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患者男,33岁.自3岁时发现右腋部灰褐色、棕褐色角化丘疹,无瘙痒、疼痛等不适感.在30年中上述皮损相继呈点片状出现于右侧颜面、躯干和上下肢皮肤.近2年右侧背部腋下、右膝内侧出现黑褐色蛎壳状角化鳞屑,鳞屑剥除后呈现糜烂或表浅溃疡.
作者:温和生;陈学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21岁.全身肌痛及无力10月,加重伴双手足红斑及关节痛2月.患者自1998年1月初感双下肢肌痛及无力,7个月后肌痛及无力渐加重波及全身,伴双手足红斑及关节痛,口鼻腔溃疡,时感胸痛及心悸于10月来我科就诊收住院.
作者:刘玲;李玉叶;王正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老年疣又名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表皮性肿瘤.本病多发于面、头皮、躯干等部,影响美容.治疗方面,皮肤科多采用液氮、二氧化碳冷冻去除疣体.不足点,对皮肤有损伤.为了探讨一种既无创伤,效果又好的治疗方法,我科从1990年起到2001年3月,利用90锶敷贴3次照射对35例老年疣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厂义;王社教;郑向红;邓翠霞;王香兰;国玲;封娟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在1998年11月~1999年12月对195例痤疮患者皮损内容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针对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述文;蔡昌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本院细菌室对1996年1月~1999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163例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者做真菌培养,其中阳性52例,现将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陈康;鲁玉娟;侯小霞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7岁,蒙古族.发现尿道口有米粒大小淡红色丘疹3月.无痛痒,不影响排尿,未引起注意.后丘疹逐渐增大,发展成为一囊状物,透明,无破溃及感染.家族中无同类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生殖器发育正常,尿道口左下方,可见直径5mm的半球形囊状物,正常肤色,囊肿单个,表面光滑,内容物呈半透明状,局部无炎症反应(图1).诊断:阴茎中线囊肿.
作者:张金和;森古来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 39例中男24例,女15例,男女之比为1.6:1;年龄在48~79岁之间,平均62.1岁,71岁以上者占23.1%,61~70岁占35.9%,51~60岁占28.2%,50岁以下占12.8%;病程1月~16年.其中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占56.4%,基底细胞癌(简称基癌)占43.6%,鳞癌与基癌之比为1.3:1.
作者:张春敏;王频;史永俭;魏国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2周前发现阴茎有粟粒大赘生物,舌下有异物感,照镜自检见舌下有两处粟粒大赘生物,未在意.近1周来赘生物渐增大,遂来就诊.追问病史2月前曾有不洁性交史、口交史.体检: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作者:张春强;巴哈古丽·尤努斯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应用抗癌化疗药物时,如果使用不慎造成外渗则会引起血管周围组织坏死,目前无较好的治疗办法.我们采用He-Ne激光照射加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印;朱晓琳;孙桂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选择50例住院患儿并随机分为2组.A组26例,日龄2~16天,平均5.5天,早产儿16例,足月儿10例;B组24例,日龄2~18天,平均6天,早产儿18例,足月儿8例.两组发病日龄、硬肿程度、合并症均相似.
作者:丁贺山;张友玲;佟英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儿男,3岁.系第2胎7个月早产.3年前其母妊娠7月时,大便用力致羊膜早破,羊水流出,部分胎头露出,并嵌于阴道口,在家按新法接生,约30min胎儿娩出,分娩顺利.新生儿7天时,发现被阴道口嵌顿处头皮红肿,继之出现很多黄豆大脓疱,很快融合破溃,流出脓液,伴发热(体温未测).
作者:王万学;秦素润;岳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3岁,因皮肤起水疱1月及外生殖器赘生物就诊.发病前无原因胸、背部及双腋下出现水疱,水疱易破溃结痂伴瘙痒感.有婚外性行为,性伴患尖锐湿疣.查体:胸、背部及腋下有蚕豆至钱币大的糜烂面,表面有黄褐色结痂,周围几个疱壁松弛的水疱,尼氏征阳性(图1).口腔粘膜无损害.
