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
  • 国际刊号:1000-2812
  • 国内刊号:62-1194/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58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4-6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6年5期文献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定量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肾功能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89例临床确诊为HSPN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HSPN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按照肾功能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1期9例、2期40例、3期29例、4期1l例,同时检测HSPN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肾皮质剪切波速度(swv),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9例HSPN患者肾皮质SWV值为3.15±0.53 m/s,40例健康志愿者肾皮质SWV值为2.04±0.25 m/s,两组比较,F=160.96,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损伤1-4期HSPN患者各组肾皮质SWV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皮质SWV值诊断HSPN的临界点为2.40 m/s,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6.6%,曲线下面积为0.989.散点图观察HSPN患者肾皮质SWV值与GFR间存在负相关.HSPN患者肾皮质SWV值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呈线性正相关(r=0.802,P=0.000 1).结论 HSPN患者肾皮质SWV值随肾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增高,故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可用于HSPN患者肾功能损伤程度的定量诊断,对于HSPN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作者:王惠;南彩玲;姚亚宁;马苏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对胶质瘤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对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利用Transwell小室将BMSCs与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10%体积浓度干预.实验设4组:BMSCs对照组(BMSCs+空白对照血清)、BMSCs含药血清组(BMSCs+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共培养对照组(BMSCs和胶质瘤细胞共培养+空白对照血清)、共培养含药血清组(BMSCs和胶质瘤细胞共培养+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共培养72h后,将BMSCs接种于96孔板中,分别培养24、48、72 h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BMSCs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 共培养后BMSCs在胶质瘤微环境下增殖率不断上升(P<0.01),S期细胞数量增加(P< 0.01),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扶正抑瘤方含药血清干预后,BMSCs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1),S期细胞数量减少(P<0.0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1),且具有时间相关性.结论 扶正抑瘤汤含药血清能抑制胶质瘤微环境下BMSCs的异常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DNA的合成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曾龙;马占军;吴建军;王转玲;周淑宁;王学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迷迭香酸抑制人舌癌Tca8113细胞转移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迷迭香酸对舌癌Tca8113细胞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 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检测迷迭香酸对Tca8113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测定舌癌Tca8113细胞的迁移活性;明胶酶谱法检测Tca8113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IKK、p-IKK、Akt和p-Akt在Tca8113细胞中表达的变化.结果 迷迭香酸能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且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关系;能浓度依赖性降低Tca8113细胞的迁移活性以及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P<0.05).胞浆中蛋白IKK的总量和p-IKK的量均随着迷迭香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Akt的总量并不随迷迭香酸的浓度而变化,但是p-Akt的量明显呈浓度依赖性降低(P<0.05).结论 迷迭香酸对舌癌Tca8113细胞的转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和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张秀英;陈振界;李增佑;黄双盛;李文广;侯翠兰;张小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神经导航精准定位微创治疗中小量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经额穿刺血肿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32例伴有明显肢体活动障碍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选择血肿侧距离眉间8~10cm、旁开中线2~3.5 cm为穿刺点,根据CT影像资料采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额部穿刺抽吸血肿.与同期28例保守治疗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两组肢体功能障碍的变化及总体疗效.结果 两组病例均无死亡,微创治疗组治疗2周后肢体瘫痪改善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 0.05),3个月后进行临床预后评价,微创治疗组功能恢复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经额穿刺血肿微创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显著改善血肿对神经结构的损伤,提高疗效.

    作者:龚良;钱忠心;刘卫东;赵鸿;赵明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有效剂量

    目的 确定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方法 选择拟行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患者45例,在超声引导下行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30 mL,若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减少3 mL;若不完全阻滞,则下一例增加3 mL.注射后在30 min内每5 min评估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ED50和ED95.结果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概率单位模型为Probit (P) =-1.877+1.184(ln剂量),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L和19.56mL.胫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0例,占66.7%;腓总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31,P=-0.025).胫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2例,占71.1%;腓总神经的运动阻滞完全例数为39例,占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9,P=0.071).结论 应用序贯法研究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4.88 mL和19.56mL,在外踝关节或跟骨手术中具有较好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杨广坤;彭德良;廖荣宗;罗富荣;李凤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小RNA-21在感染性早产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观察微小RNA-21 (miR-21)在孕鼠胎盘组织的表达,探讨感染性早产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脂多糖诱导的感染性早产模型.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模型组腹腔注射脂多糖0.1mL,干预组腹腔注射脂多糖0.1mL+20mg/kgmiR-21模拟物(化学合成的miR-21).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胎盘组织中miR-21的表达,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miR-21的靶点,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组织中核因子-1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iR-21表达在模型组胎盘组织中显著降低,而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NF-κB是miR-21的预测靶点,miR-21模拟物能够下调胎盘绒毛膜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论 miR-21表达缺失可能参与了感染性早产的发病机制,对以后设计以miR-21为靶点的特异性药物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段丽君;孙晓彤;单龙;刘晓雁;贺小燕;杨雪萍;秦艳彬;王金羊;黄丽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甘肃省陇西县9~12岁学生膳食结构与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甘肃省陇西县9~12岁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为进一步改善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所农村小学452名学生,采用24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收集学生连续3d摄入食物的种类和数量.结果 该地被调查学生的膳食结构以粮谷类为主,肉、奶、蛋、豆类、水果、蔬菜类摄入量低于平衡膳食宝塔的摄入比例.能量、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均不同程度缺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分别为12.19%、34.05%、53.64%,脂肪供能比过高;42.48%的被调查学生优质蛋白质摄入量不到蛋白质总量的30%;77.65%的被调查学生摄入的脂肪以植物来源为主;血红素铁的摄入只有5.09%的儿童达到30%;被调查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15.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与肥胖检出率均低于全国农村9~12岁学生水平.结论 甘肃省陇西县9~12岁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应增加蔬菜、水果、肉、奶类、豆类等食物的摄入量,提高优质蛋白质及钙、铁、维生素A、维生素B的摄入量,以改善其营养状况.

