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乳晕切口入路乳腺良性病变切除同期行隆乳术的临床应用,并总结手术要点.方法:本组32例患者,根据患者情况,标记切除乳腺良性病变范围,设计拟置入假体所需剥离范围,选择适宜假体.采用乳晕外缘弧形切口2.5~3.5cm,使切口中点、乳腺病变中心及乳头在同一条直线上.分离乳腺病变区域皮肤与腺体,沿乳腺导管方向梭形放射状切开腺体,切除乳腺病变,然后置入假体,常规留置负压引流3~6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4.7±18.6)min,术中出血量(38.4±5.6)ml,术后引流(3.6±1.4)d,单侧乳腺引流量为(198.6±22.5)ml.术后门诊随访12个月,2例患者出现乳头、乳晕感觉异常,2例患者出现局部腺体轻度凹陷,1例患者出现BakerⅡ级包膜挛缩.其余患者乳腺外形丰满圆润,手感柔软,活动度好,无假体移位、双侧不对称及双峰乳形等并发症.结论:对于合并乳腺良性病变的隆乳患者,经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病损后再行隆乳术,这种手术方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陈静;王少强;樊菁菁;游祥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轴形皮瓣修复踝部深度创面的相关技术问题,提高手术效果,避免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10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轴形皮瓣修复踝部深度创面患者,归纳总结术中相关技术问题,对手术设计、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分析.结果:本组共8例,术后7例切口一期愈合,1例出现皮瓣下渗液,冲洗引流后皮瓣愈合,创面封闭;1例并发供瓣区植皮部分皮肤坏死.8例足外侧区感觉麻木(3个月后均自行恢复),术后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血管轴形皮瓣修复踝部深度创面,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作者:王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及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5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7例,均行保乳手术治疗,收集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术后美容效果优良率为96.26%;术后切口感染感染率为8.02%;有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比例分别为31.58%、38.46%、26.47%和42.86%,明显高于无糖尿病、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白蛋白<35g/L、白细胞计数<4×109个/L和引流天数≥15d是保乳术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58、1.842和2.011,P<0.05).结论: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美容效果好,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主要与患者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和引流天数有关.
作者:肖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脂肪抽吸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苏醒期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56例行脂肪抽吸术患者进行研究,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其中研究组在行脂肪抽吸术时采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持续泵入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持续泵入维持麻醉.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前后的镇静、疼痛程度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研究组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前Ramsay评分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两组的Ramsay评分和VAS评分均上升,且研究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OA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对脂肪抽吸术患者进行麻醉,可提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并降低其麻醉后的疼痛程度,苏醒快,质量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李晶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TA(CT血管造影)对指导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制备的辅助价值及该皮瓣在舌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明确诊断为舌鳞形细胞癌的患者,术前采用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穿支血管,选取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结果:所有患者术前CTA辅助定位穿支血管的皮瓣制备在术中按计划均获成功,游离移植肌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舌体形态、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吞咽及言语功能障碍,局部未见肿瘤复发,供瓣肢无功能障碍.其中1例(T4N2M0)于术后12个月合并肝、肺转移后死亡.结论:CTA辅助定位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的方法可靠、实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是修复舌癌术后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选择.
作者:明华伟;何芸;张兴安;韩新生;王华东;谭小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深Ⅱ度烧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0例糖尿病深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h-bFGF治疗,观察组采用rh-bFGF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2周与3周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2周时的创面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小RNA21表达,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瘢痕增生程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82±3.22)d,少于对照组的(21.91±4.01)d,治疗2周、3周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VEGF、微小RNA21表达均较治疗前增强、HIF-1α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对照组,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微小RNA21的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VSS总评分分别为(3.94±0.63)分和(4.99±0.79)分,低于对照组(4.57±0.71)分和(5.7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感染情况.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深Ⅱ度烧伤可下调HIF-1α、上调VEGF,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形成,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张冀北;王峻岭;李慧;张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在面部深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面部皮肤深Ⅱ度烧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rhEGF治疗.对比两组创面愈合时间、6个月后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瘢痕色泽、厚度、柔软度和血管分布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4,P=0.001).结论:采用人工合成细胞活性因子rhEGF治疗面部深Ⅱ度烧伤的疗效确切,其可以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生成.
