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1989年1月~1998年12月间分娩的59例死胎病例,对其原因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死胎组中脐带因素、胎盘因素、产妇因素均高于同期分娩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注意产前保健、提倡产期检查、加强产时监护、积极治疗产妇的并发症,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王勤洁;顾浩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选择剖宫产手术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Ⅰ组术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mg和氟哌啶2.5mg;Ⅱ组术后肌注哌替啶50mg,作为对照.结果,Ⅰ组无痛和轻度疼痛40例,占100%;Ⅱ组无痛和轻度疼痛3例,占7.5%,两组差异显著(P<0.01).副作用:吗啡组恶心呕吐,瘙痒以及腹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0.0%、30.0%和25.0%,对照组为5%、2.5%以及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30.6±8.2h和31.2±7.9h,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余云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627例食道癌和贲门癌中消化道吻合器的应用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由消化道吻合器引起的并发症36例.提示正确选择和使用消化道吻合器以及提高吻合技术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葛箭;高平;叶晓峰;郭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脏器,对确诊为SLE且有心脏受累的56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显示SLE可单独或同时侵犯心包、心肌、心内膜、冠状动脉.提示在临床工作中仔细查体,结合ECG、UCG、X线及心肌酶学可提高SLE所致心脏损害的检出率,及早诊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何军;竺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因妇科疾患行腹式子宫切除术108例进行分析,疾病分布以子宫肌瘤为首位,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资料表明阴道残端出血和泌尿系感染是手术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和6.48%,术前阴道置氯霉素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减少阴道残端出血和泌尿系感染.
作者:罗淑兰;何具仓;李秀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金钱草及其两种混淆品--点腺过路黄、聚花过路黄的全草,进行了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特征等方面的比较鉴别,为金钱草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赵淑红;冯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了解银川地区高中应届毕业生健康状况,更好地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予以检查.结果,受检2103人,合格率为11.17%,合格受限率为85.49%,不合格率为0.35%,其中男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女生,P<0.01;女生合格受限率明显高于男生,P<0.01;不合格率男女生无差异.结果提示:男生健康状况优于女生.
作者:管雯娜;马振侠;王艳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采用椎板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119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腰椎管狭窄症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54例,手术后3天~2周即可扶拐行走.术式保护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且术式简单易行,可早期下地活动,在临床上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孝军;张连贵;李青菊;罗永立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经痰及胸水的细胞学检查、颈部浅表淋巴结活检,确诊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10例.提示:经胸部X线平片或CT检查,发现双肺弥漫性粟粒状或腺泡结节样病灶,而无明显发热及结核中毒症状者,进一步追踪观察、反复痰的细胞学检查、颈部淋巴结活检等,可提高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的阳性率,减少误诊.
作者:杨霞;郑西卫;张锦;吴振裘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准确了解宁夏贫困地区妇女产时保健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对934例产妇的1900个产次的产时保健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住院分娩的比例为15.4%,非住院分娩的新法接生比例为30.1%.结果提示,普及新法接生、提高贫困地区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贫困地区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
作者:李宏艳;吴月琴;吴克萱;郭涛;李秀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应用干扰素诱导剂及微生态活菌制剂治疗秋季腹泻并与抗病毒制剂治疗秋季腹泻进行对照.治疗组选择74例,对照组选60例患儿进行治疗,并观察、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无论从显效率、总有效时间及治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χ2=4.118 ,P<0.05).提示应用聚肌胞与妈咪爱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是治疗秋季腹泻有效而重要的方法.
作者:雷晓平;张宁;张俊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进一步了解医用诊断X线工作者的染色体的畸变情况,并与1994年的结果相比较,采用全血微量培养法,52小时收获细胞,每例分析100个以上中期细胞的染色体.结果放射组的染色体型畸变率,总畸变率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提示虽然医用X线工作者染色体畸变率近年来有所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今后还应继续观察.
作者:贾力;高淑兰;杨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研究促粒素(rhG-CSF)对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采用随机分组、自身交叉对比的方法,观察两组共60例患者在化疗期间应用促粒素的疗效.结果提示,促粒素可以促进化疗患者WBC和ANC的恢复,缩短WBC和ANC减少的持续时间,降低感染率,可以作为肿瘤化疗中提高剂量强度的有效的辅助药物.
