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三甲医院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甘肃省3家三甲医院的94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床护士结构年轻化;临床护士职业认知各因素中优质护理行为分值较高,工作满意度其次,工作氛围、工作特点的分值较低;省级与市级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在职业认同、工作特点、工作氛围几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地域的市级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在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满意度及工作氛围方面的认知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和工作特点上不存在差异.不同护龄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和工作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医院级别、年龄、护龄等对临床护士职业认知程度有重要影响.
作者:张彩云;芦国芳;陈瑞睿;柳陆;徐信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小脑出血的CT征象与临床表现、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索提取脑血管疾病影像数据库中2002年7月-2009年7月原发性小脑出血患者48例.根据CT征象将血肿在小脑中的大小、形态、部位分型.结果 中间型6例,占12.5%,血肿体积小,但病死率83.3%;外侧型34例,占70.8%,病死率11.8%;混合型8例,占16.7%,病死率37.5%.总病死率2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肿部位、侵犯和大小均与预后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 小脑出血的预后因素是血肿部位、大小和侵犯这三项指标.
作者:李鑫;石正洪;崔高亮;郭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照平板运动试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TET心脏变时功能不全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120例在同期内先后接受TET和CAG检查病例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测定心脏变时功能指标高心率与预测大心率值之比(rHR)和心率储备率(HRR),并与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相比较.结果 运动试验无ST段下移但rHR<85%或HRR<72%的患者中冠心病发生率达74%.以rHR<85%或HRR<72%作为ST标准阴性患者的附加阳性判定标准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瞰感性85.9%(P<0.01)、84.7%(P<0.01),特异性45.7%、45.7%,阳性预测值79.3%、79.1%,阴性预测值57.1%、55.2%]略高于传统的ST标准(敏感性63.5%,特异性62.9%,阳性预测值80.6%,阴性预测值41.5%).结论 运动试验中无ST段下移的变时功能不全患者有较高的冠心病发生率,rHR<85%或HRR<72%可以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附加判定标准.
作者:潘明;白明;李强;汪涛;李琦;药素毓;王世杰;马春香;张钲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15例)、氟伐他汀治疗组(15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月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IL-18炎症因子的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血清IL-18水平,作用较氟伐他汀显著.
作者:邓铂林;姜程;李宁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脏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再出血率.结果 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不明显;随访1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为5.56%,病死率为3.7%.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加断流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彻底治疗脾功能亢进,使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而且脾脏切除后对体液免疫无不良影响.
作者:张少山;施文娟;马小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不同学历和职称临床护士的职业认知.方法 对3所三甲医院的940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临床护士的基本情况及其对护理职业认知.结果 不同医院、不同年龄阶段的临床护士在学历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副主任护师及以上职称中70%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主管护师职称中49.5%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师职称中85.1%为大专及以上学历.护士职称中81.7%为大专及以上学历;不同职称的护士在职业认同、工作特点、工作满意度、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在优质护理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的护士在工作特点、优质护理行为、工作氛围方面不存在差异,在职业认同、工作满意度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学历、职称是临床护士认知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芦国芳;张彩云;陈瑞睿;柳陆;徐信妮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兔后发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12只健康家兔(24只眼)随机分为眼用平衡盐液组(空白对照组)和ATRA组(药物实验组),每组6只兔(12只眼),在全麻下进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除术.分别于术后1、3、7、14、30和60d对术眼进行裂隙灯和眼底检查,并抽取房水置于-80℃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术后兔眼房水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3月后处死动物,分别对两组兔眼进行组织病理学及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房水中IL-1β和TGF-β含量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术后3月实验组晶体后囊透明度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晶体后囊前覆盖一层晶体上皮细胞,实验组晶体后囊前无明显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论 ATRA可抑制房水中IL-1β和TGF-β的含量,能够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作者:张晓霞;张文芳;刘勤;鲁建华;吴鹏程;汪向利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甘肃省武威市食管癌组织中生物代谢酶Ⅰ相酶细胞色素(CYP1A1)和Ⅱ相酶谷胱甘肽转硫酶M1(GSTM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multiplex-PCR方法检测216例正常对照(血液)和189例食管癌组织中代谢酶基因CYP1A1和GSTM1、GSTT1的多态性.结果 食管癌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中:CYP1A1基因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的频率分别为74.1%和6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8.7%和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基因型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增高有关(OR 1.956);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分别占51.9%和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基因未明显增加对食管癌的易感性(OR 1.169);GSTM1、GSTT1联合缺失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38.6%和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携带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与GSTM1、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增加(OR 2.385,95%CI 1.094~3.495).