作者:华若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eramage聚合瓷在前牙冠折美容修复中的疗效及对牙体抗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笔者医院收集的前牙冠折美容修复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修复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瓷嵌体进行修复,研究组采用Ceramage聚合瓷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牙的边缘合适性、颜色以及修复体的完整性、修复成功率、牙龈参数(GI)和菌斑参数(PLI)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修复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修复体在边缘合适性、颜色以及修复体的完整性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前两组PLI、GI评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修复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牙冠折美容修复中,Ceramage聚合瓷作为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新型牙体缺损修复体,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牙体抗力持久稳固,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蒋永福;朱静;陈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发育完全的自体智齿移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临床效果,探讨对自体牙移植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例下颌第一磨牙残冠或缺失、智齿发育完全且已萌出的患者行自体智齿牙移植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术后1、3、6、12个月复诊时进行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观察智齿移植的成活率.结果:自体智齿移植1年后,成活率达100%.结论: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满意,可成为牙列缺损的修复方式.
作者:王姝;高宏宇;杨国英;刘汝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Bio-Oss人工骨粉在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40例行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的种植体修复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进行自体骨的种植,并使用Bio-Guid骨膜植入缺牙部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Bio-Oss人工骨粉植入缺牙部位.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吸收量、软组织红色美学评分(Soft tissue red aesthetic score,PES)、牙周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65.0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吸收量、PES评分、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的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of the sulcus,SB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齿松动度(Tooth looseness,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io-Oss人工骨粉对前牙美学区骨量不足种植修复有较好疗效及美学效果,且预后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房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医院收治的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52例(共52颗患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6颗患牙).观察组采用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18个月.随访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及牙根发育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6.15%,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牙髓活力阳性率30.77%,高于对照组的0.00%;观察组牙根发育率65.38%,高于对照组的26.92%(P<0.05).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期间,两组均未有治疗不良反应及材料宿主反应的发生.结论:牙髓血管再生术治疗年轻恒牙牙髓坏死,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可促进患者牙根继续发育,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揭育培;林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修复使用角度基台的影响因素.方法:建立仿真模型,运用三维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分析4.0mm直径、10mm和13mm长度(Length,L)的种植体连接不同角度基台(0°、10°、20°、30°)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随着基台角度增大,种植修复系统、皮质骨、松质骨各部位应力及应变递增,分布更集中;与0°角度基台对比,使用30°角度基台可增加34.8%(L13mm)、39.5%(L10mm)的皮质骨区大应力,增加18.1%(L13mm)、39.6%(L10mm)的松质骨区大应力;同时,皮质骨区大应变增加64.0%(L13mm)、64.4%(L10mm),松质骨区大应变增加23.9%(L13mm)、57.2%(L10mm);种植体长度增加3mm,皮质骨和松质骨周围大应力能减少10.6%~18.2%,皮质骨区的大弹性形变减少2.1%~2.2%,松质骨区的大弹性形变减少17.9%~25.4%;负载下,各组模型在连接接近20°角度基台时,皮质骨应变已接近骨弹性阈值.结论:基台角度越大,种植系统及牙槽骨所受应力、应变越大越集中;上前牙区4mm直径种植体建议连接小于20°的角度基台,以减少局部皮质骨应力应变;增加种植体长度一定程度上可减小应力和分散应变.
作者:石平;许哲;李哲;王淼;常晓峰;杜良智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口腔正畸固定矫治过程中牙釉质脱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9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2例正畸固定矫正患者,共928颗牙,观察牙釉质脱矿发生情况及致龋菌的检出情况.结果:共有30例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71.43%;在928颗牙齿中,有94颗牙发生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0.12%.矫正1个月时,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6.67%、9.52%,其中变形链球菌与矫治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6个月后,口腔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6.19%、21.42%,与矫正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非自锁托槽患者发病率较高(76.19%),治疗前有牙釉质脱矿者更易出现新发釉质脱矿.结论:正畸固定矫治会提高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与牙位、托槽类型及致龋菌等因素相关,应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有效预防.
