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单丝聚丙烯合成非吸收齿状线进行无乳晕切口的乳房松垂矫治固定术.方法:对近两年28例的单丝聚丙烯合成非吸收齿状线进行无乳晕切口的乳房松垂矫治固定术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应用单丝聚丙烯合成非吸收齿状线行无乳晕切口的乳房松垂矫治固定术后,乳房松垂美容整形术的瘢痕并发症明显减少,效果加强,乳晕无瘢痕.结论:单丝聚丙烯合成非吸收齿状线进行无乳晕切口的乳房松垂矫治固定术中应用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作者:陈忠存;高尚;王永洁;王仲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及整形外科发展,妇科整形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由于分娩、年龄增长及长期性生活导致阴道松弛要求手术改善性生活质量的患者明显增加.目前临床上阴道紧缩术大部分在妇产科治疗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基础上改进而来.自2003年以来,我们对23例患者采用改良式保留完整粘膜阴道紧缩术,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段九梅;仇树林;张培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部局部皮瓣修复下颌瘢痕16例,其皮瓣成活可靠,肤色相似,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小15岁,大28岁,平均年龄23岁.皮损原因均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瘢痕面积小3.0 cm× 5.5 cm,大5 cm×35 cm.全部采用胸锁乳突肌区域带蒂转移皮瓣进行修复(图1).单侧皮瓣面积小3 cm×5 cm,大5 cm× 15 cm.其中4例皮瓣设计长度超过皮瓣长宽比例的传统限度,将其远段修剪成超薄皮瓣,所有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至6年,受皮区皮肤色泽质地与健区相似.供区无明显变形,外观比较满意,如图2(见中插5).
作者:陈继松;陆耀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隆乳术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适用性.方法:90例行隆乳术患者分为3组;Ⅰ组是静脉全麻加局部麻醉,Ⅱ组为硬膜外麻醉,Ⅲ组为单纯局部麻醉组;观察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各有不同;脉搏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Ⅰ组、Ⅱ组血压及心率轻度降低,Ⅲ组则明显增高;Ⅱ组大部分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4例)、心动过缓(11例).结论:静脉全麻加局部麻醉与高位硬膜外阻滞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隆乳手术麻醉;但高位硬膜外阻滞对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术毕需要住院观察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尽量不予采用.
作者:王鹏;吴永伟;王小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科2003年4月至今利用超声吸脂技术对197例包括腋臭、脂肪瘤、巨乳、副乳、男性乳房增大症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与传统术式比较,在手术风险、术中耐受、术后并发症与恢复、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作者:曾宁川;李健;朱萍;石楷;左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采用湿性吸脂技术用注射器在适当负压下吸取供区脂肪颗粒,采取脂肪量为准备移植量的2倍,经离心或静置沉淀去除水及液化的脂肪后,作为软组织充填物用2 ml注射器经耳后、发际内或口腔内注射孔将脂肪颗粒注射到眉间、额颞部、颊区和鼻唇沟等部位,以达到矫正凹陷畸形或美容的目的.结果:临床治疗218例,手术效果满意,无明显手术后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肯定,目前可作为用于面部充填的首选方法.
作者:冯国平;李太颖;孙广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及时有效地封闭烧伤创面、提高创面修复质量,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笔者自2005年9月至2006年9月,对我科门诊患者Ⅱ度烧伤创面采用羊膜覆盖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熊宏兰;黄培信;刘德伍;毛远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巨乳缩小术常用的临床手术方法,探讨各自的适应证.方法:对15例巨乳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垂直双蒂法7例,双环法8例.观察术后乳头乳晕血运及乳房外形.结果:所有患者全部恢复良好,无乳头乳晕坏死,乳房外形均满意.结论:垂直双蒂法较适用于中重度巨乳症,双环法较适用于轻中度巨乳症.
