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前列腺增生细胞及尿液对尿路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前列腺部尿道术后的修复机制.方法 采集10例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前1d,术后6h、术后2d及术后5d尿液标本,通过ELISA法测定标本中TGF-β1含量;分别使用不同浓度人天然尿液刺激HUC细胞24 h后,通过CCK8检测HUC细胞增殖情况;使用Transwell实验检测BPH细胞及尿液对HUC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 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第2天尿液中TGF-β1含量较术前有所增高[(1.208±0.018)ng/L],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尿液对于HUC促增殖作用在尿液稀释浓度为1∶2及1∶4具有统计学意义(A值分别为1.138±0.027和1.171±0.029,P<0.05),其他浓度则无统计学意义,且适刺激浓度为1∶4;共培养组及含尿液共培养组细胞增殖都比对照组明显,且含尿液共培养组比单纯共培养组增殖的更加明显(A值分别为0.499±0.005和0.516±0.005,P<0.05).结论 患者术后尿液中TGF-β1含量较术前有所增高,尿液及BPH细胞对于HUC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并且两者同时影响HUC细胞时促增殖现象更加明显.
作者:张珩;罗光恒;田野;曹颖;罗蕾;唐小虎;杨秀书;孙兆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血清中CDH1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疗的98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CDH13甲基化状态,并对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以及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52例(53.1%)患者血清中检测到CDH13甲基化,并且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及数目密切相关.在随访过程中有41例(41.8%)患者出现肿瘤复发,Ka 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发现存在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比无血清CDH13甲基化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DH13甲基化是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TURBT治疗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作者:林英立;李艳丽;戚景光;梁杰;赵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总结本中心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提高该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1月间经我中心收治的13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有高血压者119例;B超、CT及MRI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9.0%(122/132)、96.1%(122/127)和91.7%(11/12);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24 h尿儿茶酚胺(CA)及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率分别为75.2%(103/137)、81.7%(112/137)和91.2%(125/137).结果 137例患者中包括1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以及14例副神经节瘤患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中,86例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37例接受开放手术;副神经节瘤患者中,有9例接受腹腔镜手术,5例接受开放手术;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确诊恶性11例.术后随访1个月~7年,复发9例,其中8例行2次或多次手术,死亡3例.结论 超声、CT及MRI是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重要的定位诊断方法,血浆游离肾上腺素类物质(MNs)、24 h尿儿茶酚胺(CA)及24 h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是其常用的定性诊断方法.应结合肿瘤大小、部位、与周围组织脏器的毗邻关系及术者熟练程度、操作习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手术路径;手术成功与否还与术前准备是否充分、术中是否合理控制出血等密切相关.
作者:朱国栋;汤聪;宋文斌;杨志尚;张越;范晋海;吴大鹏;贺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评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变性术(TURD-Bt)治疗膀胱肿瘤的长期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16年5月采用TURD-Bt治疗86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46例T2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回顾性观察其疗效.并进一步与4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比较,评估TURI-Bt治疗NMIBC的疗效.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44.27±31.89)月.术后膀胱肿瘤复发NMIBC组5例(5.81%),MIBC组18例(39.13%,与NMIBC组比较,P<0.01),TURBt组22例(47.83%,与NMIBC组比较,P<0.01).肿瘤转移NMIBC组4例(4.65%),MIBC组4例(8.70%),TURBt组10例(21.74%,与NMIBC组比较,P<0.01).肿瘤死亡NMIBC组1例(1.16%),MIBC组6例(13.04%,与NMIBC组比较,P<0.05),TURBt组18例(39.13%,与NMIBC组比较P<0.01).5年总生存率NMIBC组81.39%,MIBC组60.02%,TURBt组48.30%,与NMIBC组比较,P<0.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TURD-Bt治疗NMIBC或MIBC,常规凝固变性肿瘤创面深部组织将有助于减少肿瘤复发.TURD-Bt和TURBt一样安全,可替代现行的TURBt治疗膀胱肿瘤.
