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新疆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9-5551
  • 国内刊号:65-1204/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78
  • 周期:月刊
  • 发行:新疆
  • 语言:中文
  • 邮发:58-100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国家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2012年12期文献
  • 电针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研究

    目的 采用神经心理检测评估电针治疗抑郁症患者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研究条件的12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62例采用电针结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予舍曲林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8 w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HAMD总分的减分率>50%,均有显著进步,两组总分在治疗8 w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WCST的分类数、总正确数、总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WCST各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w后两组的WCST的分类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8 w后组间短时记忆、瞬时记忆、记忆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结合抗抑郁剂可更明显改善抑郁症症状和认知功能,及早介入电针治疗抑郁症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穆叶色尔·艾则孜;阿生姑·司地克;李刚;钟天平;全东明;郭光全;田菁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测定血清12项生化指标溶血前后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前后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正常人的血标本,人工方法使其溶血,采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溶血前和溶血后标本中的血清钾(K)、白蛋白(ALB)、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转肽酶(GGT)、葡萄糖(GLU)、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共12项生化指标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溶血前与溶血后K、ALB、ALP、ALT、AST、CK、CKM、GGT、GLU、LDH、TBIL、TP共12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影响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作者:桑国耀;姜艳;李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大剂量BEAC方案[卡莫司汀(BCNU)、依托泊甙(VP-16)、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0年1月-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按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ge-adjust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aaIPI)评分为1~3分、行大剂量BEAC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35例,常规化疗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方案为VP-16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方案采用BEAC(BCNU 450 mg/m2,第1~2 d静注; VP-16 800 mg/m2,第1~3 d分2次静注; Ara-C 1.5 g/m2,第1 d静注; CTX 3.6 g/m2第1~2 d静注)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移植前13例CR,22例PR,移植后23例CR,12例PR,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7~135个月),随访期间6例因病情进展死亡,5年生存率为80%.结论 采用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贾存东;朱娓;古力克孜·吾守尔;赵兵;玛依努尔·马木提;胡欣;杨顺娥;白靖平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研究

    本文结合新疆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 申报工作,阐述了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的过程及意义,并就如何做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管理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对策.

    作者:阿米娜·阿布来孜;张文红;金辉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CBS教学法在临床检验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就如何提高临床检验专业学生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进行了探索与研究,提出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与普通教学法相比,CBS教学法能充分调动临床检验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综合能力.

    作者:徐琦;马海梅;王松;徐茜;魏晓丽;甫拉提·热西提;丁剑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氟对人成骨细胞氧化应激和骨连接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对体外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内骨粘连蛋白/骨连接素(osteonectin,ON)基因表达及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McCOY's 5A培养基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Saos-2.按照染氟剂量将骨肉瘤细胞Saos-2分为0(对照组)、0.625、1.250、2.50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 mg/L组.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RT-PCR)测定成骨细胞成骨相关基因ON mRNA的表达,用双标准曲线法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比值.氧化应激状态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活性.结果 0.625、1.250、2.500、5.000 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0.014 3±0.032)、(0.057 3±0.02)、(0.042 8±0.017 7)、(0.076 2±0.00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10.000 、20.000 mg/L组成骨肉瘤细胞ON mRNA表达分别为(11.6±1.01)、(12.7±1.18)、(1.65±0.00)、(1.97±0.46),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842,P<0.01).5.000~80.000 mg/L组SOD的活性分别为(94.14±3.16)、(63.36±3.63)、(53.00±4.26)、(55.50±5.89)、(53.46±6.40)×103U/g,与对照组[(122.34±6.99)×103U/g]比较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34,P<0.01).10.00 mg/L组MDA的活性为(7.74±1.43)μmol/g,与对照组[(4.99±0.65)μmol/g]比较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7,P<0.05).成骨细胞内ON表达水平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氟可能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内骨连接素基因的表达和氧化应激状态而改变正常的成骨分化.

