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不同脂肪酸n-6/n-3组成的配方油对大鼠血脂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喂饲含相同胆固醇(0.5%,W/W)、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0%)、单不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3%)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供给能量12%),但不同脂肪酸n-6/n-3比(6.48、2.07、0.93、031)的4种配方油的高脂合成饲料60天,观察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变化.结果4种配方油比猪油均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AI[(TC-HDL-C/HDL-C,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升高HDL-C/TC;配方油D具有独特的升高血清HDL-C2的作用;配方油A、C、D显著降低血清TG,而配方油B作用不明显.以n-3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的配方油C、D比以n-6多不饱和脂肪酸占优势的配方油A、B显著地升高血清丙二醛,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4组配方油大鼠的心、脑脂褐质含量均比实验前增高,各配方油间无显著差异;心、脑脂褐质与血脂的相关分析发现心、脑脂褐质与血清TC、LDL-C呈正相关,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关系不明显.结论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角度,脂肪酸n-6/n-3比在2.07~6.48范围内是合理的脂肪酸供给模式.
作者:舒晓亮;曹翔;刘晓丽;袁静珏;耿珊珊;蔡东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用低钠低磷型蛋白质制剂作为蛋白质补充营养制剂,观察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营养改善的效果.方法60例接受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平均年龄(48.3±17.4)岁;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每天按0.8 g/kg补充低钠低磷型蛋白质制剂,共14天,对照组为正常饮食.在试验前、后分别检测营养相关的指标.结果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营养评价,试验开始前试验组53.5%,对照组54.7%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14天后体重与试验前相比,虽有所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体重、上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在试验前后变化均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红蛋白(Hb)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血清ALB(白蛋白)、PA(前白蛋白)均有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P<0.05和P<0.01).试验后试验组血清磷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尿素氮、肌酐在试验后,均降低非常显著(P<0.01).试验前患者血清氨基酸,特别是必需氨基酸和组氨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用低钠低磷型蛋白质制剂后血清氨基酸谱有所变化,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含量明显增高(P<0.01),苏氨酸、酪氨酸、组氨酸也有所升高(P<0.05),其余氨基酸血清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低钠低磷型蛋白质制剂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有明显的改善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效果.
作者:韩婷;胡同杰;耿珊珊;刘晓丽;蔡东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疗法治疗重症哮喘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抗感染、平喘等综合治疗基础上,经静脉置管给予适当的全合一营养液,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治疗1周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结果静脉营养治疗组体重(WT)增加;血清总蛋白(TP)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免疫功能及肺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5),且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短期静脉营养疗法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傅鹏;谢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术前术中持续输注谷氨酰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只,2组均行右侧颈外静脉插管,实验组输入3%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Gln),对照组输入生理盐水,连续输注3天,直到缺血再灌注结束.Pringle's法行肝缺血40分钟,再灌注1小时后检测门静脉血中内毒素(ET)、主动脉血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实验组ET水平(0.3229±0.0756)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0.2021±0.0495)EU/ml(P<0.01);实验组ALT水平(407.29±84.27)U/L显著高于对照组(312.67±66.48)U/L,(P<0.05);AST、LD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肝组织ICAM-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术前术中持续输注谷氨酰胺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有害的.
作者:崔凯;戴朝六;许永庆;彭松林;黄勇;赵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烧伤后大鼠肠道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30%体表面积Ⅲ°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对照组和烧伤后补充谷氨酰胺(GLN)组.两组大鼠采用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GLN组每天给予1.0 g/kg GLN,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甘氨酸.观察烧伤前及烧伤后第1、3、5、7、10天大鼠静息能量消耗(REE)的变化,同时检测烧伤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含量.结果烧伤后两组大鼠的REE、DAO、TNF、LPS和IL-1均明显高于烧伤前(P<0.01),GLN组REE、血浆DAO活性及TNF、LPS和IL-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口服GLN能减轻烧伤后肠道受损程度,降低烧伤大鼠血中炎症介质水平,从而降低伤后机体高代谢反应.
作者:彭曦;孙勇;尤忠义;王裴;汪仕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分为5组,每天腹腔注射D-半乳糖120 mg/kg,连续60天,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同时A、B、C组每天分别灌胃800、400和200 mg/kg银耳多糖.实验结束后,MTT法检测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ELISA法检测银耳多糖对小鼠血清IL-2和IL-6的影响.结果银耳多糖能明显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转化;各银耳多糖干预组小鼠血清IL-2和IL-6均高于衰老对照组.结论银耳多糖可以提高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李燕;刘晓丽;裴素萍;施尧;蔡东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60Co-γ射线照射后小鼠生长和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按体重将80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阳性对照及低、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实验组.辐照前正常对照、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每天分别以溶剂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连续灌胃14 d,灌胃至第7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接受4.56Gy60Co-γ全身性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2 d及7天后将动物处死,迅速取血,EDTA抗凝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结束时,中、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组小鼠体重增重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别,但与单纯辐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5);辐照后第7天,大豆异黄酮各实验组白细胞上升均高于单纯辐照组,中剂量实验组显著高于单纯辐照组(P<0.05);仅中剂量大豆异黄酮组网织红细胞照后第7天明显上升,与第2天有明显差异(P<0.01);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红细胞虽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低、中剂量大豆异黄酮组血红蛋白与正常对照组相近;中剂量组血小板下降幅度在各受辐照组中小;单纯辐照组红细胞低于各大豆异黄酮干预组,中剂量干预组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大豆异黄酮对受辐照小鼠的血液系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以中剂量组效果较好,且可预防辐射对生长发育的不良影响.
