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不同深静脉置管部位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以寻找佳的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的方式.方法本文分析了1993年1月至2000年6月期间,因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行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的住院患者.置管部位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肝素封管方法为大剂量常规肝素一次性封管和小剂量肝素多次封管两种.结果 219例患者接受了246例次深静脉置管急诊血液透析治疗,平均置管保留时间为19.6天,合并症发生率为28.0%.股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6.89±8.11)天,合并症发生率为30.4%;锁骨下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19.85±12.10)天,合并症的发生率为38.9%;颈内静脉置管平均保留时间为(25.21±10.95)天,合并症的发生率为10.2%,与股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行急诊血液透析置管保留时间长,合并症发生率低,为安全可靠,应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股静脉置管方法操作方便,相对安全,但影响患者活动.锁骨下静脉置管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危险性较大,不建议作为急诊血液透析治疗时的临时血管通路.
作者:孙阳;李学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SH)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血液透析(HD)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1例HFRS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LMWH和SH抗凝HD各79和80例次.治疗中观察患者出血情况有无加重,透析器的颜色和残血量,体外循环管道压力及有无凝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凝血酶时间(TT)并与正常值对照;测定透析两小时尿素氮、肌酐清除率(BUN、CCr).结果 159例次血液透析均能顺利进行,无出血加重及凝血现象,LMWH组有10例次(12%),SH组有12例次(15%)静脉侧、透析管路静脉室有轻度凝血.LMWH组 APTT、TT在透析2小时轻度延长,4小时后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与正常对照值相近;而SH组APTT、TT在透析2小时、4小时均有明显延长.LMWH与SH两组间透析二小时透析器BUN、CCr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LMWH后APTT、TT无明显延长,引起出血危险性低,是HFRS伴ARF血液透析的理想抗凝剂.
作者:王丽;胡春阳;高学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肉毒碱水平及静脉补充左旋肉毒碱(可益能)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透析中心50例病情稳定、透析2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酶法检测其透析前后的血浆肉毒碱水平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注射左旋肉毒碱5ml(1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共应用2个月(26次透析).复查两组患者血浆左旋肉毒碱水平及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血脂、血红蛋白浓度等,同时应用症状分级评分法观察两组用药前后体力、精神状态、食欲、恶心、呕吐、心功能、心悸、心律失常、肌肉疼痛、骨痛、透析低血压、肌肉痉挛、透析后虚弱无力持续时间等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存在明显的肉毒碱缺乏.②治疗组静脉补充可益能2月后,透析前后血浆肉毒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透析后仍维持在正常值水平.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浆肉毒碱水平无明显变化.③治疗组血浆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干体重也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④治疗组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变化,但高密度脂蛋白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血脂四项均无显著性变化.⑤治疗组体力、精神、食欲、心悸、心律失常、透析后虚弱无力持续时间等症状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除1例出现一过性转氨酶升高外,应用可益能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肉毒碱缺乏,应用可益能治疗可安全、有效治疗肉毒碱缺乏症.
作者:张晓洁;刘惠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膜在血液透析患者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10例MHD患者通过自身对照,先后给予醋酸纤维膜(CA)、聚砜膜(PS)和血仿膜(H)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分为CA组、PS组、H组,检测透析前、后血清CRP、CER、AAG和SAA水平.结果透析前各组血清CRP、CER、AAG、SAA水平间差异均不显著.透析后,各组血清CRP、CER显著升高(P<0.05),H组AAG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透后三组间CRP、 CER、 AAG、 SAA增高或降低值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透析过程血液与各种人工透析膜接触均可导致患者炎症反应,CA膜、PS膜、H膜在透析过程对患者的炎症反应无明显差异,四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PP)在评价透析膜对患者炎症刺激中,以CRP和CER敏感和迅速.
