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6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5年6期文献
  • 饥饿后大鼠核黄素营养状况的变化

    目的探讨饥饿后机体核黄素营养状况的变化.方法成年大鼠禁食9天后,采用NADPH法测定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系数(BGRAC),DTNB显色法测定红细胞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血核黄素浓度,FRAP法和TBA比色法测定血清抗氧化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饥饿组大鼠BGRAC升高(P<0.01),全血核黄素浓度下降(P<0.01),同时,血清抗氧化力和MDA含量也下降(P<0.01),红细胞G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饥饿后机体的核黄素营养状况显著下降,但是,由此对红细胞GSH含量造成的影响却不是十分明显.

    作者:郭长江;韦京豫;杨继军;徐静;庞伟;蒋与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饮食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通过研究饮食的能量及结构,观察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57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27)与对照组(n=30),根据饮食调查结果调整每日总热能及生热营养素比例结构.实验组采取包伙制,并配以苦荞麦粉、南瓜粉及食物纤维等;对照组给予饮食指导自行控制.食用4周后,观察其饮食控制前后的血糖和血清微量元素锌(Zn)、铁(Fe)、铬(Cr)、硒(Se)、镁(Mg)的变化.结果饮食控制前两组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无明显差异(P>0.05).而饮食控制后实验组血清微量元素Zn、Fe、M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Gr、Se虽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糖均较实验前有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尿病与微量元素Zn、Fe、Cr、Se、Mg有高度相关性和可逆性.饮食治疗在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同时,可提高血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作者:关绯绯;刘伟;张发钦;闫世敏;闫明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比的动态变化在腹膜透析患者营养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细胞内外液分布与营养的关系,探讨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比(E/I)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临床营养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使用生物电阻抗测量仪每日测量CAPD患者体内的液体状况,同时进行营养评估.终观察98名CAPD治疗1个月以上,E/I在一段时间内增加或降低大于5%的患者临床营养指标变化与E/I变化之间的关系,评估E/I在监测CAPD患者营养状态中的价值.结果随着E/I的降低,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好转;相反,随着E/I的增高,患者的营养状况恶化;血浆白蛋白水平与E/I呈明显负相关(r=-0.656,P=0.000).结论E/I与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通过观察E/I的动态变化,可以较早预测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作者:王玲;汪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血和尿中麦芽糖

    目的研究应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浆和尿液中麦芽糖的条件,探讨该方法的性能及临床实用性.方法采用带脉冲电化学检测器的高压液相离子色谱仪,层析系统由GP40梯度泵和ED40电化学检测器组成.测量电极为金电极,Ag-AgCl为参比电极.分离柱为CarboPac-PA1阴离子柱.流动相A为0.1mol/LNaOH,流动相B为0.5mol/LAcNa/0.1 mol/LNaOH.结果血浆和尿样高、中、低3个浓度检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血浆批内CV:0.17~6.38(n=5);批间CV:3.68~4.68(n=25).尿样批内CV:0.34~9.15(n=5);批间CV:2.91~7.63(n=25).血浆回收率为97.41%~102.02%,尿样回收率为100.48%~107.06%.血浆和尿样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5~40μg/ml和0.5~160μg/ml,低检测线为0.125μg/m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取血量少,可以作为临床研究和检验的方法.

