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8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2018年12期文献
  • 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人文关怀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人文关怀对患者的重要性,并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人文关怀措施.方法 采用SAS与SDS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护理人文关怀干预,分析人文关怀对于肝硬化患者焦虑抑郁的作用.结果 超过80%的研究对象具有不幸预感、多汗、睡眠障碍、静坐不能等症状,超过75%的研究对象具有做事有困难、不容易做决定、性功能不正常、吃饭不好等症状;人文关怀护理实施后,患者满意度为95.59%,较之前的87.50%明显提升(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明显,针对患者身心问题予以人文关怀措施,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田银娣;王秀莹;党少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究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某院的140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以及护理伦理测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态度的总平均分为(281.14±22.76)分,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总平均分为(221.23±6.27)分;影响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因素有护理伦理决策培训、专业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学历.评判性思维态度与临床确定目标能力、临床决策能力、决断方案能力以及实施决策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得分处于中等水平,批判性思维能力强,护理伦理决策能力就越强,要通过学校或医院的教育来培养临床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秦小金;王丽娟;王小芳;张文雅;王茹;马海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钱襄生平及《侍疾要语》护理人文背景考略

    钱襄的《侍疾要语》在中外护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钱襄及其《侍疾要语》的研究文献较少,钱襄的字号、生活年代、身份、生卒等生平考证信息寥寥数语,《侍疾要语》产生的孝道文化因素、医疗护理模式、地域医疗护理水平等成书背景必须充分挖掘,展现《侍疾要语》的国际护理地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作者:贾启艾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疗机构处理紧急情况的伦理思考

    医务人员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患者处于某种紧急情况,而需要立即给予紧急医疗急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紧急情况如何处理,目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界定.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可能遇到侵入性操作、知情同意等伦理问题.基于此,建议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处理紧急情况时,应该遵循有利原则、不伤害原则、公正原则、尊重自主原则,以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促进紧急情况下医疗急救措施的及时实施,同时使得其更符合伦理学要求.

    作者:王丹;张梦娜;吕俊华;裴红红;王海;白郑海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患冲突信息载入教学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目的 了解将医患冲突信息载入教学对医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探讨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的路径.方法 自行编制《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新疆某医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干预,采用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学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情感和职业期望得分高、职业行为得分低;家庭成员职业背景不同、担任学生干部与否、求学动机不同的医学生职业认同存在显著差异;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得分显著升高,主要表现在职业情感维度增加明显,干预后对照组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分值显著降低,主要表现在职业期望维度降低为明显.结论 通过建立医患冲突信息载入教学的主动加工处理模式,形成多元教学理念视域下的学习动机助推机制,塑造家庭职业熏陶式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开拓医患冲突信息载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层次阵地增加医学生的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践行职业行为从而提升医学生的职业认同.

    作者:王贞贞;马俊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新技术应用中的纠纷防范探讨 ——基于知情同意权的角度

    目的 规范医疗机构新技术的开展,防范新技术的应用不当引发的医患纠纷,以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方法 归纳某医疗机构2018年上半年多渠道投诉情况,分析医院新技术使用不当引起纠纷的原因,针对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结果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针对性措施;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维护患方合法权益;避免不适宜的滥用,加强术后人文关怀;拓宽宣传渠道,普及技术信息,防范技术的纠纷问题和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结论 医疗机构新技术的纠纷防范可通过完善监管制度、保障患者知情同意权、避免不适宜的滥用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

    作者:王磊;曹慧慧;肖雨龙;王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构建的初步研究

    结合一般的人文素质概念及对医生的要求,概括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内涵是高尚的品德修养、对他人富有同理心、良好的沟通与互动、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构建必须符合社会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科学评价人文素质水平及与医生的人文素质评价衔接.构建的指标体系共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这些指标是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的初指标.构建医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可以培养医学生人文素养,使医学生坚定医生的信仰,在满足患者需要的同时,得到内心的满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作者:刘晓红;张翠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甲状腺外科中整合医学人文新形势

    整合医学是医学学科发展的必经之路,而整合医学人文则是要在整合医学的基础上,以医学人道主义的人文理念为指导促进医学的发展.在甲状腺外科领域,疾病涉及其他专科的情况并不少见,外科医生在诊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运用整体观、整合观和医学观的原理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方获取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彭莉娜;蔡文松;徐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医学生责任伦理培育的契合

    当前思政课对医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仍显不足,加之一些社会观念的影响,部分医学生表现出社会责任意识不坚定、未来责任认知不足、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生命责任意识淡漠等不良现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蕴含的不忘初心、锲而不舍、牺牲奉献、革故鼎新的思想内核与医学生的责任伦理培育具有内在的契合性.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立足点培育医学生责任伦理,应及时回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新理论为基础设置课程专题,坚持问题导向,突出责任伦理教育目标;充分利用医史、校史资源,承继责任伦理精神;探索实践教学新方式,巩固责任伦理培育效果.