作者:马涛;宋国庆;马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通过对8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是引起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其次为脑实质出血.CT是围产儿窒息、脑出血的首要检查手段.
作者:吕霞;陈翔;李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7195例损伤及中毒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分类及编码,分析其性别和年龄规律、发生原因、疾病构成及死亡原因.7195例损伤与中毒中男性多于女性,30~年龄组发生各种损伤和中毒所占的比重较多(24.1%);意外损伤和中毒的外部原因前三位分别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和意外撞击,其构成比分别是37.4%、23.8%和9.1%,三者之和占损伤和中毒总数的70.3%;其主要疾病构成是骨折、颅内和体内损伤、烧伤、开放性创伤和血管损伤;前三位死亡原因分别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伤和意外中毒,占总死亡人数的71.1%.提示要减少意外事故发生,须全社会重视,不断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加强安全措施的落实.
作者:方浩;郭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283例剖宫产患者关腹时不缝合腹膜,自然对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术后病率、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病率治疗组为8.13%,对照组为14.3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术后排气时间平均28小时30分钟,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为42小时20分钟,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剖宫产术后不缝合腹膜,其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发症少,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魏燕新;马桂玲;路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53例患者做排青检查和屈光学检查,以检影验光结果为戴镜依据.结果,92.45%为1D以下散光;58.49%为单纯散光.23.5%的散光者试戴矫正眼镜后症状即刻消失.全部53例患者,戴镜后视力都有明显提高,无1例支持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结果提示,临床医生掌握屈光学方面的知识,对防止或减少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尤学兰;李绍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46例直肠脱垂患者,用消痔灵溶液于脱垂的直肠粘膜下注射治疗后,经临床随访半年,治愈45例,治愈率为97.83%;无效1例.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分析,表明该方法简单安全、痛苦小、疗程短、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余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5例新生儿破伤风,入院确诊即肌注TAT1万U,连用2天后采用静滴鲁米那、冬眠灵治疗,静脉注射安定止痉.治疗2周鲁米那、冬眠灵减量至停药,结果5例患儿用药时间短者8天,长者22天,均痊愈出院.
作者:王健;张永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舌前腺囊肿手术切除病人14例的术后复发情况进行统计观察,发现囊肿摘除术4例术后全部复发,囊肿切除术10例有1例复发,(P<0.05),具有极显著差异性.提示单纯囊肿摘除术不适合于舌前腺囊肿,囊肿切除术伴深部腺体切除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囊肿的复发率,是合适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俊;张雷;徐淑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回顾性分析10例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临床多表现为间歇性关节疼痛、肿胀、功能受限,活动时关节弹响或绞锁;X线片显示多少不一,大小不等的圆形、椭圆形钙化或骨化的游离体;病理观察为滑膜细胞及其下结缔组织增生并化生成多数软骨结节或小而圆形的透明软骨岛,可见结缔组织向软骨细胞过渡现象,游离体由许多软骨小结节堆砌而成,其间有纤维组织包绕.提示临床、X线及病理相结合是滑膜软骨瘤病诊断的关键,手术摘除游离体、切除病变滑膜,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崔志宏;王洪锋;蒋振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根据NYHA分级标准,对38例Ⅱ级以上心功能不全患者进行两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所有心衰患者全部得到纠正.结果提示,硝苯吡啶合用心得安治疗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性心衰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方法,如合并有收缩功能不全时即可加用强心利尿剂.
作者:孙志国;梁宏光;孙博凡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报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42例,其中Ⅰ型35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3例,Ⅴ型1例;42例病人中有2例发生癌变.作者认为,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治疗,应尽量行囊肿切除胆道重建术,以期降低术后的癌变率.同时对胆总管囊肿的癌变原因亦进行了一些阐述.
作者:于松宁;韩志民;蒋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手术治疗117例1~24岁腭裂患者,结果手术成功率95.7%,失败率4.3%,随访部分病例2~3年,并就手术年龄提出了看法.