作者:袁旭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CAD/CAM系统制作玻璃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磨牙缺损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龋病致严重磨牙缺损的188例患者(患牙264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94例,患牙131颗)和对照组(94例,患牙133颗).观察组在一次性根管治疗1周后采用CAD/CAM玻璃瓷高嵌体修复,对照组采用银汞合金嵌体修复.嘱患者每半年复诊1次,采用改良美国公众健康服务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随访期间检测两组患者患侧龈沟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与基质金属蛋白酶-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8,MMP-8)含量.术后24个月,采用笔者医院自拟的牙科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评价.结果:术后12、18及24个月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6、12、18及24个月观察组患侧龈沟液内TNF-α和MMP-8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个月观察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修复磨牙缺损方面,CAD/CAM系统制作玻璃瓷高嵌体较银汞合金嵌体效果显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涛;殷新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对快速扩张皮肤中反应挛缩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大白兔肾周脂肪,分离提纯ADSCs并培养3代;建立兔扩张皮肤模型,在实验组兔扩张皮肤下注射适量ADSCs悬液进行干预,对照组注射了等量的不含血清的DMEM,按照快速扩张要求扩张;手术下获得两组兔扩张后皮肤并固定;制作切片HE染色后统计皮肤厚度,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皮肤中s-SMA阳性率;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经ADSCs干预的扩张兔皮肤与对照组相比,皮肤挛缩率更低,扩张皮肤的厚度较对照组厚,α-SMA阳性成纤维细胞率更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使扩张皮肤增厚,挛缩率降低,降低α-SMA表达,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形成.ADSCs可协助提高皮瓣质量.
作者:郑坤坤;胡亚暖;薄其涛;卢俊旭;杨彪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白介素-33(IL-33)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IL-33和TNF-α水平与白癜风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别对41例白癜风患者及35例健康志愿者血清IL-33和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比较不同分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33和TNF-α水平.结果:白癜风组血清IL-33、TNF-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稳定期白癜风患者血清IL-33、TNF-α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进展期高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患者血清IL-33和TNF-α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904,P<0.05).结论:IL-33和TNF-α均作为促炎性因子参与了白癜风的发生、发展,血清水平可反映疾病进展情况.
作者:王迪;苗青;王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硬皮病、瘢痕疙瘩与硬化萎缩性苔藓患者LIGHT及其受体LTβR、HVEM病理生理学意义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并确诊为瘢痕疙瘩、硬化萎缩性苔藓和硬皮病的患者标本共60例,其中瘢痕疙瘩19例,硬皮病21例,硬化萎缩性苔藓20例,选取同期在笔者医院行整形手术的正常皮肤标本20例,免疫组化检测硬化萎缩性苔藓、瘢痕疙瘩、硬皮病及正常皮肤组织内LIGHT及其受体HVEM、LTβR表达状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真皮中能够看到微量表达的HVEM、LTβR,LIGHT在病变中是阴性;硬化萎缩性苔藓、瘢痕疙瘩及硬皮病患者真皮内均可看到LIGHT与其受体HVEM、LTβR蛋白表达,其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包膜上,细胞膜为棕黄色或黄色;硬化萎缩性苔藓组、瘢痕疙瘩组及硬皮病组患者皮肤组织内HVEM、LTβR和LIGHT光密度值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化萎缩性苔藓、瘢痕疙瘩及硬皮病起病与进展中可能有LIGHT及其受体HVEM、LTβR参与,但具体路径和参与形式仍需进一步探究.