作者:宋立华;蔡东联;颜宏利;马莉;陈小莉;胡同杰;李雅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肪乳口服制剂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大鼠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的脂肪乳剂灌胃2周,比较试验前后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结果脂肪乳各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血TC水平,脂肪乳中剂量组同时降低大鼠血TG、LDL-C水平.结论脂肪乳口服制剂有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郑慧;陈欢欢;蔡东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双肽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和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数据库和CNKI、VIP、CBMDISK数据库,评价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应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个临床研究(n=531).Meta-分析显示,谷氨酰胺双肽增强的肠外营养与对照组比较可使患者临床感染率降低至34%,95%CI[0.19,0.62],P=0.0004;患者平均总住院时间缩短3.20天,95%CI[-4.95,-1.44],P=0.0004;并可提高术后肠外营养效益,与对照组比较,累积氮平衡提高3.96 g,95%CI[3.07,4.96],P<0.00001.结论谷氨酰胺双肽在治疗剂量,能够有效降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促进负氮平衡改善,缩短住院时间;但目前的证据还无法充分肯定是否对手术患者死亡率有影响.在卫生经济学方面,有研究发现谷氨酰胺双肽可以减少平均住院花费,但尚需大样本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郑亚民;伍晓汀;李月春;钱昆;张明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代谢变化、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多发伤后早期静脉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例多发伤患者,伤后24小时内放置Swan-Ganz导管检测氧输送(DO2)、氧摄取(VO2)和氧摄取率(O2ER)以评价代谢状况,同时取静脉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并与各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伤后48小时,给予含脂肪乳剂的静脉营养支持,检测静脉营养前后的血糖、甘油三脂、氧合指数(PaO2/FiO2)、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评价早期静脉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多发伤患者早期DO2为(798±132)ml/min、VO2为(281±60)ml/min,O2ER为(36±8)%;DO2、VO2均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O2ER与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多发伤患者TNFα、IL-1B、IL-6分别为(127±26)、(193±62)、(40.6±7.7)ng/L,三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DO2与TNFα存在正相关(r=0.67).早期静脉营养对血糖、甘油三脂水平无显著影响,不降低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连续5天的TPN能显著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TPN组(0.15±0.03)g/L对照组(0.12±0.03)g/L,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存在高代谢,有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两者间存在一定联系.多发伤患者早期静脉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吴允孚;曹一飞;陈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综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对营养师的定义、培养途径、行业职责、工作领域,其各国情况略有不同,但均设有临床营养师、餐饮服务管理营养师、公共保健营养师,营养师对卫生健康事业的作用是举世公认的,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史琳娜;黄晓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对BALB/c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共分3个免疫组,每个免疫组分4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BALB/c小鼠不同剂量(0、0.09、0.18和0.36 g/kg体重)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试验周期为45天.试验结束分别测定细胞免疫功能(包括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和迟发性变态反应实验)、体液免疫功能(包括抗体生成细胞数和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包括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和碳廓清实验)和NK细胞活性,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实验(流式细胞术测定)和血清IL-2水平测定.结果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显示,0.18和0.36 g/kg体重剂量组小鼠足跖肿胀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液免疫功能测定结果显示,0.09、0.18和0.36 g/kg体重剂量组半数溶血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剂量-反应关系;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实验结果表明,0.09 g/kg体重剂量组吞噬率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分化亚群实验表明,各剂量组的CD4 T淋巴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并呈剂量-反应关系.结论该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可增强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促进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张文众;崔文明;刘泽嵚;宋雁;王伟;贾旭东;李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在近代医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专门从事临床营养治疗的营养师.营养师遍布所有与饮食营养相关的领域,对保证患者乃至健康人营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因历史原因,营养师队伍薄弱,没有与营养师相关的立法,管理紊乱,影响治疗效果.我国已从2000年起实行营养师资格考试制度,目前正在制订<营养改善法>,相信在未来的临床营养治疗中,临床营养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蔡东联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世界进入了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知识轰炸的年代.医学新知识每年以6.7%速率递增,医学领域中的各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医学文献资料铺天盖地、浩如烟海,临床营养学也不例外.临床医师欲掌握了解本学科的新进展和成果,必须坚持每天阅读大量文献,在今天这个信息通信技术(ICT)年代,方法和技术上是没有困难的.
作者:詹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众所周知,基于氨基酸的营养支持有利于促进氮平衡.不过,尚不清楚为消耗性疾病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时氨基酸的佳成分是什么.我们已经阐述过为危重消耗性疾病患者提供支持时氨基酸的佳组分和比例.本文将讨论条件性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并综述人体对组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和谷氨酸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回顾了如何使用二肽对危重患者提供胃肠外支持,并提出如何改善供消耗性疾病患者使用的氨基酸成分.
作者:Peter Fürst;Peter Stehle;顾良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2005年3月31日~4月4日,Fresenius Kabi Advanced Nutrition Course,即FRANC 2005在澳大利亚美丽的海滨城市悉尼隆重举行.来自亚太地区10余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邀请了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亚洲的10余名在临床营养方面卓有成就的学者专题讲演.我国有一组医师出席了会议.
作者:闫天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