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24例全喉切除瓣膜式气管食管分流发音重建术的临床资料帮助患者恢复发音功能.方法对1982~1998年作喉全切除瓣膜式气管食管分流发音重建术24例,采用全喉切除后,在气管后壁距断端约1cm处,切透气管食管粘膜全层,缝合三角形粘膜组织瓣,形成帽状,发声时以此阻挡气流,使空气经气管食管瘘孔冲入食管内.结果 22例发音功能良好,2例因咽瘘缝合瘘口改食管发音,收到满意效果.结论无喉瓣膜式气管食管分流发音,吐字清晰,语言连贯性好,保持了患者原来语言特点,而且有效防止了术后唾液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秀英;郭宏庆;刘明放;祁松岭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正常对照组与慢性肝病组之间肝静脉(HV)波形出现的变化,以及HV波形变化与慢性肝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慢性乙肝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HV多普勒波形作了对比观察,并根据HV波形特征分为三型:HV0、HV1、HV2.结果所有对照组HV波形均为HV0,而慢性肝病组HV波形随着Child-pugh评分的升高,HV波形也逐渐改变,HV1和HV2占61.9%(32/52).结论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结合二维声像图以及生化检测有助于早期慢性实质性肝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诊断.
作者:张元林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对小切口超声乳化与小切口手法娩核治疗白内障疗效,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病例36例,及小切口手法娩核病例36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手术1周视力以≥0.5的病例数进行比较,手法娩核组占77.8%,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对二级、三级角膜混浊两组比较,以超声乳化组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散光两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超声乳化技术的开展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以患者的视力恢复为宗旨,而不应追求时尚.
作者:张小隆;丁俊玲;马鸿娟;胡怡芳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解宁夏回族遗传病的现状及遗传病的种类、患病率、顺位.方法根据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调查总方案的要求,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遗传病68种,患者1445人,总患病率为12.869‰.其中单基因病21种,患病率为5.388‰;多基因病12种,患病率为3.927‰;染色体病5种,患病率为0.089‰;遗传方式不明的疾病30种,患病率3.464‰.苯丙酮尿症患病率为1/18715.结论宁夏遗传病的患病率高于其他省;预防遗传病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在我区尤为重要.
作者:陈惠川;李淑红;徐长柏;吴克萱;吴龙;朱承君;拜发俊;杨宗科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塞(CWI)的病因与机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头颅CT证实的幕上CW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结果 CWI的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脑的大动脉狭窄或闭塞、心脏疾患、血流变学异常及后交通动脉解剖学变异等.分型及临床表现:皮层前型49例(35%),在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层支的边缘带,呈楔形,临床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经皮层运动性失语等;皮层后型56例(40%),在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皮层支边缘带,表现为视野缺损、经皮层感觉性失语、皮层型感觉障碍、轻瘫等;皮层下型35例(25%),在大脑中动脉皮层支与深穿支边缘带,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优势半球病变可有言语障碍等.结论 CWI的主要病因为体循环低血压、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心脏疾患,诊断主要靠CT或MRI,多数预后良好.
作者:扈林;薄克平;张燕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中段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放疗组(A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组(B组),各15例,均用60Coγ射线照射.A组照射2GY/次,5次/周,总量为68GY/6~7周.B组前4周照射同A组,第5周开始1.5GY/次,2次/日,间隔6小时,总量为68GY/5~6周.结果局控率:A组93.3%(14/15),B组93.3%(14/15);两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3.33%(5/15)、0(0/15)、0(0/15)和80%(13/15)、46.66%(7/15)、13.33%(2/15).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优于常规放疗.
作者:张丽珍;程炳权;海平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50例腹式绝育术后行输卵管吻合术妇女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寻找提高复通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显微下行输卵管端一端吻合,缝合2~3针,以减少吻合口处的瘢痕形成,促进输卵管生理功能的恢复.结果近期复通率100%,远期随访一年以上47例,随访率94%,复孕率88%,妊娠成功率87.23%.结论输卵管保留的长度和输卵管有无炎症可明显影响复孕率.术中不使用支架,同时减少输卵管端吻合缝针数,术后不避孕等,可能是提高复通率的因素之一.
作者:商莉;马红霞;郭望贤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国产电解质分析仪以寻求适合国情的钾钠氯钙测定方法.方法应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颁布的<定量临床实验室方法初步评价试行准则(EP10-T2)>进行初步评价.结果除远高于临床决定性水平的高钠高氯外,其余10项总不精密度均小于我国和美国CLIA88的允许误差范围.结论 AFT-500B电解质分析仪性能可靠,适合国情,正确使用将有助于许多临床实验室摆脱困扰.
作者:滕万钟;梁爱玲;肖春梅;樊瑞军;邱艳荣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综合性康复方案对偏瘫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综合性康复方法对42例偏瘫性肩痛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对疼痛程度、频度、情绪反应进行康复评估.结果治疗后疼痛程度、频度、情绪反应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疼痛程度积分呈外旋>外展>屈曲>内旋,且疼痛程度、频度、情绪反应之间关系呈正相关.结论综合性康复措施对偏瘫性肩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迎光;黄春洲;任明霞 刊期: 1999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健康儿童脑血管的发育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105例2~14岁健康儿童颅底动脉及颅外段动脉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统计出各年龄组诸参数正常参考值.结果颅底动脉血流速度在2~4岁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快,5~7岁时达快,此后随年龄的增长又逐渐减慢(P<0.05~0.01);颅外段动脉血流速度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P>0.05).结论儿童TCD是脑血管发育的客观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流速度渐接近于正常成人.
