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是一种只咳不喘的哮喘,是儿科近几年临床常见疾病.我科自2002年以来,运用泻肺止咳,化痰通腑法,自拟麻杏蝉龙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雪峰;吴亮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前臂远端双骨折在小儿骨科比较常见,我院从1990年开始采用拔伸提按复位法治疗此类骨折8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伯祥;裴生太;朱建明;陆向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外感夹湿之证,临床极其常见,且治疗较为棘手,中医单纯解表疗效欠佳,甚则缠绵数月不愈.我师王自立主任医师集多年的临床经验,运用清气饮子治疗外感夹湿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参军;展锐;姚双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症状,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科于1998~2003年对住院的148例老年便秘患者采用大黄、甘草泡水饮,治疗老年性便秘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建英;闫宛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后期的一个严重并发症,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医务工作者在该病的治疗方法上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院中西医结合科自1998年5月开始,开展了以中西医结合并配合食醋灌肠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呼吸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肺脏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60 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 mmHg所引起的一系列功能和代谢紊乱,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作者:陈行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我科于2003年4月5日收治一位多发性骨折并完全截瘫的危重患者,经积极救治,精心护理,于4月28日好转出院,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现就护理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赵新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病理反应,是一种急性疼痛(通常病程小于6周),是困扰外科手术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75%手术患者有比较明显的术后疼痛.近年来,国内外控制疼痛的方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也引起了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护理人员已将术后镇痛视为提高患者安全性,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术后疼痛控制与护理发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江桂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全身性以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临床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肠炎、关节炎及肾损害为特点的综合征.
作者:王芳林;张祖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是由于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胃所致的胃黏膜炎症.多发生在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及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者.
作者:崔永星;刘雯静;贺瑞兴;张庆海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呈现上升趋势,并与结肠癌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杨振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本文对中药北豆根中生物碱类成分,尤其是山豆根碱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周珏;曲凡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证.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之称为老年便秘.因其生理上的特殊性,临床用药物治疗后,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而迁延难愈.笔者自1992年以来,采用针刺结合药物穴位外贴治疗老年便秘3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军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痹证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血脉闭阻不畅所致,临床上治疗方法很多,近年来我院针灸科采用温针治疗痹证360例,疗效高,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桂霞;于美玲;王芳萍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张立副主任医师,临证40余载,精研<伤寒论>,擅用经方治病,尤其对桂枝汤的应用,颇具匠心.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
作者:冯传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腕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损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功能、供血特点和治疗方法的差异,极易发生骨折不愈合及缺血坏死,导致腕关节功能障碍.自2000~2003年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腕舟骨骨不连12例,疗效满意.
作者:宫玉锁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腹部闭合性创伤多为车祸、钝器撞击伤、跌打伤、高处坠落伤所致.单纯腹壁伤,除腹壁大面积损伤外,一般并发症不多.
作者:董贵仁;杨永俊;刘德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马蹄形肛瘘由于治疗困难,有人称之为难治性肛瘘,笔者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对马蹄形肛瘘运用切开、旷置、缝合、主管改道引流、挂线延期紧线的方法治疗3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钱正均;喜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儿童口腔黏膜病是儿童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表现为口内黏膜和软组织发生病变,症状常发生在口唇、舌、腭部及口腔两侧黏膜等处,均可见红色斑点,并伴有轻重不同的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不等的疱疹和溃疡,并伴有口中流涎,哭闹厌食,大便秘结等症状.笔者采用中西药合用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汉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近来,应用天然药物防治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医药学界研究的方向.中药即属于天然药物,有着长期的应用和确定的疗效.
作者:刘岩洲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无论是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还是混合性中风,其病变关键均为血瘀,故临床只有把握好血瘀证之类别、属性、发生、发展机理和传变演化规律,并以客观证候为依据,方可对证施治.
作者:原金隆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用以治疗太阳病表邪不解而随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致水饮内停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的这种化气利水兼解表邪的功用已被世人普遍认识,但因此而使五苓散的其它诸多功用被忽视,实为一大损失.鉴于此,笔者据仲景运用五苓散的经验,举自己在临床治疗的验案二则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马仁贤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