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作为开奶喂养的早产儿相关营养状况.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首次以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开奶喂养的早产儿共157例,记录相关诊断、出生情况、营养摄入、生长发育等.根据有无喂养不耐受(不耐受组和耐受组)和出生体质量(<1 500g、1 500~2500g和≥2 500 g组)进行分组,分析生长发育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共60例(38.2%)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出生体质量和胎龄越小,发生喂养不耐受越多,其中<1 500g组喂养不耐受为71.1%.与耐受组比较,喂养不耐受组出生体质量[(1 620±440)g 比(1 980±421)g,P=0.000]、胎龄[(31.3±2.6)周比(33.0±2.1)周,P =0.000]、出生头围[(28.9±2.2) cm比(30.4±1.9) cm,尸=0.000]和出生身长[(41.1±3.9) cm比(43.2±3.4) cm,P=0.000]明显减小,转奶时间[(26.4±17.6)d比(7.9±5.3)d,P=0.000]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21.5±10.0)d比(13.8±6.2)d,P=0.000]明显延长.同时,开奶时间[<1 500g组(6.1±5.1)d,1 500~2500 g组(3.8±2.5)d,≥2 500 g组(3.3±1.2)d,P =0.002]、转奶时间[<1500g组(28.7±18.3)d,1 500~2500 g组(9.7±8.1)d,≥2 500 g组(7.0±3.8)d,P=0.000]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1 500 g组(24.0±10.4)d,1 500 ~2 500 g组(14.3±6.0)d,≥2 500 g组(11.4±3.5)d,P=0.000]出生体质量越小组越晚.不耐受组和<1 500g组有更多患儿接受肠外营养支持(93.3%;97.8%),且肠外营养提供热量[<1500 g组(325.9±59.4) kJ/ (kg· d),1 500~2 500 g组(281.2±64.8) kJ/ (kg·d),≥2 500 g组(269.9±43.9) kJ/ (kg·d),P=0.001]和持续时间[<1 500g组(27.1±14.5)d,1 500 ~2 500 g组(13.0±7.0)d,≥2 500 g组(8.7±3.4)d,P=0.000]更多.生长发育方面不耐受组头围增长较快[不耐受组(0.7±0.6) cm/周,耐受组(0.6±0.5) cm/周,P=0.045].<1 500g组体质量增长[(21.8士9.5)g/d]和头围增长[(0.8±0.4) cm/周]均明显高于其他出生体质量组[体质量增长:1 500~2500g组(14.2±7.6) g/d,≥2500 g组(4.9±11.9) g/d,P=0.000;头围增长:1 500~2 500 g组(0.5±0.4) cm/周,≥2 500 g组(0.6±0.8) cn/周,P=0.005].对是否有喂养不耐受作变量控制后,偏相关分析显示住院期间体质量增长与胎龄(r=-0.666,P=0.035)、出生体质量(r=-0.700,P=0.024)、头围(r=-0.846,P=0.002)以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天数(r=-0.697,P=0.025)呈负相关,与头围增长(r=0.672,P=0.033)呈正相关,而与出生身长、开奶、转奶时间和达到足量喂养时间、肠外营养热量和持续天数,以及住院天数和一些并发症有无无相关性.结论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喂养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能获得类似于喂养耐受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有关.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头围越低的早产儿更适于采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作为开奶喂养.
作者:冯一;洪莉;潘莉雅;常盼盼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MOJ)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使用结构脂肪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本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MOJ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接受肠外营养(PN),根据PN使用脂肪乳的不同分为结构脂肪乳组(7例)和中/长链脂肪乳组(MCT/LCT组,14例),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血脂、白蛋白(ALB)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结构脂肪乳组的三酰甘油水平在术后第3和7天均显著低于MCT/LCT组[第3天:(1.85 ±0.90) mmol/L比(2.18±1.41) mmol/L;第7天:(1.62±0.78) mmol/L比(2.46±1.62) mmol/L;P均=0.042],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在术后第7天显著高于MCT/LCT组[(0.67±0.64) mmol/L比(0.45 ±0.15) mmol/L,P=0.046],ALB在术后第3天恢复正常,明显优于MCT/LCT组[(35.50±2.91) g/L比(30.66±5.08) g/L,P=0.048],两组术后肝功能、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感染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使用结构脂肪乳作为PN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脂类代谢干扰较MCT/LCT更少,且能快速提高ALB水平,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东;张龙辉;朱继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SF)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方法 以6~14岁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选儿童均了解肥胖持续时间,进行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生物电阻抗法(体脂含量)、血清学指标(肝氨基转移酶、血脂代谢、空腹血糖、胰岛素、SF)以及肝脏超声检查.