    作者:张亚楼;孙小娜;张丽;邓锋;王媛;肖咏丽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五子颗粒水提工艺的研究

    目的 优选五子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总多糖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选佳水提工艺.结果 五子颗粒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水回流提取2次,每次1 h.结论 优选得到的五子颗粒水提工艺稳定、简便、可行.

    作者:李莉;姜林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及血清SCC-Ag观察

    目的 探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作用.方法 选择局部晚期宫颈癌20例,行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动态观察化疗后21 d宫颈肿瘤局部、组织病理学及血清SCC-Ag变化.结果临床有效率为70%,可手术率为67%;病理变化:化疗后早期(第1 w)癌细胞以点片状坏死为主,晚期(第2~3 w)出现大片坏死,甚至部分病理反应完全缓解,炎性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化疗前、后血清SCC-Ag水平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缩小宫颈肿瘤局部病灶,提高可手术率,癌组织病理变化同化疗作用时间密切相关,结局为肿瘤细胞坏死增加,肿瘤负荷水平降低,达到新辅助化疗治疗目的.

    作者:朱田惠;袁敏;周萍;沈谷群;刘诚明;程静新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染色体9p2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染色体9p2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172例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CHD患者(冠心病组)和147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LDR-PCR技术对rs1333049位点进行SNP分型及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和对照组 rs1333049 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0%和20.4%,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9.9%和4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相关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rs1333049 CC基因型仍是CHD 的危险基因型,OR值为2.40,95%CI(1.25~4.61).结论 rs1333049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CHD易感性相关.

    作者:马建军;焦昌安;陈刚;高学忠;刘刚;石文蕾;张煜;邱朝晖;王姣锋;缪应新;郭新贵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加味心痛宁胶囊醇提工艺的优选

    目的 优选加味心痛宁胶囊的醇提取工艺.方法 以阿魏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乙醇浓度、倍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优醇提取工艺.结果 较优的醇提取工艺为:采用60%乙醇,提取3次,每次14倍量提取2 h.结论 优选的加味心痛宁胶囊的醇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赵雪;聂继红;王萍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微创切口与普通切口在制作犬慢性房颤模型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切口与普通切口植入起搏器电极在制作犬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中的差异,为找寻更好的犬模型制作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家犬12只(1~2岁),雌雄不限,体质量(16±0.5) kg.随机分为普通切口组(6只)与微创切口组(6只),分别按普通切口术式和微创切口术式植入起搏器电极,建立慢性快速心房起搏房颤模型.术中观察犬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以 400 次/min连续起搏 8 w诱导心房颤动.术后观察犬的一般情况,定期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记录犬的肢体导联心电图变化,观察心房颤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12只家犬均手术成功.普通切口组1只家犬因囊袋血肿于术后第1 w死亡.其余11只犬造模成功.微创切口组平均出血量为(15±6) mL,普通切口组平均出血量为(25±8) mL(P<0.05).微创切口组手术平均时间为(20±6) min,普通切口组手术平均时间(34±3) min(P<0.05).8 w后普通切口组2只和微创组1只不需诱发即出现房颤.两组均可用burst刺激发出持续性房颤,微创切口组房颤持续时间 (32±10) min,普通切口组房颤持续时间(37±11) min (P>0.05).普通切口组及微创切口组起搏前后左、右心房超声面积均明显扩大:左房面积分别为(6.5±1.1) cm2和(12.3±1.6)cm2 (P<0.01);右房面积分别为(4.6±1.3) cm2和(8.2±1.8) cm2 (P<0.01).结论 微创切口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简便、高效、安全、稳定的慢性房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作者:王凌鹏;范平;姜涛;张广伟;张玲;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体外5-氮胞苷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可行性.方法 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至第3代后,加入5-氮胞苷诱导24 h,按照诱导浓度分为对照组、5 μmol/L组、10 μmol/L组、15 μmol/L组4组,培养4 w,倒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有无自发搏动,在第1、2、3、4 w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α-Actin、Connexin43表达.结果 5-氮胞苷浓度10 μmol/L组为适宜诱导浓度,5 μmol/L组浓度不能达到诱导分化作用,15 μmol/L组细胞死亡率高.未观察到心肌样细胞的单个搏动或多个同步搏动.结论 经过5-氮胞苷诱导后的心肌样细胞在形态和结构特性上均与心肌细胞相似,但由于 5-氮胞苷为细胞毒性药物,其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有待商榷.