作者:曹玮;黄立;叶子荣;冯幼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腋臭不但影响正常人际交往,而且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非手术方法远期效果不令人满意,传统的手术疗法又具有制动期长、恢复慢、切口瘢痕明显等特点.自2003年1月至2006年3月,笔者采用小切口皮下剪剥加搔刮法治疗腋臭,取得了较好的近期及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其光;何斌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聚能振波吸脂仪利用振波的原理,清除局部皮下脂肪堆积,改善体形,如臀松垂、股外侧突出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康玉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处女膜修复术式的选择及应用.方法:选择月经结束后10天内患者60例,根据破裂程度和部位,对于以12点为中心的患者,笔者进行了M-Y成形术,对于以6点为中心的患者,笔者采用W-V成形术,对于以3点或9点为中心的,笔者采用直接缝合或瓦合瓣法.术后随访2周,观察处女膜外观及处女膜口径.结果:有2例因术后分泌物较多致使手术失败,1例患者因术后骑车致修补处撕裂,均进行第二次手术.其他患者术后2周随访发现恢复良好,处女膜口约纳小指尖.结论:根据不同患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进行处女膜修补,不仅可以修复裂口,还可以同时起到缩小处女膜内口的作用,确保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王会勇;张艳青;沈国雄;郑丹宁;李青峰;黄文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在阴茎根部阻滞麻醉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分别以1 ml和5 ml注射器,7号针头进行水平位和垂直位的肾上腺素滴注实验.用1 ml注射器,在2%利多卡因5ml中垂直滴入一滴1‰盐酸肾上腺素,将其浓度控制在1:500 000.A组和B组分别于2点和10点45°进针行阴茎根部阻滞后,行袖套法包皮环切术或传统包皮环切术.结果:使用加入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行阴茎根部阻滞麻醉的A组患者术中出血(15±3)ml,明显少于B组(27±5)ml(P<0.05),而且麻醉时间由40 min延长至90 min.结论:l ml注射器滴液时的标准差较小,可以有效地控制麻药中肾上腺素的浓度以保证其安全性.采用加入1:500 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行阴茎根部阻滞,可以明显延长麻醉时间,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包皮环切术的术中出血量,因而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孙晨薇;胡建中;袁超英;张俊艳;亓玉青;孙玫;张乃勤;刘全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激光溶脂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6年6月对54例患者采用了激光溶脂技术进行局部减脂塑身,均来自保加医疗美容上海和香港两诊所门诊病人.术后随访3月,根据术者和患者的综合判断,评价该技术的疗效.结果:术后3周术区开始缩小,3月效果非常明显.18例仅行溶脂的病例无瘀血发生,2~5天后完全消肿,皮肤柔软平整,无脂肪液化后囊肿形成.其余溶脂后再吸脂患者,皮肤平整,2月后恢复柔软.全部患者均未出现皮肤松弛现象.结论:激光溶脂技术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减脂塑身方法.
作者:杨勇;于静;PROCHAZKA Tony;ONG Alan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皮肤移植重建手背的理想整形方法.方法:选择38例41只手背瘢痕.在局部肿胀麻醉下全层切除手背瘢痕并作关节畸形复位.用布片制作与创面相同形状和大小的取皮模板,以此制作定形厚断层皮片,植至手背创面.结果:41个定形皮片中36个皮片完全成活,术后6~28个月随访2 8例31只手,手外形及功能良好,皮片色泽接近正常皮肤,无环形瘢痕形成.5个皮片有点状皮片坏死,后期随访结果也较好.所有病例未发生明显的环形瘢痕.结论:定形厚断层皮片移植是手背瘢痕整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江;陈存富;王克华;于仁义;彭黎军;郎育红;王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腋臭是美容皮肤科常见疾病,其治疗方法有手术与非手术两大类.中重度腋臭患者手术是其唯一根治性方法[1].手术方法较多,各有利弊.我们自2003年以来采用小横切口皮下修剪加搔刮治疗腋臭188例,取得了良好美容及治疗效果.
作者:向清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总结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的临床矫治经验.方法:对199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例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患者,在系统的围手术期准备后,对不同关节成型术的小颌畸形患者,进行了改良和常规口内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颏水平前徙成形术.结果:7例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患者,矫正了小颌畸形,面容获得明显改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结论: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和常规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及颏水平前徙成形术,是颞颌关节强直关节成型术后小颌畸形可靠的术式.
作者:邹敬才;荀文兴;张怡;曲晓莉;崔鲁曼;李蓉;肖光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本课题通过对GMD矫治器与传统磨牙远移技术的对比研究探讨该矫治器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其适应证.方法:对48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导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GMD矫治器、钟摆矫治器与口外弓进行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非拔牙矫治,通过矫治前及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本研究中,以上几种方法终都实现了推磨牙远移的目的,但是GMD矫治器的磨牙移动更接近于整体移动,支抗控制也强于钟摆矫治器.结论:GMD矫治器能够有效、快速地远移磨牙,是一种新的有效远移磨牙的矫治器.
