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内皮素(ET)和D-2聚体在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乳胶凝集法测定ET和D-2聚体含量.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ET和D-2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两者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有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组血浆ET和D-2聚体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结论脑梗死时血浆ET和D-2聚体均增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一致,且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时两者亦增高.
作者:马凤琴;张淑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软膏用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和尿道炎的效果与副反应.方法对58例有老年性阴道炎或尿道炎症状的绝经后妇女使用结合雌激素软膏进行局部治疗1个月,用药前后测定血FSH、E2、pH值.结果用药1个月后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症状明显缓解.用药后血FSH显著下降,E2升高,达卵泡早期较低水平.结论结合雌激素软膏能有效地解除老年性阴道炎、尿道炎症状,同时对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感染应集中纠正激素缺乏,以及病原体的治疗.
作者:许向明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早期诊断.方法观察临床表现、周围血象和骨髓象.结果贫血发病年龄早,生后10天~4个月起病,网织红细胞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多数患儿骨髓选择性地红系造血障碍,部分病儿有遗传性.结论婴儿早期出现红细胞减少,应作网织红细胞计数和骨髓检查,以确定诊断,避免滥用补血药.
作者:郑漪;李义德;郑传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对2177份使用仪器的血培养进行统计,分析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趋势.同时对两种方法,即使用仪器与传统方法的血培养检出率进行比较.方法应用荧光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阳性标本上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一步鉴定.同时对未使用仪器前的传统方法也进行统计.结果 245份阳性血培养以G-杆菌居首位(48.2%),G+球菌次之(47.8%);在儿童血培养中G+球菌67%,G-杆菌32%;使用仪器的检出率为11.25%,传统方法为5.65%.结论血培养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G+球菌次之;而儿童血培养特点是以葡萄球菌属为主;使用仪器前后的血培养检出率相差2倍.
作者:贾伟;李占君;肖月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印证脑室型囊虫的MRI表现特征.方法通过回顾,选择经CT、MRI扫描,血清脑脊液化验检查及手术证实的10个病例所见进行分析.结果 10例中,检出脑室内囊虫15个,6个居四脑室,4个居三脑室,5个居侧脑室.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加必要的水抑制术,是提高脑室型囊虫检出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朱凯;田顺典;王卉;赵俊玲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80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做PCNA检测,并与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68.18%,无转移组31.8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5年生存率(30.51%与66.66%)也存在显著差异(P<0.005).结论 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预后判定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张小玉;王雷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目的通过试验对健之素消毒剂的杀菌作用进行科学评价.方法对健之素消毒剂的三种应用浓度进行定量杀菌实验.结果 25℃条件下,作用5分钟,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可100%杀灭;作用10分钟,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均可100%杀灭.有机物存在时对该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基本无影响.结论健之素消毒剂为广谱高效、速效灭菌剂.
作者:王惠成;王健;石银华;牟立东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我科自1993~1998年共收治慢性结肠炎病人22例,均采用中草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安聿玫;刘淑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反复出血发生率为80%,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我科于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经内镜套扎术(EVL)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宁珍;白东莉;翟会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植牙术是恢复咀嚼功能及牙齿美观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治疗手段,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不断发展.牙根吸收是植牙术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是植牙成功的关键,也是近几十年来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和实验研究探讨的重点课题之一,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雷;霍永力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996年1月至1999年3月,我们对64例手足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急诊切、削痂植皮治疗术,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波;闫乔生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院自1996年1月~19 99年4月应用甲氰咪呱治疗腹型过敏性紫癜5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继香;张淑琴;张有向 刊期: 2000年第11期
近2~3年我国梅毒发病呈迅速上升趋势[1],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固原地区也不例外.1999年1~12月本院皮肤性病科诊治梅毒38例,其中女性早期梅毒19例,现报告如下 .
作者:年宏芳;狄晓萍 刊期: 2000年第11期
我科自1999年8月份以来,利用普通医用材料对多例大小不等的体表脓肿进行负压引流,均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炳南;冷晓情 刊期: 2000年第11期
细支气管肺泡癌(简称BAC),是指生长在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原发性肺癌,是肺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X线表现多为弥漫性粟粒、细小结节状阴影而易被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为了总结误诊原因、吸取教训,现将我所1986~1998年确诊的12例BAC 报告如下.
作者:李致坤;杨杏茹;黄贵荣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儿,男,27天,主因面色苍白、拒乳3小时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一产(第一胎自然流产)、孕38周足月产,出生时无异常,出生体重3.2kg.Apgar评分1分钟、5分钟均为10分,生后喂养(母乳)好.入院查体:T 36℃,R 60次/min,W 4.2Kg,足月新生儿貌,精神欠佳,反应可,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率 26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未闻及杂音.
作者:刘新建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者,女,18岁,学生.于1992年10月始,无诱因每于行走迈第一步时即有同侧肢体麻木感出现,左右侧肢体均可出现,视先迈腿而定,约持续10秒钟左右症状骤然消失.发作时意识清楚,肢体活动自如,无抽搐,继续行走则无上述症状出现.发病后,曾在当地医院按关节炎治疗,未见效,于1996年11月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无外伤及关节疼痛病史,查体无异常体征.
作者:范建生;宋海燕;张勇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者,男,43岁,左眼疼痛,畏光一月,加重5天.在外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炎,自点多种抗生素及抗病毒眼药水均无效.于1998年4月10日就诊我院眼科.左眼视力0.6,球结膜睫状充血(),鼻下方角膜有一2mm×6mm溃疡区,边界模糊不清,角膜kp(-),房水清,瞳孔药物性散大,眼底正常,诊断为左眼角膜溃疡.三大常规检查均正常,胸片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作者:叶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者,女,3月龄.因皮疹3天、发热2天入院 .入院3天前发现颜面、躯干出现红色皮疹,无其他不适.2天前出现发热,曾予以抗感染、降温治疗,仍反复发热,皮疹渐密集,双眼分泌物增多,唇红而干,精神及食欲差,伴声咳.查体:T 38.5℃,P 145次/min ,R 40次/min.
作者:王艳玲;赵高平 刊期: 2000年第11期
2000年7月9日下午,固原地区某校学生中有25人发生集体食物中毒 .其中8人送往医院住院治疗,余17人在校医务室治疗.
作者:张治雄;康向东;张兆宏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者,男,30岁.4年前无诱因出现右下腹发作性剧痛,不放射,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无发热、咳嗽、便秘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自行缓解.1个月前再次发作,于当地医院诊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郭文斌;邹积典;隋强波 刊期: 2000年第11期
1 患者,男,49岁.18岁时出现肛周瘙痒,时轻时重,于1990年起肛门、阴囊、股根部出现红斑,糜烂,按湿疹治疗后消退.1995年5月,上述症状再次出现,为红斑、糜烂、渗液,自觉瘙痒、疼痛,反复发作,间有季节性(春秋季)加重.患者平素体质尚可,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患者4代家族16人中有10人患病.其家谱为:
作者:郭静;赵敏;贾惠临 刊期: 2000年第11期
心脏标志物(Cardiac marker,CM)在常规监护中的应用正处于一场革命之中.患者安全,国家财政和治疗需要驱动着包括急性心梗(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在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ary syndromes,ACS)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滕万钟 刊期: 200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