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提高对非酒精中毒病人因长期静脉输液、补充肠外营养而造成的Wernicke脑病的认识. 方法报道2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2例患者按常规治疗原则给予禁食补液治疗后出现Wernicke脑病. 结论对需长期禁食补液者、慢性酒精中毒、任何原因引起的长期呕吐、营养不良者都应及时常规补充维生素 B1.
作者:任继平;袁申元;王雁;刘宾;万小平;方青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输注含谷氨酰胺的肠外营养液对外科手术病人临床指标及外周血中细菌DNA检出率的影响. 方法 24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谷氨酰胺干预组,每组12例.两组为等氮等热卡营养摄入.30例健康志愿者取血行PCR检测细菌DNA作为对照.观察指标包括:血生化指标、血培养结果、外周血中细菌DNA和预后. 结果 (1)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行PCR检测细菌DNA结果均为阴性.(2)24例患者术前PCR检测细菌DNA结果均为阴性,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PCR结果阳性标本数为2例,对照组术后PCR结果阳性标本数为8 例,二者有显著差异(P=0.033).(3)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7天血浆总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7), 对照组术后7天血浆总蛋白水平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 =0.001).谷氨酰胺干预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少(P>0.05 ).谷氨酰胺干预组术后1例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对照组术后有3例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 但二者并无显著性差异(P=0.590).(4) 血中细菌DNA阴性组住院时间[(16.6±2.6)天 ]比细菌DNA阳性组[(22.3±6.6)天]明显减少(P=0.005). 结论外科手术患者静脉输注谷氨酰胺双肽是安全的, 可以较好地维护术后血浆蛋白水平 .谷氨酰胺双肽对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可能有一定意义.
作者:梁存河;蒋朱明;唐伟松;马恩陵;王树慧;张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确定大豆蛋白是否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 . 方法复制SD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动物模型,给予含大豆蛋白饲料,检测脏体比、细菌移位率、血清内毒素(LPS)、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肠粘膜细胞增生 ,测血清氨基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 结果用大豆蛋白后细菌移位率明显降低,血LPS不升高,回肠绒毛高度、肠全层厚度和粘膜厚度均高于实验对照组,肠粘膜细胞增生好于实验对照组,血清谷氨酰胺和支链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实验对照组,L/M比值、肠内容物细菌S-IgA包被率均低于实验对照组 . 结论大豆蛋白有保护肠屏障的作用,可以抵抗辐射对肠屏障的损害.
作者:蔡东联;曹翔;李燕;袁静珏;陈小莉;胡同杰;肖作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肿瘤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例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随机分为常规TPN组(对照组)10例和TPN+Gln组(研究组)10例,治疗8天,观察血清前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氮平衡变化.并检测其前后外周血lgG、lgM、lgA、C3、C4的变化. 结果 (1)两组病人负氮平衡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1).两组病人血清蛋白均上升,研究组回升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 (P<0.01).(2)研究组外周血lgG、lgM、lgA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 .05).研究组C3、C4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谷氨酰胺改善了肿瘤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了免疫功能.
作者:代永霞;薛平慧;铉甲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儿童的膳食情况. 方法采取称重法,对同期门诊患儿16例和住院患儿20例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1)住院组病儿膳食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符合要求,而门诊组病人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偏高;(2)膳食中矿物质的摄入量住院组高于门诊组;(3)膳食中维生素A、B、C的摄入量住院组高于门诊组,而维生素B2的摄入量两组病人均明显不足.(4)糖尿病控制指标住院组优于门诊组. 结论对糖尿病病人的膳食管理应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让病人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2)饮食中应相应增加奶制品及豆制品的摄入量,以补充Ca的不足;(3)常吃粗杂粮和蔬菜,以补充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的不足;(4) 如果在计划饮食的基础上某些营养素的摄入量仍不能得到满足,建议给病人合理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
作者:李桂华;付秋月;魏静心;巩纯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肠内早期营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36例胃切除患者随机分2组,术后48 h内均给于肠外营养支持,48 h后Ⅰ组继续行肠外营养,Ⅱ组改行肠内营养(能全力),连续5天.肠内制剂通过置留于空肠或十二指肠降部的鼻十二指肠/空肠管. 结果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体质量(m)、上臂肌围长(AMC)、转铁蛋白(TRF)等较术前明显增加(P 均<0.05),但两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7天血浆蛋白(AL b)、前白蛋白(pALb)的值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Ⅱ组氮平衡比Ⅰ组恢复快.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能更早恢复氮平衡.
