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9-8291
  • 国内刊号:61-1374/R
  • 影响因子:1.10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24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 西安交通大学期刊中心评为优秀进步奖(02)
  • 泌尿科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自噬相关基因ULK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人自噬相关基因ULK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ULK1前列腺癌组织及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ULK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ULK1阳性率在前列腺癌组中为62.3%,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为8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高、临床分期晚患者的ULK1表达水平降低(P<0.05),而不同年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手术切缘阳性情况患者的ULK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ULK1表达阴性组前列腺癌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者(P<0.05).结论 ULK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表达水平较低者的临床预后较差.

    作者:吴银霞;周广臣;牛荃;徐士高;齐小康;俞俊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气肿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诊治及文献回顾

    目的 探讨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 分析3例气肿性肾盂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回顾文献,患者行CT等检查确诊后积极抗感染并行经皮肾穿刺引流.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4岁之间,2例既往患糖尿病多年且血糖控制较差.均因“发热伴腰痛”入院,病情危重,CT提示肾脏及肾周气性脓肿病变,3例患者均在行经皮肾穿刺引流及抗生素抗感染后治愈出院.结论 气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累及肾实质及肾周的急性坏死性产气性感染,病情危重,CT为其主要诊断方法,多采用抗生素加经皮肾穿刺引流治疗.

    作者:陈超;陈骋;张建华;申吉泓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经尿道等离子切除和钬激光切除治疗膀胱侧壁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等离子膀胱肿瘤电切术(PKRBT)与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在治疗膀胱侧壁肿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膀胱侧壁单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KRBT组24例,HoLRBT组28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膀胱穿孔发生率、肿瘤基底活检获取情况及术后复发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RBT组手术时间更短、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更低、更容易获得肿瘤基底组织活检(P<0.01),而膀胱穿孔发生率、肿瘤复发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RBT比PKRBT更安全、高效,可作为较小的膀胱侧壁肿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对于较大的肿瘤,术者须根据患者的尿道及肿瘤的实际情况进行术式选择.

    作者:董礼明;邢绍强;张学峰;孙长海;史本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年轻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预后特征

    目的 探讨年轻(<55岁)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为UTUC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到2011年期间经术后病理确诊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UTUC患者687例,根据年龄是否小于55岁将其分为年轻组(<55岁)和年长组(≥5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年轻上尿路上皮癌男性患者较多(P=0.023),多具有吸烟史(P=0.003),较少伴肿瘤坏死(P=0.014),合并中度或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率过滤估算值eGFR<60mL/min/1.73 m1)的比例较低(P<0.001),VIM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较低(P=0.035);肾积水与年轻UTUC的病理高级别(G1+G2) vs.G3]相关(P=0.002);年龄<55岁的男性UTUC患者术后生存情况比≥55岁的男性患者好;吸烟(P=0.045)、肿瘤的多灶性(P=0.049)和大径>5 cm(P=0.007)是<55岁患者的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55岁的年轻UTUC患者在性别、生活习惯、肾功能、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病理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临床医生可参考吸烟史、肿瘤的多灶性和大径来评估其预后.

    作者:曹振朋;关豹;方冬;熊耕砚;何世明;李学松;周利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管生成拟态及V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M)以及是否表达血管上皮钙粘附素(VE-cadherin),并进一步阐述VM与VE-cadherin的临床意义及二者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44例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RCC患者的病例,进行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AS)与CD31双重染色以及VE-cadher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CC组织中是否存在VM以及V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79.6%(35/44)的RCC患者存在VM,且VM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肾包膜浸润、转移及预后无关.RCC中VE-cadherin阳性率为65.9%(29/44),其表达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肾包膜浸润、预后无关,但与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结论 RCC中存在VM以及VKcadherin的表达,初步研究认为RCC的恶性度越高VM形成能力越强,VE-cadherin的表达也越高,VM与VE-cadherin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推测他们与肾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汤聪;朱国栋;王新阳;贺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代谢综合征与其组分对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其分组对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首次确诊并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169例原发性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MS组(n=19)与非MS组(n=150),肥胖组(n=83)与非肥胖组(n=86),高血压组(n=60)与非高血压组(n=109),糖尿病(DM)组(n=35)与非DM组(n=134),高血脂组(n=29)与非高血脂组(n=140).比较各组的复发率、进展率、无复发生存期(RFS)与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MS及各个组分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术后随访7~6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3.2个月,有105例(62.1%)出现肿瘤复发,72例(42.6%)出现肿瘤进展,平均RFS与PFS分别为27.18个月和38.06个月.MS组的进展率显著高于非MS组,肥胖组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DM组的复发率和进展率均显著高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MS组,肥胖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肥胖组,DM组的平均RFS与PFS显著低于非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表明肥胖与DM均可增加患者肿瘤复发和进展的风险(P<0.05),而MS、高血压、高血脂与患者术后复发与进展的风险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糖尿病可增加T1期高级别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进展的风险,而MS、高血压、高血脂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张冰;钱麟;潘彬;陆明;郑兵;朱华;陈建刚;潘晓东;顾栋华;陈新风;王振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单孔法经后腹腔前列腺电切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单孔法经后腹腔前列腺电切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0例单孔法经后腹腔前列腺电切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单孔组)和39例常规三孔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三孔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去顶囊肿个数、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去顶囊肿个数、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法经后腹腔前列腺电切镜在肾囊肿去顶术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其手术适应证与三孔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相当,可以部分取代常规三孔法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作者:孙云;褚勇;王祝迁;桑海明;郭祯远;曾庆山;阿地力;贾君鸿;孙稳;王子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异常的前列腺增生患者穿刺及术后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血清PSA异常升高与组织病理特征可能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464例前列腺增生并PSA异常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血清PSA、前列腺体积、移行区指数与穿刺及术后病理,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与秩和检验.结果 术前血清PSA>20 ng/mL、15~20 ng/mL、10~<15 ng/mL、4~<10 ng/mL 4组患者的年龄(P=0.018)、前列腺体积(P<0.001)、移行区体积(P<0.001)、移行区指数(P=0.005)、术后病理(P=0.047)及总的病理分布(P=0.009)存在统计学差异.随着PSA的逐渐升高,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理中单纯增生所占的比例逐渐降低,炎症及上皮内瘤变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高.结论 BPH患者血清PSA异常与病理分布相关,炎症及上皮内瘤变可能会引起患者血清PSA升高.