作者:宋翔;袁洪玲;刘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6岁,左臀部起红色皮疹,微痒20年,于1996年4月就诊.20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臀部有1个指甲大淡红色皮疹,表面干燥、脱屑,偶有痒感,外涂药膏无效.
作者:刘文春;杨卫兵;童应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外阴白色病变是指外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的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本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可发于任何年龄.现将我院皮肤科门诊1999年3月~2001年4月诊治896人次患者中外阴白色病变6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灶淑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Sweet病临床并不少见,但伴发溃疡性结肠炎者笔者未见有报道,现将我科所见1例报道如下.
作者:周建华;漆军;李恒进;虞瑞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例1患儿男,7个月,因掌跖部红斑、脱屑3月,头颈部鳞屑性红斑、脱发2月入院.体检:T 37.5℃,P 140次/min,R 33次/min,体重7.5kg.发育正常,头发稀疏.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作者:叶小英;孙传寿;万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6月~2001年1月我站皮肤性病科门诊用自制复方痤疮膏,配合口服治疗164例寻常痤疮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程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3例患者为我科1996年3月~2000年2月住院病例.男78例,女65例,年龄5~78岁;潜伏期20min~22天,平均6天;首次发病95例,2次或2次以上发病48例.1.2药疹类型与致敏药物之间的关系见表1.
作者:宋琴;廖福翠;舒梅芝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男,48岁.因外阴溃烂3月阴茎缺失1月就诊.患者有手淫习惯,经常用手搔抓玩弄生殖器,致使阴茎根部皮肤抓破、渗液,继发感染后出现脓性分泌物,局部疼痛.因经济困难未就医,自行用破旧布包扎.
作者:王万学;杜中勤;迟玉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患者女,30岁,已婚,既往健康,乡镇居民,因阵发性阴部奇痒难忍就诊.5天前突觉阴部剧烈瘙痒,可自行缓解,但不时发作,无规律性,间歇一切如常,唯白带渐增多呈粉红色,无异味.
作者:陈晓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种以老年人发病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儿童少见.我科收治1例极似儿童线状IgA大疱性皮肤病的儿童大疱性类天疱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晴燕;扬威;梁秀宇;闫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特比萘芬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口服特比萘芬)和对照组(口服酮康唑),各56例.治疗后2用、8周、12周,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P>0.05),但不良反应明显较对照组轻.结论口服特比萘芬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效果良好.
作者:杨华;樊江波;王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斑贴试验在眼睑皮炎湿疹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标准筛选系列抗原对122例眼睑皮炎湿疹进行斑贴试验,以同时期218例皮炎湿疹皮肤病作为对照组.结果眼睑皮炎湿疹组斑贴试验有1项或1项以上阳性者60例,总阳性率为49.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变应性眼睑皮炎湿疹患者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阳性率较高的变应原是硫酸镍、对苯二胺、香料、橡胶Ⅳ、白降汞.结论提出眼睑皮炎湿疹斑贴试验的必要性.
作者:倪文琼;张褒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水疱开始干涸的时间和水疱完全结痂的时间.方法97例带状疱疹住院病人,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采用静滴阿昔洛韦、肌注干扰素γ及二者联合应用进行治疗.结果水疱完全结痂天数比较,C、A组(t=2.900,P<0.01)和C、B组(t=2.749,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性,表明C组疗效优于A组和B组.结论联合应用疗法可缩短皮损愈合时间.
作者:俞晓林;孙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荨麻疹为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患,其特征为具有剧痒的一过性局部性水肿性皮疹,皮疹反复发作,影响工作及休息,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笔者自1998年以来,用转移因子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50例,取得的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秀娟;王福胜;雷小兵;许政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屑病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215例寻常性银屑病(PV)首次发病时的主诉、病史、检查结果以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PV的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上感)多,占67.44%(145例).其他诱因依次为环境、精神、酗酒、药物、外伤、中毒、染发、食物.结论PV的诱因以上感多,其次为环境、精神等.