作者:张艺林;张利春;张雅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在部分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给予rhG-CSF(促粒素),观察组为同期化疗病人不用rhG-CSF.结果化疗后观察组WBC及ANC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4天左右,两组有明显性差异(P<0.01);观察组感染(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4天,但无显著差异.提示国产rhG-CSF具有促进性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的恢复、减少感染出血等发症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宋国庆;马学东;白晓川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提高脑脓肿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对34例脑脓肿病人诊断及治疗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结果痊愈28例,好转4例,误诊4例,误诊率为11.8%,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为5.9%.结果提示,影像学检查可准确进行鉴别,详细的病史采集可减少误诊;采用联合治疗及单腔大脓肿对冲引流的方法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
作者:柴中宁;王珺;满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对1420例初产妇分娩的单胎足月新生儿,根据新生儿Apgar评分标准进行诊断.结果,诊断新生儿窒息62例,窒息发生率4.37%,其中重度窒息24例,轻度窒息38例,新生儿窒息死亡5例,同期围产儿死亡9例,窒息死亡占围产儿死亡的55.56%,窒息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第一原因.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中,脐带因素占首位,其它因素依次为产程延长、过期妊娠、宫缩过强、羊水过少、剖宫产血压下降、胎粪吸入等.提示做好产前保健,产时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孕妇做胎儿重点监护,及时防止胎儿窘迫.
作者:张晓辉;张迪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提高钙化肝包虫囊肿的治疗水平,对1989~1999年10年间收治的25例肝包虫囊肿钙化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着重对钙化的囊肿对临床表现的影响、是否需要手术及术式的选择进行了讨论.结果,大的囊肿无论其钙化程度如何以及有无临床表现均应手术治疗,但囊肿钙化位于较深的肝实质内或邻近腔静脉或肝门部,要避免囊肿与囊肿周围切除.术式掌握须合理,要因病制宜,灵活掌握.
作者:马建国;王琦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15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生存期进行逐项分析.结果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Child分级、胆红素、白蛋白、甘胆酸、凝血酶原时间、胆固醇、肌酐、血钠、胆碱酯酶活力、血小板等13项指标与肝硬化患者预后有密切相关性,其余的指标与肝硬化患者预后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13项指标可预测乙肝后肝硬化的预后.
作者:周友发;黄敏;邓国孙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总结4年来48例新生儿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介绍胃肠外静脉营养混合液(PN)的组成和应用原则.方法对48例新生儿和未成熟儿围手术期经周围静脉营养支持进行总结,包括(PN)组成成份、配制程序、应用方法、监测指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防治.结果应用(PN)均在5天以上,长14天.治愈40例,好转6例,放弃2例,无死亡.治疗前后体重、淋巴细胞总数、血浆总蛋白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患儿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N)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围手术期营养状况,提高危重患儿的救活成功率,是一个安全、合理、有效的静脉营养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迟名伟;单振潮;田选恩;岳峰;周雪鸿;潘永康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食道异物采取不同取出术的适应证及优点性.方法对26例14岁以下小儿食道异物采取不同取出术进行治疗.结果直接喉镜下取出异物5例;纤维胃镜下取出异物2例,送入胃内随大便排出1例;食道镜下取出异物17例;颈侧食道切开取出异物1例.结论根据小儿不同食道异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取出术,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袁宁生;梁敏志;邓剑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门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2~1999年间254例门静脉高压症行门奇断流术,术后因上消化道再出血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再出血率为9.09%.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23~68岁,平均43.5岁.23例胃镜均示不同程度的胃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渗血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6例;伴活动出血4例;13例发现有门静脉血栓形成.再手术14例,其中急症手术6例,术中证实3例首次手术时有异位或高位食管支漏扎;再手术组14例术中均见粘连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出现.结论术中避免高位或异位高位食管支漏扎,断流一定要彻底;术后综合治疗非常必要.
作者:马力群;窦科峰;高志清;付由池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去甲长春花碱(25~30mg/m2,d1、d8)加顺铂(50mg,d2、d3)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2例.结果取得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9例,总有效率45.46%;初治者有效率62.50%,复治者28.57%;腺癌有效率61.54%,鳞癌22.22%.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95.45%,其中Ⅲ~Ⅳ度占40.91%;常规止吐治疗后,消化道反应较轻,静脉炎发生率13.64%(仅3例).结论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是目前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方案之一,毒副反应可耐受.