结论 单独的CYP1A1 Msp Ⅰ多态突变基因型或者GSTT1缺失基因型与食管癌的易感性不相关;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及其与GSTT1缺失基因型、CYP1A1 MspⅠ多态突变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个体患食管癌的风险,提示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可能为食管癌发病的易感因素之一.且与其他缺陷基因型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姬瑞;吴静;周永宁;张斌;张志镒;杨挚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21waf1在贲门癌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贲门癌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及组织芯片技术,对78例贲门癌组织中的p21waf1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5.4%,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有关(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p21waf1表达与贲门癌患者的预后相关(P<0.05).结论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贲门癌中p21waf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与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阳性表达患者预后优于阴性者,但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作者:郭庆红;李强;张志镒;张煦;周永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胃排空变化与C-型利钠多肽(CNP)的关系.方法 对12只AMI大鼠模型(AMI组)和9只假手术大鼠(假手术组)用99m-Tc-DTPA标记的面粉糊灌胃后,分别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仪下进行胃排空功能检查;50min后处死AMI组大鼠,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同时取AMI组和假手术组大鼠各9只测定血浆CNP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胃窦平滑肌CNP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 AMI组胃半排空时间为(23.1±4.7)min,50min胃内核素残留率为(27.6±4.5)%,假手术组胃半排空时间为(16.04±4.0)min,50min胃内核素残留率为(18.14±3.3)%,AMI组胃半排空时间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50 min胃内核素残留率明显增多(P<0.05).AMI组心肌梗死面积为(52.1±4.1)%,与50min胃内核素残留率呈正相关(r=0.620,P=0.031).AMI组、假手术组血浆CNP浓度分别为(70.64±10.4)、(65.24±9.3)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大鼠胃排空明显减慢,与血浆和胃窦平滑肌中的CNP无明确关系.
作者:绽雁翎;赵丽;刘世雄;严祥;马志远;吴济荫;安吉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对D-半乳糖-β淀粉样肽蛋白片段1-40(Aβ1-40)复合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D-半乳糖腹腔注射致衰老加大鼠双侧海马齿状回背侧10μg注射凝聚态Aβ1-40复合造模方法,建立拟人类老年痴呆症的动物模型;给治疗组大鼠灌饲丹参酮50mg/(kg·d),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酶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大鼠海马内A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乙酰胆碱酯酶表达的变化.结果 老年痴呆症模型大鼠海马内A3和iNOS免疫反应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平均光密度增强;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受损,光密度下降(含阳性面积百分比和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丹参酮治疗后,Aβ和iNOS免疫反应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光密度也下降,乙酰胆碱酯酶阳性神经纤维受损减轻,光密度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丹参酮改善D-半乳糖-Aβ1-40复合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海马内A3和iNOS的表达而保护脑内胆碱能神经有关.
作者:李林;陈姿亦;茹立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脊髓内转移对神经根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在大鼠神经根切断吻合模型基础上,通过显微注射法在立体定位仪上将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xCA-BDNF)直接转移至大鼠神经根损伤部相应的脊髓腹角.术后1、3、7、14、28 d利用DNA末端原位标记、免疫组化、原位杂交,观察脊髓凋亡细胞、Caspase-3、bcl-2及iNOS表达的改变.结果 神经根损伤诱导Caspase-3和iNOS的表达,触发运动神经元凋亡;AxCA-BDNF治疗后腹角运动神经元不但较少表达Caspase-3和iNOS,而且bcl-2表达增加,发生凋亡的细胞减少.结论 AxCA-BDNF介导的外源性BDNF基因转染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AxCA-BDNF抑制内源性的死亡程序有关.
作者:张海鸿;王栓科;孙正义;夏亚一;廖维宏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第二线粒体衍生的半胱天冬酶激活剂(Smac)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mac蛋白在175例宫颈鳞癌组织和49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Ⅰ、Ⅱ和Ⅲ期宫颈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8.9%、56.4%和36.5%.Smac蛋白主要定位于癌细胞浆,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175例宫颈鳞癌组织中87例表达阳性.临床分期Ⅰ、Ⅱ和Ⅲ期宫颈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7.2%和35.7%,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mac蛋白在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分别为23.8%和57.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mac蛋白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患者预后不良.
作者:彭彩霞;黄丽辉;杨毓琴;闫春梅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经不同干预后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脂肪酸(FFA)及体重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热量饲料加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5 mg/kg)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1周后FPG≥11.1 mmol/L为成模标准(n=28),将糖尿病大鼠分别予以瑞格列奈+二甲双胍(B,n=7)、罗格列酮+二甲双胍(C,n=7)、胰岛素+二甲双胍(D,n=7)、生理盐水(E,n=7)干预,8周末测定血生化指标并计算HOM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结果 B~E组FPG、FINS、HOMA、TC、TG、LDL、FFA、内脏脂肪素及体重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1),HDL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给予不同治疗后FPG、FINS、HOMA较未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C组FFA较其他各组明显下降(P<0.05),而内脏脂肪素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P<0.05);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体重及糖脂代谢相关.结论 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殖受体(PPARr)核受体可能参与调控内脏脂肪素的表达和分泌活动;内脏脂肪素可能是PPARr的激动剂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靶点之一;内脏脂肪素与糖脂代谢和体重密切相关,与胰岛素抵抗无关.
