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822/R
  • 国内刊号:11-4004/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486
  • 全年订价:17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知网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小肠电刺激:一种治疗肥胖的新方法

    目的 探讨小肠电刺激对健康成年人营养吸收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胃镜将前端带有电极的鼻胃管植入12名健康正常人十二指肠肠腔内,经鼻胃管注入液体营养餐及同位素标记的非营养餐,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粪脂含量、右旋木糖含量及小肠传输时间,灌注期间每人均接受真性小肠刺激和假性小肠刺激两次试验,同时对受试者进行症状评分.结果 小肠电刺激可显著降低脂肪和右旋木糖的吸收.给予小肠电刺激后,受试者粪脂含量为(11.1±4.5)g,显著高于不给予电刺激时的粪脂含量 (6.6±4.6)g( P<0.05),给予电刺激时尿液中右旋木糖含量为 (3.5±2.2)g,显著低于未给予电刺激时尿液中含量 (6.6±5.1)g( P<0.05);小肠电刺激加速小肠传输,给予电刺激时的小肠传输时间为(28±10)分,显著低于未给予电刺激时的小肠传输时间 (39±17)分(P<0.05);给予电刺激时6例受试者出现腹泻,显著高于假性刺激(1例,P<0.05).结论 小肠电刺激可降低人体对脂肪和糖的吸收,提示该方法可能是一种治疗肥胖的新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加速小肠传输有关.

    作者:刘劲松;乔娴;侯晓华;陈建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脑出血患者血清白蛋白与氮平衡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白蛋白、氮平衡改变的相关性,分析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变化对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1天以内,出血量20~60 ml的脑实质出血患者30例.测定脑出血后第1、3、5、7、9、11、13、15天24小时平均尿氮、血清白蛋白;计算氮平衡.分析氮平衡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白蛋白的动态变化对氮平衡有时间依从性;血清白蛋白与氮平衡呈显著正相关(R2=0.7665,P<0.01);血清白蛋白与尿氮呈显著负相关(R2=0.5153,P<0.01).结论 血清白蛋白与氮平衡变化呈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建林;张苏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淋巴干结扎对肠道屏障的影响

    目的 比较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时肠淋巴干结扎与不结扎对肠道屏障的影响,探讨肠道淋巴及肠道屏障功能在危重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分别检测肠道损伤程度,细菌、内毒素的移位情况及循环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的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的黏膜厚度及绒毛高度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5),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空白组、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细菌移位,肠道缺血/再灌注组细菌移位率为40%,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细菌移位率为20%;内毒素水平肠道缺血/再灌注组高,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较肠道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但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均较空白组、假手术组增高(P<0.05);肠道缺血/再灌注组、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D-乳酸与DAO水平较空白组、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且肠道缺血/再灌注组高于肠道缺血/再灌注+淋巴干结扎组(P<0.05).结论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高度显著降低,肠淋巴干结扎对肠道形态虽无明显保护作用,但减少细菌在肠系膜淋巴结的定植并降低血循环中内毒素、D-乳酸与DAO的水平.

    作者:何桂珍;崔晓雨;董良广;舒红;陈雪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儿童肥胖与脂质代谢紊乱

    目的 探讨儿童肥胖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肥胖病门诊7~18岁患儿283例,其中男性179例、女性104例.测量体重、身高、腰围及臀围,酶比色法测定空腹血清总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结果 283例患儿超重15例、肥胖268例.147例血脂水平异常,其中1项异常100例、2项异常34例、3项异常和4项全部异常分别为11和2例.TG升高131例、TC升高42例、HDL-C降低和LDL-C升高分别为20和17例.校正年龄和性别后,体质指数(BMI)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5).腰围不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21,P<0.01),也与血清HDL-C呈显著负相关(r=-0.14,P<0.05).腰围与血脂紊乱的程度呈正相关(r=0.17,P<0.01).以同龄同性别腰围95th百分位值为标准,将283例患儿分为腰围正常组和腰围异常组,则腰围异常组患儿血清TG显著增高(P<0.01),而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肥胖儿童脂质代谢紊乱以血清TG和TC升高为主.与BMI相比,腰围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密切.同龄同性别腰围95th百分位值可作为诊断儿童腰围正常与否的临界点.