作者:王琳;唐海玲;胡志坤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估机械牵张对于移植皮片的影响,为改善植皮片术后挛缩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方法:SPF级SD大鼠24只,雄性,3月龄,体重300g~330g,随机分为三组,在每只大鼠背部建立两个大小相同的全厚植皮模型,各组大鼠术后随机选取一皮片,以自制弹性牵张装置分别行纵向、横向及双向牵张,另一皮片为自身对照.牵张2周后测量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皮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并计算长宽比.结果:经过2周的机械牵张,各治疗组的植皮片在受力的方向上均变长了,从而造成了植皮片形态改变和面积的增加.单向牵张组的植皮术在非受力方向的长度较牵张前有所减少,而自身对照组的皮片则无此改变,说明其长度改变由机械牵张引起,而非术后挛缩引起.结论:初步实验表明,机械牵张可以有效地增加植皮片的长度与面积,全方位的机械牵张作用尤其明显,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从而为植皮片术后挛缩这一难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周锦烽;杨蓊勃;顾延庆;郝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隆臀术受到越来越多爱美人士的关注,脂肪移植隆臀是现今国内外开展的主要手术方式.在大体积脂肪移植趋于成熟的今天,单纯追求脂肪移植量的突破已不是脂肪移植隆臀的首要目标,如何使隆臀术后,除了臀部视觉上的丰隆增大之外,与身体其他部分相协调,富有美感是现代脂肪移植隆臀术关注的核心.因此,臀部美学作为隆臀术的理论基础,应是着重探讨的部分.其次,臀部脂肪移植长期面临着移植量大,手术时间长等限制因素,如何在臀部脂肪移植中高效、自动化、安全地获取,注射脂肪是技术层面上难题,近年来,这一领域取得了进展和技术突破.现就臀部美学理论及臀部脂肪移植制备注射体系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侯崇超;ZHOU Chuan-de 刊期: 2019年第02期
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逐渐成熟,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整形外科的各个领域.乳腺癌切除术后,自体脂肪移植用于即刻乳房重建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美学效果,且并发症较低,但安全性仍然是阻碍该技术用于即刻乳房重建的重要因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脂肪移植会增加肿瘤的复发率,本文就近年来自体脂肪移植在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重建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庞亚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为位于染色体3q23上的FOXL2基因,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睑裂狭小、倒向型内眦赘皮及内眦间距增宽,还可伴发其他眼部及眼外症状,根据女性患者是否伴发卵巢功能早衰可分为两型.目前,内眦赘皮及上睑下垂矫正术为矫正眼部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严重程度可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而手术时机及手术分期的选择仍存争议.本文就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园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2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18例皮肤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手术组,每组59例.手术组使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联合组在手术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联合组完全恢复者49例,总有效率为96.61%,明显优于单纯组的8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8%,明显的低于单纯组的1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满意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率,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
作者:田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ED红蓝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凝胶对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FCAD)患者皮肤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FCAD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rhEGF凝胶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LED红蓝光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状况,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经皮水分丢失(TEWL)、表皮油脂含量和表皮含水量,ELISA法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免疫球蛋白-E(IgE)及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对照组为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皮油脂含量、表皮含水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EWL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更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FN-γ、IgE及IL-4含量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D红蓝光结合rhEGF治疗FCAD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
作者:吕君;雷淑英;周发琼;张洋;段雨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与甘草酸制剂分别联合抗组胺药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疗效.方法:将80例特应性皮炎(A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公藤组及甘草酸苷组.其中甘草酸苷组给予甘草酸制剂+枸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治疗;雷公藤组除给予雷公藤多苷代替甘草酸制剂外,其余治疗同甘草酸苷组,治疗期间每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SCORAD评分及VAS评分)、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NF-γ)、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相关指标下降百分比,共观察8周.结果:在2周后观察到雷公藤组及甘草酸苷组患者病情均有缓解,雷公藤组症状有效改善率为40%,明显高于甘草酸苷组的22.5%;追踪病情至8周,雷公藤组症状有效改善率为94.7%,明显高于甘草酸苷组的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2周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分析,各个时间点雷公藤组各相关指标下降(上升)百分比较甘草酸苷组下降(上升)速度更快,且在2周左右各指标下降(上升)快,之后各百分比下降(上升)速度减慢.两组药物疗效均与药物在体内积累有直接关系.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雷公藤多苷白细胞降低发生率较甘草酸苷组增多,多发生在治疗2~4周,停止用药后给予升白片对症治疗,可恢复正常.甘草酸制剂引起面部水肿2例,停药后可恢复正常.结论:雷公藤多苷配合抗组胺药较甘草酸制剂配合抗组胺药治疗AD具有治疗起效快,疗效更持久特点.
