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 国际刊号:1671-4091
  • 国内刊号:11-4750/R
  • 影响因子:1.54
  • 创刊:2002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65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血液净化杂志   2003年6期文献
  • 低分子肝素对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影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调查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对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调查3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普通肝素(18例)(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和LMWH(16例)抗凝对血脂和脂蛋白的影响.结果 LMWH组的TG、Tch 、LDL、 Apo-B在第12个月(P<0.05)及第6个月(无显著差异)均低于UFH组; 而HDL与之相反;LMWH组的TG、Tch、LDL、 Apo-B在第12个月低于第0个月(P<0.05);而UFH组TG(无显著差异)、Tch(P<0.05)、LDL、 Apo-B高于第0 个月.结论长期使用LMWH不加重血液透析患者脂代谢的紊乱,相反可部分矫正已有的脂代谢的紊乱.

    作者:郭彦聪;张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治疗

    目的比较醋酸钙和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醋酸钙或碳酸钙治疗血液透析并高磷血症患者8周,共60例.测定服用药物治疗前后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素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醋酸钙和碳酸钙降磷作用分别于治疗2周和4周后出现,治疗8周时两者的降血磷作用分别为醋酸钙组由(2.32±0.68)mmol/L降为(1.72±0.59)mmol/L(P<0.01), 碳酸钙组由(2.29±0.71)mmol/L降为(1.75±0.70)mmol/L(P<0.05), 醋酸钙组和碳酸钙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27%(P>0.05); 高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和17%(P<0.01); 两组血PTH于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醋酸钙与碳酸钙相比具有相同的降磷效果和胃肠道副作用,但醋酸钙起效较快,导致高钙血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有效、安全的药物.

    作者:邓创惠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自行设计床边连续治疗血液净化装置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与方法由于标准CRRT治疗装置价格昂贵,在床位少的医院使用频率不高,从效益价格比考虑,一般医院很难承担.1995年起,我们利用普通人工肾机自行设计的床边连续性透析治疗装置(如彩图所示)代替CRRT机施行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结果经过123例患者643次临床治疗应用,其中普通间歇性透析(IHD,203例次),血液透析滤过(HDF,107例次),血液灌流及透析灌流串联(45例次),单纯超滤(UF,28例次),静脉-静脉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CVVHDF,146例次)和静脉-静脉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114例次)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每次连续治疗4~22小时(平均7.8小时),血流量60~250毫升/分钟.透析液流量500~800毫升/分钟,透析液温度根据患者治疗的需要在35至38℃之间调节,如患者需要降温,可调制35℃.每次治疗可以清除血尿素氮和肌酐高达50%~85%,治疗期间很好地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稳定,同时我们还观察了个别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TNF,IL-6,CRF),结果证明经过8~12小时的持续性替代治疗后,这三种炎症介质可以降低43%~63%.治疗有效率100%,患者存活86%,其中成功率高的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并发心功能衰竭及药物中毒患者(90%以上),死亡率高的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的患者多与透析治疗无关.结论该床边血液净化装置可以完全替代CRRT机,而且在透析滤过治疗时优于CRRT机.

    作者:刘岩;洪涛;肖笑;孔敏玲;周道远;覃丹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PGE2含量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前列腺素E2(PGE2)含量与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透析、未透析和长期维持性透析(透析时间大于7年)患者外周血PGE2、T细胞表面CD3、及其亚群CD4及CD8抗原表达.结果尿毒症未透析组(NHD组)的外周血 NK细胞和T细胞的CD3+、CD4+、CD8+表达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PGE2含量明显增高,并与CD4+/CD8+细胞比值和NK细胞活性间呈负相关.透析后,尿毒症患者PGE2水平降低,CD3+、CD4+和CD8+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上升(P<0.05), NK细胞活性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然而透析时间大于7年的尿毒症患者血浆PGE2水平又显著增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值、CD3+细胞浓度、CD4+/CD8+细胞比值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结论PGE2异常增高与细胞免疫功能失衡有关,血液透析能够降低PGE2浓度,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但长期维持性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又呈现恶化状态.