作者:金向明;徐晓洲;王宁菊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胎儿脐血流S/D值异常在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妊高征、脐带缠绕、胆汁瘀积症等病理情况时胎儿及新生儿的结局.方法采用SRF608型胎儿脐血流检测仪对387例孕妇共进行400次脐血流检查,以求得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末峰值、舒张期末峰值之比值(S/D),超出正常妊娠各孕周S/D值第90百分位即S/D≥90th%者为异常.结果脐血流波形S/D≥90th%的33例孕妇中发生胎儿窘迫23例,剖宫产17例,与S/D<90th%组相比其发生率均明显上升,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IUGR和妊高征孕妇中S/D≥90th%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42.9%和16.7%.结论脐血流S/D值≥90th%比<90th%更易在产程中发生胎儿宫内窘迫,且剖产率也显著提高,此值可作为一种判断脐血流阻抗的新指标.
作者:杨华;卢菊兰;陈淑民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胆碱酯酶活性在决定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中氯磷定、阿托品的用量,停药时间及对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方法将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抢救传统治疗组列为对照组(32例),将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采用胆碱酯酶监测指导氯磷定、阿托品用量及停药列为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阿托品用量和氯磷定用量与对照组阿托品用量和氯磷定用量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治愈50例,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28例,治愈率87.5%.结论监测胆碱酯酶活性可决定氯磷定、阿托品用量,用药时间,杜绝阿托品过量中毒,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建宁;冀振威;蒋冬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QT离散度(QT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对74例AMI患者在发病24小时内描记心电图,测取心电图长与短的QT间期,两者之差即为QTd.由于单导联顺序记录,故加用QTcd(经心率校正后的QTd).结果 AMI中死亡组10例,QTd 0.06±0.03s;预后良好组44例,QTd 0.03±0.01s;健康组20例,QTd 0.03±0.01s.死亡组与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QTd对判定AMI早期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贾孙玉;屈百鸣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近视度、散光度与眼轴长及角膜屈光力的关系.方法精确测量74例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患者(148只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及屈光度,用国际通用SPSS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检验.结果近视度和散光度与眼轴长呈正相关;大角膜屈光力与近视度呈正相关,与散光度亦呈正相关.结论眼轴与角膜屈光力是影响高度及超高度近视眼近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
作者:王金星;王伟邦;盛迅伦;梅惠香;宋世君;李丙心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因子在肝硬化失代偿中的意义.方法 117例肝硬化失代偿病人分别采静脉血清、腹水,用ELISA法检测GCSF,同时查血常规及腹水培养.结果肝硬化失代偿病人血清及腹水中GCSF水平均升高,两者阳性率均与原发性腹膜炎密切相关,有腹膜炎的病人血清GCSF阳性率达100%(P<0.01),腹水GCSF阳性率达83.33%(P<0.001),两者阳性率有显著的一致性(P<0.01).结论对发热、细菌培养阴性、粒细胞性及低蛋白性腹水,在达不到传统确定腹腔感染指标时,血清及腹水中GCSF水平是一项敏感指标.
作者:李玉芳;黄建宁;刘晓彦;杨永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小儿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发病突然,病情危急.自1999年6月~2000年6月一年中,我院儿科收治17例以惊厥入院的患儿,年龄小为9个月,大3岁.住院短3天,长19天,平均7天.其中11例合并肺炎.毒痢、脑炎、疱疹性咽炎、低钙各1例合并热惊厥,2例出、入院均诊断为高热惊厥,经治疗护理全部治愈,未发生并发症,在治疗中我们运用低能量He-Ne激光氧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体会如下.
作者:樊桂芳;李静丽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探索系统化整体护理在综合医院的可行性、优越性、实用性,宁夏自治区医院选择了普外科作为模式病房.在后勤支持系统的配合下,于1997年3月开始试运行.通过10个月的试运行,护理质量效果明显提高,为全院推行整体护理提供了可行性的临床验证.现将模式病房实施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陈曙敏;宋惠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自1997年11月~1999年7月,使用氦-氖激光(He-Ne激光)辅佐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凤英;李灵武;袁仁铨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前用于临床的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于1985年推荐的.十几年过去了,在世界范围内对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流行病学、预防、治疗和预后等各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原有的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为此,1996年12月在英国召开了WHO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咨询委员会会议.本次会议讨论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和分型,提出了初步建议和草案,并与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达成共识.1997年7月ADA糖尿病诊断及分型专家委员会正式发表报告,对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提出了新建议[1].