作者:张凤川;张英杰;孙立娜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布替萘芬(butenafine)是新一类真菌外用药的代表药物[1],我们分别应用1%布替萘芬霜、加入氯倍他索的复方布替萘芬霜和孚琪(联苯苄唑)乳膏治疗足癣,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东;刘元林;凌云;鲍燕燕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甘利欣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的有药效的单体,经生物药剂学及药理学实验证明具有抗炎、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我们于1998年1月2000年1月,先后用甘利欣胶囊(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和复方青黛丸(陕西天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20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评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沂蒙山区1岁内婴儿湿疹患病情况.方法随机选择1岁内婴儿进行门诊、住院及家庭调查.结果2000年4~8月间沂蒙山区1岁内婴儿湿疹患病率26.69%,主要集中在6个月以内.人工喂养及伴发系统疾病患儿湿疹患病率高,分别为41.09%和35.20%.结论提倡纯母乳喂养,加强婴儿卫生保健,对患儿及时正确地治疗,同时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是预防和减少发病的关键.
作者:王林迎;王洪娟;张玉献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康夫丽尔治疗过敏性皮肤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以康夫丽尔治疗过敏性皮肤病68例作为治疗组,扑尔敏治疗过敏性皮肤病5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第7天的痊愈率为72.06%,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月后的复发率为2.9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夫丽尔作为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选药物,起效快,疗效高,安全可靠,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谭升顺;郑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调查研究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通过自拟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状况低下,其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恐怖、焦虑、抑郁等因子与常模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年龄在20~30岁之间、已婚未育、经济收入低、家庭关系欠佳、治疗效果不佳和病情易反复的这些患者群集中呈现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的心理状况低下,与年龄、婚育、家庭关系、收入、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作者:朱云飞;陆玲;徐世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寻常性银屑病各期红细胞免疫变化规律.方法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及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结果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红细胞免疫功能呈现亢进→降低→恢复的运动变化;免疫促进因子呈现降低→再降低→稍升的变化;免疫抑制因子呈现升高→再升高→稍降的变化.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可作为判定银屑病病情及治疗指标之一.
作者:王明轩;马小萍;刘景田;党小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克隆TRP-1编码基因,表达并纯化TRP-1蛋白.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TRP-1编码基因,克隆至pUC19载体并测序,再亚克隆至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表达TRP-1/GST融合蛋白,分析鉴定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并用谷氨酰胺树脂柱纯化表达的蛋白.结果①从培养的人黑素细胞中扩增出编码TRP-1的cDNA序列,序列测定证实与文献报道的序列一致;②成功构建了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1/TRP-1;③表达了TRP-1/GST融合蛋白;④得到纯化的TRP-1/GST融合蛋白.结论人TRP-1基因的克隆成功及TRP-1/GST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为进一步探索TRP-1抗原表位打下了基础.
作者:李春英;高天文;刘玉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UVN(混合紫外线)对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KC)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机制.方法将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经生理剂量的UVN照射后,通过LEICA显微镜观察其形态,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其增殖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分析UVN照射后不同时间HACAT的趋化因子受体CXCR2表达的改变.结果生理剂量UVN照射HACAT后,部分细胞变圆,少量细胞脱落.照射后24h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此时其CXCR2的表达也明显降低,但至48h开始其增殖能力和CXCR2的表达开始恢复,72h后其增殖能力及CXCR2的表达进一步恢复,但与正常对照组间仍见差异.结论UVN的照射可降低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CXCR2的表达,这可能因抑制了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等细胞生长因子对KC的促增殖作用从而对银屑病表现出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玲;于益芝;陶苏江;张明徽;王闻雅;郑茂荣;曹雪涛;顾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及其与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DNA片段化分析、流式细胞仪分析测定亚二倍体细胞含量以检测淋巴细胞凋亡.结果SLE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含2种或2种以上自身抗体阳性者较1种抗体阳性者,有更高的淋巴细胞凋亡率.结论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在体外加速,患者自身抗体产生增加可能与淋巴细胞凋亡增多相关,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参与SLE发病.
