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夏医学杂志

宁夏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宁夏分会
  • 国际刊号:1001-5949
  • 国内刊号:64-1008/R
  • 影响因子:0.70
  • 创刊:1962
  • 周期:月刊
  • 发行:宁夏
  • 语言:中文
  • 邮发:74-1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1996年获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 基础医学
宁夏医学杂志   2008年7期文献
  • 大蒜素对CNE-2Z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大蒜素对鼻咽癌CNE-2Z细胞增殖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于CNE-2Z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TRAP-PCR-ELISA法研究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大蒜素对CNE-2Z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不同浓度的大蒜素能下调CNE-2Z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且同样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 大蒜素可抑制CNE-2Z细胞的增殖及端粒酶活性,可能是其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葵芳;范德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癌旁组织,正常膀胱黏膜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分析其对判断膀胱尿路上皮癌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癌旁黏膜、正常黏膜FEZ1、p34的表达.结果 FEZ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表达减少,FEZ1的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与肿瘤的病理分期无相关性.p34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升高,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p34、FEZ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与p34的表达呈负相关(r1=-0.348,P<0.05).结论 FEZ1、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FEZ1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使p3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柳建军;叶木石;曹军;林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7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5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手术死亡1例,4例随访4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 APSD是一种易被误诊和漏诊的少见先天性心脏病.仔细的超声检查、升主动脉造影和多排CT检查有助于确诊.

    作者:万荣华;王云;郭德和;顾继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宁夏风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宁夏流行风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其基因型别.方法 用Vero-Slam细胞从风疹患者的标本中分离风疹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序列测定与分析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宁夏首次分离的6株风疹病毒均为1E基因型,与2株WHO风疹病毒1E基因型参考株(M1-MAL-01,T14-CH-02)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7%-98.9%,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5%、100%.结论 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宁夏存在着流行.

    作者:詹军;陈慧;朱贞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浆uPA、uPAR水平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评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女性乳腺癌初治患者50例和健康女性体检者20例的血浆uPA、uPAR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uPAR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uPA、uPAR水平随原发肿瘤的增大、腋淋巴结的转移以及分期而增高(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uPA和uPAR的水平增高,与分期、腋淋巴结转移及原发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是乳腺癌侵袭和转移判定的有意义的指标.

    作者:金向明;陈耀平;王宁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MR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膜瘤术前分型及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脑膜瘤病人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 血管瘤型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ADC值均数高,恶性组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低.在良性脑膜瘤中,砂砾体型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低.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均数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DC值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有所帮助,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对脑膜瘤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无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孟淑萍;刘娜嘉;潘自兵;赵凯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测定64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入住ICU 6小时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分析比较各研究分组间上述凝血指标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T、APTT及D-dimer异常在各型急性颅脑损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血小板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病情严重程度无关.死亡组PT、APTT较生存组明显延长(P<0.01),D-dimer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1),两组间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及D-dimer异常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预后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1).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病人凝血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其中 PT、APTT、D-Dimer异常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作者:丁欢;马玉杰;陈建红;马希刚;曹相原;杨晓军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新生儿鼻咽巨大畸胎瘤1例

    畸胎瘤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较常见于身体中线及两旁,如骶尾部、腹膜后、卵巢和睾丸等,发生于咽部少见,而发生在鼻咽部软腭则属罕见.

    作者:殷延涛;胡竞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脾包虫病12例的诊治

    脾包虫病又称脾棘球蚴病.包虫病多发于肝脏,而脾包虫病少见.文献报道发病率为腹腔包虫病0.6%-2.5%[1].脾包虫病少见的主要原因是与细粒棘球蚴的感染途径有关.我科自2001年-2006年实施脾包虫病手术1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高广寿;康洪林;姬宏斌;梁辉;詹小宁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红细胞压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目的 了解红细胞压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 对32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了解其红细胞压积变化与疾病的严重度及预后关系.结果 HCT值判断重症胰腺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45.2%和64.3%,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9%和86.9%,轻型胰腺炎的HCT值(中位数值为36.8%)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HCT值(中位数值为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T值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有效而简便、经济的早期预测指标,HCT值不高者发生重症胰腺炎的可能性亦随之降低.

    作者:武曼群;杨少奇;赵进;阮继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痛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64例晚期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2例.观察组: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地孕酮.对照组单纯用羟考酮控释片.结果 KPS评分改善观察组有效率为68.8%,对照组为5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P>0.05),但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另外观察组食欲及体重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 羟考酮控释片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晚期癌痛,对缓解癌痛和改善生活质量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凌华海;欧雪萍;陈焕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人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时限变化对心功能不全的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人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时限变化对心脏功能不全的影响.方法 对2003年至2006年住院确诊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脏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160例,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A、B、C组,分别测定各组入院时及治疗后心电图QRS波时限,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比分析各组治疗前、后QRS波时限变化对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结果 B、C组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均明显高于A组(P<0.05);重度心衰在B、C组明显高于A组,C组二尖瓣反流明显多于B、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左束支传导阻滞时QRS波时限越长,心肌电活动紊乱越重,预后越差.