作者:石善奎;康继生;杨胜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组生长激素(rhGH) 对大面积烧伤病人静息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及蛋白合成的影响. 方法选择重度烧伤后24 h内入院且无合并伤患者38例,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14例.按代谢车实测值给予能量,治疗组伤后一周给予rhGH 0.2 IU*kg -1*d-1,于晨6∶00肌肉注射.于第3、5、7 d,用药后2~3 h、5~6 h 及8 h后实测REE、RQ,于治疗前1 d及治疗后1、2、3周的第1 d晨抽静脉血,测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 结果 rhGH治疗组REE明显低于对照组,RQ明显增高,尤其在rh-GH药效高峰期更为显著(P<0.05).rh-GH治疗后蛋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两周较为显著(P<0.05),而对照组间却无明显变化 . 结论 rhGH有助于阻止机体高分解代谢、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 .
作者:刘桐龙;杨培培;苏瑞凤;贾虹;王蓓;翟君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液体与粉剂肠内营养制剂在配制时间与污染情况的差异. 方法肠内营养支持患者20例,随机分2组,每组10例.研究组:使用液体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使用已上市的粉剂肠内营养制剂.分别按计划给病人进行6d以上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2种肠内营养制剂操作时间和输注前后细菌培养情况. 结果操作时间观察: 研究组平均输注前操作时间(18.0±3.0)s, 对照组平均输注前操作时间(106.0±21.0)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细菌培养结果:两组营养液在输注前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在使用6 h后取液,对照组阳性2例占20%;而研究组均为阴性,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14). 结论液体肠内营养制剂不需配制,污染少,使用方便.粉剂肠内营养制剂价廉,配制时偶有污染.
作者:王秀荣;蒋朱明;王宝贵;牛玉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佳途径. 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32例.急诊手术后 36~48 h 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 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显著高于EN组. 结论早期EN与PN均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E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作者:金丹;张光辉;吴欣洪;刘平;刘锦平;王运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肠外营养支持创始人之一W ilmore提倡普及肠内营养(eeteral nutrition, EN)已十余年.当前认为大多数内、外科需要营养支持者,包括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患者,只要胃肠道有功能,均应首选EN支持.文献报道,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EN较少引起高血糖反应[1].
作者:高秀林;蒋朱明;王秀荣;于康;王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氨基酸代谢异常 .其可能机制和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厌食、低蛋白饮食及对低蛋白饮食适应性的损伤、酸中毒、激素抵抗、能量代谢的异常、细胞因子的异常及支链氨基酸代谢异常等.目前营养和药物治疗包括低蛋白饮食并补充酮酸/氨基酸制剂,使用影响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药物生长激素、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entoxifylline和Amrinone等.
作者:杨宏;江骥;胡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食管癌尤其是食管中段癌术中易损伤胸导管,如术中未发现或发现后未予有效处理,则易发生术后乳糜胸.我院自19 91年1月~2000年1月共发生6例胸导管损伤,占同期食管癌手术的1.5%.6例均给予PN等保守治疗后痊愈,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傅仁勇;韩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院ICU收治1例高龄重症胰腺炎患者,通过合理及时的营养支持配合临床治疗抢救成功,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洪忠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用经生物合成的含碘饲料添加剂饲喂蛋鸡,可把碘元素强化到鸡蛋里,产出强化的富碘鸡蛋简称碘蛋.1 材料和方法1.1 新光碘蛋的生产:我们在实验室摸索出操作使用方便、不挥发、易保存的复方碘强化液,并在优选剂量的基础上,在100只实验洛斯蛋鸡产出碘蛋.