作者:张峻岭;陈学荣;丁素先;毛舒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提高甲真菌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缩短病原诊断时间.方法用18S-rRNA真菌特异性通用引物,对真菌菌株、甲标本基因组进行PCR扩增,产物行HaeⅢ酶切分析,并与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真菌菌株用PCR-RFLP方法检测,能区分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15例甲真菌病标本PCR扩增均为阳性,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0/15、9/15.培养阳性的9例标本,PCR-RFLP分析结果均与培养符合.结论PCR方法诊断甲真菌感染的敏感性明显高于直接镜检和培养.PCR-RFLP能够鉴别病原菌的种属.
作者:刘洁;雷鹏程;应建明;高子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间的关系.方法将分离自血液、鹅口疮、念珠菌性阴道炎及健康带菌者的白念珠菌接种于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上,经氨基黑染色后,测量蛋白分解区.结果来源于患者的白念珠菌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明显高于健康带菌者.结论白念珠菌的毒力与其分泌性酸性蛋白酶活力正相关,且此方法可能应用于临床来鉴别白念珠菌的致病菌株及正常寄生于人体的菌株.
作者:王冬云;马慧群;谭升顺;马韵琴;陈庆秀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于1996年始用西安杨森公司的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阴道炎,先后采用1日疗法、7日疗法、5日疗法治疗患者116例.现将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小结如下.
作者:许卫平;别艾桂;李新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2000年8月~2001年2月我们应用三蕊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对寻常性痤疮和脂溢性皮炎共55例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江爱萍;刘迎红;付江洲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于2000年10月~2001年2月采用派瑞松霜(又名复方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湿疹皮炎86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朗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于2000年4月~2000年11月应用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6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利雄;李放娟;杜晓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们于1999年3月~2000年4月对左旋咪唑涂布剂(福州梅峰制药厂生产)治疗扁平疣进行临床观察,并与酞丁胺搽剂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国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9年11月~2000年10月,我科用派瑞松霜(原名复方达克宁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皮炎、湿疹1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立吾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为了了解贵阳市淋球菌耐药质粒的大致范围及淋球菌耐药质粒在细菌间的流向.方法采用改良的Jo.Annes法对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质粒提取,测定其分子量的大小;从中筛选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菌株(PPNG),分别与大肠杆菌和淋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进行接合和转化试验.结果20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检出7株PP-NG菌株,淋球菌4.5Md质粒的携带率为40%,3.7Md质粒的携带率为25%.3株带有24.5Md质粒的PPNG菌株,其耐药(R)质粒均可通过接合而传递给大肠杆菌和淋球菌敏感菌株;2株PPNG菌株可通过转化将R质粒传递给大肠杆菌和淋球菌敏感菌株.结论贵阳市流行的淋球菌中有2种耐药质粒存在,以4.5Md质粒为主;PPNG菌株可通过接合和转化的传递方式,将耐药质粒在淋球菌青霉素敏感菌株和大肠杆菌中传递,与淋病的流行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邓艳;张宁;陆洪光;吴承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UU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方法,测定10种抗菌药物对UU的抗菌作用.结果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抗UU作用强,其余8种抗菌药物对UU的抗菌作用由强到弱依次为交沙霉素、氯霉素、罗红霉素、白霉素、阿齐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螺旋霉素.结论对UU进行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龙邵萌;蒋顺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为了给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我们采用支原体IST试剂盒,用10种抗生素对检出的172株支原体进行药敏检测及抗菌作用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华信;马周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我科近3年来应用尿道灌注疗法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NGU)46例,效果明显,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郭振生;杜志桢;刘亚娟;王俊民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有疑病心理的性病患者的心理特征与状态,提高临床疗效.方法使用SCL-90和卡持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Cattell-16PF)对26例具有疑病心理的性病患者进行测查.结果有疑病心理的性病患者SCL-90中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Cattell-16PF中的稳定性、敏感性、怀疑性和紧张性等人格特质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对有疑病心理的性病患者除了进行常规的医学诊断与治疗之外,还需进行必要的心理诊断,对于那些有心理症状或易感个性的性病患者要介入心理咨询与治疗,预防和控制疑病心理等心理症状的出现或加重.