    作者:徐长丽;李燕萍;何河;田韵;保婧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多西紫杉醇对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国产多西紫杉醇(Taxotere,TXT)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蒽环类耐药的晚期乳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晚期乳腺癌患者46例,其中21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XT+DDP)方案化疗,17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吡喃阿霉素(TXT+THP)方案化疗,8例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米托蒽醌(TXT+MIT)方案化疗.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患者治疗4周期以上.结果 4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4例(8.7%),部分缓解(PR)22例(47.9%),稳定(SD)18例(39.1%),进展(PD)2例(4.3%),总有效率(CR+PR)为56.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为7.5个月.结论 以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可以作为治疗蒽环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补救方案.

    作者:李云霞;刘新兰;王宁菊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微量注射泵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痰痂形成中的护理

    我科自2002年运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24小时持续气道湿化,并且与传统间断湿化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晓燕;马春玲;尹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的内部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内部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100份正常精子密度、活率标本,分5个月单人分析,其中精子密度组每周5份各分析3次,精子活率组每周1份各分析5次.记录精子密度、活率、活力,计算标准差(SD),绘制SD图,设2倍和1/2平均SD为警戒限、3倍和1/3平均SD为处置限.结果 每月精子密度、活率、活力质控单独分析基本稳定,综合5个月总质控分析,可以明显看到精子密度组第2、3个月检测有偏低趋势.结论 根据实验室精液分析总量设置定期、定量内部质量控制对保证CASA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刘永杰;刘丽丽;金锐;王国平;王莹;包俊华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克拉霉素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目的 考察克拉霉素片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20名健康受试者采用单剂量、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空腹口服克拉霉素片试验和参比制剂各500mg后,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中克拉霉素经时过程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克拉霉素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98.0±24.2)%.主要药动学参数的方差分析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AUC0-∞,Cmax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拉霉素受试制剂的AUC0-∞,Cmax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87.2%-102.4%,92.6%-116.4%.结论 克拉霉素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尹世清;孙维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清ANCA检测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原发性小血管炎患者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检测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疾病患者血清中ANCA的检出率.结果 50例原发性小血管炎血清中,韦格纳肉芽肿(WG)阳性率95%,为C-ANCA阳性;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阳性率50%,为P-ANCA阳性;过敏性紫癜(AP)阳性率37.5%,为P-ANCA阳性;白塞病(BD)3例,ANCA均为阴性;未分型原发性小血管炎(UCPSV)阳性率66.67%,其中C-ANCA 4例,P-ANCA 6例.结论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部分疾病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密切相关,尤其是韦格纳肉芽肿阳性率95%,提示C-ANCA可作为韦格纳肉芽肿血清学标志性抗体,ANCA检测对血管炎的发病及诊断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杨宝珍;吴若芬;李莉;王利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006年宁夏三市健康人群血清流脑抗体含量分析

    目的 通过开展健康人群(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人群)流脑抗体含量测定,评价流脑多糖菌苗的接种现状,促进和加强计免工作,保证接种质量和接种效果.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分组采样,统一采用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群血清中A群、C群流脑IgG抗体含量.结果 全区三市(银川、中卫、固原市)7个年龄组共检测632人,流脑A群抗体平均含量4.325μg/ml,A群阳性率69.30%(438/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4.91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P<0.05);流脑C群抗体平均含量3.243μg/ml,C群阳性率39.08%(247/632),阳性抗体含量中位数为3.92μg/ml,各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6,P<0.05).结论 宁夏三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普遍较低,应提高流脑疫苗预防接种质量,加强流脑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高建炜;曹守勤;郝琼;闫立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用于口腔正畸加强支抗的微种植体

    稳定有效的支抗控制是成功矫治各种错合畸形的基础,而传统的支抗控制手段不能满足口腔正畸临床的需要.微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全新的支抗控制技术,具有支抗强度大、植入部位灵活、术式简单创伤小、可即刻负载等优点,弥补了传统支抗的不足,对各种疑难错合的矫治有着很好的疗效[1,2],特别受到口腔正畸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作者:李松青;赵燕玲;张佐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临床医学研究的总体设计方法

    临床医学研究的总体设计包括总体构思,积累资料,选择统计学方法三大板块.1 总体构思1.1 选择研究课题:选择研究课题是科研的起点,决定医学科研的成败,是学问、知识、经验和创新性思维的综合产物.选题主要来源于实践、理论、文献和招标4条途径,按学科分为基础医学研究(理论研究)、临床医学研究、预防医学研究3种类型.

    作者:蒋兴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