按稳态评估模型(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根据肝脏超声及肝氨基转移酶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性肥胖(SOC)组、肥胖儿童伴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组和肥胖儿童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组.结果 共纳入肥胖儿童86例,年龄(10.4±1.9)岁,其中SOC组26例、肥胖儿童伴NAFL组28例、肥胖儿童伴NASH组32例.肥胖儿童伴NASH组腰围-标准差分值(Z分值)、腰臀比、HOMA-IR指数、SF均明显高于肥胖儿童伴NAFL组[2.3±0.3比2.1±0.3,P=0.020;1.0 ±0.0比0.9±0.1,P=0.014;4.0±1.7比2.9±1.8,P=0.006;(104.1士49.6)μg/L比(68.4±22.7)μg/L,P=0.004]和SOC组[2.3±0.3比1.9±0.3, P=0.000;1.0±0.0比0.9±0.1, P=0.012;4.0±1.7比2.5±1.6, P=0.001;(104.1±49.6) μg/L比(59.2±28.9) μg/L,P=0.001],体质量指数-Z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0.5比2.7±0.6,P=0.524;2.8±0.5比2.7±0.6,P=0.662);肥胖儿童伴NAFL组和SOC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1±0.3比1.9±0.3,P=0.260;0.9±0.1比0.9±0.1,P=0.952;2.9±1.8比2.5±1.6,P=0.283;(68.4±22.7) μg/L比(59.2±28.9) μg/L,P=0.161].控制年龄、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三酰甘油、HOMA-IR指数影响,SF仍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 =0.335,P=0.002).结论 血清铁蛋白可能是肥胖儿童NAS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褚怡青;万燕萍;徐仁应;张晓敏;周一泉;陈之琦;陆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CT技术评价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肌肉质量.方法 拟接受腹股沟疝手术、年龄在70~ 90岁的男性住院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40~50岁10名男性健康受试者为成人对照组,10名同年龄段接受健康查体老年人为老年对照组,记录一般资料,应用CT技术扫描腹部和大腿,通过专用软件计算相应肌肉面积.结果 研究组握力(36.44±14.15) kg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77.30±22.69) kg(P=0.001),研究组小腿围(25.18±2.31) cm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27.62±2.33) cm(P=0.006).CT扫描显示研究组与成人对照组L3(第3腰椎)平面腹部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腹腔脂肪面积和竖脊肌总面积相近,研究组腹部肌肉面积(12094.23±1 970.30) mm2和竖脊肌肌肉面积(1 642.60±266.90) mm2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的(17 462.00±1 600.58)mm2和(2 003.50±350.91) mm2 (P=0.001,P=0.007).L3骨骼肌指数为50.64±7.52,存在肌肉减少症(≤52.4)为66.7%(20/30).与同年龄正常查体老人腹部肌肉CT结果相似.研究组下肢骨骼肌面积明显少于成人对照组(P =0.001),下肢脂肪和股骨面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腹股沟疝患者肌肉质量和力量明显低于成人对照组,CT技术可作为评价工具.
作者:吴国庚;叶国栋;杨鑫;张旻;鲁纯智;崔红元;朱明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实时定量PCR (RQ-PCR)检测外科发热患者静脉血中肠道DNA,研究其与体征及血细胞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血中细菌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对72份血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及RQ-PCR定量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血中细菌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并计算细菌DNA含量与体温、心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Q-PCR定量检测细菌DNA阳性率(63.89%)显著高于细菌培养阳性率(9.72%) (F=4.383,P=0.036).血中细菌DNA含量与体温和心率显著相关(P =0.006,r=0.323;P=0.000,r =0.411),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比无相关性(P=0.438,r=0.093;P=0.825,r=0.027;P=0.451,r=-0.090);同年龄无相关性(P =0.096,r=0.198)结论 RQ-PCR可用于定量检测外周血中细菌DNA的含量,快速且灵敏度高.血细胞计数不能较好地反映血中细菌的含量,而体温、心率的影响因素较多.
作者:康军仁;马恩陵;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四肢肌肉量变化情况,分析四肢肌肉量变化与膳食摄入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患者114例,在基线、透析后6及12个月采用多频体成分测量仪测评患者的体质量、总肌肉量、四肢肌肉量情况,用3天饮食记录法测评其膳食摄入情况,同时收集患者基线时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 透析后12个月的四肢肌肉量比基线时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27±5.59) kg比(25.65±6.09) kg,P=0.000];蛋白质摄入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5±0.21) g/(kg·d)比(0.90±0.27) g/(kg·d),P=0.038];能量摄入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8.37±26.67) kJ/(kg·d)比(137.27±29.23)kJ/(kg·d),P=0.001].将四肢肌肉量变化量进行3等分,肌肉减少量前1/3组患者的平均蛋白质摄入量(0.82±0.18) g/(kg·d)显著低于肌肉减少量后1/3组的患者(0.91 ±0.20) g/(kg·d)(P=0.021).结论 随着腹透治疗的进行,患者四肢肌肉量减少,主要与其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有关,应加强透析患者的膳食管理,以缓解患者四肢肌肉量的衰减.