作者:张丽霞;王倩;赵蓓;卢葳;段西凌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62例I型及II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水杨酸组及DPL组.其中联合组采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水杨酸组及DPL组分别给予超分子水杨酸、窄谱强脉冲光单独治疗,每月治疗1次,共4次,治疗结束后比较各组疗效并统计治疗周期内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87.04%(47/54)明显高于水杨酸组70.37%(38/54)及DPL组65.38%(3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窄谱强脉冲光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超分子水杨酸及单独使用窄谱强脉冲光治疗,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优化的治疗方案.
作者:周书帆;文丽萍;杜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0月在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完成后再接受超声导入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微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治疗后,再接受超声导入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使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化表(VSS)对两组患者的瘢痕治疗情况进行评估,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及主观幸福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SS评分均显著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分数以及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增生性瘢痕患者采取微等离子体射频联合曲安奈德超声导入治疗的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治疗后症状均能够显著消退,且无不良反应,患者的不良情绪可获得显著缓解,提升幸福感.
作者:俞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笔者科室进行治疗的78例玫瑰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使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盐酸米诺环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ALA-PDT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脓疱、红斑、丘疹及毛细血管扩张程度评分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z=-2.215,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214、0.347、2.053、1.054,P>0.05).结论:使用ALA-PDT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玫瑰痤疮进行干预,可以提高各类症状的改善程度,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国;崔静;杨慧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温经燥湿汤对急性湿疹患者美肤效果及炎性因子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收治的急性湿疹患者96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燥湿汤,疗程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皮肤敏感、瘙痒程度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比较两组治疗美观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EASI、皮肤敏感评分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皮肤敏感、瘙痒程度评分及IL-4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IL-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ASI评分、皮肤敏感、瘙痒程度评分、IL-2及IL-4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美观优良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燥湿汤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对急性湿疹患者具有较好的美肤效果,可显著降低湿疹严重度和皮损面积,缓解瘙痒,改善血清IL-2、IL-4表达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张庆田;贺迎霞;赵敏;王琦;王冬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采用点阵铒激光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面部痤疮及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笔者学院医学美容门诊和合作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面部痤疮及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3例(使用3D点阵铒激光治疗)和联合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PRP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资料、治疗效果及术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炎性渗出消退时间为(2.45±1.33)d、水肿、红斑消退时间为(2.44±0.73)d、愈合时间为(2.47±1.58)d,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54)d、(3.62±1.08)d、(5.37±2.25)d,P<0.01];联合组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联合组共5例出现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2例(P<0.05).结论:PRP联合点阵铒激光能够明显提高面部痤疮及痤疮瘢痕的治疗效果,加快创面愈合速度,且其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肖杰华;黄咏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95nm PDL/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及并发症,评估其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收治的接受激光治疗的828例婴幼儿血管瘤患者病例资料,统计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28例婴幼儿血管瘤(年龄≤6个月)接受激光治疗,单项并发症发生情况:水疱103例(12.44%)、色素脱失54例(6.52%)、色素沉着12例(1.45%)、浅表瘢痕27例(3.26%)、溃疡24例(2.90%),复发7例(0.85%),有43例(5.19%)因效果不佳改用其他治疗方案,总有效率82.49%、优良率76.21%.结论:595nm PDL/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安全性较高,副作用小.