作者:徐坤;何继瑞;张思功;胡彩虹;吴云霞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体外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人涎腺导管上皮细胞(HSG)角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体外培养的HSG中角蛋白8和18(K8和K18)的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HCMV感染对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表达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HCMV对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 体外培养的HSG中K8和K18呈阳性表达;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SG 0~96 h,K8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K18的表达在感染后24 h内表达升高,此后下降;K8和K18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呈反向平行关系.结论 HCMV感染体外培养的HSG可引起角蛋白表型发生改变.K8和K18表达水平改变的调节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作者:杨国嵘;黄高昇;何晓霞;薛永杰;贺雪娇;马敦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C-met蛋白表达在甲状腺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即用型二步法免疫组化检测53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C-met和CD34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状腺癌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5%,甲状腺腺瘤C-me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2.7%,在正常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P<0.01).微血管密度在C-met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C-met表达阴性者,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甲状腺癌的微血管密度值与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和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原癌基因C-met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既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又可以诱导肿瘤细胞血管形成,与甲状腺癌预后不良有重要关系.
作者:杨宏武;马岚;王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小儿恶性淋巴瘤和8例正常淋巴组织中VEGF和Ki67的表达;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和Ki67在小儿恶性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淋巴组织(P<0.01),VEGF和Ki67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592,P<0.01).结论 VEGF和Ki67在小儿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肿瘤发生和诊断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健;蒋敏;高明太;刘登瑞;赵成基;赵玉元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甘肃武威地区上胃肠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p21ras表达的关系,分析Hp可能的致炎致癌机制.方法 Warthin-Starry银染色和革兰染色判断标本中Hp的感染状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标本中p21ras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患者中Hp的感染率为83.96%(89/106),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和浅表性胃炎组的感染率分别为83.33%、92.11%和73.08%,胃癌前病变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胃癌前病变组和浅表性胃炎组p21ras阳性率分别为87.8%、86.84%和65.38%.胃癌组和癌前病变组p21ras阳性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组(P<0.05).Hp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p21ra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Hp感染在武威地区上胃肠道疾病发生和发展中扮有重要角色,胃黏膜病变组织中p21ras的表达与Hp的感染之间无相关性;p21ras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韩俭;张锦华;庄剑波;缪连生;丁向萍;张富花;景涛;吴勇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属铜配合物Cu(Ⅱ)1-羟基-9(2-环氧基)吨酮(Cu-HOX)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噻唑蓝比色法测定Cu-HOX对卵巢癌细胞3AO、食管鳞癌细胞ECA109、肺癌细胞GLG-82、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3AO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Cu-HOX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3AO、ECA109、GLC-82、SGC-7901细胞生长,作用72 h的半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8.0、>50、6.7和9.0 μg/mL,其中以Cu-HOX和卡铂对3AO细胞IC50的比值小,说明Cu-HOX对3AO的敏感性明显强于卡铂.作用24、48、72h Cu-HOX呈浓度、时间依赖性的抑制3AO细胞生长,作用明显强于卡铂.3.125~25μg/mL使3AO细胞S期增加而G1期减少,引起细胞凋亡.结论 Cu-HOX在体外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对3AO细胞的敏感性高,其机理为阻止细胞于S期和诱导细胞调亡.
作者:白岩;卢伍党;李文广;张小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归甲疏通胶囊对大鼠输卵管炎性阻塞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桂枝茯苓胶囊组、归甲疏通胶囊高剂量组、归甲疏通胶囊低剂量组,每组3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输卵管炎性阻塞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蒸馏水,桂枝茯苓胶囊组灌胃桂枝茯苓胶囊0.69 g/kg,归甲疏通胶囊高、低剂量组分别灌胃归甲疏通胶囊2.25 g/kg(相当于临床用量15倍)、0.75 g/kg.每组给药1次/d,连续给药15 d.结果 归甲疏通胶囊治疗后输卵管粗细不匀、苍白、肿胀、粘连、弹性变差、积水、化脓等病理变化明显减轻,输卵管通畅率明显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归甲疏通胶囊组大鼠受孕率达到70%~80%,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桂枝茯苓胶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归甲疏通胶囊可明显减轻大鼠输卵管炎症,改善输卵管通畅情况,提高受孕率.
作者:潘文;康开彪;柳树英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参芪博力康片中淫羊藿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250mm×4.6mm,5μm);V(乙腈):V(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淫羊藿苷在0.063~1.58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1%,相对标准偏差为0.83%.结论 该法可用于参芪博力康片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白仲梅;魏学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柳茶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方法 以喂饲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茶(生药)15、7.5 g/kg组4组.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丙二醛含量及SOD活性.结果 柳茶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丙二醛含量,提高HDL含量及SOD活性.结论 柳茶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调血脂及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作者:姚莉;焦海胜;李晓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