作者:方炜;李威武;左晓明;陆鸿海;刘思宽;王晖;张炳辉;李爱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靶向抗生素预防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效果及可能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患者,分为经验组与靶向组.经验组患者经验性地选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1 300例).靶向组患者术前1~2周内进行肛拭子培养,对氟喹诺酮类耐药菌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进行筛查,根据药敏结果靶向选用抗生素(131例).主要观察终点为穿刺术后感染,收集各项临床资料试分析可能导致穿刺后感染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 经验组与靶向组穿刺后感染率分别为67例(5.2%),1例(0.8%),采用靶向抗生素预防法可以显著地降低穿刺感染率(P=0.000).肛拭子培养显示氟喹诺酮类耐药与产ESBL菌的携带率分别为48.9%,39.7%.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超重(BMI 25~28 kg/m2)、肥胖(BMI>28 kg/m2)、糖尿病可能与术后感染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是前列腺穿刺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97,95 %CI:9.331~15.169,P=0.000).结论 采用靶向抗生素预防方案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肥胖可能是穿刺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吴翔;余陈波;李涛;林乐;徐琼;叶烈夫;高祥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翁沥通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针对156例OAB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后123例患者(单用翁沥通组41例、单用托特罗定组39例、翁沥通联合托特罗定组43例)完成了为期8周的治疗.以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24 h排尿日记中每日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作为主要疗效观察指标.结果 所有组的OABSS评分、24 h排尿日记中每日平均排尿次数、平均排尿量和急迫性尿失禁症状均有显著改善.相比于托特罗定,翁沥通对OABSS(P=0.012)、每日排尿次数(P=0.006)和平均排尿量(P=0.009)的改善较弱.而联合组在这三项中的改善则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安全性方面,只有托特罗定组出现了残余尿量的明显增加(P=0.004).相比于托特罗定组,翁沥通组口干(P=0.002)和尿液变细(P=0.002)的发生率更低,且残余尿更少(P<0.001).结论 翁沥通联合托特罗定治疗女性OAB能发挥协同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翁沥通或托特罗定,安全性更好,使OAB女性患者获益更多.
作者:方伟林;吕坚伟;蒋晨;傅琦博;顾寅珺;邵远;卢慕峻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马蹄肾并发肾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6月盛京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9例马蹄肾并发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9例,均顺利实施PCNL.其中行单一通道16例,两通道3例.经过上组肾盏穿刺12例(54.44%,12/22),中组肾盏穿刺6例(27.27%,6/22),经过下组肾盏穿刺4例(18.18%,4/22).手术用时为(58.32±10.99)min,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为(7.37±4.03)g/L,术后住院天数为(5.05±2.30)d,住院总花费为(26 430.32±3 771.28)元.一期手术结石清石率为84.21%(16/19),二次手术清石2例,(10.53%,2/19).术后发热2例(10.53%,2/19),无严重泌尿系统出血.结论 PCNL治疗马蹄肾并发肾结石安全且有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费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物理振动排石治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残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2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残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7例,年龄26~58岁,平均(42±4.6)岁,体重指数18.5~~31.9,平均(25.6±3.7),结石直径为0.9~1.9 cm,平均(1.2±0.2)cm,碎石手术方式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术后1周血尿发生率60.0%(15/25),尿白细胞阳性率48.0%(12/25).25例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1周行物理振动排石并根据1周后碎石排出情况行第2次物理振动排石.结果 2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周.所有患者物理振动排石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0例行1次物理振动排石,14例行2次物理振动排石.首次物理振动排石当日结石排出率为68.0%(17/25),当日无结石率为24.0%(6/25),1周后无结石率为56.0%(14/25),2周后无结石率为72.0%(18/25).2周后血尿发生率为8.0%(2/25),白细胞阳性率为4.0%(1/25) 结论 物理振动排石能够有效的促进输尿管上段结石术后残留碎石的排出.
作者:蔡忠林;刘强照;周川;李文娟;魏绪磐;周逢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输尿管软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2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的资料,其中78例多发性肾结石,44例肾铸型结石,结石直径范围为1.5~5.0cm,其中7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升高;所有患者均行Ⅰ期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术后3~5 d再行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生化指标并获取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Ⅰ期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时间为30~180 min,术后均有结石残留;Ⅱ期输尿管软镜手术时间20~100 min,Ⅱ期结石总清除率为93.44%(114/122),余8例患者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均排出;随访1~18个月后,所有患者均未见残余结石梗阻、石街及移位等.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联合Ⅱ期逆行输尿管软镜可以应用于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治疗.