    作者:何桂珍;舒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CD)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39例综合确诊的CD患者,依据是否行肠内营养治疗分为肠内营养组(n=31)和对照组(n=8),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D活动指数(CDAI).结果(1)临床表现:肠内营养治疗2周和4周后,肠内营养组在发热、腹部包块、腹泻和肠外表现等临床症状方面,以及活动性病变人数和需肠外营养支持的人数方面,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0.05);在肠梗阻、腹痛和便血等临床症状上也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患者体重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却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2)实验室检查:肠内营养治疗2周和4周后,肠内营养组在γ球蛋白、α2球蛋白、CRP和ESR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Hgb和血白蛋白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却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3)CDAI:肠内营养治疗2周和4周后,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的CD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肠内营养组CDAI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大.(4)皮质激素使用方面:肠内营养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均>0.05),肠内营养组15例在观察期内均开始激素减量.结论肠内营养是CD患者充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有助于CD活动期病情的改善,可以作为激素的替代治疗选择,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朱峰;王礼建;钱家鸣;姚方;伍东升;徐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较低剂量谷氨酰胺双肽对食管癌患者血浆前白蛋白、细胞免疫及结局的影响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对食管癌患者术后机体蛋白代谢、细胞免疫以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6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7天,研究组静脉提供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双肽1.6 ml/(kg.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淋巴细胞和亚群包括CD3+、CD4+、CD8+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感染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费用.结果(1)术前两组的血浆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研究组术后第7天前白蛋白水平恢复正常,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2).(2)所有患者术前淋巴细胞计数均已下降,以CD4+下降显著;手术应激造成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亚型计数进一步下降,以NK细胞和CD8+下降显著;研究组术后第7天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8),但仍未达到正常.(3)两组均未发生感染相关并发症,两组住院时间(P=0.785)及费用(P=0.410)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谷氨酰胺双肽能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血前蛋白水平及细胞免疫.

    作者:王振捷;于洪泉;王秀荣;马浩;刘洪生;孙文彦;蒋朱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儿童锌代谢

    目的观察5~6岁儿童体内锌代谢情况.方法连续3天收集12例儿童粪便、尿液、汗液及体表脱落细胞,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锌含量.采用膳食调查法调查营养素摄人情况.结果受试者每日锌摄入量为(5.37±0.79)mg,粪、尿、汗的排泄量分别为(3.54±0.54)、(0.20±0.07)、(0.17±0.05)mg.结论5~6岁儿童每日Zn摄入量在5~6 mg时基本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作者:马洪波;贾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对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机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行大部分肝切除术时围手术期合理充分的营养支持方案.方法将48只肝硬化大鼠随机分为标准肠内营养组(A组,n=24)和肠内免疫营养组(B组,n=24),根据标本采集时间的不同,各组再分为术前,术后1、4和8天4个亚组,每组6只.两组大鼠分别用等热量的标准肠内营养剂和肠内免疫营养剂喂养8天后行68%肝切除术,术后再喂养至取标本.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4和8天取相应亚组大鼠血和肝组织标本,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G、血清IL-6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肝细胞计数.结果B组术后第1天CD3、CD4、CD4/CD8和IgG的值,术后第4天CD4、CD/CD8和IgG的值,术后第8天CD4/CD8和IgG的值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术后第1、4天IL-6值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大鼠术后残肝有一定再生能力,B组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肝细胞计数在术后第4和8天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减轻肝硬化大鼠肝切除术后免疫抑制,增强术后免疫功能,下调术后过度的急性炎症反应,还能增强残肝再生能力,使肝再生在术后较长时间内保持高水平.

    作者:郭跃华;余小舫;鲍世韵;刘嘉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禁食并肠外内营养治疗儿童直肠肛门外伤与暂时转流性结肠造瘘的比较

    目的评估禁食并肠外内营养(PN-EN)治疗儿童肛门直肠外伤的效果,并确定应用暂时性结肠造瘘的指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了1989年2月至2003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2例Ⅱ~Ⅳ级肛门直肠损伤患儿,根据是否造瘘分为PN-EN组(n=9)和造瘘组(n=13)两组,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损伤的机制、损伤至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合并损伤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无死亡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损伤类型和程度、损伤至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合并损伤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但造瘘组因需两次手术,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N-EN组,住院费用也明显高于PN-EN组(P=0.000).结论应用禁食并PN-EN治疗儿童肛门直肠损伤在多数早期病例中可替代传统的结肠造瘘,暂时性的造瘘适用于较严重的病例,尤其是延误治疗或污染严重的病例.

