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551
  • 国内刊号:65-1204/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新疆
  • 语言:中文
  • 邮发:58-10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1586例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胃镜检查确诊的1 586例原发性BRG和随机按年龄组筛选的725例单纯慢性胃炎(simple chronic gastritis,scG)的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检测.对组中部分患者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胆囊病变,并行胃黏膜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原发性BRG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原发性BRG中单纯胆汁反流性胃炎967例(61.0%);合并消化性溃疡399例(25.2%);BRG组中合并食道炎或Barrett食管者220例(13.9%),高于SCG组(4.1%)).BRG组中胆囊疾患、肠化、萎缩及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均高于SCG (P<0.05).BRG组中H.pylori感染率为38.9%,低于scG组中(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27,P<0.05).结论 BRG的检出率随着年龄升高而下降;BRG患者多合并有消化性溃疡、食道疾患及胆囊疾患;BRG的H pylori感染率明显低于ScG.

    作者:姚萍;关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5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5年3月~2008年8月55例(62膝)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28(10~52)个月,46例行走疼痛、关节功能和活动范围明显改善;11例静息痛均明显缓解.3级(Ⅰ、Ⅱ、Ⅲ级)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较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赵晋平;刘金宝;朱元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L3淋巴结清扫方式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时采用改进L3淋巴结清扫方式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选择154例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期Ⅱa期58例,Ⅱb期75例,Ⅲa期21例,采用改进的L3淋巴结清扫方式,对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结果 154例患者中有腋淋巴结转移143例,占92.85%,有19例患者L3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为Ⅱa期58例,L3淋巴结转移3例(5.17%),Ⅱb期75例,L3淋巴结转移10例(13.33%),Ⅲa期21例,L3淋巴结转移6例(28.57%),术前临床分期与L3淋巴结阳性病理结果呈正相关性(r=0.215,P=0.007),L3淋巴结未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58.3%,L3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28.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临床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行L3淋巴结清扫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采用改进的淋巴结清扫方式,便于L3淋巴结的清扫.

    作者:甫拉提·吾瓦力汗;李涌涛;欧江华;吐尔洪·沙比尔;杨亮;倪多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皮肤电传导率用于硬膜外麻醉丙泊酚镇静的监测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异丙酚镇静下,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在监测意识状态的应用.方法 择期硬膜外麻醉骨科手术患者30例,年龄22~47岁,体重51~83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无术前用药,无心、肺疾病,无气道通气障碍;硬膜外麻醉起效后,用异丙酚输注泵靶控异丙酚,以0.6μg/ml为初始浓度,以0.6μg/ml递增,直至改良镇静警醒(OAA/S)评分≤2级,停止靶控输注,患者逐步恢复意识,直至OAA/S评分恢复至5级,每3分钟评价OAA/S评分,同时记录SC、MAP和HR.结果 SC能较好地反映病人镇静时的意识状态(P<0.01);OAA/S评分与SC有显著相关性,r为-0.859(P(0.01),明显好于MAP和HR.结论 SC能正确反映靶控输注异丙酚镇静时的镇静深度.

    作者:王涛;王天海;徐志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醉下皮肤电传导率判定麻醉平面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硬膜外麻醉皮肤电传导率(skin conductance,SC)的变化区分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美国麻醉医师协会(The American Soe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Ⅰ~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25例,选择L2~3间隙硬膜外穿刺置管,穿刺成功后连接SC监测仪.收集5个时点数据:基础值(G0),试验剂量1%利多卡因5 ml后5 min(G1),负荷剂量0.75%的罗哌卡因8 ml后5 min(G2)、10 min(G3)、15 min(G4).每个时点记录SC的基础值(SC0),电刺激下G1~G4痛觉阻滞区(SC1)与非痛觉阻滞区(SC2)的SC的改变值.统计方法采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处理.结果 与基础值G0相比,G1~G4时点Sc0、SC1、SC2的均值逐渐降低,SC1、SC2的总体均值为1.82 μS与0.38 μS,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52,与0.5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SC改变值为0.74 μS时判定痛觉阻滞平面的特异性为82%,敏感性为90%.结论 SC的变化对区分硬膜外麻醉下痛觉阻滞区与非阻滞区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天海;王涛;徐志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经微导管肝癌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法及影响预后因素的分析.方法 对13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行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经微导管内注射氟尿嘧啶、顺铂、羟基喜树碱,然后以碘油栓塞,随访6~36个月.观察肝癌栓塞前、后肿瘤大小、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6例肝癌患者栓塞术后1、2、3、6、12个月肿瘤长度与宽度均较术前缩小(P<0.05),症状得到改善.栓塞术后1~4周甲胎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1年生存率为48.5%,2年生存率为8.0%,3年生存率为5.8%,中位生存期15个月.结论 经微导管肝癌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熊静平;罗庆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术前确诊8例(40%),手术漏诊3例(25%).19例(95.0%)治愈出院,1例(5%)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十二指肠瘘是其主要的并发症.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减少漏诊率是十二指肠损伤成功救治的关键.选择合理的术式,建立有效的减压和引流和控制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阿不都外力·吾守尔;卡哈尔江·阿不都外力;卢喜;迪力旦·纳赛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5月~2008年1月住院食管癌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每组25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1、8天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TLC),临床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EEN组较TEN组PA和TF水平以及外周血TLC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b水平未见明显改变;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即能改善营养状态,维护和促进胃肠道功能.