作者:蔡万春;张吉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院自1993年以来,应用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志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糖尿病并皮肤感染经常会给予降糖药物治疗、局部换药、病灶也常迁延不愈,难以取得满意效果,自1997年~1998年我们收治糖尿病并皮肤感染30例,经用花椒水治疗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兆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患儿,男,5岁,父母叙述出生后即发现右足拇趾及第二趾粗大并较左侧稍长,随年龄增长,上述第一、二趾增粗肥大臃肿,尤以第二趾为甚,X光片显示:右足第一、二趾骨骼增生过盛,巨趾畸形累计第一足庶骨.追问家族史患儿的父母及家属均未发现上述先天畸形.患儿10个月大时,行右足巨趾畸形巨趾成形手术,缩小拇趾截除第二趾远节使短缩并形成并趾.去除多余脂肪组织送病检,病检回报:脂肪组织呈瘤样增生.手术后未能阻止患儿拇趾及第二趾过盛增长,在患儿5岁大时我们进行了切除皮肤和多余脂肪组织塑形及部分截除骨和破坏骺板的综合治疗,手术效果满意.
作者:段青和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患者,24岁,于1999年5月25日10点以G1P0宫内孕40+3W临产入院.入院即有规律性宫缩,产前检查胎方位ROA,胎心 140次/分,宫缩3分钟1次,持续30秒左右.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内测量未做.肛查:宫口开1cm,先露棘上2cm,Bp14/10kPa.第一产程潜伏期由助产士在病房观察至夜间1时15分,肛查:宫口开3cm,先露棘平,胎心 136次/分,为右枕横位,宫缩1分钟1次,持续40秒左右.进待产室继续观察至2时40分,听胎心160次/分,即行阴道检查,宫口开8cm,行人工破膜,见羊水Ⅱ°污染,立即给吸O2扩张宫颈,3时10分宫口开全后,行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助产,此时查胎方位为枕前位,4时10分胎儿娩出,呈青紫窒息,经清理呼吸道,皮肤刺激,吸O2抢救后,哭声好,称体重3.2kg.体检发现新生儿右前额部有一3.3×3.5cm2的圆形凹陷.疑为畸形或产伤,经诊外科会诊,CT检查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采取静卧,止血,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颅内出血、高压等.4天后新生儿无任何异常出院.嘱一月后来院进行手术复位.
作者:吴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患者,女,57岁,因闭经11年,阴道不规则流血11个月,下腹疼痛1周,于1999年9月6日入院.患者自觉乏力、消瘦,下腹不适,尤以右侧为甚,伴尿频、尿急,无发热及盗汗.22岁时曾因宫外孕行左输卵管切除术.临床抗炎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6℃、脉搏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7.5/10kPa.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妇科检查:子宫后位,略大,活动尚可.
作者:刘亚平;王生录;姜小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女,36岁,有先心病手术史.1998年5月29日外伤后感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数次来我院急诊.查体:血压100/80mmHg,心律快,不齐,心尖部可闻及Ⅲ级双期杂音,向腋下传导.双下肢浮肿,余(-).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患儿,女,1岁8个月.因自出生后四肢运动及语言发育障碍入院.查体:身长80cm,体重9.5kg,头围42.5cm,神清,反应淡漠,头型正,五官无畸形,心肺未见异常,无矛盾呼吸,腹平软,肝、脾未扪及.脊椎、四肢无畸形,诸关节活动范围较同龄儿明显增大,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不明显,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无主动及被动语言,立位能抬头,不能独坐,腹卧位不能抬头,仰卧位双手可主动伸至面部,在家时对父母呼之有反应,对家人哄逗反应淡漠,平日家人外出工作时,整日平卧,无翻身意识及动作.
作者:周建国;冯静;张秋丽;王洪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1 患者,男,24岁,因握拳后放松困难3年于1999年12月13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用力握拳后不能立即伸开,需重复活动后才能放松,未引起重视.以后渐感双手无力、僵直、不能持重物,握拳后仍不能立即伸开,无咀嚼无力及吞咽困难.发病来,患者渐消瘦,体重减轻10公斤.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斧头状脸,双侧胸锁乳突肌、岗上肌,双上肢肌肉萎缩,叩击时出现肌球,双上肢肌力Ⅳ+级,双下肢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腱反射弱,病理征(-).辅助检查:肌电图示:肌强直放电,肌源性损害,心电图示:左心室高电压.
作者:马金兰;吕洁;孔繁元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