险.发表于2016年的European Urology上的一篇文献,证实了男性可以通过增加射精频率降低前列腺癌发生的风险(RIDER JR,WILSON KM,SINNOTT JA,et al.Ejaculation frequency and risk of prostate cancer:updated results with an additional decade of follow-up.Eur Urol,2016 Mar.28.pii:S0302-2838(16)00377-8.doi:10.1016/j.eururo.2016.03.027.[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杨林;贺大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