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青海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7-3809
  • 国内刊号:63-1019/R
  • 影响因子:0.23
  • 创刊:1991
  • 周期:季刊
  • 发行:青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5年被评为青海省首届优秀期刊三等奖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高原医学杂志   2010年1期文献
  • 小儿高原性肺水肿合并纵隔积气2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高原性肺水肿合并纵隔积气的X线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例小儿高原肺水肿合并纵隔积气在发病时间、诱因、临床表现及胸部X线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例均表现为弥漫型肺水肿,病变分布对称伴随单侧颈肩部及纵隔旁少量线条状透亮影,复查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快.结论:胸部X线检查对明确诊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它反应了病变发展的程度与阶段,对咳嗽剧烈、呼吸困难的患儿要高度警惕纵隔及皮下气肿的发生.

    作者:殷辟;董桂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中药治疗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的发病特点,并通过孕期中药治疗,观察血清抗体滴度的变化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为中药治疗的有效性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0例ABO血型不合的患者进行抗体滴度检测,并给予中药治疗,观察中药治疗后抗体滴度的变化及新生儿发生溶血病的发病率,观察用药时间长短与抗体滴度变化的关系,抗体滴度与分娩孕周的关系,观察分娩结局.结果:中药治疗对血型不合患者的早产率有降低作用;中药治疗后新生儿溶血发生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下降.中药治疗时间越长,抗体滴度下降效果越好,溶血发生率越低.结论:高原地区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率为2.4%,中药治疗有效率为86%,中药治疗可降低血清抗体滴度水平,降低溶血病的发病率,减轻病变程度,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成正相关,早期中药干预治疗对提高分娩结局有良好作用.

    作者:芦莉;黄素霞;张建青;谢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临床观察

    日的: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高原脑水肿的疗效影响.方法:将GCS评分相同的12例高原脑水肿分为6例亚低温治疗组和6例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入院时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进行15天以上的治疗观察.结果:亚低温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原脑水肿的治疗在常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疗效更好.

    作者:金俐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应用介入治疗产后出血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产后出血治疗的途径.方法:对因宫缩乏力或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引起的产后出血,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用介入方法栓塞子宫动脉.结果:产后出血患者23例,用传统的方法治疗不能控制出血,用介入栓塞出血动脉的方法,止血效果确切.结论:介入栓塞子宫动脉治疗产后出血效果好、创伤小、无明显并发症,且能保留患者子宫及生育功能,值得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使用.

    作者:赵得雄;张建青;孙文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3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麻醉处理.方法:分析2005年-2008年我院3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患者麻醉处理方法.结果:3例颈动脉体瘤切除术顺利,无一例死亡,麻醉效果满意.结论:颈动脉体瘤切除术中应注意心脑保护不遭受缺血性损害,以及控制心率和血压平稳.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勇;金新会;傅建学;祁恒宁;王锦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2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病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西宁地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因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占92.63%,死因主要为心衰、呼衰、肺性脑病及由此而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热以低中热为主,血常规中性粒细胞增高占78.57%,咳痰以黄黏液为主占57.93%,胸片斑片状影占93.65%;合并呼吸衰竭89.68%,合并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64.29%,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钠、低氯血症)为80.26%;合并肝功能损害60.3%、肾功能不全23.81%等.结论:高海拔地区慢性肺心病是机体长期缺氧的慢性病理过程,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改变,常因感染而急性加重,故急性加重期应控制性持续氧疗,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是关键.

    作者:何秀琴;吕林;陈永新;拉毛卓玛;孙智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平阳霉素治疗早期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西宁地区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对早期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对翼状胬肉侵入角膜<3mm或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局部注射平阳霉素,(7~10)天一次,(2~3)次一个疗程.结果:胬肉萎缩、变薄,生长缓慢或停止.结论:翼状胬肉是高海拔地区的常见多发病,而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翼状胬肉安全、有效,方法简便,患者易于接受,适于推广.