作者:夏春鹏;杭望雁;李菲菲;侯铁军;李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拔牙矫治对牙弓宽度及所带来的美学的影响.方法:选正畸临床非拔牙病例和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病例各64例,分别对其矫治前和矫治后模型下颌尖牙间和上颌尖牙间的牙弓宽度进行测量,测量点为尖牙牙根齿槽部之突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前两组病例的下颌及上颌牙弓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矫治后,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0.68 mm(P<0.05),上颌宽度增加了0.87 mm(P<0.05);而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2.49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2.39 mm(P<0.001).矫治后,拔牙组比非拔牙组下颌宽度增加了1.51 mm(P<0.001),上颌宽度增加了1.92 mm(P<0.001).结论:拔牙矫治比非拔牙矫治上下颌牙弓宽度不但未降低,反而有明显的增宽.拔牙矫治导致牙弓缩窄、从而影响美观的结论不成立.
作者:刘新强;李正明;曹奕;范存晖;刘珺;陈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中远期修复效果.方法:对我科1995年7月~2005年3月具有完整病历记载并能正常复诊的312例(394件)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3年以上成功率为96.2%,5年以上成功率为92.9%,牙龈炎症、松动脱落、瓷崩是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失败的3种主要表现.结论:为确保镍铬合金烤瓷修复体的中远期疗效,应从适应证的选择、固位体的设计、基牙制备、烤瓷工艺等方面严格把关.
作者:陈少武;吴敏;王亚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抗体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组织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21天后瘢痕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IGF-1R抗体或生理盐水,连续7天,观察1个月.分别对瘢痕增生指数(hypertrophic index,HI)、成纤维细胞数和胶原含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一定剂量IGF-1R抗体组HI值、成纤维细胞数量以及胶原含量比对照组减少(P<0.01或0.05).结论:IGF-1R抗体能抑制兔耳瘢痕组织增生.
作者:陶芸;赵亚南;王继华;张景波;肖鸿;刘红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制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复合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 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7天后,两种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复合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bFGF、EGF,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作者:隋继强;韩岩;吴红;郑岩;易成刚;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IL-1α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组织块法培养成纤维细胞,消化法培养角质形成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的IL-1α;成纤维细胞中加入含不同浓度IL-1α抗体(0.04 μg/ml,0.2 μg/ml,1 μg/ml)的角质形成细胞条件培养液为实验组,含DMEM的条件培养液为对照组,采用Cell counting kit-8、放免法测定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合成.结果:细胞爬片可见大量染色阳性角质形成细胞,细胞增殖测定,各实验组吸光度(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抗体浓度增高,A值减小,0.2 μg/ml及1 μg/ml浓度组与0.04 μg/ml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胶原分泌浓度测定,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抗体浓度及胶原浓度增高,0.2 μg/ml及1 μg/ml浓度组与0.04 μg/ml浓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大量IL-1α,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胶原分泌.
作者:厉孟;张琳西;夏炜;郭树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NF-κB信号转导通路中真核细胞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以及真核细胞转录因子抑制蛋白激酶(IκKα)在皮肤SCC和BCC中的表达和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皮肤癌组织(其中SCC 27例,BCC 26例)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F-κB/P65,p-IκBα和IκK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NF-κB/P65,p-IκBα和IκKα三者在SCC,BCC中均高表达(P<0.05);三者在SCC和BCC中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κK蛋白的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BCC和SCC中,IκKα的表达与p-IκBα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 36,P<0.05),NF-κB/P65和p-IκBα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结论:NF-κB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在BCC和SCC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明鸣;刘林嶓;马长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磷脂酰胆碱注射溶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5%磷脂酰胆碱注射液0.08 ml(4 mg)/cm2分别在SD大鼠脂肪内、皮内、肌肉内局部注射共三次,给予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及毒副作用检测.结果:磷脂酰胆碱对皮下脂肪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皮肤及肌肉组织也有损坏,未见全身毒副反应.结论:磷脂酰胆碱皮下注射有明显的溶脂效果,但其对组织的损坏为非特异性.
作者:张云松;高建华;姜平;王乐禹;刘海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毛囊是调控毛发周期生长的重要结构,呈周期性、有规律地自我再生,在人体内终生不断,是成人有此特征的唯一器官.它对研究上皮与中胚层起源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器官和组织再生、色素形成、伤口愈合及皮肤癌的发病机制等重要生命过程来说都是极好的模型.毛囊毛发的再生研究不但将给需要毛发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更将对组织工程和细胞再生领域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就毛囊再生的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如下.