    作者:王欢;杨曦;魏琴;段明军;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多功能干细胞和体细胞直接转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疾病之一,成熟的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如果心肌细胞功能出现故障或者心肌细胞大量坏死,则可导致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尽管目前应用血运重建和药物治疗来阻止心功能的恶化和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并不能使心功能得到实质上的改变.如何使坏死心肌或无功能心肌再生,使其舒缩功能和起搏以及传导功能得到恢复,一直是人类需要解决的难题.近些年的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使人们看到了曙光.胚胎干细胞( ESCs) 来源于囊胚期的胚胎组织,是一种具有极强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能分化成包括心肌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

    作者:杨曦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迷走神经刺激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急性房颤犬模型

    目的 探讨建立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介导的急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成年杂种犬16只,分离暴露颈部双侧迷走神经干,植入刺激电极,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组,n=4),仅行高右房刺激600次/min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R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组((LVT组,n=6),行高右房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干刺激.以1 000次/min、不同电压刺激强度行左右迷走神经干刺激,测定心率、AF诱发率.结果 对照组行猝发刺激(S1S1刺激)时,AF的诱发率为47.62%,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9.52%)(P<0.05).R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85.71%,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26.98%)(P<0.05).LVT组S1S1刺激AF的诱发率为64.29%,高于S1S2刺激的AF诱发率(19.05%)(P<0.05).结论 单侧迷走神经刺激+快速右心房起搏可成功建立迷走神经介导的阵发性AF犬模型.右侧迷走神经干刺激 AF的诱发率高于左侧诱发率.

    作者:张玲;郭玉君;孙娟;马嵋;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肌浆网钙ATP酶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兔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肌浆网钙ATP酶2a(SERCA2a)基因过表达对急性心房颤动(AF)兔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8)、房颤组(AF组,n=8)、绿色荧光蛋白+房颤组(EGFP+AF组,n=12)、肌浆网ATP酶2a+绿色荧光蛋白+房颤组(SERCA2a+EGFP +AF组,n=12).control组仅植入电极不起搏;AF组、EGFP+AF组和EGFP+SERCA2a+AF组采用快速心房起搏(频率600次/min)制作急性AF模型,后两组起搏前30 d分别向心包腔内注射携带EGFP和SERCA2a+EGFP基因的rAAV载体.转染30 d,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组织绿色荧光表达情况,观察起搏0、4、8、12、24 h AERP的变化.结果 EGFP+AF组兔心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弥漫绿色荧光,起搏4 h后AF组和EGFP+AF组AERP较control组显著缩短(P<0.05),随起搏时间延长呈进行性加重,AERP在AF组和EGFP+AF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SERCA2a+EGFP+AF组自起搏12 h后AERP较AF组和EGFP+AF组缩短程度减轻(P<0.05).结论 以rAAV9为载体介导SERCA2a基因转导可有效逆转快速心房起搏兔心房肌的电重构,是一种潜在的治疗AF的方法.

    作者:张广伟;王凌鹏;张玲;孙娟;徐晓霞;姜涛;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构建重组人SERCA2a基因9型腺相关病毒载体和病毒包装

    目的 探讨构建重组人SERCA2a基因9型腺相关病毒载体和病毒包装的方法,并包装出rAAV9-hSERCA2a-EGFP.方法 根据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使用腺相关病毒包装系统,将hSERCA2a基因克隆到腺相关病毒载体中,与腺相关病毒包装质粒pAAV pHelper发生重组,通过脂质体共转染人胚肾293(HEK293)细胞,产生重组腺相关病毒,通过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正确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采用荧光滴度检测法).结果 酶切鉴定和DNA测序证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9-hSERCA2a-EGFP构建成功,PCR鉴定可见到阳性扩增条带,rAAV9-hSERCA2a-EGFP滴度高达1×1012 vg(virus genomes,vg)/mL.结论 本方法成功构建和包装滴度为1×1012 vg/mL携带hSERCA2a基因的rAAV9-hSERCA2a-EGFP.