作者:郭永年;王伟;赵志勇;王福玉;李灵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膳食结构的调整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临床经验启示,膳食结构调整后不同发病年限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的变化不一致.现对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调整后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作者:朱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人体骨矿量在人体钙营养状况的评价方面具有间接性、无创性、客观性、重复性好及定位准确等优点.我们应用DEXA测定妊娠中、末期妇女前臂骨矿量,并分析评价,以了解妊娠期妇女骨密度变化及其钙营养状况.以期对预防孕妇钙营养不良,防治骨密度下降,做好妇婴保健提供科学依据.1 对象与方法
作者:余薇;潘妹霞;马文君;周沫;张燕军;唐安戊;王智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背景和方法实验室、临床和流行病学均有证据显示补钙有助于预防结直肠腺瘤.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 ,测试补充碳酸钙制剂对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影响.随机安排930例近期有过结直肠腺瘤病史的受试者(平均年龄61岁,72%为男性)接受每日补充碳酸钙制剂3 g,(钙尔奇D,600片剂,2 片,含钙元素1 200 mg)或安慰剂,然后对检查合格的受试者,在1年和4年后进行结肠镜检查.找出在第1次随访和第2次随访镜检之间,至少有1枚新生腺瘤发生的受试者百分比 .同时对腺瘤复发的风险率,根据年龄、性别、试验前腺瘤总数、不同的临床中心和不同长短的监测期进行了调整. 结果补钙组受试者腺瘤的复发率较低 .在913名至少进行了1次结肠镜检的受试者中,补钙组相对安慰剂组,腺瘤复发的调整后风险比率为0.85(95%置信区间,0.74~0.98,P=0.03).主要的分析是针对832名接受两次随访镜检的受试者进行(钙剂组400名,安慰剂组432名).在两次镜检之间复发至少一个腺瘤者,钙剂组127名,安慰剂组159名,调整后的风险比率为0.81(95%置信区间,0.67~0.99, P=0.02).补钙的影响与食物中基本的脂肪摄入和钙摄入无关. 结论补充钙剂对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风险有着明显但却中等的作用.( N Engl J Med,1999,340:101-107)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包括:(1)老年人性激素分泌减少, 特别是老年妇女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增加.(2)老年人肾功能显著下降,血磷升高,继发甲状旁腺激素(PTH)上升,骨钙进一步下降;老年人甲状腺C细胞功能衰退,降钙素(CT)分泌减少,骨形成下降.(3)老年人胃纳差,营养要素特别是钙摄入减少.(4)老年人户外运动减少 ,体内维生素D合成降低,肠道钙磷吸收下降;老年人负重活动减少,骨形成和骨矿化降低 ,造成骨量丢失增多.近年来,各国学者都很重视这一老年性疾病的防治,现综述如下.1 维生素D的补充
作者:谢朝晖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南丁格尔 [1]指出,护士通过重视营养摄入而在伤员的伤愈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现代营养护理范畴也从饮食指导扩展到(EN)、(PN)等代谢支持的实施、监测.作为一种护理行为,营养护理也应纳入护理程序的框架之中.因而,营养评估是科学地进行营养护理的首要步骤.1 营养评估的作用
作者:李亚洁;王秀岚;练英莲;赵志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背景知识各种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细胞减灭术正在广泛的用于治疗几乎所有的人类肿瘤,但其毒副作用是否能达到治愈所需的限制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血液保护疗法的成功使用,胃肠道显然将成为阻碍肿瘤病人加大药量的限制器官. 方法查阅国家医学图书馆和国家肿瘤所的英文文献并取得了相关资料. 结果多种肠道保护性营养素和生长因子在防止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症状方面有作用.动物研究和一些临床资料统计数据表明:谷氨酰胺能刺激肠道粘膜生长并维持其正常状态.当营养素和生长因子联合使用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保护肠道的作用,如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高血糖样肽-2和白介素-11等. 结论治疗方法的进展将有助于保护肠道粘膜和防止大剂量用药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丁连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