作者:邹立琴;路潜;鲁新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少肌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医院营养科门诊297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超重组[体质量指数(BMI)≤23.9 kg/m2]与超重组(BMI≥24.0 kg/m2)人体测量指标、身体成分、实验室检查指标、膳食摄入的差别,并分析糖尿病患者少肌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超重组183例、非超重组114例,非超重组左手握力、右手握力、腰臀比及臂肌围均低于超重组[(24.14±7.76) kg比(27.78±9.31) kg, P=0.00;(25.55±7.86) kg比(28.62±9.55) kg, P=0.01;0.85±0.06比0.92±0.07,P=0.00;(21.45±3.73) cm比(25.18±4.36) cm,P=0.00];非超重组的肌肉量、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及骨骼肌指数均低于超重组[(37.64±6.58) kg比(45.66±8.92) kg;(27.25±8.15)%比(35.52±6.56)%;(71.56±25.28) cm2比(118.84 ±28.18) cm2;(6.22±1.17) kg/m2比(7.41±1.25) kg/m2](P均=0.00);非超重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超重组[(136.29±14.81) g/L比(141.01±13.47) g/L,P=0.03];两组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5,P=0.52);非超重组血糖水平低于超重组[(7.08±2.28) mmol/L比(7.76±2.57)mmol/L,P=0.03];非超重组与超重组的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7,P=0.35).糖尿病患者少肌症的检出率为10.4% (31/297),非超重患者的少肌症检出率高于超重患者(22.8%比2.7%,P=0.0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B=-1.371,95% CI=-1.595~-1.146)、增龄(B=-0.018,95% CI=-0.027~-0.009)、低BMI(B=-0.115,95% CI=0.092~0.138)、能量摄入的减少(B =0.014,95% CI=0.000~-0.029)是骨骼肌指数降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患者BMI在适度超重的范围内有更好的营养状态,有利于预防少肌症的发生.
作者:汪明芳;王丽娟;任姗姗;程博;丁丽丽;陈燕波;王璐;杨子艳;李长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老年人的体质量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的基础应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我国老年人适宜的体质量指数是多少,目前尚无统一结论.本文通过复习国内外近年老年人体质量以及老年肥胖问题的相关文献,探讨我国老年人适宜的体质量指数.较多文献显示老年人的体质量指数在超重和轻度肥胖范围或许是佳的体质量状态.
作者:钟华;于康;秦明伟;李冬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早产儿出生率增加,为降低早产儿宫外生长发育迟缓和神经发育落后,临床上应充分重视对早产儿出生后的营养支持方式.目前对早产儿的营养干预主要采用肠内或肠外营养.其中,肠外营养的使用按照新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应用指南中的推荐量,并给予早产儿个体化支持.肠内营养常用母乳及母乳强化剂、早产儿配方乳、深度水解蛋白乳及出院后配方乳.本文主要阐述早产儿营养干预的临床应用状况.
作者:赵卓琦;洪莉;冯一;宋立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中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正常人的肠道内定植大量的细菌,它们不仅可以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与多种疾病有关.然而通过添加微生态制剂,可以明显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减少相关致癌代谢产物,同时可以改善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使用微生态制剂无论对于健康人群还是疾病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肠道菌群相关疾病进行微生态方面的研究进行初步总结,为较全面理解和推广微生态制剂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思路.
作者:高仁元;洪雷鸣;尹明明;秦环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重度颅脑损伤一般是由于受到外伤后,导致脑内神经受损,患者一般病情较为严重,需要长期卧床,且进食不能自主,需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及胃肠正常的生理状态,保证患者康复过程所需要的营养.近年国内外学者除对营养的时期进行大量研究,对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亦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微生物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热孜亚·阿不来提;古丽艾提尔买提;陈培培;顾亚静;黎明;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行为研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上肢活动依从性的因素,制订切实可行的上肢活动方案,提高PICC置管患者上肢活动依从性.方法 在甲乳外科选取乳腺癌术后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共75例进行上肢活动指导,应用戴明环方式,以计划、实施、整改、评估4个步骤进行螺旋式循环,实践2周,共完成2轮循环,评价活动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采用询问法评估患者上肢活动的依从性.结果 经过实践细化护理程序,完善危险因素评估表,调整宣教时间等,使被干预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对上肢活动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得到了提高,活动的依从性良好.结论 制订的上肢活动方案经过行动研究实践的修改及完善,能够提高患者上肢活动的依从性.
作者:谢浩芬;徐琴鸿;傅国英;郑炯;阮列敏;贺亚娣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