作者:林炜;程曙杰;奚雪滔;张瑜;张畅;杨登科;方震;杜广;屈平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腹腔镜和开放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治疗Mayo Ⅱ级下腔静脉癌栓(IVCTT)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1例肾癌合并Mayo Ⅱ级IVCTT患者的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2例;年龄29~84岁,平均(60.5±14.5)岁.体重指数(BMI)16.4~33.3,平均25.7±5.3.9例患者肿瘤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肿瘤直径4.5~21.1 cm,平均(9.3±4.7)cm.本组中行开放手术4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6例,其中完全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者4例,经后腹腔途径联合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者2例.1例患者先在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行右肾根治性切除术,后中转开放行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结果 本组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病例.11例患者手术时间171~567 min,平均(365.5±149.8)min;术中出血量200~2 000 mL,平均(1 077.3±684.6)mL.术中输注悬浮红细胞者7例,输血量400~1 600 mL,平均(857.1±427.6) mL.术中输注血浆者3例,输血量为400~800mL.术后住院日期5~28 d,平均(12.7±6.4)d.11例患者中7例行同侧肾上腺切除术.4例患者因术中发现癌栓侵犯下腔静脉壁而行下腔静脉壁切除术.11例患者术前血肌酐值51~195 μmol/L,平均(104.1±36.2)μmol/L,术后1周血肌酐值53.0~414.0μmol/L,平均(159.5±126.2)μmol/L.术后病理诊断为肾透明细胞癌(RCC)9例,肾乳头状腺癌2例.Fuhrman分级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3例.本组中5例发生术后早期并发症,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Ⅱ级2例,IVa级3例.结论 肾癌根治性切除+下腔静脉癌栓取出术虽然手术难度大、技术复杂,但治疗MayoⅡ级IVCTT较为有效、安全.对于合适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
作者:刘茁;马潞林;田晓军;王国良;黄毅;侯小飞;赵磊;张树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牙周病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6年12月28日之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4项队列研究,质量均较高.基于校正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牙周病能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1.10倍,但无统计学意义[HR=1.10,95%CI (0.86~1.40)].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牙周病没有显著增加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訾豪;王朝阳;陈少华;郑忠立;李柄辉;曾宪涛;李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27岁,因反复尿频尿急1年余就诊.尿常规提示白细胞1 523/μL,红细胞34/μL.CT平扫提示膀胱内巨大结石(图1A),直径约3.5cm.患者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门诊拟诊“膀胱结石”收治入院.入院完善常规检查,于硬脊膜麻醉下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左后壁巨大结石,直径约4 cm(图1B).遂按计划行膀胱镜下钬激光碎石,参数调节为1.2J、15 Hz.然而碎石过程中发现石头似固定于膀胱壁无法移动,击碎外周结石后发现结石核心出现一金属异物,呈U形,两端插入膀胱壁内,无法拔出(图1C).请妇科台上会诊后考虑为节育环.由于不清楚节育环与膀胱及周围脏器关系,遂改行膀胱切开取异物,术中见膀胱后壁与子宫间粘连致密,分离粘连,切除部分膀胱壁后连节育器一同取出(图1D).术后患者留置负压球及F16号导尿管,患者恢复顺利,第5d拔出负压球,第7d拔出导尿管后予出院.
作者:刘晟骅;熊祖泉;郑捷;方祖军;丁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肾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少见,我院收治1例肾实质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右腰部疼痛2年余,加重1月”入院.为间断右腰部隐痛,外院行肾扫描检查提示双肾血流灌注减低、右肾体积减小考虑局部占位.1个月前腰部疼痛加重,外院行B超提示右肾内低回声包块,性质待查,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肾占位性质待查”收治住院.
作者:张黄成昊;李志鹏;和术臣;李卓衡;蔡潜;黄翻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上皮组织,90%以上为尿路移行上皮癌.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可选用化疗药物进行术前、术后辅助治疗以防止肿瘤复发或转移.但临床观察发现,非肌层浸润型膀胱癌行膀胱灌注化疗后复发率仍然较高,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或转移性膀胱癌患者全身化疗预后仍不佳.新近研究表明,微小RNA (microRNA)在肿瘤化疗耐受和恶性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对膀胱癌化疗耐药相关microRNA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膀胱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黄军;畅朋康;古亚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多种基于肿瘤免疫学机制与研究进展开发的免疫治疗方式已经在临床上成功应用,其中膀胱癌免疫治疗也取得巨大的进步.本综述对膀胱癌肿瘤免疫治疗的历史与发展进行梳理与介绍.早已成功应用于膀胱癌治疗的卡介苗,是一种免疫治疗方式,其基本原理是激发肿瘤的免疫反应杀死肿瘤细胞.免疫检查点通路的异常是肿瘤逃避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目前人们已开发多种针对免疫检查点的药物,尤其是针对PD-1、PD-L1及CTLA4的单抗与抑制剂.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患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缓解率较高,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一线药物或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其他免疫治疗还有CAR-T治疗等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膀胱癌复发率很高,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的化疗药物不多,相对应用历史较长;另外,目前尚无靶向分子药物应用于膀胱癌,免疫治疗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重要方式.
作者:胡春花;杨超;张海宝;郭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研究中,既往文献报道多聚焦于患者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研究,对于术中并发症未有提及.本文通过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本中心相关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泌尿外科医生提供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及应对已发生并发症的合理方案.
