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采用有效的杀菌方法减少复用透析器患者(Hepatitis C virns,HCV)的交叉感染.方法应用Renalin100作为复用透析器的杀菌剂,采用Renatro PA 100全自动复用机进行透析器复用,HCVIgM阳性患者透析器一次性应用,HCVIgG阳性透析器复用,但与阴性患者透析器分机复用处理和隔离储存.检测全部复用透析器患者的HCVIgM和HCVIgG,检测间隔时间6个月,总观察时间3年,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定时检测,各组之间比较,HCVIgG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HCVIgM阳性患者均为0例.退出观测者末次检测分析,HCVIgM阳性患者为0例,HCVIgG阳性数在退出者与定时检测总数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Renalin100作为复用透析器的杀菌剂,采用Renatro PA100全自动复用机进行透析器复用,HCVIgM阳性患者透析器一次性应用,HCVIgG阳性透析器复用,但与阴性患者透析器分机复用处理和隔离储存,对防止血液净化中心的复用透析器患者HCV交叉感染有效.
作者:范文奎;梁艳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59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60~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0.18%~0.27%,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及口服琥珀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生化指标,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①共50例完成本临床研究,其中静脉组与口服组各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贫血程度、血清铁指标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用量相匹配.②治疗8周时,静脉组Hb及Hct显著升高,分别为(24.1±17.9)%和(27.2±19.7)%,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12.1±16.5)%和(15.8±11.8)%],P<0.001.③治疗8周时,两组血清铁蛋白(SF)与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静脉组升高幅度[SF(487.3±390.8)%,TSAT(93.1±87.0)%]明显高于口服组[SF(178.9±271.7)%,TSAT(38.9±41.7)%],P<0.001.④治疗8周时,静脉组血清白蛋白及血清钾较治疗前升高,白蛋白由(35.7±6.1)g/L升至(39.4±5.9)g/L,血清钾由(4.1±0.7)g/L升至(4.9±0.8)g/L,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白细胞及其它生化指标均相近.⑤静脉组2例有不良反应,其中1例轻微心悸,1例轻度胃肠道反应.口服组7例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静脉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25,8.0%)明显低于口服组(7/25,28.0%),P<0.01.结论①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可有效纠正CAPD患者的铁缺乏、提高铁利用率及EPO的治疗效果.②静脉注射右旋糖酐氢氧化铁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良好.
作者:郭志勇;李保春;袁伟杰;郭云珊;房振宇;于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HIT)在国内由河北姚尔固1987先提出,南京军区总医院吴燕2004年报道:19例CBP时肝素抗凝中有3例发生肝素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笔者在应用CBP抢救1例灭鼠药氟乙酰胺、安定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时发生了严重的肝素致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olecular Adsorbent Recirculating System,MARS)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肝衰竭治疗的一种新类型的人工肝系统.本文观察了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糖的影响.
作者:杨永峰;张宁;杨毅军;盖晓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常见的感染之一.国内HBV携带者较多,HD患者感染HBV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以及采取多种预防措施,特别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广泛应用于贫血的治疗,使通过血液及其制品发生的HBV感染率明显下降,但HD患者较普通人群的发病率高.
作者:曾娅丽;王世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乙型肝炎感染概况Australia抗原(澳抗)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现,此后人们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认知有了飞跃的发展.1965年该抗原被Blumberg等命名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后很多人为消除HBV感染做了不懈的努力.然而迄今为止,乙型肝炎依然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据估计全球大约20亿人曾经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慢性HBV感染者约有3.5~4.0亿人,每年有50~120万人死于HBV感染[1].
作者:马玲玲;孙阳;李学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腹膜透析(PD)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肾脏替代疗法之一,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与血液透析(H D)相比,有其优点,尤其是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危险性.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接种、献血时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以及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隔离,透析患者HBV感染率已经显著下降,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vi rus,HCV)感染因而成为透析患者感染的一种主要肝炎类型.目前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腹膜透析患者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军辉;汪年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尿毒症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采用血液细胞计数仪对血液细胞进行分类与计数:使用单激光三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带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染色的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结果①血常规计数表明:尿毒症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P<0.00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②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提示:尿毒症患者CD3+、CD4+、CD8+细胞百分数以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NK细胞百分数明显增高(P<0.005),透析组CD8+细胞数较未透析组增加[(27.45±7.26)%Vs(20.33±7.01)%,P=0.042],单核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75.6±9.68)%Vs(63.98±12.82)%P=0.039]; B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对照组[(4.33±1.69)%Vs(9.49±3.30)%P=0.001];③尿毒症患者表现为Th2细胞优势(P<0.05),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5),长期透析后上述表现无改善.结论尿毒症患者T细胞亚群表现为Th2优势,透析患者存在B淋巴细胞减少,淋巴细胞亚群的这些改变可能参与了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的发病机理.
