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中西医结合科自1986~1999年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西药对症支持治疗为辅,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患者10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慧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脑梗塞是指因脑动脉血栓形成,栓子、炎症、损伤等导致局部脑组织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坏死,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脑萎缩、血管性痴呆等并发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笔者自1996年以来应用自拟益气通络胶囊治疗脑梗塞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希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临床常见病.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病9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潘敏怡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又称过敏性咳嗽.在儿科较为常见,其病程缠绵,迁延难愈.笔者自拟疏风宣肺解痉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锐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对冠心病心绞痛按照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勤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运用<寿世保元>清上蠲痛汤略事加减治疗神经性头痛收效较好,现将1985~2001年治疗的130例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范济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近5年来,用自拟黄芪五虫散治疗痹证3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珍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自拟三子平喘汤治疗小儿哮喘,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殷莉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芪、丹参注射液主治椎动脉型眩晕的疗效和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2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114例,用黄芪、丹参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静滴,每天1次.对照组114例病人用西比灵每晚10mg口服,均两周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均用脑血管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记录峰值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对照组增加不明显,两者比较P<0.05.结论:黄芪、丹参注射液对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李文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典型病例患者,男,6岁.2001年8月17日因车祸致左髋部轧伤,左面颌部开放伤,疼痛、出血、不能活动2 h入院.体检:T36.8℃,R25次/分,P80次/分,BP90/40mmHg,痛苦面容,面色苍白.
作者:安福;王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白疕乃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为皮肤科顽疾之一,相当于现代医学银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中医药辨证分期治疗此病,效果比较满意,现浅谈体会如下.
作者:安自立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异病同治乃中医治疗之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的真正体现.笔者临床常用此法,对现代医学诊断完全不同之疾病,却可用同一法或同一方治愈.现不揣浅陋,举验案4则于后.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生肌玉红膏为中医外科治疗疮疡常用的一种生肌收口药膏,出自<外科正宗>.功用:活血,祛腐,解毒镇痛,润肤生肌.用于疮疡溃后脓水将尽、烫伤、肉芽生长缓慢者.
作者:姜礼;杨宏武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特别在饮食营养及宜忌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就饮食护理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下个人的认识.
作者:王雅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慢性盆腔炎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我们自1996年以来,应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38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敏;陈慧丽 刊期: 2003年第07期
采用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手足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疗效非常好,但由于术后肢体需行特殊体位固定,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观察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吴润卿;赵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护士长是基层护理工作的领导者,其工作既复杂,又繁忙,在病房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护士长的思想觉悟、业务技术、工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高低.笔者试对护士长的工作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岚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兴奋性氨基酸(EAA)主要包括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海人酸等,正常情况下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突触传递以及发育过程中突触间的联系和功能变化,但在某些因素如ATP的下降、膜通透性改变,以及多胺类等介质的影响下,则过度释放,过多的EAA通过作用于相应细胞膜上的受体,其中亲离子型受体激动要引起阳离子过多进入细胞内,亲代谢受体(主要有NMDA、AMPA、KA等)激动可激活磷脂酶乙或抑制腺苷酰环化酶等,发生一系列破坏性反应,如Ca2+超载、自由基的激活,这些因素又刺激EAA过度释放,终造成恶性循环.
作者:刘雄;麻志恒;朱冬胜;刘霞;李雪燕;何建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主症是病人的主要痛苦,更是诊断的主要依据.在诊断思维的过程中要突出主症的作用,善于抓住和确定主症,围绕主症进行全面细致地询查并进一步诊病、辨证.
作者:王丹芬;朱文锋;李振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自1988年以来采用耳针治疗呃逆,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具堂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笔者在1997~2002年期间采用针刺治疗习惯性便秘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娈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坐骨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症状,笔者应用痛点对刺配合常规取穴治疗坐骨神经痛40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建存;刘熙雨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滴虫性阴道炎属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本文就近几年中医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文献从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作一概述.
作者:石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藏族女性跟骨超声参数变化规律以及各年龄段骨累计丢失率.方法:用定量超声仪测定了176例藏族女性右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超声声速和骨硬度指数.结果:藏族女性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30~39岁,30岁以后各组与峰值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40岁以后3组骨丢失率分别是23.80%、34.94%和53.95%,反映增龄性改变宽带超声衰减敏感,在骨丢失率方面,骨硬度指数敏感.结论:跟骨定量超声三种参数均可应用于骨质疏松症检测,骨硬度指数和宽带超声衰减反映骨量增龄性改变以及骨丢失率敏感.
作者:陈新;文益民;王棋;高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更年期抑郁症是妇女从性成熟期到老年期过渡阶段常见的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按中国精神病学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属其它情感障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更年期抑郁症以情感持续性低落为主要特征,以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猜疑为主要临床症状,严重者有自杀倾向,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目前对本病的研究工作主要围绕在心理、社会因素、神经内分泌等方面.
作者:董莉;陆建英;孟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茵陈蒿汤出自<伤寒论>,由茵陈蒿、栀子、大黄组成,能清热利湿,解毒退黄,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症.现代研究表明,它具有利胆、保胆、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作者:曹宜;董自波;朱荃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肛裂是由于肛管损伤后反复感染所形成的梭形溃疡性病变.我们从1980年元月至2001年10月,采用后位切开部分内括约肌治疗肛裂2869例,未发现肛门畸形、漏气、漏液、术后排便控制力减低等后遗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英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本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治疗、护理及其调摄和预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以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概况.
作者:危玲 刊期: 2003年第07期
本文分析了当前针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没有统一认识的可能原因,并对针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作了论述.认为经络学说的核心是经穴-脏腑相关问题.同时阐明了对待古典经络理论的科学态度,提出了一些今后的研究设想.
作者:陆松鹤;黄裕新 刊期: 2003年第07期
胆囊炎是由化学性刺激和细菌感染而引起,大多数与胆囊结石及胆汁浓缩刺激或感染反复发作有关,炎症时囊壁增厚,纤维组织增生,胆囊腔缩小,胆囊收缩及排空功能减弱或消失.笔者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用藏药治疗急慢性胆囊炎,疗效满意,现介绍供同道参考.
作者:久西加布;看召吉 刊期: 200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