作者:汪城河;苏晓灵;苏振民;林文雄;吴雅莹;蔡加滨;林东福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眼周年轻化术后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对眼周皱纹的改善作用.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笔者医院拟行眼周年轻化手术的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整形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整形术后眼周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比较两组皱纹改善总有效率、康复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47,P=0.00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康复时间分别为(13.75±2.63)d、(16.97±3.14)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93,P=0.02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57,P=0.011).结论:眼周年轻化术后A型肉毒毒素联合透明质酸注射对眼周皱纹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姚翠英;陈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求一种良好的重睑线画线设计方法.方法:于瞳孔上方、外眦角内侧约5mm、外眦隐裂上缘线的中点、内眦角外侧约3mm处定A、B、C、D四点,连接AB、BC、AD三段线构成重睑线,对双侧设计点、中段线、全重睑设计线进行分步比较调整,保证对称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行双侧切开法重睑成形术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本组共331例,662只眼,均于术后7d拆线,重睑线形态良好,眼睑闭合良好.随访3个月~半年以上,外形自然,无睑外翻,无眼睑闭合不全,未出现切口增生性瘢痕,298例达到满意效果(满意率为90.0%),33例为基本满意,无不满意者.结论:三段画线重睑线设计法结合合适的去皮设计是一种简单明确、准确率高、适应范围广、满意度较高的重睑线设计法.
作者:李高峰;丁卫;陈新;张博;张杨;刘小加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自体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复合体在短鼻畸形鼻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笔者医院拟行鼻综合整形术的50例短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出自体鼻中隔软骨后进行测量,若鼻中隔软骨较小者,采用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复合体行鼻中隔延伸移植鼻综合整形术,术后随访1年.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患者的外鼻参数[鼻长(T-N)、理想鼻长(T-In)、鼻尖突出度(Tp)、额鼻角(Fna)、鼻唇角(Na)].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为96.00%;术后6个月,患者的T-N、T-In、Tp、Fna及Na变化值分别为(4.72±2.03)mm、(2.90±1.75)mm、(2.60±1.16)mm、(7.81±5.66)°、(6.41±5.80)°,T-N、T-In、Tp及Fna均明显增大,Na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复合体应用于短鼻畸形鼻整形术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饶青锋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角膜绷带镜辅助翼状胬肉切除术与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探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100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50眼).对照组采用角膜绷带镜辅助翼状胬肉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进行治疗,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眼表情况、复发率、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3.06±0.9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78±1.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5,P=0.006).观察组复发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00%(1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8,P=0.01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1/50)低于对照组的10.00%(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6,P=0.035).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能够明显缩短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同时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蒋顺;张新月;凌家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专项美学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自我评价、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行保乳术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美学干预组(60例)和常规干预组(60例).常规干预组患者在行保乳术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美学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专项美学干预.护理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护理依从性、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美学干预组患者术后自我功能锻炼、自我管理、心理自我调节依从率均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得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美学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美学干预组患者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实施专项美学干预能够提高术后自我评价及护理依从性,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但慧芳;任秀华;杨艳英;江英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与功能锻炼对手烧伤患者手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进行手部烧伤整形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护患参与型的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信心及手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康复信心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手关节活动度TAM、Carroll氏上肢功能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患参与护理干预提高了手部烧伤整形术后患者的康复信心,大限度地促进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
作者:沈晓娴;刘怡青;徐勤祺;窦懿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将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应用于手显微手术患者,分析该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及优势.方法:对笔者医院62例进行手部显微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下进行安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后(患者出院时)指功能评分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各不良事件(医护纠纷、违反护理操作、敷料脱落、动脉危象、静脉危象)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较,试验组患者指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依从性比较,试验组满意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危象预警控制体系应用于手部显微手术患者,有助于促进患者指功能恢复,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依从性,并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黄晓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重睑成形术患者情绪、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进行重睑成形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50例)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组(50例)给予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护理至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检测患者的情绪、疼痛、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4.00%、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质量满意度为74.00%、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优质护理组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优质护理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术后24h,优质护理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以及疼痛感,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海超;付泽宇;李杨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对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口腔正畸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vs 75.0%,P<0.05).护理后两组患儿口腔健康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我价值感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正畸患儿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正畸疗效.
作者:韩佳南;张丽丽;刘鑫;岳海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和田地区牙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接诊的58例牙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例资料.结果:本研究中纳入58例患者,其中72.4%为男性.平均年龄(42.8±9.7)岁,41.3%的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是牙髓病变(55.0%),常见的间隙感染受累间隙是颌下间隙,常见的病灶牙是下颌第三磨牙.结论:和田地区牙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累及多间隙患者男性所占比例较大,间隙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并合并糖尿病时危机生命的可能性极大,需要重点关注.