作者:杨燕文;亓发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和瘢痕疙瘩(Keloid,K),是因成纤维细胞增殖,生长失控、胶原过度沉积导致真皮纤维化.K表现为侵袭性瘤样生长,而HS却随时间推移有自然软化趋势,可见在形成机制方面还有不同之处.虽然目前病理性瘢痕形成的机制还不太清楚,但这方面的研究却方兴未艾,本文就近年来对病理性瘢痕发生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王玉玲;万德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毛发移植从1822年Dom Unger的动物实验开始至今,已经历了近两个世纪.1957年,这项技术由美国学者Orentreich提出毛发供区理论后开始逐渐成熟,1995年美国的limmer教授提出了毛囊单位移植概念,使得移植后的毛发外观更趋自然美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毛发移植的过程包括移植物的制备、受区麻醉、受区的准备及植入几个阶段,由于毛发的供区范围有限、密度较大及该区毛囊单位特殊性的限制,切割毛囊的困难较大,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但在制备毛发移植物的过程中毛囊的损失率仍在30%以上,严重影响了毛发移植外科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就毛发移植物制备方法的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董晓宏;孟洪君;郭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眼睑分裂痣是发生在眼睑皮肤上相对少见的一种色素痣.治疗方法颇多,临床上多需手术,每种方法各有其适应证及优缺点[1-2].我们自1993年以来治疗眼睑分裂痣15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少华;王燕华;吕建萍;李记森;王伟精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26例,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颜色、质地与眼周皮肤相近,无明显的挛缩,皮瓣感觉功能良好,睑裂闭合良好,外观满意;皮瓣供区位于发际边缘,切口隐蔽,愈合良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应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软组织缺损方法简便,创伤小,切口隐蔽,修复后不仅外观效果好且下眼睑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修复面部眼周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蔡震;蒋海越;国冬军;潘博;庄洪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重睑术是美容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目前年轻人群流行采用埋线法重睑成形术,该法简单、安全、有效.但有部分单睑者上睑臃肿,单纯埋线重睑成形手术无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自2005年1月起,我们采用微创去脂在埋线法重睑成形术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俊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美容重睑术是美容外科目前开展多的一项手术,其方法各种各样,但都应根据求美者年龄、性别、职业及上睑的类型,眼裂的大小,是否有内眦赘皮及手术当中的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以期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1].在2001~2005年,我们采用改良的个性化多点连续埋线重睑术施术,术后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五年来可随访到的400例临床经验与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介绍自体耳廓软骨盾牌形移植在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术中应用的方法.方法:在固体硅胶假体隆鼻术中,将盾牌状的自体耳廓软骨通过右鼻翼软骨缘切口移植于鼻翼软骨穹隆前下方,增强美学效果.结果:23例患者进行了3个月至15个月的随访,术后鼻部外形美观,鼻尖无畸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结论:自体耳廓软骨盾牌形移植对于预防或减轻隆鼻术后鼻尖上旋、增加鼻尖表现点、保护鼻尖皮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杨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肿胀麻醉技术的开展,脂肪抽吸术开展得越来越广泛.显然,脂肪抽吸术是一项较为安全的手术,但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术后护理不当,仍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影响手术后整形美容效果,甚至给患者留下严重的精神创伤.因此,单纯负压脂肪抽吸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非常重要.1998~2006年,我科针对123例脂肪抽吸手术患者进行的围手术期观察护理与心理护理的效果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闫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目前国内外激光美容资源网络获取的途径与技巧.方法:信息检索技术.结果: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激光美容资源,可通过网络数据库、搜索引擎、专利检索和专业网站获取激光美容论文、图书、网页、专利文献和专业网站.结论:因特网的激光美容资源虽然散在分布、缺乏系统性,但只要用心去挖掘、去收集、去筛选,任何激光美容医师都能够获得所需的资源,而掌握搜索引擎和文献型数据库的检索方法是获取网络激光美容资源的关键.