    作者:孙清超;张铸;张昌明;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朱辉;邓彦超;李德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模拟教学平台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

    针对我国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麻醉学教育现状,探讨医学模拟教学在麻醉学中的应用,对在临床麻醉技能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刘亚华;张冰;努尔波拉提·加列力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我校开展大学生双语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目的 了解影响我校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方法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不同民族对开展双语教学所持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影响双语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学生的英语程度和教师进行双语教学的教学形式.结论 进一步提高教师英语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以及提高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是我校顺利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

    作者:刘燕玲;张慧霞;陈煜;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地区密点麻蜥不同亚种浸出物及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目的 对新疆密点麻蜥不同亚种浸出物及氨基酸含量进行比较,为科学制定密点麻蜥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对密点麻蜥的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采用L-8500A型日本日立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比较密点麻蜥叶城亚种与库氏亚种浸出物及氨基酸含量.结果 密点麻蜥库氏亚种浸出物及氨基酸含量均比叶城亚种中的含量高.结论 密点麻蜥氨基酸、浸出物含量可作为控制密点麻蜥药材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马丽娟;凌灿;朱丽娟;帕提古丽·马合木提;蒲红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疗效及对血浆内皮素、脑钠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芪红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机理及对血浆内皮素(ET)、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西医治疗心衰的基础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31)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芪红汤(1袋/次,2次/d)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YHA分级、体征及血浆ET、BNP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NYHA分级明显下降(P<0.01),体征改善,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芪红汤联合心衰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芪红汤能协助降低心衰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水平.

    作者:王东;刘江;王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WT1与NF-κB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 WT1和NF-KB/p65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WT1和NF-κB/p65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40例)、交界性浆液性肿瘤(40例)和浆液性癌(40例)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卵巢浆液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WT1在卵巢良性浆液性肿瘤、交界性浆液性肿瘤和浆液性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2.5%、72.5%和90.0%.卵巢浆液性癌及交界性浆液性肿瘤中WT1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浆液性肿瘤(P<0.05).NF-κB/p65在卵巢浆液性癌和交界性肿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7.5%和62.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卵巢浆液性癌中NF-κB/p65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关系密切(P<0.05),WT1的表达和NF-κB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9).结论 卵巢浆液性癌中存在WT1和NF-KB的高表达,二者可能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孔艳青;孙振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产锁阳不同提取部位对Caco-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考察锁锁阳不同提取部位对结肠腺细胞系(Caco-2)的细胞抑制活性及其特质基础.方法 使用95%乙醇对锁阳全草进行提取.分别用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95%乙醇提取部位进行分段萃取.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各提取部位对体外培养Caco-2的抑制作用.并应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进行纯化.结果 锁阳的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具有一定的杀伤Caco-2细胞的作用.IC50分别为88.5μg/ml和179.3 μg/ml;从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并经1H-NMR波谱及与相应标准品的薄层色谱比较.确证其结果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0.Ⅰ)、熊果酸(ursolic acid,Ⅱ)、胡萝卜苷(β Sitosterol-3-O-β-glucoside,Ⅲ)、(+)-儿茶素[(+)-catcchin,Ⅳ],化合物Ⅴ正在鉴定中.结论 锁阳的氯仿和乙酸乙酣挺取部位是其主要的抗Caco-2活性部位.可能与从该部位他离到的5种化合物相关.

    作者:热西旦木·托乎提;热娜·卡斯木;张倩;阿衣努尔·热和曼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香青兰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目的 对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AB-8.Sephadex LH20-层析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合物,并结合波谱学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香青兰中分离并鉴定6个化合物,咖啡酸(caffeif acid)(I),咖啡酸-4-Ο-β-D-吡喃葡萄糖苷(caffeic acid-4-Ο-β-D-glucopyranoside)(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Ⅳ),金合欢素(acacetin)(Ⅴ).胡萝卜苷(Daucoster01)(Ⅵ).结论 分离纯化所得到的化合物纯度高,从析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以及体内外药理实验铺垫了基础.