作者:吴宪成;凌彬;张周良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计算机3D打印模型辅助下的下颌骨骨折手术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22例需要实行下颌骨骨折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12)和对照组(n=10).观察组在计算机3D打印模型辅助下进行下颌骨骨折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下颌骨骨折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康复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3.2±4.7)min、总出血量(415.6±60.5)ml,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55.3±5.8)min,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576.2±33.9)ml,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优的为100%,对照组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优的为50%、良为50%,观察组面容及咬合关系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3D打印模型辅助下进行下颌骨骨折手术,可进行术前预测,精确度更高,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修复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岳亭;耿春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垂直骨面型与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颌面骨骼及牙弓宽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垂直骨面型分为高角组(n=26)、均角组(n=28)和低角组(n=26).观察三组上下磨牙倾斜角度和牙弓宽度.结果:就不同垂直面型患者的磨牙倾斜度进行比较,三组在下磨牙指标L6-SN、L6-PP、L6-MP,上磨牙指标U6-L6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32.141、52.485、20.083、57.685,P<0.05).就不同垂直面型与牙弓宽度进行比较,三组在WU6、6╂6bone方面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F=12.395、5.027,P<0.05).就垂直面型的颌面骨骼和牙弓宽度显著差异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WU6、6╂6bone与垂直面型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84、-0.328;而L6-SN、L6-PP、L6-MP、U6-L6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751、0.446、0.769.结论:在不同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垂直骨面型患者中,上颌牙弓前中段宽度随着下颌平面角的增大而减小;因此,在临床正畸过程中,需要考虑垂直骨面型.
作者:吴佩蓉;张志彬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单纯性肥胖对患者血脂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6年10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气虚质积分、肥胖度、体脂百分率、身体质量指数(BMI)、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脂联素水平高于对照组,瘦素(Leptin)、神经肽Y(NPY)水平低于对照组,空腹血脂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益气针灸方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可改善患者血脂代谢功能,降低肥胖度、体脂百分率、BMI及VFA水平.
作者:林如意;张光彩;叶锐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评估分析正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性格特征变化,并与无颌面畸形的健康人群比较分析,为正颌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笔者医院就诊行正颌手术的严重颌面部畸形患者,在其正颌手术前、后心理状态进行EPQ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特征变化情况,并与正常对照组(同期医院职工及学生)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正颌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人群.研究组术前P维度(精神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其余E、N、L等维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和术后P、E、N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维度(掩饰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与对照组的E、N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维度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畸形患者对比正常对照组人格特征多为焦虑,忧郁,不友好的人格倾向,术后患者人格特征得到明显改善,建议正颌医生关注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特征变化,做好心理评估及干预.
作者:赵越;康娜;阮氏秋水 刊期: 2019年第02期
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正显示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前景,譬如改善各类自体组织移植的存活率、促进难愈性创面愈合、改善瘢痕增生、促进毛发再生、抗皮肤衰老等.但是脂肪移植仍存在存活率低、需要二次手术补充;同时移植的方式和技术也会极大影响脂肪的存活率等问题.目前,整形美容修复领域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 stem cells,ASCs)的研究集中于促进移植脂肪成活、改善局部软组织缺损如乳房再造、面部塑形等;ASCs辅助脂肪移植减少皱纹;改善皮肤溃疡、糖尿病足等.对于脂肪冷冻保存的技术和冷冻保护剂的研制也将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此外,对于脂肪移植并发症防控及救治技术的探索,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作者:陈敏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选择性非接触式射频设备对亚洲人腰腹部减脂塑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6例健康就医者,使用选择性非接触式射频设备(BTL Vanquish征服,英国BTL公司)进行腰腹部照射减脂和塑形.每次治疗45min,每周治疗1次,总共4次,不接触皮肤.观察治疗前后就医者腹围、卡尺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和彩超测定皮下脂肪厚度变化,治疗疼痛度、主观评分及安全性.结果:16例就医者治疗4次后随访3个月,治疗前平均腹围、平均腹部卡尺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平均腹部彩超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平均体重分别为(97.94±8.64)cm、(40.97±3.54)mm、(30.93±6.48)mm、(72.07±11.96)kg,治疗后为(94.15±8.11)cm、(37.07±2.91)mm、(26.44±4.70)mm、(70.50±11.50)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医者主观评价腰腹部平坦度和皮肤紧实度得到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结论:选择性非接触式射频设备可有效进行腰腹部减脂塑形且安全有效.
