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6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

    目的 总结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3例接受各种消化道手术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完成肠内营养治疗,无导管堵塞或脱出,平均输注营养液时间为(10.4±5.9)天,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42.4±15.9)小时,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7±17.2)天.16例患者出现腹胀,7例出现腹泻,13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出院前患者营养指标轻度下降,无死亡病例,伤口裂开1例,感染并发症2例,非感染并发症1例(心绞痛).2例患者因严重腹胀及腹泻中止肠内营养.结论 消化道手术后肠内营养的护理应坚持无菌配液、严格管路护理、注意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治疗.

    作者:门吉芳;李磊;奚宇虹;李贺鑫;唐大年;朱明炜;韦军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哺乳期农村乳母乳汁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化

    目的 了解哺乳期人乳无机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与乳母膳食的关联.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55名陕西省澄城县农村健康乳母清晨乳样,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乳汁钙、镁、铁、锰、锌和铜的浓度.采用24小时回顾法进行连续3天膳食调查,计算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结果 农村乳母乳汁中镁、锌、铜浓度随哺乳期延长明显降低,铁浓度随哺乳期延长而上升.乳母膳食钙摄入量约为钙膳食参考摄入量(DRI)1/3,膳食无机元素的摄入量与人乳相应元素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多因素分析表明,乳汁中钙与镁、铁与铜、锰与锌均呈正相关,钙分别与乳脂、铁、锌呈负相关.结论 随哺乳期时间延长,成熟乳中镁、锌、铜浓度降低而铁浓度增加,乳母膳食钙的摄入严重不足,乳汁各元素与膳食相应元素之间无关联.

    作者:王维清;刘黎明;孙晓勉;张志峰;张敬华;贾梅;Acheson Kaven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富嘌呤食物摄入及肥胖、饮酒等因素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部分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状况,分析各种富嘌呤食物、肥胖和饮酒等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9~12月在我院参加年度体检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状况.采用食物频度法调查各种富嘌呤食物和高蛋白食品摄入.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高尿酸血症与营养摄入相关因素的关联.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为10.9%,其中男性为13.8%,女性为6.3%.双变量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饮酒次数、每周饮白酒≥7个单位酒精饮品、超重/肥胖、腹型肥胖、高血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与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升高相关(P<0.05).经常食用肉汤、海鲜类食物、内脏、箘类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食用坚果、经常在饭店进餐、肉汤类食物与女性超重/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但与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性升高无明显相关.结论 男性、饮用白酒、腹部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可能与高尿酸血症发生的危险性升高相关,而富嘌呤食物摄入与其未见显著相关.

    作者:陈伟;方卫纲;顾苹;黄晓明;曾学军;马方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抗氧化作用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患者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34例高脂血症患者(甘油三酯>1.88 mmol/L)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研究组患者每日服用番茄红素18 mg,服药30天,对照组服用除不含番茄红素外其余成分均与研究组药物成分相同的软胶囊.分别于服药前和停药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服药前研究组与对照组的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服药后研究组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番茄红素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抗氧化作用.

    作者:杨艳晖;宋柏捷;朱孝娟;潘洪志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

    目的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叶酸含量.方法 以三联吡啶钌作标记物,包被叶酸结合蛋白,待测标本中的叶酸与标记叶酸竞争性结合包被好的叶酸结合蛋白,通过外加电场的作用产生化学发光反应,即可测定出血清中叶酸的含量,并将此法测得的结果与放射免疫法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法线性范围为1.21~38.80 nmol/L,批內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2.4%,回收率为102%.本实验室血清叶酸正常参考值范围为6.2~37.6 nmol/L.本法测得的血清叶酸结果与放射免疫法结果比较相关性良好(r=0.97),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电化学发光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临床有关血清叶酸的常规检测和临床研究.

    作者:肖路延;王萌;朱明炜;唐志毅;李金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生态免疫营养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生态免疫营养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机体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我院接受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生态免疫营养组(A组)和常规肠内营养组(B组).术后第2~8天给予等氮、等热能[125.52 kJ/(kg·d)]的营养支持.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9天测量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术前1天、术后5、9天取外周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术前1天,术后1、9天测血清IgG、IgM、IgA、IL-6、CRP、淋巴细胞总数等营养、免疫指标.并记录营养治疗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各种血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下降及炎症因子的升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营养支持,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都有升高,A组患者术后第5天和第9天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第9天的转铁蛋白也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IgG、IgA均逐渐上升,A组患者术后第9天的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的IL-6、CRP水平术后第9天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天数均少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生态免疫营养制剂较普通肠内营养能明显减轻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炎症反应,可能有提高血清白蛋白合成速度、改善营养状况的功效,还可较好地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肠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