    作者:苓朋春;顾晓玲;刘桐;张印红;王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载脂蛋白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成员冠心病患病关系的研究

    目的 分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家系成员血脂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并探讨载脂蛋白与FH家系成员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血脂异常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系咨询、体检筛查、填写调查表及实验室检测,选取符合FH诊断标准的6个家系共30名家系成员纳入本研究,将其分为正常组、高胆固醇组和冠心病组,比较各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J(Apo AI)、载脂蛋白B(Apo B)和脂蛋白a(LP(a))水平,分析各项指标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冠心病组血清TC、TG、LDL-C、ApoB及Apo B/Apo A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LP(a)水平也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冠心病组血清LDL-C、Apo B、Apo B/Apo AI及LP(a)水平明显高于高胆固醇组(P<0.05),均与冠心病的发病呈正相关(r=0.533,P<0.05;r=0.548,P<0.01;r=0.604,P<0.01;r=0.527,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大的是Apo B/Apo AI(AUC=0.850,95% CI为0.667~1.000),对冠心病发病的佳预测截断点为0.75(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700),其次是LDL-C、ApoB和LP(a).结论 血清LDL-C、ApoB、Apo B/Apo AI、LP(a)均与冠心病的发病相关,Apo B/ApoAJ较其他血脂指标对FH家系成员发生冠心病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颜丽;何津春;王志禄;刘永铭;杨静;王世文;高秉仁;王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灰树花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灰树花多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方法 检索灰树花多糖抗肿瘤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后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无法合并的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结果显示用灰树花多糖干预24 h和48 h后肿瘤细胞凋亡率合并效应量危险比(RR)分别为0.17(95% CI为0.10~0.29)和0.09(95% CI为0.06~ 0.15),且均P<0.000 01.灰树花多糖对正常肺细胞及肝细胞的半数有效浓度小值为223.3 μg/mL,大值达l 237.4 μg/mL.结论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灰树花多糖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作用较小.

    作者:赵霏;马虎山;席思凡;杨克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晚期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减黄引流术的选择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位的恶性肿瘤.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是按Bis-muth-Corlette分型中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且向肝内侵犯至左右一级或二级胆管分支的胆管癌.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晚期,同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R0切除率低.因此,大部分患者只能行姑息性减黄引流治疗,为进一步加深对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引流治疗的了解,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把永江;岳平;白冰;林延延;赵盛;张金铎;孟文勃;李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循环肿瘤细胞及循环核酸检测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中国乃至全球发病率、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仅10%,其发生和侵袭涉及一系列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协同的复杂过程.近10年来,血液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核酸(CNAs)检测因其具有无创、实时检测和有别于影像学检查结果等优点,受到了肿瘤学界的广泛关注,被称为“液体活检”.CTC和CNAs分别在肿瘤基础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和判断预后及肿瘤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开展CTC和CNAs的研究将有助于开展胃癌的早期诊断、评价手术及化疗的治疗效果、早期发现远处转移和判断预后.

    作者:冯彦虎;陈昊;李玉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儿童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相关研究进展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的典型病理过程为心内膜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明显增生,终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大多数EFE病例在1岁以内发病,突然出现左心衰竭的症状,进行性加重.在部分EFE病例中,自身免疫过程可能起着主要的作用.对于基因突变的研究是寻找EFE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治疗的一个方向.心脏磁共振可以更加精确地诊断和评价EFE.卡维地洛和MG在EFE治疗中的作用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晓帅;董湘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及应用新进展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是一种以饱和荧光染料实时监测双链DNA熔解过程、反映扩增子DNA序列特性的基因分析新技术,它具有特异、高效、快速、廉价、闭管操作等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医学、生命科学、法医学、药材和食品鉴定等领域.本文对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及其在基因检测、突变扫描和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仪温度校验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王姣;尤崇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胃癌合并黑棘皮病1例及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入院前2年余双侧前臂及小腿出现脂溢性角化皮损,当时未予以重视.入院前3月余,双侧腋下、腋窝、腹股沟及会阴部出现黑棘皮样皮损,自感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后诊断为“荨麻疹”、“扁平疣”,治疗无效.入院前2月,患者出现上腹胀痛,晚餐后加重,间断性柏油样便.2012年3月就诊于我院后,行全腹增强CT检查显示胃角部管壁增厚强化;消化道造影显示胃小弯侧不规则腔内龛影,考虑胃癌.肿瘤标记物检查,癌胚抗原为6.8 ng/mL,糖蛋白抗原724为34.9 U/mL.

    作者:汪晓炜;代珊珊;袁文臻;关泉林;李瑞青;帅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致胃破裂1例

    气管插管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有效、确切的急救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气管阻塞、窒息及呼吸心脏骤停的急救[1].但插管过程中常可发生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可威胁生命,其中误入食管为常见[2].气管插管误人食管后机械通气导致胃破裂、化脓性腹膜炎病例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致苍;王锐;李培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