    作者:裴昕奇;吴开杰;陈兴发;杨志尚;范晋海;贺大林;吴大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头状肾细胞癌6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乳头状肾癌(PRCC)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我院2003年1月至2016年7月共收治1 268例肾癌患者,其中病理诊断为PRCC患者60例,占同期肾癌4.7%.回顾性收集60例PRCC临床资料,分析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情况.结果 PRCC在超声上以低回声为主,CT平扫病灶区密度平均为(40.8±11.1)Hu;增强后呈轻度强化,平均为(65.8±28.6)Hu.MRI中T1WI序列呈低信号5例、等信号3例、高信号3例、混杂信号2例;T2WI序列低信号5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2例、混杂信号4例.本组PRCC绝大多数为T1期(93.2%).Ⅰ型PRCC 30例,Ⅱ型PRCC 29例,Ⅱ型PRCC肿瘤直径较Ⅰ型大[(4.1±2.0)cm vs.(2.9±1.6)cm,P<0.05],Fuhrman核分级Ⅲ~Ⅳ级比例高(79.3% vs.3.3%,P<0.05),肉瘤样变比例高(10.3% vs.0%,P<0.05).免疫组化阳性率高的标记物有CD7、vimentin、CD10及P504S.55例患者随访4~72月,2例分别于术后4月与12月死于肿瘤转移,1例于术后36月出现肿瘤多发性骨转移,1例术后72月复查发现肿瘤局部复发,以上4例均为Ⅱ型PRCC.结论 PRCC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特殊类型肾癌,影像学与病理学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Ⅱ型PRCC较Ⅰ型直径较大,细胞核分化较差,预后可能较差,但仍需进一步论证.

    作者:肖若陶;刘茁;陆敏;马潞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透明质酸及其钠盐形式在膀胱功能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透明质酸是一种非硫酸化糖胺聚糖,是细胞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组织的动态平衡,同时透明质酸也表达于细胞表面及内部,在多种生物学功能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机制.近几年来,透明质酸及其钠盐在膀胱功能和膀胱疾病中的科学探索逐渐增多,本文结合文献进展介绍其在膀胱内的炎症通路干预、癌症靶向治疗、组织损伤修复、神经递质调节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以及在膀胱炎、膀胱输尿管返流、膀胱癌等疾病的临床应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倪永梁;周强;史本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无创临床评估应用进展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候群,对于复杂或难治性OAB,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是逼尿肌过度活动的重要评估方法.超声测量膀胱壁厚度、尿液生物标志物、近红外光谱分析是近年来下尿路症状(LUTS)临床无创评估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在女性OAB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震宇;盛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肿瘤特异性启动子在溶瘤腺病毒治疗肾细胞癌中的应用

    肾细胞癌是发达国家十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泌尿系恶性肿瘤中发生率仅次于膀胱癌.肿瘤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溶瘤腺病毒是肿瘤基因治疗中的热点,带有特异性启动子的溶瘤腺病毒能提高溶瘤腺病毒的溶瘤作用和增加抗肿瘤的靶向性.本文对溶瘤腺病毒构建中肾细胞癌特异性启动子进行综述.

    作者:蔡忠林;李慧;周川;刘强照;周逢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CT的术前评估在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保留肾单位手术在局限性肾癌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基于术前CT的术前评估策略,包括CT三维重建技术和肾脏肿瘤评分系统能反映肿瘤与肾脏的解剖细节,可以指导肾脏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辅助术中操作,并评估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本文对保留肾单位手术中基于CT的术前评估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举阳;燕东亮;赵洪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蛙跳式”腹腔镜分支动脉选择性阻断的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术(附光盘)

    随着早期肾癌的检出率的增高,腹腔镜(机器人)保留肾单位手术逐渐成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为了减少热缺血损伤从而更好地保护肾功能,肾脏分支动脉阻断法逐步被重视,为了降低分支动脉阻断法的操作难度,作者在基于临床解剖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蛙跳式”的腹腔镜保肾手术方式.该方法与传统的分支动脉阻断相比,其安全性更高,对术者手术能力的要求更低,更利于操作和推广.

