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1001-8565
  • 国内刊号:61-1203/R
  • 影响因子:0.93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52-8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1999年陕西省优秀期刊二等奖
  • 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青年胃癌患者灵性需求的质性研究

    目的 探究青年胃癌患者的灵性需求,为灵性照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选取13名胃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结果 胃癌患者灵性需求包括四方面:维护尊严、家庭和谐、实现自我价值、寻求精神寄托.结论 胃癌患者灵性需求多样化,具有明显的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个性化的灵性照护是肿瘤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应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

    作者:郝楠;孙亚利;张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孕期护士人文关怀需求的调查研究

    通过对30名孕期护士进行访谈,得知孕期护士对自身及胎儿的健康感到担忧、心理压力大、职业规划受影响、人际关系发生变化等.因此,更加需要人文关怀,并提出了护理管理者要提醒孕期护士注重自身及胎儿健康,要关注孕期护士的心理健康,增加对孕期护士的人文关怀以降低护士的离职率,家庭及社会应为孕期护士提供支持等人文关怀的对策.

    作者:文娇;罗碧如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人文护理学的学科性质论定

    指出人文护理发展滞后的现状,厘清人文护理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阐明研究对象、学科体制、价值取向等决定人文护理学科性质及其知识体系,确立了寓文于护、护以载文的人文护理观.

    作者:贾启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论手术室护士伦理素养的提升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手术室护士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更要提升伦理素养.阐释手术室护士伦理素养的内涵、重要性及现状,从手术室临床伦理标准、品管圈管理、叙事医学、读书会与观影会、医学人文讲堂方面重点分析手术室护士伦理素养的提升策略.

    作者:田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人文的内涵特点及路径选择

    首先从理论依据、实际所需和岗位胜任等方面阐述了健康人文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健康人文的概念、知识、技能等方面提出构建健康人文内涵,并从彰显职业性、凸显全程性和注重一体化等方面论述了健康人文的特点;后指出,基于健康人文职业性的特点,建议围绕健康人文的内容,选择构建双模块课程体系、校内外实践平台搭建和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等路径来提升健康服务领域从业人员人文素质.

    作者:汪文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中国视角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探索

    通过国内外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研究现状对比发现,我国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医学人文课程设置欠合理,二是医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不充分,三是重知识传授轻人文实践.根据现阶段我国医学人文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以健康中国战略研究为契机,分析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产生的影响,并提出在健康中国视角下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路径.

    作者:代苑林;龙艺;简红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中英两国医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比较与启示

    对中英两国医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进行比较与分析,在尊重教师职业、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公平公正方面,两者基本一致;在概念表述、着眼点、专业化程度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得出启示,构建我国医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需明确层次性、彰显专业性、体现实践性.

    作者:任为民;朱熙;刘勤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时代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人民的健康需求,科学剖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树立适应市场和超越市场的医德医风建设理念,消除体制利益障碍和改革阻力的思想,大力强化党对医德医风建设的组织领导,构建科学法治保障体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断推进医德医风建设的现代化.

    作者:徐辉;马长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服务学习模式应用

    服务学习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将服务实践与学术课程相整合的素质教育方式.通过研究服务学习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关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探索了服务学习在培养临床研究生医德上的具体应用.对部分参与服务学习医德教育学生的医德状况进行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结合个别访谈,显示服务学习模式的应用是提升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对增强学生的医德认知,提升其医德境界,规范医德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王慧君;冯跃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建立规范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机制的思考

    建立规范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机制是搞好临床试验的伦理审查、保障各种临床试验安全顺利的客观要求.依据多年从事临床试验伦理审查的实践,提出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科学合理的伦理委员会;设立专门的伦理办公室;建立科学合理的伦理审查规范;把握伦理审查的重点;重视跟踪审查;严格遵守伦理审查的原则,进而建立规范的临床试验伦理审查机制.

    作者:雷良华;周秋莲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规范伦理跟踪审查提高临床研究伦理监管力度

    从伦理跟踪审查的重要性、审查的类型及特点、强化伦理跟踪审查的建议对策、跟踪审查是伦理监管的重要手段等方面作了介绍.建议通过伦理信息化工作平台的建设,对研究者培训教育的强化,与研究者及其团队的沟通,有效提高修正方案、年度或定期跟踪、严重不良事件、不依从/违背方案、暂停/提前终止、结题等六个伦理跟踪审查的效率,对研究项目进行中及结束后的各不同阶段实行高效的伦理监管.只有做好跟踪审查,才能将受试者保护落到实处.