作者:雷颖;欧阳华伟;张轶;郑正;尹轩羽;谭军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80℃低温条件下冻存不同时间的脂肪组织颗粒的结构及生物学活性变化.方法:将吸脂后的脂肪经过洗涤、离心后低温保存,1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后,对复温后的脂肪组织颗粒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活性检测、SVF细胞培养等.结果:随冻存时间的延长,脂肪组织的结构及生物学活性逐步下降,冻存1周的脂肪组织活细胞面积(35.35±4.05)%较新鲜脂肪(79.25±7.44)%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冻存1周的脂肪细胞较新鲜脂肪细胞线粒体活性显著下降(P<0.01),SVF细胞培养,冻存脂肪来源的贴壁细胞数量较新鲜脂肪显著减少(P<0.01),且细胞生长缓慢、状态较差.结论:大多数脂肪细胞在一次冷冻保存过程中便失活,而冻存时间的延长与脂肪细胞活性降低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不推荐临床使用不添加保护剂直接冻存的脂肪进行移植.
作者:黄桢雅;陈俊男;赖琳英;周桂文;周云超;梁黎明;陈敏亮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在年轻就医者面部轮廓重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笔者医院接受自体脂肪颗粒填充行面部轮廓重塑的年轻就医者21例,评估术后长期随访的美学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所有就医者中,15例就医者接受了1次脂肪填充手术就达到了满意效果,6例接受了2次手术填充.4例注射位置出现瘀血,7~13d消退;2例出现单侧眼充血,10~17d消退;未出现硬结、条索、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所有就医者注射后1年随访,取得了面部轮廓重塑效果良好,就医者满意.结论:对于年轻就医者的面部轮廓的重塑,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宁;逄浩;李大信;肖志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和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DSCs)对于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在18只糖尿病裸鼠和6只正常裸鼠上制成48个皮肤创面,将糖尿病裸鼠创面随机分为PRF-ADSCs组、PRF组、糖尿病对照组,观察各组创面愈合情况,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CD31表达检测.结果:PRF存在大量纤维蛋白聚集并形成疏松的立体网络结构,在交界处有大量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在接种ADSCs并培养1周后的PRF中,可见大量ADSCs细胞粘附在PRF的纤维蛋白网络中.伤后3、7、10、14d,PRF-ADSCs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5.2±4.2)%、(76.2±5.0)%、(88.3±5.0)%、(97.6±2.7)%,PRF组为(28.0±5.0)%、(62.0±5.2)%、(81.0±3.7)%、(92.3±3.2)%,糖尿病对照组为(16.0±2.7)%、(26.1±4.8)%、(60.9±7.7)%、(72.0±8.1)%,正常对照组为(31.0±4.0)%、(64.8±4.2)%、(83.0±3.5)%、(98.5±2.7)%,PRF-ADSCs组愈合率优于其它3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RF-ADSCs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75±0.45)d,PRF组为(15.33±0.49)d,糖尿病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7.67±0.49)d,正常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4.42±0.51)d,PRF-ADSC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优于其余2组(P<0.01).伤后14d PRF-ADSCs组、PRF组和正常对照组创面毛细血管和组CD31阳性细胞计数多于糖尿病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RF联合ADSCs治疗糖尿病小鼠皮肤创面,可以显著促进创面愈合,且效果优于单纯使用PRF.
作者:丁寅佳;崔磊;赵旭;司婷婷;赵启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