    作者:马晓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急进高原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SM/FP)对急进高原原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34名青年随机分为SM/FP组(n=18)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m历时5d进入5 200m,进驻5 200m当天开始,SM/FP组每天早晚吸入SM/FP(沙美特罗100μg,丙酸氟替卡松200μg),对照组吸入少量生理盐水,连续5d,采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BLA)、一氧化氮(NO)及其合酶(NOS).结果:SM/FP组较对照组SOD、NO、NOS增高,MDA、BLA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吸入SM/FP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增强机体抗氧化酶活性和乳酸清除能力.

    作者:崔建华;高亮;马广全;张西洲;李彬;王宏运;哈振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海拔地区儿童急性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21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21例中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治愈出院,2例好转出院.结论:清除毒物不彻底,复能剂应用不足是中间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采用机械通气和加强复能剂应用,以及配合血液灌流可明显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赵生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海拔5 390m急性高原病17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病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3次全国高原医学会议诊断标准,治疗以吸氧、低转、糖皮质激素、脱水、利尿和病人卧床休息为主.结果:162例急性高原反应经就地休息、吸氧等治疗很快得到缓解;10例高原肺水肿和1例高原肺水肿合并高原脑水肿经下转至海拔3 700m治疗后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下送至平原治疗痊愈;1例高原脑水肿在下送途中死亡.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劳累易诱发急性高原病的发生,吸氧、利尿、脱水、降低肺动脉压力等治疗措施有效,高原脑水肿是治疗的难点,死亡率仍较高.

    作者:阳盛洪;崔建华;张西洲;杨海军;简新玲;曹同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

    目的:加强及完善西宁地区心脏粘液瘤外科治疗.方法:我院自1991年3月-2007年4月共收治32例心脏粘液瘤,其中30例左心房粘液瘤,2例右心房粘液瘤.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粘液瘤摘除术,5例同时三尖瓣成形术.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无心功能衰竭,随诊3个月~16年.手术后无复发.结论:西宁地区地处高海拔地区,心脏粘液瘤发展迅速,病程时间短,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效果好、安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粘液瘤诊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强;祁国荣;路霖;王黎明;曲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E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制备EPO单克隆抗体,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研究提供材料.方法: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对该细胞株扩增培养,注射入BALB小鼠腹腔内,(7~10)天后搜集腹水并进行腹水抗体效价测定,提纯,浓缩,进行抗体浓度测定.结果:得到一株能稳定分泌EPO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并制备出高效价的EPO单克隆抗体.结论:该EPO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成功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原料.

    作者:李素芝;黄学文;黄跃;刘厚东;孙泽平;闫春城;石泉贵;何锋;何贵强;陈有;王宇亮;潘丽;杨定周;龙仁玲;赵海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青海高原藏族妇女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藏族妇女子宫内膜增殖症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7例藏族妇女子宫内膜增殖病变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鳍果:27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藏族妇女病理分型:单纯型5例,腺囊型12例,腺瘤型4例,不典型增生6例.免疫组化标记测定:60%(17/27)PNET(-),7%(2/27)P53(+),41%(11/27)ER、PR(+).结论:了解和掌握子宫内膜增殖症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与内膜腺癌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丰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肺动脉栓塞的MSCTPA诊断

