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脑实质内单发猪囊虫病的诊断及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多功能CT脑立体定向仪,确定靶点,行开放手术.结果 13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行头颅CT复查,病灶消失,水肿灶减轻或消失.结论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是治疗脑实质内单发猪囊虫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李惊涛;李国强;张剑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银川石油城中老年人慢性病分布.方法对2002年6月-2002年8月1383例离退休职工体检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前十位慢性病种类、相互并存情况以及与年龄、心电图异常、血尿和(或)蛋白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慢性病患病率列前10位的依次是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脂肪肝、慢支合并肺气肿、胆囊炎合并胆结石、冠心病、皮肤病和肾囊肿.相互并存的慢性病2-5种不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和慢支合并肺气肿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趋势检验P<0.01).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引起心电图异常和尿异常的主要原因,占68.47%.结论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形势严峻,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作者:党万里;白浩斌;庞耀斌;张保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观察组加用雾化治疗,观察两组解除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喘憋、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方法简便,疗效迅速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庆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将恩丹西酮与大剂量胃复安联合应用预防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方法化疗前静滴恩丹西酮8mg,化疗后静滴胃复安30-50mg.结果联合用药预防化疗恶心有效率为69.8%,预防呕吐有效率为90.6%,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止吐药联合应用优于两药单用.
作者:周淑君;侯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方法使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符合条件的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进行评定,然后与常模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更倾向于高拒绝否认、惩罚严厉、过分保护、低情感温暖理解.结论不当的养育方式与不良的个性特征有密切关系,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作者:宋红;王治国;万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估妊娠剧吐对母亲及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1年来因妊娠剧吐收住院治疗,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共155例(HG组),随机抽取正常妊娠孕妇16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妊娠并发症、早产、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等多项指标.结果 HG组较对照组在妊娠并发症、早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陷、围产儿死亡率方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G组较对照组,在孕妇平均增加体重、平均产程、剖宫产率、新生儿平均体重、足月低体重儿方面,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G患者影响孕妇孕期体重的增加,增加产程时间、剖宫产率及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
作者:林道彬;尹保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吗丁啉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2例胃食反流综合征新生儿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吗丁啉药物和体位疗法治疗的评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3%,对照组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综合征用吗丁啉治疗效果明显,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牛志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为引起临床医师对咽喉结核的重视.方法对收治的32例咽喉结核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咽喉结核临床表现多样性,不典型,误诊率高.结论耳鼻咽喉科医师必须充分了解咽喉结核的临床特征,对可疑患者尽早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徐爱国;汤慧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剖宫产减少出血量的胎盘剥离方式.方法收集剖宫产60例,分为胎盘自然剥离组及人工剥离组各30例,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结果自然剥离组平均出血量211ml,人工剥离组为267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胎盘以自然剥离为好,需人工剥离时,必须等待子宫收缩后进行.
作者:吴正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无脊髓灰质炎证实后临沂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方法收集2000-2002年该监测系统所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2年该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22例,15岁以下儿童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10万,其余各项监测指标也达到了规定要求.结论通过对监测工作结果的分析表明,临沂市目前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仍然是敏感可信的,具备对脊髓灰质炎的快速反应能力.
作者:栗箫;孙莉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8例未破裂的异位妊娠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甲组用氨甲喋呤50mg/m2,乙组用5-氟尿嘧啶25mg/kg加10%GS500ml内静滴,均行一次性静脉冲击疗法.观察患者的治愈率、包块消失时间、尿HCG转阴及治疗后的药物毒副反应.结果氨甲喋呤组的治愈率为85.71%,包块消失时间(14±4)天,两周内尿HCG转阴率为66.67%;5-氟尿嘧啶组的治愈率为71.43%,包块消失时间(19±3)天,两周内尿HCG转阴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药物毒副反应情况无差别.结论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高,包块消失快,效果优于5-氟尿嘧啶.