    作者:万燕萍;徐仁应;阮奕;吴颖洁;陆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应用谷氨酰胺双肽对肠外瘘大鼠肠黏膜结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Gln)的静脉注射制剂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肠外瘘大鼠的黏膜完整性和黏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肠外瘘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后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TPN+Gln组,7天后采集大鼠静脉血,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Gln含量、改良的酶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浆D-乳酸含量、偶氮显色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切取部分小肠作石蜡切片观察黏膜形态,小肠黏膜标本制作细胞悬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和S期细胞比率.结果 TPN组小肠绒毛数量减少,变短变粗,黏膜层及固有层厚度变薄,小肠腺变短变细,成萎缩样变.TPN+Gln组与TPN组相比,小肠绒毛形态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细胞坏死现象,腺体未见萎缩.TPN+Gln组大鼠血浆Gln浓度、小肠黏膜的S期细胞比率和增殖指数均较TPN组显著增高(P<0.05);血浆D-乳酸、内毒素浓度较TPN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Gln的静脉注射制剂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可以促进肠外瘘大鼠肠黏膜细胞的增殖,恢复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毒素的吸收.

    作者:李乐平;靖昌庆;刘洪俊;石玉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喉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其蛋白质营养状况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与胃肠外营养(PN)支持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将喉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于术后24小时开始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时间平均1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5天测量体质量;术前及术后1、7、15天测定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记录营养治疗费用、并发症、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体质量、血清 PA、ALB 均较术前降低(P<0.05);Hb水平在术前、术后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EN组的治疗费用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与PN组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术后早期EN支持是喉癌等非腹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吴晓娜;崔越;杨静;杨咏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应激性高血糖及胰岛素强化治疗

    危重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史,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都极为普遍.高血糖主要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及细胞因子激活所致,可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感染易感性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死亡率.通过胰岛素加强疗法严格控制血糖可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作者:李玉芳;曹伟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内外营养在妊娠剧吐治疗中的应用

    妊娠剧吐不利于母亲和胎儿的健康,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是治疗的主要措施.本文简要介绍近年肠内外营养在妊娠剧吐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正确选择何种营养途径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宋桂花;刘海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合橄榄油脂肪乳剂对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

    复合橄榄油脂肪乳早在90年代就在欧洲应用于临床,目前应用的复合橄榄油脂肪乳是由橄榄油和大豆油以4:1的比例混合而成,其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并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本文复习复合橄榄油脂肪乳剂对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欧洲的报道显示长期应用橄榄油脂肪乳不会造成必需脂肪酸的缺乏,对免疫功能及肝功能影响较小,其维生素E的含量适中,降低了脂质的过氧化.我国的临床研究显示复合橄榄油脂肪乳剂与大豆油脂肪乳剂在临床应用中同样安全有效,但两者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国外对结局影响的报道亦较少.大样本的、长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作者:孙永亮;刘跃武;蒋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营养风险理念解读

    营养风险是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出现临床并发症的风险,而不是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通过发现患者的营养风险,预测患者的临床结局,监测患者使用临床营养支持的效果.

    作者:梁晓坤;揭彬;蒋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氨基葡萄糖、钙和维生素D在骨关节炎治疗中的作用