作者:李彪;汤天青;许晓东;吴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的表达量及蛋白的含量.观察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结果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促进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P<0.01).结论晚期氧化蛋白产物促进平滑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RNA和蛋白表达可能是其致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之一.
作者:彭侃夫;吴雄飞;赵洪雯;孙岩;吴亿;王军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空军总医院肾病科留置长期双腔导管患者12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9例,年龄44~86岁,原发糖尿病肾病6例、慢性肾炎5例、药物肾炎1例.12例患者均选择颈内静脉为插管部位,选用双腔带Cuff导管.12例留置导管时间2~15个月,平均6.7个月.血液透析715例次.其中发生血流速<200ml/min6例,插管处皮肤感染3例,导管相关感染2例,局部渗血3例.
作者:张赤兵;白玲;杨爱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前言患者教育(patient education)作为一项近二、三十年基于社会需求而重获新生的护理职能,日益显示出其巨大的作用,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目前它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护理规程.
作者:贾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去许多年中得到很大发展,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仍为20%~30%左右.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痛、虚脱、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它的发生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不足及其他一些少见原因.其中常见的原因是在血液透析中,短时间内超滤过量,使得大量体液从血中排出,血容量急剧下降,为维持血容量,周围组织的体液迅速回到血管内部补充血容量,称为再灌注.血容量的减少可导致心脏充盈不良、心排出量减少,终引起低血压.有研究表明,血容量下降超过15%时即已发生低血压,而与总体液量下降或细胞内容量下降无关.一些学者尝试在透析过程中改变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率的透析模式,即钠模式、超滤模式及两者结合,据报道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而对透析间期无明显不良影响.我们旨在探讨钠模式、超滤模式及钠与超滤模式结合与标准透析相比,对循环血容量及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虚脱、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
作者:黄云辉;王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工肝血浆置换(PE)联合血液滤过(HF)对急性肝衰竭(ALF)动物高颅压的疗效.方法 1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随机分为治疗组(n=5)与对照组(n=5),采用D-氨基半乳糖(1.2g/kg)静脉注射诱导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治疗组分别在给药24h、48h后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对照组未给予任何干预治疗.持续监测两组动物颅内压(ICP)变化并观察比较两组动物的肝功能、生化指标及生存时间的差异.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治疗组动物的颅内高压及多项生化指标、炎性细胞因子等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动物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125.7±12.6)h和(58.9±11.2)h,t=1.03,P<0.01].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非生物型组合人工肝治疗能清除急性肝衰竭动物体内多种病理成分、改善肝功能、降低颅内高压,并能明显延长急性肝衰竭实验动物生存时间.该方法有望成为帮助急性肝衰竭患者度过危险期,并可作为肝脏移植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王凯;赵显国;李素珍;李亚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ARS联合血浆置换救治妊娠急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对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市第二医院6例妊娠急性脂肪肝给以MARS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并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及血糖.结果经MARS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得到明显缓解,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有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升高、凝血酶元时间缩短,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浮肿消退,食欲增加,精神好转,血肌酐和尿素氮清除率显著,肝性脑病缓解.结论 MARS联合血浆置换救治妊娠急性脂肪肝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提供了重要的内环境的稳定、平衡.
作者:杨毅军;王立蓉;黄平;张宁;杨永峰;盖晓东;孟桂霞;冯小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基本治疗手段.血液透析通过40余年的发展,至今在许多城市和地区已经普及和成熟,成功挽救了许多尿毒症患者,使部分患者能长期存活.但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血液透析技术仍有其局限性,患者仍有较多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远高于一般人群,已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存活率、生活质量及肾移植术后存活率的主要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炎病毒感染的防治应该引起广大从事血液净化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刘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这一指南包含两个部分:指南8A论述CKD 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VitD的治疗.指南8B论述CKD5期慢性肾脏病患者VitD的治疗.指南8A慢性肾脏病第3、4期患者的维生素D治疗(见流程图1).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短暂压迫穿刺针之间的瘘管有助于确定再循环.当压迫功能良好的内瘘时,透析器静脉压下降,动脉压升高或无变化;若通路狭窄,穿刺针之间存在再循环,压力变化则相反.当明显静脉(出口)狭窄时,静脉回路上压力升高,动脉压变化不大;而明显动脉狭窄时,透析器动脉压可能下降(尤其瘘压迫闭塞时).通过测定透析器前后管道的尿素氮浓度也可计算出再循环分数,当再循环分数大于15%时血管狭窄的可能性较大.测量一般在透析开始后30min进行,因为此时溶质浓度梯度差大.其经典的计算公式为:
作者:王笑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