作者:徐金山;许传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前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一线治疗方案仍然是内分泌治疗,多西他赛和强的松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近年来多西他赛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早期介入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将结合近期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和指南对多西他赛在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曾小福;苟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传统的开放膀胱癌根治术仍然是其金标准.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手术.我们在传统的膀胱癌根治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手术经验和心得,对手术过程进行了改良,形成了新的术式——完全腹膜外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
作者:魏强;曹德宏;鲍一歌;刘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相对于传统的肾动脉阻断术(RAC),肾分支支脉阻断术(SRAC)对糖尿病小鼠(diabetic mice)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肾功能的保护性作用.方法 糖尿病小鼠42只,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动脉阻断组(RAC组)、肾分支动脉阻断组(SRAC组),每组14只.经过8周的饲养和观察后,将小鼠单侧肾蒂结扎,诱导出对侧孤立肾的模型.对3组小鼠按照不同的肾血管夹闭方式,诱导出不同的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诱导肾脏缺血30 min后,予以再灌注24 h,分别取血样、尿样和肾皮质标本留作后续化验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术后24 h,SRAC组小鼠的血肌酐、血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UM-AB/Ucr)显著低于RAC组(P<0.05).结论 SRAC可有效地减少糖尿病小鼠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早期肾脏损伤并加速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苗陈岿;王宇昊;梁超;朱俊栋;秦超;王增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富马酸二甲酯(DMF)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DMF预处理组(DMF组).IR组及DMF组制备肾脏IR模型,再灌注24 h后收集血清及肾组织,测定血清肌酐(SCr)及尿素氮(BUN)值;评定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肾脏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Western-blot检测各组肾组织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蛋白含量.结果 IR组SCr及BUN显著高于S组[(143.17±14.18) μmol/L,(26.52±3.56)mmol/L vs.(24.50±5.54》 μmol/L,(8.25±2.14) mmol/L,P<0.01];DMF组SCr及BUN均低于IR组[(81.83±9.39)μmol/L,(18.62±2.75)mmol/L vs.(143.17±14.18)μmol/L,(26.52±3.56)mmol/L](P<0.01);和IR组比较,DMF组的组织形态学损伤较轻(P<0.01);DMF组过氧化损伤指标MDA水平低于IR组[(3.55±o.48)μmol/g vs.(5.48±0.70)μmol/g] (P<0.01),而抗氧化酶SOD水平高于IR组[(35.02±4.13)kU/g vs.(23.80±4.36)kU/g] (P<0.01).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MF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IR组(P<0.05).结论 DMF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HO-1通路进而提高肾脏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作者:徐震;韩鹏;张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骶神经调节(SNM)是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特发性尿潴留,以及近期用于治疗大便失禁的疗法.通常SNM手术(Ⅰ期)期间将其放置于骶神经根(通常为S3).也可以用骶神经评估测试(PNE)在术前评估患者接受SNM疗法的预后情况.在植入测试电极约2周后,如果症状改善达到至少50%,则可进行Ⅱ期手术放置植入式刺激器(IPG).并且近期的一些研究结果暗示,在阴部神经处放置刺激电极,不仅可以实现慢性阴部神经调节疗法(CPN),还可以有效地减少SNM疗法疗效减退的患者的相关不良症状.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醋酸阿比特龙是一种口服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CYP17抑制剂,其作用机制在于不可逆抑制雄性激素合成途径的细胞色素P450 17A1 (CYP17A1),也被成为17α-羟化酶/17、20-碳链裂解酶.该酶催化孕烯醇酮和孕烯醇酮为DHEA和雄烯二酮,在肾上腺、睾丸和前列腺合成雄激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大程度阻断内源性雄激素合成.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分泌治疗药物,其联合泼尼松适用于转移性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治疗,可显著增加之前接受或未接受多西他赛化疗患者的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作者:吴开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1 参加人员主持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高旭教授病例汇报人: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瞿旻主治医师讨论嘉宾: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鲁欣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外科 王燕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影像科 阳青松主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放疗科 张火俊教授2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2014年5月因“体检发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al antigen,PSA)升高”,当时查PSA达17.9 ng/mL,于外院行前列腺穿刺术,术后病理确诊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4-4=8分.盆腔核磁共振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骨发射计算机扫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未见明显异常.于2014年6月在当地医院行“耻骨后开放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前列腺腺泡腺癌,Gleason评分4+5=9分,局部突破包膜,病理分期pT3aN0M0.术后2月PSA逐渐升高至19 ng/mL,诊断为术后生化复发(biochemical recurrence,BCR).予以诺雷德+氟他胺行内分泌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
作者:瞿旻;鲁欣;王燕;阳青松;张火俊;高旭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