    作者:王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科研项目知情同意过程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目的 为规范我国临床科研项目知情同意现状,更好地发挥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作用,以提高研究的伦理性.方法 根据实际工作,并查阅国内有关临床科研项目知情同意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方面的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结果 结合临床科研项目知情同意过程中所面临的关于研究者、受试者和伦理委员会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医学临床科研中关于规范知情同意的思考和建议.结论 规范知情同意书,开展对受试者和研究者的医学理论知识培训,以改善知情同意现状,体现临床科研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性,为临床医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作者:刘丹;曾圣雅;邓璠;周吉银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我国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研究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年龄段(低龄、中龄、高龄)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探究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运用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国6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差,低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优于中年龄段和高年龄段老年人;中年龄段老年人抑郁因子方面优于低年龄段和高年龄段老年人;高年龄段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总体较差.在回归分析中,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活动频率、生活满意度对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婚姻状况、身体健康状况、活动频率、生活满意度是影响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主要因素,政府、社会、亲属应关注老年人的社会心理健康.

    作者:赵飞燕;吴炳义;王媛媛;王倩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认知行为疗法对改善癌症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研究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癌症临终患者家属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癌症临终患者家属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实施干预,对照组给予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L)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HAMA、HAMD和PSQ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HAMD和PSQI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和PSQI评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能明显改善癌症临终患者家属抑郁、焦虑和睡眠障碍的负面心理情绪.

    作者:吴倩倩;林晓骥;蔡丽梦;潘军;郑雪儿;朱鑫浩;李长瑾;何牧卿;林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治疗血液肿瘤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可是在治疗期间对于患者的心理和身体都会带来相应的负性影响.分析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在治疗期间常出现的心理障碍以及患者家属因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所产生的负面情绪,提出患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应所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以及患者家属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对应采取的相应的护理方法,除此之外,对于患者和家属采取健康教育,通过医患沟通、疾病宣教、行为训练等方式,发现对患者和家属实施健康教育后,使移植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明显提升,以及其心理问题也得到明显的缓解和消除,由此证明,健康教育对于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借鉴.

    作者:赵新玲;郝彩琴;禹春爽;陈晓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本土化老年临终关怀服务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再审视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追寻道德实践的实务工作,意识形态与社会价值对该职业的伦理抉择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临终患者的服务工作中,案主权利的实现受制于制度法规限定、家庭利益纠葛、社会价值观念冲突和伦理环境异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工在实务工作中陷入伦理困境.为破解此种伦理困境,医务社工可通过强化自身引导能力、推进伦理观教育和优化伦理抉择环境等途径协力推进新型老年临终关怀伦理体系的构建.

    作者:刘博;佟欣;刘学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福利文化视角下我国老年人多元照护模式的伦理价值

    从福利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我国目前照护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解释多元照护模式的伦理价值:多元照护模式的发展有利于化解人际关系困境,加强社区互动;有利于化解家庭关系困境,发扬尊老敬老传统;有利于强化制度伦理,凸显社会关怀.后对发展多元化的照护模式提出三条可行建议:发扬传统孝文化,培养新时期的养老观念;发展医养结合的福利事业,加强家庭、社区与照护机构的联动;提升照护机构服务质量,加强照护人员伦理担当.

    作者:车闰平;张昊楠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陕西某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态度研究

    目的 调查分析陕西某中医院校学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改进中医院校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陕西某中医院校1162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秩和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学生保护态度的因素.结果 该校学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态度得分为(43.09±6.50),专业、父母高学历、家人对中医药的态度、学生对本科阶段中医药课程设置的评价、学习过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相关课程与否、中医临床见习或实习经历以及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学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该校学生对中医药传统知识的保护态度比较积极,建议国家和学校加强中医药传统文化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保护中医药传统知识及建立专门制度的积极性,为国家培养发展未来中医药事业的生力军.

    作者:唐笑;梁珺;冯欣欣;侯鸿军;张媛;王小琴;冯建安;王明旭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