作者:郭绪英;郑艳萍;张春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逆行胆囊切除术与胆管损伤的发生.方法 232例胆囊切除术,均先解剖结扎胆囊管暂不切断,逆行切除胆囊,至颈部确认是胆囊管时再予以结扎切断.结果逆行胆囊232例,未发生一例胆道损伤.结论逆行胆囊工除方法简便,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建余;蔡跃;胡宗玲;王学松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紫草油治疗烧伤及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9例Ⅱ度、Ⅲ度烧伤患者及13例、Ⅰ-Ⅱ期褥疮患者应用紫草油进行治疗.结果紫草油应用于Ⅱ度及Ⅲ度烧伤患者,平均愈合天数6天;应用于Ⅰ-Ⅱ期褥疮患者,平均愈合天数10天.结论紫草油是一种很好的治疗烧伤及褥疮的药物.
作者:刘惠文;杨兆凤;刘红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常温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对小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1990年9月-2002年12月,我院53例应用此法手术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病例.全组男38例,女15例,平均年龄(4.26±1.31)岁,平均体重(16.81±3.70)kg.病种主要为房、室间隔缺损.结果全组无死亡.2例出现肺部感染,5例出现血红蛋白尿,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随访2-28个月,恢复良好.结论体外循环常温心脏不停跳下心内直视术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疗,心肌保护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胡荣敏;欧武剑;倪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05例患者溶栓治疗后据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分成A组(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30分钟);B组(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30分钟而≤60分钟);C组(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50%的时间>60分而≤90分).发病后2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结果 ST段抬高达到稳定下移50%所需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室壁运动幅度存在着差异 ,且随需要时间的延长梗死相关的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溶栓治疗后ST段抬高达到移定下移50%的时间,可作为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及溶栓治疗疗效的无创指标.
作者:郭秀兰;来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胸脐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严重创伤所致的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肌腱及骨质缺损或外露7例.结果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经3个月-1年随访,皮瓣成活良好,修复的肢体均恢复了功能.结论胸脐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穆广态;李峰;梁定顺;康志学;俞玮;赵再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对鼓室成形术中的两种鼓膜移植材料分析比较.方法对两种鼓膜移植材料所做鼓室成形术107耳进行分析,其中应用耳屏软骨膜45耳,应用颞肌筋膜62耳.结果应用耳屏软骨膜及颞肌筋膜作为鼓膜移植材料,两者在提高鼓膜成活率和患者听力方面均效果良好.结论耳屏软骨膜和颞肌筋膜均可作为良好的鼓膜移植材料,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庞康;尹凤兰;曲琳;王玉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异常216例,分析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分娩方式的影响.结果脐带缠绕或脐带过短多在第一、第二产程发生胎心音的改变,导致活跃期停滞和第二产程延长.脐带异常的胎儿宫内窘迫率为28.24%,剖宫产率为26.13%.结论脐带异常中以脐带绕颈对产程的影响为主要因素,脐带绕颈所致胎儿宫内窘迫者多,因此使阴道手术产率增加.
作者:陈西林;曹辉娟;李桂青;张秋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过伸性颈椎损伤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重要性.方法手术治疗过伸性颈椎损伤患者5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9例;损伤累及一个节段的32例,其中颈42例,颈518例,颈66例,颈76例;损伤累及两个节段的26例.结果根据Kurokawa的方法[1]和JOA评分标准[2,3],随访2年(3-24个月),优43例,良10例,可3例,无改善但不加重2例,优良率达91.4%.结论确诊过伸性损伤的患者,颈椎结构损伤严重且颈椎不稳定,应积极手术治疗,恢复脊柱稳定,解除脊髓压迫.
作者:赵浩宁;武永刚;王自立;戈朝晖;李淑菊;米占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C3是血清中含量高的补体成分,是由肝脏合成并分泌的.为了探讨血清中补体C3含量是否随着肝炎患者病情变化而变化以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本文对72名健康人员和160例各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C3含量进行了检测.