    作者:杨波;张超;过菲;曹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如何认识与开展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目前逐渐成为泌尿肿瘤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寡转移性前列腺癌的定义、影像学诊断的进展以及实施减瘤手术的理论依据等三方面对“如何认识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进行阐述;另外,从前列腺癌根治手术诊疗指南的变迁、转移性前列腺癌减瘤手术的临床探索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三方面对“如何开展减瘤性根治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探索,以期提高对泌尿外科医师对减瘤性根治前列腺手术的认识.

    作者:徐勇;姜行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硒化麒麟菜多糖对膀胱癌细胞生长、凋亡的作用及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硒化麒麟菜多糖对膀胱癌T24细胞生长、凋亡的作用及Bax、Bcl 2、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T24膀胱癌细胞,分别利用0、0.125、0.25、0.5、1 mg/mL的硒化麒麟菜多糖处理T24细胞24 h、48 h、72 h,利用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0.25、0.5、1 mg/mL的硒化麒麟菜多糖处理细胞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Western-blot检测T24细胞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0 mg/mL处理相比,0.25、0.5、1 mg/mL的硒化麒麟菜多糖处理抑制T24细胞增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0.125 mg/mL硒化麒麟菜多糖处理,作用24 h时对细胞增殖抑制不显著(P>0.05),作用48h、72h时对细胞增殖具有较为明显抑制作用(P<0.05).1 mg/mL的硒化麒麟菜多糖作用后细胞凋亡率高达(23.56±0.96)%.与0 mg/mL处理相比,0.25、0.5、1 mg/mL的硒化麒麟菜多糖作用后,处于G0/G1期的细胞从(52.12±1.74)%分别增加至(64.32±2.42)%、(70.72±1.71)%、(76.09±2.28)%.处于G2/M期和S细胞明显减少(P<0.05),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Bax、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 硒化麒麟菜多糖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T24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

    作者:刘安;刘龙强;张建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乳腺癌高表达基因1对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转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乳腺癌高表达基因1(BCOX1)在前列腺癌细胞神经内分泌转化中的表达水平和生物功能.方法 构建去雄激素诱导的神经内分泌样前列腺癌细胞模型.并检测BCOX1在LNCaP和AI-NEPC细胞中的表达差异.RNA干扰技术下调BCOX1在AI-NEPC细胞中表达后,检测神经内分泌细胞标记物NSE和CHGA的表达,并检测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在AI-NEPC中BCOX1蛋白表达水平与LNCaP细胞相比明显增加.BCOX1 mRNA水平在AI-NEPC中与LNCaP细胞相比显著增高(P<0.05).shRNA转染组中NSE和CHGA表达水平与未转染组和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shRNA转染组中STAT3和磷酸化STAT3的表达水平较空载体转染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BCOX1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细胞中高表达,下调BCOX1的表达可以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样表型,并抑制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

    作者:郭佳;王潇;刘修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Sci Trans Med:肾透明细胞癌HIF激活导致抑癌基因VHL和组蛋白甲基转移酶EZH1的协同致死效应

    抑癌基因VHL的失活是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的重要分子特征.由于pVHL可与Elongin B、Elongin C、CUL-2等组成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并在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的降解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ccRCC往往具有较高的HIF表达水平.而HIF则进一步导致促血管生长因子等的表达,引起肾癌生长及进展.这是目前ccRCC抗血管靶向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作者:张林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Nature:染色质调节因子CHD1在PTEN缺陷肿瘤中的合成必需性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前列腺癌是导致男性死亡的第二大肿瘤.在亚洲国家,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抗雄激素治疗是目前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不少患者会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并发生转移,终导致患者死亡.

    作者:张林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康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医生?——我眼中好医生的标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

    作者:贺大林;吴开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联合膀胱镜处理宫内节育器异位膀胱5例报道

    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s,IUD)异位是指IUD离开子宫腔的正常位置、全部或部分嵌入子宫肌层,甚至穿破子宫壁进入盆腹腔[1].近年来内镜技术在诊治宫内节育器异位或嵌顿中显现出确切的效果.现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6年6月收治5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微创手术的方式和疗效.

    作者:黎灿强;杨毅;何伟成;徐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肾脏神经内分泌癌1例报告

    原发于肾脏的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十分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1月余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血钙正常.尿常规:尿潜血(+).血沉:46mm/h.泌尿系彩超示右肾占位,大小约12.5 cm×15.7 cm,低回声块,内部回声尚均匀,肿块向外膨出,压迫肾窦,造影剂谐波成像呈“高增强、快消退”.

    作者:刘贺;曹月鹏;郭宏骞;燕翔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