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政治工作局
  • 主办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国际刊号:2095-6894
  • 国内刊号:61-9000/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4
  • 周期:月刊
  • 发行:陕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3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基础医学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6期文献
  • 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

    关节软骨缺损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疾病,不及时修复往往会出现后期严重的骨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自身修复能力有限,因此针对早期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在关节软骨缺损方面也有了诸多发现.本文就目前关节软骨缺损的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孙祥燚;张聘;赵建宁;周利武;张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关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进展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是上尿路结石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相对于其他微创取石手术,PCNL是一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但如果术中操作不慎及术后处理不当,PCNL可引起较多并发症,甚至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如何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如何采取有关措施来减轻或避免PCNL引起的并发症.本文将对PCNL引起出血、感染、损伤等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以更好地促进PCNL能够顺利安全开展.

    作者:张智;秦卫军;袁建林;杨力军;王福利;刘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作为膀胱癌的潜在免疫治疗靶点

    膀胱癌发病是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在膀胱癌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的过程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根据激活模式、信号标志及功能的不同,巨噬细胞可分为M1型和M2型,前者主要发挥促炎症和抗肿瘤效应,后者则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转移和免疫抑制等发挥促肿瘤效应.大量研究揭示了TAMs数量增多和M2极化与膀胱癌患者预后不良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以TAMs为靶点的免疫治疗具有极大潜力和可预期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介绍TAMs在膀胱癌进展中的作用,并就靶向TAMs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

    作者:陈禾;戴可帆;毕嘉洋;赵凯;王华超;贾乾;刘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学药杂质谱研究中的应用

    药品中杂质的存在影响着药品质量安全,杂质谱的研究对优化药品的合成工艺、处方工艺、包装及储藏条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何全面、合理、正确的确证及限量药品中存在的杂质是杂质谱研究的关键.而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可以推导药品中杂质的结构,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标准及药品生产提供依据与指导.本文探讨了液质联用技术在化学药杂质谱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许晓辉;刘建飞;党子龙;赵波;慕伟;张生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转化医学在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中的应用

    糖尿病药物治疗是近年来转化医学领域的热点.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临床需求驱动新型降糖药物的研发.在基础研究中,通过不断的药品研发与遴选,终选择性作用于肾小管SGLT2受体,抑制尿糖重吸收的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问世.在随后的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估其降糖作用、降糖外获益(降压、心血管获益等)以及不良反应等风险,为指南的修订、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基础.本文就SGLT2抑制剂从临床需求、实验室研发、再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过程进行综述.

    作者:刘瑶霞;张敏;陈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胼胝体急性梗死临床及MRI分析

    目的:探讨胼胝体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经临床证实的28例胼胝体急性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1种或1种以上的诸如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主要有观念运动性失用、额叶步态、异己手综合征、肢体瘫痪及智能障碍等.MRI主要表现为胼胝体区T1WI呈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高信号ADC低信号.主要累及胼胝体体部,其次为膝部及压部.伴额叶等处新鲜梗死14例,伴其他部位陈旧性梗死19例,伴脑白质疏松9例.12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均显示颅内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其中大脑前动脉多,其次为椎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及颈内动脉狭窄次之.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多存在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对本症及伴发症的诊断价值极高,值得应用.

    作者:赵辉;丁长青;孙素平;张玉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于NIR-SERS基底的肺癌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研究