作者:张玉婉;李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应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及结果观察.结果851/1582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培养阳性(53.8%),其中UU阳性644例(75.7%),MH51例(6.0%),UU+MH 156例(18.3%).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男78.1%,女85.8%,X2=14.35,P<0.01).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分别是原始霉素(92.2%)、交沙霉素(87.0%)、强力霉素(62.9%).对红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9.9%、55.5%和32.7%.结论对支原体感染可首选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和强力霉素,不宜选用红霉素、四环素治疗.
作者:王威;张华黎;王子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尖锐湿疣(CA)是目前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我们对近年来到我所门诊就诊的63例同时累及外生殖器和肛周的CA患者,进行了系统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兵;杨敏红;周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转基因是指将外源性基因导入靶细胞,促使转入基因适度表达.该研究是基因治疗方法的基础.由于皮肤细胞所特有的生物学优势,使以皮肤细胞为靶向进行转基因研究极具应用前景,本文就目前皮肤转基因相关技术、载体、应用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耿松梅;彭振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及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的重大进展,为肿瘤细胞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显示了强的免疫反应,取得了惊人的临床反应[1,2],半抗原修饰的自体黑素瘤细胞疫苗(Autologous Hapten-Modi-fied Melanoma Vaccine)及多价黑素瘤细胞疫苗(Polyvalent Melanoma Cell Vac-cine,PMCV)的临床应用,产生了特异免疫反应及肿瘤消退[3~7].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Active Specific Immunotherapy,ASI)对黑素瘤的治疗已被肯定.本文对黑素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反应,免疫反应及预后因素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姚德茂;张亚玲;王一理;潘承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生长缓慢,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将我科的2例误诊报告如下. 例1男,48岁.右大腿前上方近腹股沟处有直径1cm结节1年余.表面皮肤呈青兰色,略隆起,与皮肤粘连,质偏硬,触痛明显.
作者:陈洵礼;胡伟恩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二期梅毒的皮疹复杂多样,几年来,我科遇见多例临床表现不同的二期梅毒疹,其中3例皮疹颇具代表性,但在外院及我院其他科室均被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俊;冒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1997年1月~1998年12月,我们曾收治36例误诊的早期梅毒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20岁4例,22~50岁24例,51~60岁8例.已婚24例,未婚6例,丧偶6例.传染途径:不洁性交26例,配偶传染4例,原因不明6例.均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USR、TPHA均为阳性)确诊为早期梅毒.
作者:徐文立;王俊;李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消疣汤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62例患者分为中药治疗组和阿昔洛韦对照组,治疗30天后跟踪观察半年,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2.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基本相同(P>0.05),治疗前后血清IL-2水平,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疣汤是治疗尖锐湿疣的有效药物,它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而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对减少尖锐湿疣的复发有一定作用.
作者:查旭山;江光明;黄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自制平疣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7例顽固性扁平疣患者分2组,治疗组61例,用自制平疣液联合胸腺肽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胸腺肽治疗,2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80.5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自制平疣液联合胸腺肽治疗顽固性扁平疣疗效确切.
作者:蔡东华;林莹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派克墨水染色在快速诊断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中的价值.方法将病损皮屑置于10%KOH玻片上后,再加派克墨水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菌丝和孢子被染成蓝色,皮屑、油滴和气泡等背景中的杂质基本不着色.染色效果好,分辨率高.结论派克墨水染色是快速诊断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少平;牛云彤;赵百合;刘亚红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基因治疗指的是在DNA水平上对异常基因进行修饰以达到纠正基因缺陷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治疗.基因治疗包括基因修正、基因替换和基因增补.基因修正指的是对有缺陷的基因进
作者:常建民;朱铁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