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青海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
  • 国际刊号:1007-3809
  • 国内刊号:63-1019/R
  • 影响因子:0.23
  • 创刊:1991
  • 周期:季刊
  • 发行:青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5年被评为青海省首届优秀期刊三等奖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高原医学杂志   2016年1期文献
  • 高原地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变化与病情关系的探讨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海拔2 300m ~3 700m)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血清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探讨血清NSE和S-100水平变化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90例高原HIE患儿(轻、中、重度各30例)作为病例组,3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中S-100蛋白和NSE的值进行比较.结果:按临床分度标准将HIE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结果发现S-100蛋白和NSE的检测值随HIE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中S-100蛋白和NSE可作为脑损伤的生化标志物,能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包文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格尔木地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格尔木地区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中高血压病患者300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肥胖、吸烟、饮酒、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出现斑块者占65.00%,斑块出现以(41 ~50)岁为主占48.72%,其中男性多于女性,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是否出现斑块与平均年龄、血压、血糖及血脂密切相关,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为肥胖、吸烟、饮酒、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出现斑块与平均年龄、血压、血糖及血脂呈正相关.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10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胃镜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老年胃溃疡患者胃镜下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从胃溃疡的部位、大小、并发症及病理学分析我院100例老年胃溃疡患者的胃镜资料及镜下特点,并与同期青年胃溃疡患者的胃镜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高原地区老年胃溃疡患者与青年胃溃疡患者胃镜结果比较,癌前病变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溃疡发生部位以胃体部为主,溃疡病灶面积较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原地区老年人胃溃疡病变程度严重,癌变发生率高,后果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旦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DCA循环法在控制高原地区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降低高原地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病率的作用.方法:调查分析201 1年1年-2011年12月PICU(儿童重症监护室)内VAP发病原因,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2012年1-2012年12月的VAP进行干预、控制和管理.结果:2012年VAP的年患病率较2011年明显下降,从31.1%下降至19.0%(x2=7.14,P<0.01).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可以降低PICU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率,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葛媚;夏燕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心脏黏液瘤50例报告及手术麻醉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心脏黏液瘤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本组患者50例,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患者入室后全程监测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有创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CVP),体温,血气分析.转机前监测激活凝血时间(ACT)大于480秒,术中常规应用动脉微栓过滤器.心脏复跳后泵注硝普钠(0.5~1)μg/(kg·min),多巴胺(5 ~ 10) μg/(kg·min)维持循环.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手术顺利,无体肺循环栓塞,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心脏黏液瘤患者的麻醉应力求平稳诱导,保持血流学动力学稳定,术中严密监测ACT,加强心肌保护,心脏复跳后用硝普钠和多巴胺辅助循环等麻醉管理是高原地区心脏黏液瘤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作者:祁恒宁;金新会;傅建学;马勇;王锦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后低强度抗凝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房颤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后,因红细胞增高、血红蛋白增高,合并不同程度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为进行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给予华法林低强度抗凝治疗,观察用药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及出血风险.方法:将9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伴有心房纤颤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使用华法林片低强度抗凝治疗及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及出血(脑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12个月,华法林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9.30%,出血率4.65%,常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缺血性卒中复发率为27.66%,出血率为4.26%.结论: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针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房颤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效果明显优于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且安全性高.

    作者:汪昆;王新兰;丁小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载文被引分析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了解《高原医学杂志》从1991年创刊以来载文被引情况,以期为今后加强组稿工作、提高办刊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引文数据库》作为统计源,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引文分析法,分别从载文量、被引量、被引频次、被引率、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作者、机构、被引基金来源和被引文献期刊分布等指标,对1991年-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刊出的论文,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1年一2014年《高原医学杂志》刊载论文3 322篇,被引论文1 357篇,占总论文量的40.85%,累计被引频次为5 72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4.22次,平均每篇刊发论文被引1.72次,刊发论文被引率为40.85%,1994年-2007年刊发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被引频次(4 376次),其中被引频次的高峰值出现在1996年,达493次,其次是2000年达到371次,2005年355次;处于低频次区(单篇被引1次~6次)被引篇数(1 130篇)占83.27%;处于中频次区(单篇被引7次~20次)被引篇数(206篇)占15.18%,处于较高频次区(单篇被引大于20次)的论文有21篇,占总被引论文的1.55%,但被引频次(843次)所占比例达14.73%,单篇论文高被引193次;被引文献作者单位共有38个,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机构;刊载论文主要被《高原医学杂志》、《西南国防医药》、《青海医药杂志》和《西藏医药》等776种相关刊物所引用.结论:《高原医学杂志》载文专业性较强,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性期刊.