作者:段力平;陈艾;周正彪;王永卿;王君娣;林叶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周和经皮穿刺股动脉导管注入尿激酶对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例内瘘血栓形成的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溶栓和股动脉插管溶栓治疗.方法是12例患者于内瘘的动脉端穿刺后输注尿激酶,4例患者在DSA下经动脉插管至血栓部位,灌注尿激酶,尿激酶用量为75~100万IU,外周溶栓输注时间为3~4小时,导管溶栓时间为45~60分钟.结果 12例外周溶栓患者再通6例,外周溶栓成功率为50%,6例失败,其中4例进行了插管溶栓,3例成功,1例失败,成功率为75%,再通后的内瘘次日可行血液透析,并随访了6~44个月,情况良好.结论尿激酶局部输注治疗内瘘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可以作为首选的治疗措施.
作者:伦立德;孙红;李伟生;朱晓明;屈国林;陈肇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的相关关系.方法对46例腹膜透析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PET),根据PET结果将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H)、高于平均(HA)、低于平均(LA)和低转运(L)四型.检查血TNF-α、IL-6以及白蛋白水平,并用主观整体评估(SGA)法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结果 TNF-α水平高转运与低转运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白蛋白高转运与低转运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IL-6则无显著性差异.根据SGA标准,H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L显著增高 (P<0.05).结论腹膜通透性高的患者其炎症反应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说明高通透性的腹膜转运类型是造成炎症反应、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
作者:吴杏;叶任高;汪涛;高阳;程慧虹;彭文兴;杨念生;余学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为减少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HD)的糖尿病肾病(DN)患者透析并发症,提高其存活率.方法选择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28例患者均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就其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加以分析.结果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是低血压、高血压、贫血、心律失常、感染、浆膜腔积液、低血糖、胃轻瘫.结论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其存活率,我们只要积极地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改善营养状况及贫血,充分进行透析,并发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杨福燕;魏崇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血液灌注(Hemoperfusion, HP)治疗急性铊中毒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两例急性铊中毒患者,采用Adsorba 300C (Gambro) 碳肾8次HP治疗前后血铊的变化,计算血铊下降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钙、葡萄糖、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血压、心率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症状的改变.结果 HP治疗可显著降低血铊水平,血铊的下降率为52%±10%,两例患者治疗四次后血、尿铊水平接近正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一例症状基本恢复,另一例遗留有下肢肌力障碍.两例治疗中除血钙显著降低外,未观察到其它副作用.结论 HP(Adsorba 300C)治疗铊中毒安全有效,这种方法应成为铊中毒的首选治疗手段.
作者:李明喜;李学旺;李莉;李延峰;朱以诚;万新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血压降低是血液透析过程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占所有并发症发病率的20%~30%.本文分析我科近年来1248例次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病情况,探讨不同年龄组发病情况及血压降低与每公斤超滤量(UFV/W)、超滤量(UFV)的关系,确定安全、合适的超滤量.
作者:石兴元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可改善缺乏的血液透析患者的红细胞生成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反应性,但是也可能引起一些副反应,现将本透析中心静脉注射右旋糖酐铁所致皮炎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70岁,诊断为缺血性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一年余,每周透析10小时,EPO皮下注射9000单位/周,血红蛋白8.2g/dl.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
作者:周亦伦;刘惠兰;段晓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一、病历简介患者XX,女,29岁,工人,已婚,住院号290549,因人工流产术后10天、张口及吞咽困难、面部肌肉阵发性痉挛、颈部活动受限4天而于2001年9月17日入院.入院时体检:T 37.5℃,P 74次/分, R 24次/分,BP 12/8KPa;苦笑样面容、神清,张口困难,上下门齿距仅一指尖,双下颌关节无畸形、红肿触痛,颈抵抗明显;神经系统检查:各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余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男性,64岁,以呕吐、腹泻一天,四肢瘫痪半天于1998年4月14日1Am 急诊入院.系4月13日晨七时许食用麻团(早点)二个,一小时后出现上腹部不适,随后呕吐四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排黄色稀水样大便二次,无粘液脓血,无里急后重.