    作者:史建国;刘婷婷;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24例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n=12)和rhGH+PN组(n=12).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6天测肝功能、血糖、甲胎蛋白(AFP)、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用RT-PCR法检测术后第6天肝穿刺组织白蛋白(ALB)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织化染色.结果术后第6天,血糖、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组织ALB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Ki67指数,rhGH+PN组均高于PN组(P<0.05).结论rhGH有利于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蛋白质合成和肝再生.

    作者:罗时敏;谭卫民;庄思敏;梁力建;赖佳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营养支持对64例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结局的影响

    目的评估营养支持对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5年7月至2000年5月在我院接受超分割放射治疗的64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支持组和对照组,每组32人.支持组患者按照营养医师指导进食,对照组患者随意进食.结果两组患者的营养素、热能及生化检测指标在支持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支持组患者1年营养不良率为2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1.1%(P<0.05),2、3年营养不良率为52.4%和58.8%,也低于对照组的69.2%和77.7%.支持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1.3%、65.6%和5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3%、40.6%和28.1%(P<0.05).结论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超分割放射治疗后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拱玉华;郭占文;周建萍;张玉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胱甘肽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

    目的评定谷胱甘肽(GSH)支持对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氨基酸谱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2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13)、实验A组(n=14)和实验B组(n=15).对照组为普通输液组;实验A组为标准营养组,用整蛋白纤维型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B组为免疫增强营养组,采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实验组术后第2天起给予肠内营养104.5 kJ/(kg·d),连续7天,分别测定血浆GSH和血清氨基酸浓度,观察临床转归.结果除对照组出现2例肺部感染外,其余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第7天实验B组患者血浆GSH浓度明显上升(P=0.035),与对照组(P=0.020)、实验A组(P=0.011)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实验B组患者血清丝氨酸(P=0.023)、精氨酸(P=0.031)、缬氨酸(P=0.018)、赖氨酸(P=0.034)和蛋氨酸(P=0.030)均有明显升高.结论早期特殊免疫增强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GSH水平,同时显著增加体内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浓度,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作者:吴克瑾;费哲为;翁子毅;陈大伟;欧敬民;杜鹏;钱惠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长激素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周期机理的研究进展

    生长激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肿瘤学研究热点之一,它可以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代谢状态,提高对化疗及手术的耐受性,但也可能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因而存在安全性的问题.有人认为,生长激素能促进肿瘤细胞进入增殖周期,增加S期细胞暴露,从而更好地发挥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生长激素对肿瘤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涉及多方面机理,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侍方方;李苏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精氨酸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精氨酸虽为非必需氨基酸,但在诸如创伤、烧伤、手术、癌症、脓毒症等代谢应激时,则成为必需氨基酸,是在病理状态下必需补充的重要免疫营养素.精氨酸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合成细胞因子所必需,还能维持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的活性.本文对精氨酸与机体免疫功能、蛋白代谢、创面愈合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作者:彭曦;尤忠义;汪仕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补钙预防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作用

    本文概述了人体补充钙后对大肠息肉及结肠癌发生的影响.

    作者:杨科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善存片联合健脾理气中药预防肿瘤患者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在全身化疗前应用善存片联合健脾理气中药对肿瘤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6例肿瘤患者随机分配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在全身静脉化疗前3天开始,治疗组每天口服善存片1片及健脾理气中药1剂,对照组服用维生素B2治疗,两组服药化疗后10天为1个疗程.每周期化疗结束后统计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共4周期.结果治疗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善存片联合健脾理气中药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

    作者:陈春永;郑永臻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制订和更新临床诊疗指南的方法(摘要)

    以往研究结果证实,临床诊疗指南是良好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出版了修订后的<临床诊疗指南的制订、实施与评估指导>.以下我们摘录了其中部分内容,包括:主要原则、指导原则的制订、证据的水平和发布.

    作者: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委员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肠外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草案)

    背景临床营养支持(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一般认为是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n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EN是指经消化道管饲较全面的营养素.PN即经静脉输注氨基酸、脂肪和糖等3大类营养素及维生素和矿物质,又称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

    作者: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