    作者:王旭萍;沈晓玲;陆映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红景天苷对低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对缺氧条件下H9C2心肌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模型,本实验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组、低氧加红景天苷组(低剂量10mg/L、中剂量50mg/L、高剂量100mg/L),按实验设计因素处理后,用MTT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细胞.TUNEL染色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blot测定Caspase-3表达.结果:与低氧组比较,红景天苷组各组均可明显提高缺氧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P<0.01),降低细胞凋亡率(P<0.01),可有效减少缺氧H9C2心肌细胞内Caspase-3的表达(P<0.01).结论:红景天苷可通过提高低氧条件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及下调Caspase-3,从而保护心肌细胞.

    作者:马生龙;边惠萍;朱芳一;马金梅;张先钧;张晓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青海地区急性创伤患者创伤类型分析

    目的:分析青海地区创伤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创伤急救的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由本院急诊科(青海省成人急救中心)急救的52 652例创伤患者的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60.0%,女性40.0%,青壮年(13 ~59)岁占79.5%.近5年来急诊外科三大类疾病(创伤、急腹症及其他)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创伤患者数量的快速增加,占72.3%.在创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占48.6%,社会治安占24.7%,建筑工伤占8.7%.创伤ISS评分:<16分占57.7%,(16 ~24)分占23.2%,≥25分19.2%.主要创伤部位以脊柱及四肢损伤47.8%及颅脑损伤34.0%的发生率为高.主要致死性损伤部位:头部外伤66.0%,腹部损伤14.5%,胸部创伤19.2%.结论:青海地区加强学校、驾驶员培训,工业、建筑业等安全教育可能是预防创伤的重要途径.

    作者:钱惠岗;樊建林;公保才旦;陈元清;张建涛;吴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覆膜支架治疗高原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覆膜支架治疗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12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防护措施等.结果:本组12例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成功.经过术前、术后的观察和护理全部患者随访3个月,所有患者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明显回缩,心胸比率缩小,肺动脉段回落,平均肺动脉压降低,无残余分流及导管再通,血氧饱和度升高,6分钟步行距离延长.结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本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全面了解治疗过程,做好护理工作,对巨大动脉导管未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覆膜支架主动脉腔内隔绝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周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青海地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降低青海地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118例因盆腔包块、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原发和继发不孕等原因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就年龄、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手术种类、术前术后实验室指标等,通过统计分析获得妇科腹腔镜术中降低DVT形成风险的护理干预方案是否具有可比性.结果:研究表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适时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结论:高海拔地区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前正确摆放适宜的、舒适的手术体位,避免双下肢长期受压;在不影响手术进程、腹腔镜气腹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慢术中变换体位的速度,设定低限的气腹压力;术后加强患者下肢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安全性,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龙连平;田凤菊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海拔地区18岁以上人群饮酒行为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青海果洛达日县(4 200m)、青海西宁地区(2 261m)、四川郫县地区(565m)三个海拔地区18岁以上人群不同性别、年龄段、文化程度、职业分布、饮酒类型以及饮酒等级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为降低居民饮酒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海拔地区饮酒人群样本,青海果洛达日县有饮酒史的312例(男187例,女125例);青海西宁地区有饮酒史的293例(男176例,女117例);四川郫县有饮酒史的282例(男169例,女113例).结果:三个海拔地区不同性别、年龄段居民现在饮酒率与饮酒人群文化程度、职业分布、饮酒等级情况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当今社会饮酒问题,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男性的过度饮酒问题应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王永芹;才让;祁蕙燕;张辉;赵龙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低氧环境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CD63表达的研究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表达的研究与海拔高度、缺氧状态、机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Beckman-Coulter公司产Epics XL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该仪器利用单克隆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流式技术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①CD62P、CD63的检测值随海拔增高而升高,两两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②PLT计数随着海拔的增高而降低,两两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③凝血各项指标也是随着海拔增高而增高,两两比较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高原长期缺氧、红细胞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血小板聚集,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许多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的释放,引起血小板活化而可能引起血栓,其变化与海拔高度、缺氧状态、机体损伤程度等有关.