作者:陈春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肉毒素除皱应用已非常普及,尤其在一些美容院及大城市,但所引起的皮肤脓肿报告甚少.我们2002年收治了3例,因当地美容院注射肉毒素除皱后引起化脓性肿块,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瑞君;陈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2001-2002年为测量中心静脉压力或行静脉营养治疗的需要,给76例患者行右侧锁骨下静脉穿刺,结果有12例患者误入颈内静脉,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冬梅;雷丽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 病例介绍患者,女,21岁,因咳嗽、咳痰、上腹痛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因孕第1胎9个月时出现心悸、浮肿、咳嗽,咳白色黏痰,痰中带血丝,并呕出咖啡色样物,量不多,分娩后患儿死亡.患者病情逐渐加重,食欲减退,上腹部胀痛,呼吸费力,轻微活动后即感心悸、胸闷、气短,夜间不能平卧,尿量减少,伴全身关节及肌肉疼痛,但无发热、咽痛及鼻出血.既往体健.查体:36.5℃,R 24次/分,BP16.6/12.0kPa.神清,精神差,扶入病区,急性重病容,口唇发绀,查体合作.颈静脉怒张,心界扩大,HR104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尖部及心底部可听到Ⅱ级SM.腹胀软,肝肿大剑突下约15.0cm,右肋缘下8.0cm,质中,触压痛(+),双下肢中度浮肿.ECG示窦性心动过速,T波异常[前侧壁心肌缺血(可能性)].心脏彩超示左心室增大,二尖瓣反流,胸透见心影增大.化验室检查:血常规Hb105g/L,尿PRO(+),便OB(),脓球2-4个HP,ESR4mm/h,ASO(+),RF(-),BuN9.66mmol/L,Cr1146μmol/L,CPK136U/L,GOT84.7U/L,LDH304.4U/L,GPT34.0U/L,HBsAg(-).诊断:围产期心肌病、心衰Ⅲ度.卧床休息,予低盐饮食,吸氧、强心、利尿、能量合剂等治疗5天,病情明显好转.于第6天下午饭后起床时,突发心脏呼吸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静推呼吸兴奋剂等措施,持续抢救30分钟,无效死亡.
作者:杨志斌;陈拴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1 病例介绍患者,男,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3个月,曾在当地医院药物治疗无效,于1998年11月2日来院就诊.患者有长期大量饮酒及吸烟史.查体:肝剑突下7cm,肋下未触及.AFP大于200ng/ml,其余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食管上段可见长约8cm不规则狭窄区,黏膜破坏.B超:肝右叶可见3cm×3cm肿块.开胸行食管癌切除+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食管中上段溃疡型肿物,长约7cm,周围数个淋巴结肿大.剖腹见肝脏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结节,于肝右叶前上方切除一大结节,面积约3cm×4cm.病理检查:食管一段,长12cm,距两端切线分别为3.5cm和1.5cm处见一溃疡型肿物,体积6cm×3cm×3cm,切面灰白色,质脆,侵达纤维膜.食管周围查到肿大淋巴结10个,大者直径0.8cm,小者直径0.2cm.另送检肝脏肿物一个,体积3cm×2cm×1.5cm,部分有包膜,切面黄白色,质脆.光镜下:食管肿块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癌细胞呈梭形、椭圆形,片状排列,有较多的核分裂象.肝脏肿块为肝细胞肝癌,癌细胞排列成巢状,癌巢间血窦丰富,部分癌细胞浆因有大量糖原、脂质积蓄而为透明状.部分癌细胞异型性明显,可见巨核.癌细胞边缘可见结节性肝硬化,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慢性炎细胞浸润.病理诊断:食管鳞癌伴肝细胞肝癌.
作者:王丹;张凤珍;战雪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自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硬膜外阻滞和气管置管吸入安氟醚用于小儿漏斗胸手术矫正,取得满意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成骨结缔组织的较少见的良性、局性肿瘤,双侧下肢同时发病的更为罕见.现将我院所见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费正奇;杜鸿章;刘启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不同部位损害与失语症的关系.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对40例首次发生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进行失语检查.结果失语类型与脑损害部位有密切关系,即一定部位的脑损害产生相应部位所特有的言语障碍.结论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的每个部位在复杂的语言过程中具有特定的作用.