    骨关节炎(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炎,致残率高,传统治疗较难延缓病情进展.氨基葡萄糖(GS)不仅可以有效改善OA症状,而且可以抑制疾病进程,有望成为治疗或缓解OA病情的药物.钙和维生素D也会影响OA病情的进展.本文综述了OA治疗的进展及相关临床试验,介绍了GS、钙和维生素D在OA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刘秀玲;蔡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补钙对青年女性全身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钙摄入量对我国青年女性全身及各部位骨密度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制定我国居民钙的适宜摄入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为期13个月设有对照的双盲干预研究.将某军校平均年龄19.8岁女学员179人,以基线调查的全身骨密度及膳食钙摄入量为指标,随机分为4组,每天给予不同剂量碳酸钙片,使总钙摄入量分别达到400、800、1 000及1 200 mg/d,每片钙片中均强化60 IU的维生素D.干预前后分别使用食堂记帐法、称重法和24小时记录法了解膳食摄入,体力活动问卷了解体力活动情况,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全身、腰椎和前臂的骨密度.结果 4组平均摄入的膳食钙加上补充钙的中位数分别是517 mg/d(1组)、810 mg/d(2组)、964 mg/d(3组)、1 185 mg/d(4组).实验前后各部位骨密度增加值的组间比较分析显示,3组和4组的全身、下肢和尺骨远端1/3处骨密度增加值均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5);3组和4组的3处骨密度增加值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随着钙摄入量的增加,青年女性全身各部位骨密度增加,当钙摄入量达到约1 000 mg/d时,全身、下肢和尺骨远端1/3处骨密度增加值达到大,再增加钙摄入至1 200 mg/d时,骨密度不再显著增加.提示我国青年女性钙的适宜摄入量可能在1 000 mg/d左右.

    作者:何丽;付萍;张坚;张刚;满青青;赵文华;杨晓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钙摄入与肥胖

    有研究显示高膳食钙特别是源于奶制品的钙摄入可以降低体重、减少肥胖发生的危险性,其机制可能存在多方面.更好地了解钙和奶制品对肥胖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姜春花;蔡美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内营养输注泵

    背景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输液装置,可以精确控制肠内营养液的输注[1, 2].以往管饲或经造瘘进行肠内喂养通常以重力为动力或采用注射器推注.然而,一些因素如很细的输液管、高浓度(黏稠)液体等均能影响液体速度;患者体位的改变、输注管的扭曲受压等随时都可能改变滴速;而滴速及营养液黏稠度又可影响液滴的大小,从而影响输液的速度及总输液量.目前,使用肠内营养输注泵能提供适当压力以克服阻力保证输液速度[2].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泵编写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背景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输液港(Port).选择何种输注途径,需考虑以下因素:患者以往静脉置管病史、静脉解剖走向、出凝血功能、预计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持续时间、护理环境、潜在疾病等[1].CVC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包括肠外营养液输注、血制品输注等.应用CVC可显著减少周围静脉穿刺次数.但也可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必须由经培训的专门人员置管和维护,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

    作者: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指南规范编委会血管入径编写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饮食性因子和血压值与肾功能不全进展速度的相关性

    低蛋白饮食的同时限制了磷、钠等溶质的摄入,因而不能否认低蛋白饮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延缓作用与限制这些溶质的摄入有关,本文主要研究饮食性因子以及血压值与肾功能进展速度的相关性,以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进展因子.

    作者:韩家强;宋伟娜;陈喜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2007年收录临床营养科学期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美国医学文献分析和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收录的临床营养科学期刊,探索临床营养科学的发展趋势,以指导临床营养工作者检索、投稿及订阅.方法 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NLM)公布的2007年版MEDLINE收录期刊为数据来源,对MEDLINE收录的临床营养科学期刊从创刊年、语种、分布国家和地区、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及其影响因子诸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MEDLINE(2007年版)共收录5 164种期刊,其中重要临床营养科学期刊13种,1973~1999年创刊期刊占92.3%(12/13);除1本期刊为英语、法语、德语3种语种外,其余均为英语语种;被收录的期刊主要分布于美英等发达国家,美英国家期刊占69.2%(9/13);13种临床营养科学期刊中,12种(92.3%)被SCI收录,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0 的期刊2种,影响因子1.0~3.0的期刊9种.结论 临床营养科学在70年代得到迅猛发展,美英等发达国家在临床营养领域占据国际领先地位,我国临床营养领域研究及临床工作者应重视英文摘要的写作规范,力争将论文发表在影响因子>1.0的期刊上,以提高国际显示度.

    作者:高雪山;钟紫红;蒋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