    作者:顾松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云南芒康地区山脉空气微生物分布及药敏结果

    目的:对云南芒康地区山脉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海拔相近的4个山脉的阳坡面和阴坡面作为采样点,按平皿落菌法采集空气微生物,培养后应用TREK DLAGNOSTIC SYSTEMS LTD型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和真菌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阴坡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阳坡(P<0.05),空气中微生物以细菌为主(95.72%),真菌数量较少(4.28%).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3.64%)多于革兰阳性菌(32.08%).微生物对常用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初步了解了该地区山脉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分布及药敏情况,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子建文;唐辉;李倩;资云海;张胜梅;李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西宁地区孕产妇甲状腺激素参数的研究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健康孕产妇的甲状腺激素参考值范围及变化规律.方法:采用Immulite 2000电化学发光仪测定本地区单胎妊娠健康妇女早、中、晚孕期及年龄匹配非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建立各自的参考范围.结果:早、中、晚孕妇女及非妊娠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 P97.5)表示其参考范围.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在早[2.20(2.08 ~2.36)]、中[2.74(2.64 ~3.84)]、晚孕期[3.01(2.69~3.33)]逐渐上升,各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孕期略低于非妊娠妇女[3.11(1.02 ~4.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在妊娠的早期[3.91(3.85 ~3.97)];中期[3.74(3.63 ~ 3.84)]、晚期[3.35(3.13 ~3.56)];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在早期[1.19(1.08~1.20)];中期[1.00(0.99 ~ 1.31)]、晚孕期[0.87 (0.83 ~0.95)]逐渐降低,各期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孕期低于非妊娠妇女FT3 [4.12(4.04~6.13)]、FT4[1.34(1.17 ~ 1.6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宁地区正常孕妇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不同非妊娠妇女,早、中、晚孕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1],建立西宁地区正常孕妇妊娠期甲状腺激素参考范围将有助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诊疗.

    作者:杨兴唐;马秀清;马慧英;高兴娟;李生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与肾损害的关系研究探讨

    高海拔地区由于高原低氧常引起红细胞增生过度,导致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平均在4 500m以上,发生HAPC的患者也较中国其他地区增多,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许多健康危害.其中对心肺功能影响已得到认可,但对肾脏的影响目前无可靠的理论知识支持,也缺乏肾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直观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红细胞增多症的不同类型初步探讨阐述其引起肾损伤的机制,并探讨红细胞增多症引起的肾损害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通过肾脏病理诊断,提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一样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并能引起临床症状及肾脏组织病变,即出现“HAPC肾损害”.

    作者:何林丽;巴应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研究

    目的:通过对平原地区与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PF)的高分辨率CT(HRCT)图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高原地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特点及高原环境对PF的发病情况的影响.方法:收集平原组海拔(200~600)m及高原组海拔(3 100 ~4 500)m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各100例,观察两组病例高分辨率CT (HRCT)图像特征,并对两个地区COPD患者中PF发病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HRCT表现包括支气管炎、肺气肿及肺间质改变,肺间质改变主要有小叶间隔增厚、网状影、磨玻璃影及蜂窝状影;平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19例,发病率为19%,高原组COPD 100例,PF发生37例,发病率为3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23,P<0.05).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中PF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平原地区,而且影像学表现更为严重、更为明显;HRCT对诊断COPD合并PF具有重要的影像学价值.

    作者:白峻虎;颜有霞;杨丛珊;汪静静;李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桡神经病变的超声特征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T2DM)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桡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病情评估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21例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13例,并选择同期17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桡神经行超声检查,比较各组桡神经的左右径、前后内径、截面积和血流情况.结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较无周围神经病变组桡神经双侧左右径及内径增大,且均较对照组增大(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桡神经超声主要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无周围神经病变组及对照组桡神经血流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沿桡神经沟走行中距体表近处桡神经的超声特征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筛网状结构模糊和神经外膜增厚、不平整,与毗邻组织分界不清,为评估患者的周围神经病变程度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作者:王有清;郭桂珍;华国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分析

    目的:研究高血压心脏病实施心脏彩超及心电图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间诊治的6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对这60例患者分别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检查,比较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效果的差异性.结果:通过对患者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心脏彩超诊断左室肥厚患者为48例(80.00%),心电图诊断左室肥厚患者为30例(50.00%),经过配对设计的x2检验得到,心脏彩超的诊断率高于心电图(x2=5.10,P =0.024 <0.05).结论:高血压心脏病运用超声和心电图检查各自有其独特的优势,两者检查都具有无创性的特点,但高血压性心脏病运用心脏彩超检查诊断的阳性率优于心电图检查,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裴生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