作者:孙玮;陈肇一;刘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腋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手术切除腋毛区是临床上惯用的治疗方法[1].此法虽可去除异味,但切口瘢痕对腋窝外形和功能带来较为明显的破坏.我科2004年6月~2006年5月应用小切口皮下搔刮术治疗腋臭患者56例,很好地满足了患者既去除异味,又保留腋窝外观和功能的愿望.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金一平;杨松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0年1月~2006年9月,我们采用局部注射治疗腋臭患者96例,并与传统手术切除方法相比较,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平;金优;韦晶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斑贴试验研究面部皮炎的病因与诊断.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面部皮炎的4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斑贴试验(瑞典产标准接触变应原系列).结果:两次判读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8.05%、68.29%,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居前的分别是硫酸镍(31.71%)、重铬酸钾(26.83%)、对苯类(19.51%)、芳香混合物(14.63%)、甲醛(12.20%).出现强阳性反应多的是硫酸镍(19.51%).结论:面部皮炎患者应常规行斑贴试验,金属制品、化妆品、染料、建材等在引发面部皮炎中起重要作用.斑贴试验阴性者可能与刺激、光照、Ⅰ型变态反应等有关,应综合分析.两次判读法可减少假阳性与假阴性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康莉;康定华;毕志刚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320nm Nd:YAG激光治疗面颈部皱纹临床效果.方法:采用 1320nm Nd:YAG激光对面颈部皱纹进行治疗,每5~6次为一个疗程,治疗间隔时间3~4周,随后建议每6~12个月维持治疗1次,患者和医生共同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65例患者,其中满意55例,满意率84.6%,有效率100%.结论:1320nm Nd:YAG激光治疗面颈部皱纹安全、疗效肯定,效果满意,尤其适合于静态性皱纹的治疗.
作者:黎冻;周翔;莫海雁;韦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5年5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迪维霜联合尤卓尔软膏外用、内服逍遥丸治疗黄褐斑患者,并与单纯应用迪维霜治疗比较.取得满意疗效,且患者依从性较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赖火龙;钱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Mani T,Abraham MD是复合射频(B-RF)技术的创始人.2002年,相继有报道B-RF技术,其单极热能作用于真皮深层和深部的纤维隔,达到立刻收紧真皮和纤维隔而重塑面部皮肤形态的效果.同时,La Jolla试验证实单极RF的选择性热能作用于真皮深层和深部的纤维隔,即从真皮到筋膜和纤维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纤维,使皮肤拉紧和重塑面部形态.其热能对脂肪无效,纤维隔对电流的电阻小,因此作用于人体时,通过纤维隔的电流多[1].2002年11月,BIPORF公司的B-RF技术被美国FDA批准,开始在美容医学中应用[2].
作者:官利民;周传波;陈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3年6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曲安奈德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联合口服异维A酸胶丸治疗囊肿性痤疮患者,并与口服异维A酸治疗作为对照,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继湖;周英芹;徐扣凤;廖素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对白癜风患者心理进行调查并作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40例暴露部位白癜风患者和30例非暴露部位白癜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SCL-90测评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暴露组、白癜风患者非暴露组在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项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AMD、HAMA测评结果显示:白癜风患者暴露组、白癜风患者非暴露组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白癜风患者暴露组HAMA得分大于14分,存在焦虑症状.结论:白癜风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本研究为白癜风患者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樊建勇;杨慧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颧骨颧弓肥大的诊断标准及颧骨额突至上颌窦外上角的距离和上颌窦前壁的厚度,从而为临床面部轮廓整形手术更安全、有效的实施提供更加精确的参考指标.方法:通过对120名20~45岁女性进行面部线性测量、头颅X线定位片头影测量及三维CT数据,以及30例颅骨标本测量,50例女性颧骨颧弓肥大及颞部凹陷患者整复手术,通过数据记录以及术前、中、后照片对比、结果统计学处理分析,以确定正常成年女性的颧骨颧弓大小、突度、位置和颧骨额突至上颌窦外上角的距离及上颌窦前壁的厚度.结果:确定颧骨颧弓肥大的诊断标准,面部宽度比值为0.76.颧骨额突至上颌窦外上角的距离为4.31 cm.上颌窦前壁的厚度为0.51 mm.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诊断颧骨颧弓肥大提供了重要依据,并为临床颧骨整复手术更加精确、更加安全地得以实施,以及减少手术并发症提供了重要理论参数.
作者:崔海燕;陈锦安;祁佐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任敏;滕利;归来;庄洪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患儿腭裂手术修复的佳时机.方法:对1997~2005年间在我院治疗的1~12个月的354例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修复,按年龄分四组分别对其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及发音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手术全部获得成功,354例患儿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中1~3个月年龄组患儿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体重普遍增加;年龄组越大,术中出血量越多、术后体重普遍下降,术后恢复较慢;术后发音效果1~3月年龄组语言效果优于其他各年龄组;近期内未发现明显上颌骨发育障碍.结论:在手术技术成熟和条件具备下,3月左右是腭裂修复的佳时机.
作者:袁华;肖庆昌;吴小珍;贺葵阳;邹筠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