    作者:孟建中;李丹丹;彭侃夫;肖鹏云;韩翠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低温透析对改善患者透析过程低血压发生的观察

    目的本研究探讨低温透析液对降低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作用. 方法按照标准选取我院规律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易于发生症状性低血压(SH)的15名患者.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8~10次的常温透析(37℃)和低温透析(35.5℃),观察透析前和透析开始后每小时的动脉血路的温度(反映患者体温)、相对血容量(RBV)、血压、心率、超滤量和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差异. 结果共进行常温透析149次和低温透析151次.随着透析的进行,两组的RBV逐渐下降,出现低血压时的RBV分别为78%(低温组)和80%(常温组).与常温组比较低温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25.2%,39.6%,P=0.002),发生低血压的时间明显晚(3.93±0.49)小时,(3.66±0.73)小时,(P=0.038),低血压发生时的超滤量明显多(3500.21±843.10,3157.28±729.50,P=0.035).RBV和心率两组无差异.但二组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体温均逐渐升高,常温组始终明显高于低温组. 结论与常温透析相比,低温透析能明显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在于减少透析过程中的温度升高,避免这种温度的升高可望进一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林爱武;严玉澄;钱家麒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05例老年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分析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05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透析的临床情况和发生的并发症,并提示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方法及老年患者透析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胡海棠;赵新萍;张敏;潘宝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肾脏组织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晚期均可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谷胱甘肽系统是肾脏组织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损伤体系.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常同时伴有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故体内谷胱甘肽系统明显缺乏,抗氧化损伤能力下降,加重肾脏损伤,加重肾脏功能恶化,故补充外源性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否对机体抗氧化功能有所恢复是本文探讨的关键.

    作者:赵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短期腹膜透析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又称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是一种凶险的危重症,死亡率高达11.36%~50%以上,早期手术治疗,结果并不理想,现多主张非手术治疗.近年来我们在非手术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短期腹膜透析治疗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黄扬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透析患者体液状况及干体重的评估

    体液超负荷对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项研究资料均表明体液超负荷与透析高血压和左室肥厚(LVH)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是导致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透析治疗的关键之一是充分清除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也就是使患者达到干体重.但是目前对干体重尚缺乏统一定义,Charra指出干体重是通过透析清除足够液体而使前后两次透析期间血压在不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仍能维持正常的透析后体重.Wizemann则认为不出现任何低血压或高血压的症状和体征时的体重就是干体重.Thomson等则认为干体重并不是指无水肿时的体重,而是指当体内钠和水或关键成分低于一定值就引起低血压时的体重.

    作者:赵黎佳;汪涛;杜凤和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枸橼酸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枸橼酸又名柠檬酸,枸橼酸离子与血中钙离子结合可形成难以解离的可溶性络合物,因而降低了血中钙离子浓度,达到抗凝作用.1961年Morita等[1]首次报道将局部枸橼酸抗凝应用于血液透析中,近期研究主要集中于枸橼酸抗凝疗效及透析效率、钙镁动力学、生物相容性、铝沾染及血清铝浓度、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作用等方面.现将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简讯;樊均明;罗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磷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新进展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本病以甲状旁腺增生和甲状旁腺激素(PTH)合成、分泌增加为特征.低钙血症、高磷血症和1,25-(OH)2D3是众所周知的三大环节.本文就新近关于磷对甲状旁腺增生和PTH合成及调节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小兵;王笑云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腹膜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连续不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的腹膜炎症过程中的作用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体外腹膜间皮细胞(PMC)与巨噬细胞共同培养的方法,观察抗ICAM-1 MA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增殖的影响及己酮可可碱的保护效应.结果抗ICAM-1 MAb对巨噬细胞促进PMC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己酮可可碱可抑制IFN-α诱导的PMC与巨噬细胞粘附.结论 ICAM-1 参与、影响腹膜炎症的过程,己酮可可碱在腹腔局部防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郭志勇;李保春;袁伟杰;崔若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肝细胞生长素在体外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细胞生长素(HPN)对炎症因子刺激下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TGFβ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变化,用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的水平.结果在无IL-1β存在时,浓度为400u/孔的低分子肝细胞生长素对常规培养的系膜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而对TGFβ的产生无影响;但它对IL-1β刺激下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和TGFβ产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均P<0.01).低分子肝细胞生长素在100u/孔浓度时无上述作用.结论高剂量HPN可抑制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增殖,降低IL-1β刺激系膜细胞产生TGFβ.低分子肝细胞生长素无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