    目的:通过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NIR-SERS)光谱分析健康人以及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情况,探讨肺癌患者和健康人之间的NIR-SERS光谱差异性以及引起差异性的原因.方法:基于新型、高效、生物兼容性近红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对肺癌患者和健康人进行NIR-SERS光谱以及光谱归属性分析研究.结果:健康人以及肺癌患者的NIR-SERS光谱和光谱归属性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于正常人,在473、816、1583 cm-1处,肺癌患者的氧合血红蛋白NIR-SERS光谱谱峰强度相对较小,正常人的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在1208、1425 cm-1谱峰处肺癌患者分别红移至1212、1432 cm-1,通过对氧合血红蛋白平均NIR-SERS光谱分析,观察到健康人在1583 cm-1的谱峰蓝移到1579 cm-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也验证了以上结果.结论:在473、816、1208、1425、1583 cm-1处谱峰都与氧合血红蛋白吡咯环和乙烯基团(Ca Cm)的振动以及肿瘤组织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有关.因此利用氧合血红蛋白的NIR-SERS进行肺癌或其他疾病的诊断是一项简单快捷、生物兼容性好的技术,该技术具备应用于肺癌或其他疾病临床诊断领域的潜力与价值.

    作者:高飞;张明;朱绍玲;熊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性评估心脏肥大和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目的:心肌肥大及纤维化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下降易导致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然而,CFR评价相关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受到方法学的限制.本研究通过实验获得准确、易操作且可重复性好的测量小鼠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动物模型.方法:用血管紧张素II[Ang II,0.432 mg/(kg·d)]和去氧肾上腺素[PE,50 mg/(kg·d)]处理C57BL/6J小鼠2周以诱导心脏肥大和纤维化作为实验组,正常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使用40 MHz超声心动图扫描仪(VisualSonics Vivo 2100)快速检测和测量麻醉小鼠左冠状动脉血流频谱.通过将氧气面罩中异氟醚气体麻醉浓度从1%改变到2.5%,调节基线水平(B)和充血水平(H),记录左冠状动脉主干血流,并且使用比率H/B估计CFR.结果:Ang II+PE处理的小鼠发生心肌肥厚,左室质量增加,EF正常,二尖瓣E峰减低.实验发现,与长轴或短轴切面相比,在改良的五腔心切面中可以更好地测量冠状动脉左支主干血流.实验组较对照组充血状态下左冠状动脉主干舒张早期峰值速度(PDV)、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的CFR(PDV H/B)显著降低.结论:在不使用腺苷药物的情况下,无创性左冠状动脉血流监测和CFR评估是可行的.这种方法可用于对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的动物模型进行评估,特别是可以用于评估新疗法、新药物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宁;Philip F.Haines;段云友;王滔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疝气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经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T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T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T3)、拔管即刻(T4)的SBP、DBP和HR水平.比较两组患儿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和相关呼吸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2与T4时机SBP、DBP和HR明显高于T0时机,T2与T4时机对照组SBP、DBP和HR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和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静脉麻醉相比,喉罩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疝气手术麻醉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彬;胡丹;汪向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ZH1/2在心血管发育及其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1/2(EZH1/2)作为多梳蛋白抑制性复合体2(PRC2)的催化亚基,通过其甲基转移酶活性来抑制基因转录,在心血管发育及其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纤维化、心肌肥厚、心室重构、心肌梗塞等)的发生发展中存在典型的表达及活性差异,进而影响病理生理进程.本文将从表观调控的角度阐述EZH1/2与心脏发育及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为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并进一步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理论基础.

    作者:杨斌;陈瑞平;杨雷;罗玲;庄建;陈寄梅;郭惠明;朱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先天性端粒(缺陷)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进展

    端粒是真核生物(包括人类)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保护性结构,正常的端粒结构与功能是染色体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保障.先天性端粒(缺陷)综合征是由端粒相关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组端粒维护缺陷疾病,通常被称为端粒缩短或短端粒综合征,广泛影响各种干细胞的功能,可累及多系统,临床表现包括先天性角化不良及相关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肺纤维化、肝脏病变等病症.导致端粒缺陷的机制复杂,致病基因涉及端粒酶及其复合体组分、端粒蛋白复合体组分及其它端粒相关因子,具有X连锁隐性、常染色体显性和隐性遗传等多种遗传方式;临床表现有明显异质性,造成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耽误治疗.随着基因分析技术的临床应用,分子诊断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诊断准确性;同时,开展针对性的治疗也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作者:王琼;王美;辛化伟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