作者:魏欣;来彦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Halo-vest架在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脱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下颈椎关节突关节脱位患者用Halo-vest架进行闭合复位和固定.结果 10例闭合复位成功,未出现神经损伤加重.结论 Halo-vest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容易掌握、复位率高,是治疗下颈椎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陆志东;金群华;陈志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患者仰卧CT诊断床上,将头部固定于定向仪架内行钻孔穿刺,手术全过程至少行术前、术中及术毕3次监控扫描,并根据需要随时扫描观察动态效果或调整靶点.穿刺抽吸引流距发病时间1-14天.结果 40例中血肿可随意抽吸引流者36例,血肿较黏稠但可清除率大于50%者2例,可清除者在50%以下者1例.手术时间40-130分钟,平均50分钟,成活39例,死亡1例.结论 CT引导下定位穿刺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精确和简捷的脑内血肿治疗方法.
作者:江勇;戴会堂;李官平;宋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饮酒对精液的影响.方法选择门诊98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标本,其中51例为习惯饮酒者,47例为非饮酒者,比较分析两组精液标本的各项参数.结果饮酒者和非饮酒者的精子形态正常率及精子头尾体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精液的其它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饮酒与精子畸形密切相关.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可能是造成畸形精子增加的重要因素.
作者:朱伟勇;师宏词;谢蝶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与斑块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全双功彩色多普勒检查148例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结果随颈动脉IMT增厚,斑块发生率明显升高,且在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糖尿病及脑动脉硬化患者中其斑块发生率更高.结论高血压病颈动脉IMT的增厚与斑块形成有密切关系.通过对颈动脉IMT的监测,将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晓新;徐剑;袁华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近红外线扫描在检查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82例患者行乳腺近红外线扫描检查,对疑恶性肿瘤的855例并与病理学进行对照.结果病理证实为恶性者755例,出现假阳性11例,假阴性6例,整体符合率88.3%.结论应用近红外线扫描检查乳腺疾病,可作为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常规方法之一.
作者:姬红斌;康洪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曲马多、咪唑安定复合治疗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期间出现寒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Ⅰ组(n=50),寒战发生后经硬膜外腔给予曲马多1mg/kg+咪唑安定0.05mg/kg;Ⅱ组(n=50),经静脉注射曲马多1mg/kg+咪唑安定0.05mg/kg.用药后密切观察寒战反应的变化,记录寒战消失时间及用药后1、3、5分钟的效果判定.结果用药3分钟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起效明显快于Ⅱ组.结论曲马多、咪唑安定复合硬膜外腔应用较之静脉给药有明显协同治疗寒战的作用,且起效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向荣;郭永军;焦向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螺旋CT诊断胃癌的价值.方法对87例疑诊胃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螺旋CT诊断胃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结论螺旋CT对于发现胃癌、确定有无转移及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阿娟;张玉松;张翠如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恶心、呕吐是眼科全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儿童,其发生率几乎是成人的两倍,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前房的恢复等.我们通过对98例小儿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麻醉药物、眼肌反射,心理因素等为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我们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霞;王秀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的不断发展,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它具有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预防并发症,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等优点.我科自2001年9月以来采用SF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30例,经全面的临床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谢永春;刘遂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心包粘连、缩窄是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自1997年起在经皮穿刺心包置管引流的基础上,应用生理盐水、尿激酶等药物进行心包腔程序灌洗治疗结核性渗出性心包炎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张兆奎;马菊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肛裂发病率占肛肠疾病的20%,发病时肛门部持续疼痛,难以忍受,很难自愈[1].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患,也是中青年人产生肛管剧痛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年人,也可发生于老人及小儿[2].
作者:张纬华;杨晓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急性酒精(乙醇)中毒,俗称酒醉,系由一次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状态.现就我科2000-2002年救治的55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段惠玲;杨素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线粒体肌病是指线粒体在能量代谢过程中必需的酶、酶系或载体的先天性缺陷或活性降低,致有氧代谢过程中线粒体不能充分利用底物或底物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导致氧化磷酸化发生障碍,三磷酸腺苷(ATP)生成不足,终细胞因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功能衰竭.所以,ATP阈值较高的组织,如神经系统、骨骼肌、心肌、视网膜、胰岛等易受累而表现出相应的症状及体征.本病自1962年Luft报告首例后,国内外已有许多报道.本文就其分型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作如下复习.
作者:张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