    目的:探讨多排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16排CT肺动脉血管造影扫描,图像采用扫描层厚1mm,重建间隔为0.8 mm,注射速率采用4.0mL/s获得容积数据进行MIP及VR重建.结果:4例均能显示部位,肺动脉及其分支均有单支或多支栓塞,3例有胸腔积液,1例有肺梗塞,1例有心包积液.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重要原因之一,MSCTPA是明确诊断高原地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作者:尹桂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脑心通预处理可减轻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小鼠认知功能损害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急性低压低氧诱发的空间记忆功能损害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药组;每组包括3个亚组(常压常氧组、海拔4 000m组、海拔8 000m组,n=6).比较Y型电迷宫测试成绩及脑组织CAT、SOD、GSH、GSH-PX、MDA及LD的含量.结果:脑心通可以改善低压低氧小鼠的电迷宫测试记忆保持率;提高小鼠脑组织SOD、GSH、GSH-PX和CAT含量(P<0.01),而减低了MDA与LD的含量(P<0.01).结论:脑心通可减轻急性低压低氧导致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下降,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作者:杨俊;李景春;宋永斌;是文辉;薛婧;许永华;余伍忠;徐江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藏汉族青年人群动脉血管弹性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目的:探讨藏汉族青年人群动脉弹性功能的差别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西藏民族学院05级大学生1556人为实验对象,在陕西咸阳进行现场血压、血细胞实验室检查和现场问卷调查,应用英国Micro公司Pulse Trace:PT-1000血管弹性测定仪检测藏族及汉族学生动脉血管弹性参数僵硬指数(SI)、反射指数(RI)、双峰时间(PPT).结果:①身高、血压、腰围、PPT、心率,汉族高于藏族且有统计学差异.体重指数(BMI)、脉压(PP)、RI、SI藏族高于汉族,且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心率、BMI的增加,脉压增大;②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群中,SI明显升高;③不同性别之间身高、体重、血压、BMI、腰围、RI、SI、PPT男性高于女性,心率女性高于男性,两组之间身高、体重、双峰时间、心率有显著性差异;BMI、腰围、RI、SI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④RI、SI与PP高度正相关;⑤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与RI、SI、PPT相关性分析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①青年人群中,汉族血压高于藏族;男性血压高于女性;②藏族青年较汉族青年血管紧张度增加,动脉弹性降低,存在种族间差异;③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影响动脉弹性的危险因素之一;④藏汉族青年人群中性别对动脉弹性功能无影响,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可靠性指标.⑤藏汉青年人群的HB、RBC、HCT对动脉弹性无影响.

    作者:景蕴华;赵锋仓;郑建文;王宇鹤;吕卓人;黄若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计算机化神经行为测试评价系统(NES-C3)评价慢性低氧对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

    目的:运用NES-C3探讨慢性低氧对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海拔2 800m、3 500m、4 200m处的养路工人44人、41人、36人,严格按照WHO/NCTB测试指南的要求用NES-C3对受试者进行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结果:抑郁-沮丧和疲惫-惰性2个情感得分是随着海拔上升而升高(P<0.01);记忆扫描平均耗时、记忆扫描能力指数和连续识别记忆能力指数有明显变化(P<0.01);曲线吻合准确数和曲线吻合能力指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有明显改变(P<0.05);三个海拔梯度的系列加减和感知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NES-C3能较好地评价慢性低氧对人神经行为功能的损害,同时证实慢性低氧可致人的短期记忆能力下降,眼手协调能力降低.

    作者:蒋芝山;郭志坚;黄慧群;陆保革;厚晓昀;毛辉青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二尖瓣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与护理

    低氧血症指患者动脉氧分压低于11.3kPa[1].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氧分压低,在低氧环境下机体应激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极易出现低氧血症.我们对高原地区106例二尖瓣置换术(MVR)术后低氧血症的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分析发生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马玉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缺氧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研究进展

    微生态系统包括正常微生态区系的全部微生物系统,消化道作为开放式腔道其内部寄居着多种微生物,各茵群间按一定比例组合,互相制约,互相依存,形成生态平衡.高原环境对微生态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且相互关联的过程.肠道微生态改变的研究是目前医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高原环境下肠道微生态改变的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杨文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供氧研究进展

    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高原低氧影响人们的生命活动,严重者可引发高原病甚至死亡,随着海拔升高,空气愈加稀薄,这种影响愈趋明显,为此,人们以增加氧气供给的方法来缓解这种困境.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高原供氧方面的实验研究,列举几种吸氧方法的比较;缺氧条件下的吸氧反应;富氧室和液态氧在高原的应用;高压氧和压缩空气供氧;化学制氧;制氧机供氧;以及海拔5 000m以上的氧疗等.

    作者:张西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2例报告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是常见的慢性高原病之一.长期生活在高原缺氧环境中机体遭受低氧的刺激产生一系列的动态调整,使得红细胞生成的生理调节发生紊乱,造成红细胞生成增多,血液黏滞度增大,在不同的组织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可发生在中央主干及其分支.

    作者:杨艳;王仁爱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