    作者:阿衣努尔·热合曼;麦路德木·麦麦吐逊;热西旦木·托乎提;热娜·卡斯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阿魏胶囊长期毒性试验对大鼠血液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魏胶囊长期给药对大鼠血液学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与阿魏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50只.给药组给予阿魏胶囊10.0、68.5、111.2 g生药/kg剂量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于给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和停药后1个月(恢复期)检测血液学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阿魏胶囊高剂量组大鼠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血液学其他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停药1个月后可恢复.结论 阿魏胶囊111.2 g生药/kg剂量长期给药对大鼠血液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不产生延迟毒性反应.

    作者:韩荣;张海英;薛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宫颈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宫颈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化疗)后临床症状、肿瘤局部及超微结构动态变化,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对4例病理证实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病例,给予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于介入前、后动态观察肿瘤局部及肿瘤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4例病例临床疗效均为部分缓解(PR).超微结构改变为:(1)细胞间隙增宽,桥粒连接减少、结构发育差,微绒毛减少或消失;(2)细胞器改变:内质网肿胀形成囊泡、囊池,线粒体固缩、肿胀,溶酶体增多;细胞核固缩、溶解、破裂、异染色质增加、核浆比例缩小;(3)出现细胞肿胀、凋亡小体、凋亡细胞等凋亡形态表现;(4)周围细胞反应:炎细胞浸润及成纤维细胞较明显.结论 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使宫颈肿瘤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出现明显癌细胞凋亡现象,终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程静新;张力忆;古力米热·乃扎尔;沈谷群;周萍;姚立丽;袁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Ⅱ期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77例,均为初治病人,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前后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全组病例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总有效率64.93%,其中Ⅱa期有效率为61.11%,Ⅱb期有效率为66.10%;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前后Survivin阳性表达率63.64%和4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后的Survivin表达,在临床有效组(临床完全缓解和临床部分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临床稳定和进展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是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有效治疗的手段之一,Survivin蛋白明显下调表明治疗有效,因此检测Survivin蛋白治疗前后的下调情况可成为局部晚期宫颈癌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疗效评价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袁敏;刘静;程静新;沈谷群;周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开发及给药途径改进,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1],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一种手段,特别是术前新辅助介入化疗,具有缩小肿瘤原发病灶体积、减少亚临床病灶转移、降低复发率等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是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较少.本文将阐述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朱田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两种不同途径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子宫颈癌的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途径的新辅助化疗在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方法 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2月~2009年12月治疗的142例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的途径不同分为两组,静脉化疗组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组(以下简称静脉组和动脉组),其中静脉组68例,动脉组74例,化疗结束后2周左右,结合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化疗总有效率67.6%,其中静脉组64.7%,动脉组70.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官旁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较静脉能更好的改善宫旁条件;动脉化疗毒副反应较静脉少,但静脉组恢复时间较长.术后病理组织情况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化疗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均为Ⅰ B2~ⅡB期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有效途径,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化疗途径,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光伟;袁敏;程静新;古力米热·乃扎尔;杨树法;刘墨;阿依帕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局部晚期子宫颈癌动脉灌注化疗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化疗在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9月~200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Ⅱ期局部晚期宫颈癌行新辅助动脉插管化疗的11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介入化疗后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选择同期单纯手术治疗的Ⅱ期非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为对照组,比较介入手术组与单纯手术治疗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介入化疗后宫颈局部及宫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Ⅱ期宫颈癌患者近期有效率为74.14%,组织学完全缓解率为4.65%.介入化疗后手术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病理高危因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差异(P>0.05);介入化疗后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低于单纯手术组,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缩小局部晚期宫颈癌肿瘤体积和改善宫旁条件,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古力米热·乃扎尔;袁敏;古扎丽努尔·阿不力孜;程静新;袁建林;刘墨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手术室护士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手部卫生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更衣前及操作后手部涂快速手消毒剂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进入更衣室的手术室护士30名,将涂快速手消毒剂(商品名:洁肤柔)之前和之后的手采样送检验科细菌室,48 h后进行细菌计数.再随机抽取28名巡回护士在一台手术结束并整理完手术间后,将涂快速手消毒剂之前和之后的手采样送检验科细菌室,48 h后进行细菌计数,对涂快速手消毒剂前后的手卫生不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室护士进入更衣室更衣前涂消毒剂较未涂消毒剂的手卫生不合格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巡回护士巡回一台手术后在涂消毒剂后较涂消毒剂前手卫生不合格率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是一种基本、简便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对控制手术室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凤菊;邵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乌什县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碘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乌什县哺乳妇女和婴幼儿碘营养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和乌什县的251名哺乳期妇女和216名2岁以下婴幼儿,采用过硫酸胺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所采集的1次随意尿碘含量;食用盐碘含量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结果 共检测哺乳期妇女尿样251份,婴幼儿尿样216份.2县哺乳期妇女平均尿碘中位数为245.88 μg/L,<150μg/L的占23.35%,婴幼儿平均尿碘中位数为195.58 μg/L,<150 μg/L的占35.1%;拜城县和乌什县哺乳妇女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56.60μg/L和229.86 μg/L,婴幼儿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5.47/μg/L和167.86/μg/L;2县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的盐碘值中位数为34.46 mg/kg,盐碘含量均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0~50 mg/kg).结论 该地区部分哺乳妇女和婴幼儿处于碘缺乏状态.建议应因地制宜适时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补碘措施,以防止因碘缺乏而造成下一代智力发育障碍的发生.

