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1年9月在海拔3 700m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患者10例,其中藏族6例,世居西藏地区的汉族4例;年龄3岁~11岁,平均7.4岁~2.3岁;继发孔型房间隔(ASD)5例、室间隔缺损(VSD)4例、VSD合并ASD1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关闭不全6例;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2例,中度肺动脉高压6例,严重肺动脉高压2例;均经右腋中线纵向小切口,在浅低温、中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采用心脏不停跳技术,行ASD修补术5例、VSD修补6例,其中直接缝合5例、补片修补1例,三尖瓣改良De Vega成形术6例;结果:无早期死亡.均未出现心、肺和神经等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出院时经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残余漏;术后7天~10天均痊愈出院;结论:高原地区采用经右腋下小直切口心脏不停跳技术,施行先天性心脏间隔缺损心内直视修补手术,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且切口隐蔽、美观,可取得满意的早期疗效.
作者:王志农;王军;李素芝;陈忠东;王洪亚;张胜天;李少勇;汪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病机理、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措施;方法:40例ARDS,其中多器官功能障碍14例,单纯用HFV治疗2例,IPPV治疗10例,交替通气方式HFV、IPPV或CMV治疗16例,CMV或PSV治疗12例,血气分析:PaO2 35mmHg~60mmHg(4.66kPa~7.98kPa),平均55mmHg(7.32kPa),PaCO2 25mmHg~80mmHg(3.33kPa~10.64kPa),平均45mmHg(5.99kPa),PaO2/FiO2 40mmHg~200mmHg(5.32kPa~26.60kPa),平均180mmHg(23.94kPa),P(A-a)O2(FiO2=1)150mmHg~250mmHg(19.95kPa~33.25kPa),平均200mmHg(26.60kPa),SaO2 40%~90%,平均85%;结果:全组治愈33例,死亡7例,死亡率17.5%;结论:高海拔、低氧更易诱发急性肺损伤(ALI)、ARDS,并且起病急、进展快,早期合并心功能障碍者多,PaO2/FiO2≤250mmHg(33.25kPa)(ALI),≤180mmHg(23.94kPa)(ARDS)为本地区临界值,及早应用机械通气可提高治愈率,中医中药可防治ARDS.
作者:杨永珠;张建华;李宗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流行病学特点和救治措施;方法:对本院1996年1月-2001年1月救治的299例创伤失血性休克伤员的病案资料和急诊抢救记录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比较困难,病死率较高;结论:要提高高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水平,降低病死率,必须加大医师的培养力度;建立急救网络中心,加强院前急救;加强高原地区创伤失血休克的病理生理研究.
作者:胡湘林;王云兵;王谦;惠学科;李秋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的治疗价值;方法:75例高原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3组,硝苯吡啶组(24例),口服硝苯吡啶、吸氧、静脉注射速尿、氨茶碱和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氮(NO)组(25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一次性吸入10ppmNO30分钟;精氨酸组(26例),在硝苯吡啶治疗的基础上,以L-arg 20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一次性4h静脉滴注,比较各组病例肺部罗音、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长短;结果:精氨酸组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显著(P<0.05);精氨酸组肺部X线阴影消失时间及病程时间较NO组长,较硝苯吡啶组短,差异非常显著(P<0.01或P<0.001);结论:静脉滴注L-arg是治疗高原肺水肿比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伟;李朝斌;陈秀山;周国庆;赛买提;王达文;朱金山;巫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移居者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移居海拔3 700m一年的10名受试者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用ES800肺功量仪检测肺通气功能,并与安静时比较;结果:与安静时对照,富氧前运动后FEV1/FVC%降低,MVV增加,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FVC、FEF25%~75%、FEV1、PEF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富氧次日运动后FVC、FEV1、PEF和MVV增加非常显著(P<0.01);与富氧前运动后比较,富氧次日运动后FVC、FEF25%~75%、FEV1、PEF、FEV1/FVC%及MVV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富氧室能改善高原移居者运动后的肺通气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供氧途径.
作者:哈振德;马勇;张西洲;张素萍;崔建华;简新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对高原肺水肿治疗前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 700m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L-Arg(L-Arg组)治疗高原肺水肿患者9例,并与吸入低浓度一氧化氮(NO)混合气治疗8例高原肺水肿(NO组)作对照,分别检测血中NO及NOS含量;结果:吸入NO组和L-Arg组治愈后较治疗前NO、NOS 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NO组与L-Arg组比较治疗后NO吸N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Arg可提高高原肺水肿患者NOS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高原肺水肿的药物,且经济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崔建华;王引虎;张西洲;马勇;朱永安;哈振德;王伟;张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高原肺水肿(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是高原地区特有的、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危、急重症之一.如何有效提高HAPE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水平,是我们高原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收治的HAPE患者57例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谢素云;马春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童的心理行为异常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2],掌握住院患儿的心理并及时进行干预对于患儿的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地处西藏拉萨市北郊,海拔3 680m,具有典型的高原气候,缺氧、低气压、空气寒冷、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现将我院儿科近2年来收治的306例患儿的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干预的措施.
作者:江萍;王桂兰;王新平;付闽;余明生;徐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从胎儿出生后断脐到出生后的28天,是胎儿逐渐适应子宫外生活的过渡阶段,称为新生儿期.在这段时间内,必须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和实际情况,细心照料,谨慎处理,尤其是在高海拔缺氧地区,更应该加强护理.
作者:马国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生期缺氧窒息引起胎儿和新生儿的缺氧缺血性脑损害,所有引起新儿儿窒息的各种原因都可导致该病.我院地处2 808m的高海拔地区,含氧量只占平原地区60%~70%,该病在临床多见,且死亡率较高,为提高其临床护理水平,总结我院1996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20例HIE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占梅;张海燕;李瑞丽;汪锦辉;王海飞;严瑾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Swan-Ganz导管是应用心导管对血流动力学监测的一种技术,是评估危重病人心血管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先心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广泛开展和现代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监测技术已逐渐成为心脏外科术后监护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1、2].
作者:李丽;陈莉;高红;陈彬;邢佐君;胡近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于1988年-1990年期间首次开展了青海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对藏族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作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多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传染病.为了解驻地城镇HBV感染情况,我们对西藏山南泽当镇居民进行了HBV的抽样调查和结果分析.
作者:李宏;任雨笙;雷应权;彭传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主要包括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s)、单核/巨噬细胞(Mψ),后者主要由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如巨噬细胞组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氧引起免疫抑制,增加机体的易感染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高原土著居民中肺炎发生率增高.
作者:张翠萍;何艳;谢印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患者,女,71岁,因右眼上睑内翻倒睫,在外院行睑内翻矫正术,术后出现明显的上睑外翻,睑裂闭合不全,约15天后开始出现右眼畏光、流泪、疼痛等角膜刺激症状,同时右眼结膜重度水肿,突出于睑裂外.虽经积极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体征无改善,反而进一步加重,手7个月后来我院诊治.
作者:白宗禧;陈昌玖;李晓林;卢鹭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