    作者:徐晓霞;黄焰;范平;王红丽;王凌鹏;张广伟;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4h快速起搏右心房致心房肌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的研究

    目的 探讨兔24 h快速心房起搏(rapid atrial pacing,RAP)对心房肌电重构(electrical remodeling,ER)和结构重构的影响.方法 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一级质量标准的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体质量2.5~3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各12只.假手术组兔仅植入起搏电极,不行高位右心房快速起搏刺激.模型组兔经颈内静脉将电极置入右心房.以600次/min行RAP,同时分析模型组在0、8、12、24 h 4个时间点的心房有效不应期(atrial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AERP),24 h RAP后,迅速开胸取心脏,剪下右心房和左上肺静脉,经HE染色和Masson染色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假手术组在不同基础刺激周长作用下和时间点AERP无显著改变(P>0.05).模型组在起搏P8、P12和P24后,与P0相比,AERP200明显缩短(P<0.05);与P0相比,AERP150在起搏P8 、P12和P24后明显缩短(P<0.05).假手术组心房肌的HE染色肌纤维呈纵行排列,横纹清楚;模型组肌纤维走行方向各异,间隙较大,横纹不清,胞浆空泡化,细胞肿胀.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胶原纤维为蓝绿色,少量分布于肌纤维之间;模型组大量胶原纤维相互连接成网状,排列紊乱.结论 心房颤动(AF)时心房电重构(ER)以AERP缩短为特点.AF后的右心房出现细胞肥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

    作者:孙娟;张玲;侯月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管理

    目的 总结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梅毒患者的护理管理.方法 对1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梅毒患者严格执行首次体检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专区专机透析,严格执行护理操作流程,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做好标准预防、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分析其交叉感染情况.结果 11例梅毒患者共进行血液透析1 927例次,无1例发生交叉感染.结论 严格的护理管理可有效避免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梅毒患者的交叉感染.

    作者:刘招娣;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2种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纵向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2种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状况,为进一步实施干预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使用现况研究法,应用脑卒中影响量表自评表(SIS)对164例脑出血、脑梗死患者进行卒中后2 w和6个月2个时间段的调查,采用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患病2 w时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5个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6个月时,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和躯体功能评分优于脑梗死患者.患病2 w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及5个领域评分比较,除了情绪情感领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评分6个月时均优于2 w.结论 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状况,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早日回归社会和家庭.

    作者:夏慧玲;梁芳;江月英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乌鲁木齐市汉族、维吾尔族高三学生体质与健康指标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汉族与维吾尔族(维族)高三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的状况,为汉、维族高三学生体质监测与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抽取1 976名汉、维高三学生,对其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不清(BMI)、肺活量、视力、龋齿、心电图、肝功、脉搏、血压等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 汉、维族高三学生男、女生身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汉族男、女生体质量及BMI指数均高于维族(P<0.01);汉族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维族(P<0.01);男性的超重与肥胖的比例均高于女性;维族较低体重者高于汉族(P<0.01);维族学生肺活量高于汉族(P<0.05),汉族学生近视率、患龋率均明显高于维族(P<0.01);两民族心电图表现、脉搏、血压、肝功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鲁木齐市高三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高度重视高三学生体质与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锻炼,合理膳食搭配,改变生活方式,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严媚;张小梅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中药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的势越来越明显,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延缓衰老、阐明衰老的机制成为国内外医学生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中药抗衰老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延缓衰老方药.本文就目前国内外抗衰老中药及其延缓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艾斯木提拉·奴拉合买提 刊期: 2012年第12期

  • HPV16E6/E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pEGFP-N1-E6/E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SiHa细胞中扩增出人类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6/E7基因全长片段,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结果 获得了包含全长阅读框架的HPV16 E6/E7基因,并成功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 成功构建了pEGFP-N1-E6/E7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张秦忠;陈艳;李卉;姜孝芳;李艳;李惠武 刊期: 201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