作者:刘南平;马志荣;孙海峰;林树敏;周宜蓉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坏死性筋膜炎临床上少见,是一种外科感染性疾病,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由于此病初期仅是局部皮肤感染,症状较轻,故不为人重视,继而呈进行性发展到皮下、筋膜,可出现坏死,所以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院1992~1998年共收治4例,现将此病的观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杨丽群;程瑞平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是一种能起到人工胃肠作用从静脉补充营养的治疗措施,自1968年Dudiek等介绍这种技术以来,日益受到临床医师的推崇,尤其是临床外科,越来越显示了它的重要性.外科手术病人由于营养不良,蛋白质及热卡不足可以延迟伤口愈合.感染机会增多,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率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作者:毛鸿琴;钟菊莲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哮喘病人,经各种治疗仍不能控制哮喘症状,称之为难治性哮喘,英文文献中称之为Refvactory或Reicalcitrant asthma(RA)或Difficult to control asthma(DT-CA)[1].难治性哮喘是临床医生在治疗哮喘病方面棘手的问题,也是造成哮喘病情迁延不愈,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呼吸衰竭,甚至发生哮喘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作者:才江平;李建邦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1,男,41岁,阴囊部皮损1年,疼痛并有时痒.查体:左侧阴囊前有15cm直径大斑块,表面有直径10cm溃疡,表面不平,少量分泌物.皮下有肿块,坚硬.取斑块部直径0.5cm皮损送病检,病理报告:阴囊部湿疹样癌.
作者:刘建东;宋京柱 刊期: 1999年第10期
作者自1997~1998年共收治5例小儿肠套叠应用血压计进行空气灌肠均获得成功,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凡;李军义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婴幼儿腹泻因病因有时很复杂,许多病例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笔者在补液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以654-2和V-B1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不但病情恢复快,而且疗效明显提高,现介绍如下.
作者:董雪梅;马汉君 刊期: 1999年第10期
呼吸系四联症是由多种因素致气管、支气管腔生理性缩小而引起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障碍,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室扩大,进而发展为右心功能不全.急性发作期以呼吸困难为主,患者难以忍受.本病反复发作,严重危害着病人身体健康.近三年来我们用山莨菪碱、地塞米松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呼吸系四联症发作期致呼吸困难,并进行临床观察,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窦国杰;张金会;吴彩霞;杨建平;穆进珍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者,女,37岁,无职业.于1997年6月始,每于触碰右侧食指桡侧甲沟处即有同侧上肢麻木感出现,且麻木难忍,不伴意识障碍,肢体活动自如,无抽搐.每次发作均持续了3~5分钟症状骤然消失.不触碰右侧食指桡侧甲沟处无上述症状发生.
作者:范建生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儿,女,5岁,因短时间内服用大剂量感冒通而致中枢神经症状6小时入院.患儿于1天前因受凉后感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偶伴咳嗽.家人自认感冒,于晚8时许服用感冒通3片,次晨6时,上述症状未缓解,故又加服3片,两小时后,患儿嗜睡,双目凝视,站立不稳,行走如醉酒状,急来诊治.入院查体:T37.2℃,P102次/分,R26次/分,BP14.5./9.5kPa,W17kg.
作者:韩步雄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儿,男,10岁,因发热1天、皮疹半天入院.入院前一天晨起,患儿诉头痛及全身不适,发热,口服APC 1片后热退,下午腹部不适,恶心,打喷嚏,畏光,流泪,服头孢氨苄酐糖浆1包及对症治疗.大便二次,为黄色稀糊状,未吐,并再次发热,服APC无效,夜11时左右面部充血明显,晨5时左右咽痛,面部及躯干部暗红色皮疹,寒战.
作者:王艳玲;赵高平;管文娜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者,女,34岁,主诉:上腹部胀痛1月余,以肝占位收住入院.过去史:10年前因左眼底恶黑色素瘤在外院行左眼球摘除术.查体:一般情况好,肋缘下可触及5cm×8cm肿物.右下腹可触及直径10cm大小肿物,质均硬,活动度欠佳,余无异常.腹部彩超示肝左叶外8.3cm×6cm×5.7cm,4cm×3.6cm×3.2cm,大小肿物.
作者:姬红斌;杜晓红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者,女,28岁.术前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患者于上午10时在局麻下行双眼袋矫正术,手术时出血较多,经结扎和加压后已无出血,按常规方法术后包扎双下睑后回家.大约下午16时患者如厕时,感右眼胀痛明显,且逐渐加剧,继而右眼肿胀,眼球轻度外凸,眼球转动困难,视物模糊,包扎的纱布有血液渗出.
作者:何友明;颜坤元 刊期: 1999年第10期
1 患者,女,34岁,因胃癌术后1年半发现下腹块1月余,于1989年9月14日来医院就诊入院.患者近1个月来发现下腹部有一肿物长大,且身体消瘦.13岁月经初潮,正常,孕5产5,做腹式绝育已15年.既往患过肺结核已愈.
作者:杨尧华;姚桂兰 刊期: 199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