    作者:再依奴尔·阿不都外力;朱俊宇;薛茜;地力夏提·亚合甫;戴江红;钱明;赵婷;丁文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部分公立医院医药管理体制改革调查

    目的 了解医务工作者对公立医院改革的认知与期望情况及新疆部分公立医院医药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执行情况,探索其发展思路.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乌鲁木齐市部分公立医院及部分地州公立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抽样调查;采用结构型访谈法对相关领导进行访谈.结果 医务人员对政府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期望较高,达41.8%;对于取消药品加成政策,81.15%的受调查人员表示赞成,对把提高医疗质量做为公立医院管理目标的期望较高,达42.62%.结论 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为实现医疗区域优化整合,合理利用城市医疗资源,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突出医院管理重要性,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地制宜,因院制宜,实现方式多元化的改革探索,积极应对和迎接挑战.

    作者:王丽;姚雪梅;魏晶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乌鲁木齐市卫生资源现状调查

    目的 对乌鲁木齐市现有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卫生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卫生资源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年乌鲁木齐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4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站增长速度较快,城市与农村卫生机构数相差较大.卫生工作人员中护士增长速度较快,每千人口医师数4.72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4.61人,均高于全疆与全国水平.病床使用率逐年升高,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结论 乌鲁木齐市卫生机构分布不合理;卫生人员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且内部结构欠合理,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缺乏高学历人才,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服务发展较快,药费所占医疗费用比例仍然不断上升,卫生事业经费政府投入仍不足.

    作者:马玉娇;买买提·牙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新源县234名哈萨克族居民营养状况及叶酸水平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新疆新源县哈萨克族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血清叶酸与哈萨克族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24 h膳食回顾法调查234名哈萨克族居民(食管癌组84例,对照组150例)各营养素的摄入情况,将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进行比较分析.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叶酸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对照组能量,蛋白质、钙、铁、钠、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叶酸的摄入量分别达到DRIs的85.58%和122.83%、122.65%和169.82%、75.50%和95.78%、166.43%和226.47%、194.61%和226.06%、64.61%和91.28%、67.38%和89.57%、87.13%和100.44%、32.58%和7.53%.血清叶酸高组中食管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叶酸高组人群患食管癌的风险是低组人群的0.16倍.结论 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铁和钠的摄入量偏高;能量、钙、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维生素C的摄入量不足;叶酸的摄入量偏低;血清叶酸水平低时患食管癌的风险高.

    作者:郝婷;吐尔逊江·买买提明;王艳萍;孙春梅;张文娟;王明霞;达列里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新疆HIV感染者配偶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HIV感染者配偶对于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相关行为,为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由乌鲁木齐市、阿克苏地区、伊犁州的相关医院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募HIV感染者配偶350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达79.83%,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为87.61%,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7.38%.调查对象中,有9.30%承认自己歧视艾滋病人;84.59%与配偶继续保持性行为,其中,79.73%性生活每次使用安全套,8.59%从未使用过安全套.结论 HIV感染者配偶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不容忽视,尤其应加强对减少高危性行为及HIV新预防措施的宣传工作.

    作者:赵婷;地力夏提·亚克甫;孙勇;孟凡亮;赵珍;再依努尔·阿布都外力;沙吾拉西;娜尔克孜·阿布扎力汗;黄爱龙;戴江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基因研究新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c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由女性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10%(国外报道发病率约6.6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经过各方学者多年研究,普遍认为PCOS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由多个微效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关于PCOS发病机制研究广泛,涉及多个方面,本文仅对有关PCOS基因方面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婷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