作者:陈天浩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产物被体内的各种缓冲系统所中和,其中以碳酸氢盐的作用为重要;机体为了维持其缓冲能力,需要通过再生来补充已消耗的碳酸氢盐,正常情况下碳酸氢盐的再生是由肾脏完成的.行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机体缓冲能力的维持、缓冲盐的再生来源于进入腹腔的腹膜透析液.1961年Been 首先应用碳酸氢盐作为腹膜透析液的缓冲盐,但由于在高压热消毒过程中溶液变为碱性并形成碳酸钙沉淀,故临床难以应用.
作者:王世相;李学旺;郑法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临床疗效,并研究其机制.方法 47例肝性脑病型重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三组:CRRT治疗组、PE (血浆置换)+ 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前二组在基础疗法组基础上分别予CRRT或PE+CRRT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血氨、TNFα和IL-6等.结果 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和基础疗法组患者的清醒率分别为75.0%、86.7%、31.3%;存活率25.0%、46.7%、6.25%(P<0.05),CRRT治疗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氨、TNFα、IL-6比基础疗法组明显下降,(P<0.05).血清胆红素、TBA下降和基础疗法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CRRT治疗过程中,血液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CRRT治疗组、PE+CRRT治疗组肝性脑病I~II期患者存活率分别为44.4%、62.5%,明显高于III~ IV期患者的存活率0%、28.6%(P<0.05).结论 CRRT是辅助治疗肝性脑病型重型肝炎的有效方法;早期联合PE治疗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赵卫峰;甘建和;江敏华;徐杰;朱翔;罗二平;吴建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让中国的透析患者也加入到运动锻炼的行列中来,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但并非不可能实现.我们知道,中国的绝大多数尿毒症患者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差异,常常是等病情发展到了终末期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接受透析治疗的,所以各种症状一时难以改善,不得不谨小慎微,更畏惧运动,生活质量不高,也很少能获得工作的机会和体能的恢复.
作者:贾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连续性血液净化(CBP)逐渐走出单纯肾脏替代治疗的范畴而广泛应用于非肾脏疾病,我院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成功抢救一例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晴;周再生;陈小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患者女性,71岁,患糖尿病 15年,糖尿病合并肾病10年,患慢性肾功能衰竭5年,4年前在家中自行腹膜透析(以下简称腹透).近一年来在腹透过程中时有出现脐上部半圆型肿块,每次发现后在家中用手按压回纳,肿块很快消失,也无明显不适,所以没有引起家人重视,照常进行腹透,也未曾到医院就诊.2002年2月13日中午该患者在进行腹透过程中,再次出现脐上部半圆型肿块,自己按压回纳时无效,并逐渐增大,同时出现腹部疼痛等不适,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当时诊为脐疝.行手法复位后,腹痛不适症状很快消失而回家中.
作者:郝爱先;马瑞荷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一、临床资料病例1 患者男性,49岁.主因脑外伤4天,少尿1天于2001年12月16日入院.查体:T 38.9℃,R 30次/分,P 110次/分,BP 16/12KPa,深昏迷,左额部及下颌皮肤裂伤已缝合,双瞳孔不等大,左:右=2:4mm,光反射消失,颈抵抗(+),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左小腿肿胀畸形,夹板固定,四肢无活动.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阳性.颅脑CT示:左额颞硬膜下积液,脑挫裂伤.
作者:席瑞峰;李爱军;智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The IVC diameters in HD patientsSince BW and stature as well as gender and age were not considered to be determinant factors of the IVC diameters, these factors were not accounted for in evaluating the IVC diameters in HD patients. The IVC diameters of stable anuric HD patients are shown in Table 2. In agreement with our previous observation [7-9] ,the reduction of BW from (51.7±12.6) to (49.3±12.6)kg by ultrafiltration during HD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P<0.0001)reduction of the IVCe and IVCi from (14.9 ± 3.2) to (6.8±1.9)mm and (5.2±4.2) to (0.1±0.3) mm,respectively. Thus,CI values before and at the end of HD were calculated as (0.68±0.24) and (0.98±0. 05), respectively (P<0.0001).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