    作者:兰雪花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学模式的演进与讨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经提出并推广多年,但是在临床上仍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临床实践中生物医学模式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从生物医学模式向新的医学模式转化仍然任重道远.对医学模式的演进过程、医学模式转换的难点和对策进行了相关讨论.

    作者:殷德涛;余坤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在医学研究中应对不当诱导的缺陷方案

    人体临床试验是推动医学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重大医学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依赖于人体试验的顺利进行. 但是,用于试验的新型药物、技术以及器械设备,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有待考证,这种不确定性[1]致使人体试验相较于常规的医学诊疗需要承受更高的风险. 在早期,各类反生命伦理的人体试验屡见不鲜,严重危害了受试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2]. 随着各国对人权保障意识的加强,才逐渐对人体试验的实施加以限制,以保障受试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EricLee;王玥;苏瑞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美国同情给药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同情给药制度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由于法律相关规定和制度的缺失,该制度的实施仍存在诸多现实弊端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的同情给药制度在经历不断地修改补充后,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体系.有鉴于此,通过查阅美国与同情给药相关的法律法规、网站、指导指南、临床实践具体实施等,介绍了美国对于同情给药的划分、审批及安全保障措施,并进行本土化研究及借鉴,以期对我国建立和完善同情给药制度提供帮助.

    作者:王璁;冷滨;于丹丹;管宇萌;张雪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药品未注册用法管理方面的伦理思考

    药品未注册用法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热点,通过对药品未注册用法使用及现状的阐述,介绍了国内外药品未注册用法的法律法规,指出我国应规范和解决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几点意见,即医药企业、医务人员、政府及医疗机构,在药品未注册用法的医疗实践中,坚持治病救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原则,提升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权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杜曼莉;孙文;蒋辉;马恩祥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认知增强药物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药物认知增强分为传统、胆碱酯酶抑制剂和新型认知增强药物.赞成使用认知增强药物观点的评析内容包括权力与自由、自主性、目的论的主张和消除不平等论,反对观点的评析包括安全性、破坏人的自主性、奋斗价值和破坏社会公正.需先立法以加强监督,通过向公众科普,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认知增强药物的使用应按照超说明书用药标准管理,先后通过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伦理委员会审查,明确使用者、知情同意、药物管理以及跟踪审查等,确保合理合规.

    作者:刘丹;周吉银;曾圣雅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伦理学视域下异体子宫移植相关问题探究

    异体子宫移植技术将为因子宫因素而不孕的女性带来福音与希望,但工具合理性只是该技术临床应用获得伦理辩护的一个向度.其临床实践必须与具体的临床语境结合起来.在个案的移植实践中,子宫移植技术呈现的道德合理性必须考查供体的自愿性、受体及其配偶的同意共识、签字,妊娠的风险与利益平衡,这也是伦理审查必须商榷与讨论的问题.为使技术应用能符合伦理规范,造福患者群体,异体子宫移植必须慎重进行.

    作者:黄钰桃;张玄玄;陈化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人类精子库存在的伦理问题思考

    现阶段人类精子库的运行过程中经常面临一系列家庭、社会、道德和法律等伦理方面困惑,导致精子库与捐精者和自精保存者之间产生一些分歧和矛盾.在对精子库与二者关系产生的一些伦理问题进行举例讨论的基础上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立法,不断完善人类精子库及辅助生殖的制度和规范,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人类精子库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作者:宋晓辉;刘诗辉;黄鹤;蔡孟;王丽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建设强大的中国医学伦理学 ——为《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创刊30周年而作

    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医学人才培养、医学伦理学学科发展需要强大的医学伦理学.建设强大的中国医学伦理学,要在揭示医学发展趋势的道德内涵上用力;要在发掘祖国传统医学的道德底蕴、总结当代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上用力;要在研究和遵循良好医德养成规律上用力.建设强大的中国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者要深入医学道德实践.

    作者:张金钟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穷薪传火续德业,明理尽性著道章 ——沉痛悼念葛晨虹教授

    2018年10月1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北京伦理学会会长,北京市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北京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伦理学》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伦理学》顾问,《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委,罗国杰伦理学教育基金项目执行人,北京市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葛晨虹教授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享年 60 岁. 葛晨虹教授还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等职务.

    作者:乔珂;袁和静 刊期: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