    作者:朱翠凤;刘晓平;白植军;陆红;周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法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我科接受经外周静脉置中心静脉导管法(PICC)的62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2例患者中,穿刺成功率为96.8%,5例(8.1%)患者因终末期死亡停止使用导管,4例(6.5%)在应用过程中发生静脉炎,3例(4.8%)发生穿刺部位出血或渗血,无1例出现皮下硬肿.结论 PICC操作简单,可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传统静脉给药的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

    作者:田甜;李颖;王秀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人体组成

    目的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检测血液透析(HD)患者身体组成的改变.方法 将122例HD稳定患者按体质指数(BMI)分为消瘦组(BMI<18.5)、正常组(BMI 18.5~23.9)和超重肥胖组(BMI≥24).采用单频体脂肪测量仪测量透析后患者的体重(WT) 、总体水(TBW)、脂肪组织(FM)和非脂肪组织(FFM),并与用Watson公式计算的TBW进行比较.同时计算尿素消除率(Kt/V).结果 (1)超重肥胖组人体组成各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5, P<0.001),消瘦组人体组成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01).(2)Watson公式计算的男、女TBW分别为34.4±4.2和26.9±2.7,明显低于BIA法的36.0±5.2(P<0.001)和27.7±3.8(P<0.05).(3)超重肥胖组Kt/V为1.3±0.2,明显低于正常组的1.5±0.2(P<0.001),Kt/V与BMI、TBW、FFM呈负相关(P<0.001).结论 不同BMI HD患者的人体组成变化明显,BIA对评估HD后体液平衡状态和营养状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文君;戚本华;宁丽梅;余薇;HUANG Hong-you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全肠内营养支持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对肝功能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12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与肠外营养组(PN组),每组60例.EN组术后24小时以内管喂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给予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为105~126 kJ/(kg·d),营养支持共7天.分别于术前,术后3、8天查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下降,术后第8天有所恢复, EN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间接胆红素都升高(IB),术后第8天,EN组TB、DB、IB降至术前水平,而PN组继续升高,明显高于EN组(P<0.05).两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于术后第3、8天均持续升高,但PN组较EN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肝脏合成蛋白,减轻术后肝功能损害,有利于术后胆红素代谢.

    作者:谢天鹏;赵雍凡;彭林;朱江;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静息能量消耗测定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慢性肝病患者的静息能量消耗应采用开放式间接测热法测得,合理的能量代谢调整有助于肝功能改善并防止并发症发生,测定静息能量消耗可为慢性肝病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个体化提供依据.

    作者:冯岩梅;孟庆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

    正确合理的运用营养支持有助于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缓解和呼吸功能恢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本文探讨了机械通气患者的代谢特点以及在具体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的基本原则.

    作者:赵微;陈良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克罗恩病的临床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治疗已成为治疗克罗恩病(CD)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肠内营养(EN)近年来在CD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升.适时和恰当地应用EN可加速缓解肠道炎症,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机体的康复.本文综述了EN在CD治疗中的疗效机制、疗效证据、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以及在儿童、成人CD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炜玮;高永健;朱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补钙对高血压患者降低血压的作用

    钙对血压具有调节作用,高血压的发生与缺钙具有一定相关性,补钙有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本文总结了对近年来补钙与降血压相关性研究的资料,探讨了补钙降血压的相关机制.

    作者:陈炜俊;蔡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营养支持输注系统指南肠内营养管饲途径

    背景肠内营养是胃肠功能正常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首选治疗手段,选择正确的管饲途径是保证肠内营养安全有效的基本条件.从179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肉麻痹的患者,1878年Surmay施行首例空肠造口,发展到1979年Ponsky 和Gauderer首次报道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1],以及近年来出现的腹腔镜下的空肠造口技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饲途径的越来越多,已能为不同疾病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个体化的选择.

    作者:韦军民;朱明炜;陶晔璇;周业平;陈鄢津;詹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肠外营养液与110种药物配伍稳定性

    目的 总结肠外营养液(PNS)与110种药物配伍稳定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文献资料,观察外观、pH值变化,并测定含量.

    作者:杨振平;朱志坚;石晓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关于加强营养科室建设的建议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大约每500人就配备有1名营养师,而我国营养师总数不到4 000人,平均每50万人才配备1名,与国外差距很大.

    作者:金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远程临床营养学网络技术的应用与构建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型教育形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交互性和渗透性强等特点.营养学课题在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中标后,笔者搜集了大量的临床营养学网络资源和课程相关信息,按照远程教学课程规范要求,分以下3步搭建了教学平台:(1)采用张爱珍的<临床营养学>(第1版)为教案创作蓝本,制作成由文字、图表、图片、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的电子教案.(2)以电子文稿形式把与WEB类网络课程相关的课程信息、电子教案、试题库、试题样卷、各种动画等提交给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由远程教育学院负责录制网络课程,刻录成多媒体光盘,为学生配备电子书.(3)搭建网络教学平台.运用此教学平台,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完成了1年的医疗与护理学员专业和本科学生教学任务,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邵静;姚宪章;刘赤兵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