    作者:张玲;胡廷海;刘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150例腹膜透析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分析

    腹膜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随着腹膜透析技术的广泛应用,腹膜透析患者越来越多,以及存活时间的不断延长,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民为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我院150例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在透析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做一回顾,并对此进行讨论.

    作者:邱雨华;蒋继宏;赵霞;杨广珍;李玉娟;张曼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氯吡格雷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硫酸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能选择性地抑制ADP与血小板受体结合,随后抑制激活ADP与糖蛋白GPIIb/IIIa 复合物,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2].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防治与血小板高聚集状态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和闭塞性血管疾患,并已有报道示其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现有药物盐酸噻氯匹定及阿司匹林[3].尿毒症患者部分存在高凝状态,容易导致内瘘的血栓形成和狭窄而带来透析质量的降低,本研究旨在观察氯吡格雷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凝状态的改善及其安全性,寻找提高内瘘使用寿命的非创伤性手段.

    作者:梁馨苓;何朝生;史伟;叶智明;刘双信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移植肾功延迟恢复患者血液透析中的护理

    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发生率较高,但如果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避免移植肾受到进一步损害,恢复率可达91.6%.在移植肾功能恢复之前,一般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疗,等待并促进肾功能恢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积极采取措施,维持血压稳定,预防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移植肾的损伤;加强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这些对保证移植肾功能顺利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2年5月74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患者的445次血液透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芝;王世相;管德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中透析器重复使用的临床效果观察

    血液透析﹙(HD)﹚中重复使用透析器始于上世纪60年代,随着重复使用透析器的技术成熟和安全性提高,许多国家都在重复使用透析器,我国目前除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重复使用透析器,但大多数地区使用可复用透析器.为了避免影响透析效能,需评价重复使用的透析器对血液中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这是本报告的目的.

    作者:叶中景;易峰;徐月明;曾志红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探讨

    血液透析(HD)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血管通路是保障HD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对急诊患者及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或直接动脉穿刺困难者,采用双腔导管进行深静脉插管建立血管通路是国内外常用方法,已广泛用于急慢性透析患者,但导管留置时间,一般多主张留置2~3个月[1],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留置时间平均仅能84天[2],而慢性肾衰竭患者需长期HD维持生命,故如何长期留置导管是近年研究课题.自1995年以来我科在急诊透析插管的基础上,探索维持性透析患者进行长期深静脉导管留置,在长期置管上,一次置管留置时间长者达629天,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把经验体会探讨如下.

    作者:童宗武;高秀芳;普丽萍;耿金枝;杨粉娜;郭兰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加灌流抢救急危重症药物及毒物中毒疗效观察

    自1998年以来,我们治疗急性药物、毒物中毒224例,其中重度中毒78例,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采用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血液透析灌流(HDP)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予以抢救,取得不同的临床治疗效果,以血液透析灌流疗效佳,值得临床推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瑞芬;袁江永;李淑霞;李桂英;张美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税法小知识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 导致透析患者心脏病变原因的新认识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当患者进入终末期肾肾病(ESRD)时,有相当多的患者出现心血管疾病的症状.美国肾脏病资料库显示,在3399例开始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40.8%已有缺血性心脏病.而在加拿大一项对822例开始血液透析患者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分别是21%、18%、35% .然而随透析治疗时间延长患病率呈升高趋势,在41个月的随访中,年新发生缺血性心脏病为3.6%,年新发生心力衰竭7.6%.ESRD住院患者中,约1/3的患者直接原因是心血管疾病,每年因心脏病及心肌梗死住院者为全部ESRD住院患者10%.心脏病也是ESRD患者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总死亡率的50%,美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因心脏病死亡者为一般人群的35倍.

    作者:王质刚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